人体衰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看看中医的抗衰方法

文摘   2024-12-18 17:00   北京  
衰老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终会面对衰老所带来的多种问题。但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人体真正衰老的原因是什么?衰老会导致哪些问题的发生?以及有哪些方法,能够抵抗衰老带给我们身体的损害?
中医是如何看待衰老的?
中医认为,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整体功能逐渐减退的一个过程。衰老虽然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即“年老易衰,衰者易老”,但却不是完全划等号的。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由于工作、饮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早早地就要面对免疫力下降、浑身疼痛、慢性病缠身等衰老问题,甚至身体健康程度比不上一些耄耋之年的老年人。这也是衰与老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原因,也正是抗衰老的意义所在。
既然年龄不是界定衰老的唯一因素,那么衰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内经》中记载,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生之本,本于阴阳”。简单来理解,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阴阳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内外环境的演变,对于阴阳平衡的调节能力也逐渐衰减。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人体真正衰老的原因其实是阴阳失衡,当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再加之五脏功能逐渐减退,很多衰老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
衰老会导致哪些问题的发生?
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衰老起始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真阴真阳。元气的化生根源于肾,脏腑阴阳调节基于肾。所以,很多人感觉自己“老了”,最开始感受到的便是泌尿、生殖、头发、骨骼等方面的问题。
从年轻时的从不起夜,到一晚上需要起夜2-3次,同时白天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从满头乌黑秀发到稀疏白发。从骨骼坚硬到浑身关节痛,甚至出现骨折、骨质疏松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衰老所带来的。由于五脏相连,当肾功能出现问题之后,相应的其他脏腑功能也会开始减退,比如脾胃虚弱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频繁出现消化不良问题;比如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脾气暴躁、面色发黄、失眠多梦等问题。
所以说,衰老其实是人整体的衰老,或许刚开始的症状不明显,如果没有及时调理,随着五脏功能衰退加剧,人体抵抗力也会直线下降。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其实也与衰老有关。
如何抵御衰老对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在开篇就讲述了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饮食有节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定时定量,对于消化功能逐渐减退的老年人来说,“量”上一定要尤为注意,避免吃得过撑过饱,也要避免过于食用辛辣、刺激、油大的食物。但同时也要注意保证饮食营养丰富、膳食多样化,最好每天能够摄入12个种类的食物,每周至少摄入25个种类的食物,同时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以及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简单举个例子,一个70公斤左右的老年男性,那么每天建议摄入70-90g左右的蛋白质,在饮食搭配上可以早餐吃一个水煮鸡蛋、8个小笼包配山药红枣小米粥;午餐可以吃白米饭+2块清蒸鲈鱼+炒芸豆+萝卜排骨汤;晚餐可以吃3个紫薯、4只虾和适量的肉末茄子、清炒蔬菜等,种类丰富、清淡且能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对于抗衰老也有一定的帮助。

起居有常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做到起居有常也能辅助抗衰老。除了最好保证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以外,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总时长会有所减少,同时夜晚醒来的次数也会比较多,但整体来说每晚也最好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

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也是《内经》中养生长寿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在养生过程中,避免过度劳累和不必要的劳作,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要保持劳逸有度。简单来说,老年人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以不感到“乏累”为准,不要过于强迫自己、不要过度劳累,同时也不要过于安逸、缺乏运动。

养生调理

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提出“抗老返青,必须采取农业追肥的方式,补养自身新生的机能。主要在补固精气,保护脏腑。”并由此理念出发,其在晚年研制了一组以抗衰老为主的大组方中成药,如益肾强身丸、防衰益寿丸。

益肾强身丸由熟地、紫河车、黄精、何首乌为君药,配以珍珠、琥珀、龙骨等20味中药组成,重点使精、气、神、血配备平衡,达到益肾填精、补气养血的作用,对于肾精不足等导致的失眠健忘、腰酸腿软、全身乏力、须发早白等有调理效果。

防衰益寿丸则由人参、冬虫夏草、海参等59味中药组成,集益精补肾、双补气血、养心安神、补血和肝、健脾益气等为一体,通补五脏,具有滋阴助阳、阴阳双调、培元固本的作用,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失眠多梦、盗汗自汗、食欲不振、小便频、夜尿多等有调理效果。


总而言之,衰老是人体必经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调理去积极应对这一过程,提高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以争取达到延年益寿、无疾而终。
END
版权声明:
  • 文字:健康时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
  • 本公众号仅传播资讯,分享知识,无商业用途
  • 实际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切勿随意试药!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快速访问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在养生知识库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数据库涵盖养生文献、应用及方法数据,满足您的多方所需!



http://www.tcmkb.cn

客服电话:010-64089619

              13522583261

             (微信同手机号)

QQ交流群:674064836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为医疗机构、高校、企业等用户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数据资源及知识服务,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欢迎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