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ERP系统|聊聊企业自研ERP的那些事——Decentralization 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

文摘   2024-08-28 21:00   江苏  

(先表达一个求生欲极强的立场,本文本人本公司的立场是尽可能帮助客户成功,因此,对于企业自研ERP这事,我们既不盲目赞成,更不随意反对,一切从理性的观点出发。)


回顾20多年的职业生涯,大概前前后后参与过古今中外的将近20个企业自研ERP,当然这个统计数字充满了水分,有的可能参与得比较深,有的可能被邀请评审一些材料,有的也许就是电话中讨论了几小时。


其实,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大型企业心血来潮,老板好这口,如果赶上IT经理又是个技术爱好者,干柴烈火,你情我愿,拨一些预算,玩上一票,这不是个新鲜事。很多耳熟能详的行业巨头都干过这事,如:EDF、沃尔玛、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等。


当然,大部分企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基本上聚焦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对于ERP这样的经营管理系统,渐渐都趋向于选择一些有管理理论基础能引领行业潮流的大型软件。也有个别玩上瘾,就是Koch Industries,大笔一挥,掏了130亿美金,收购了Infor。这事完全可以套用一个熟悉的笑话:


老板:数字化转型很重要啊,你们看看买个什么软件搞一搞,抓紧啊。

秘书:上周出差路过纽约第6大道,有家叫Infor公司看着挺气派。

老板:他们家产品怎么样啊,全面吗,好用吗?

秘书:下属企业用过一些,口碑不错,是本国公司,也符合国产自主可控的要求。

老板:那就应买尽买,时不我待,赶紧搞起来。

秘书:(1个月以后)报告老板,买完了,可以应用尽用。

老板:花了多少钱?

秘书:~$13Bn

老板:怎么回事?

秘书:Infor CEO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说时迟那时快,任职Infor CEO的Kevin Samuelson推门就进来了,笑眯眯地说:Joining Koch Industries is an exciting new chapter in Infor's history. It allows us to take a long-term approach, focused on developing industry-specific solutions that help customers modernize and drive immediate, tangible impact.(加入科氏集团对于Infor来说是翻开了新的一页。这将让我们可以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于开发行业解决方案,带给客户更加直接和深远的价值。)


当然,Koch Industries也并不是纯粹的玩票,他们把Infor做成了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来运营,给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的数字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从目前来看,这是一笔成功的并购交易。在过去的三年,Infor背靠着Koch Industries这颗大树,业务收入增长超过了30%,其中云和订阅的收入增加了450%,业务网络覆盖了175个国家。这也可以看作是炒股炒成股东的一个成功案例。


回到这篇想聊的话题,企业自己研发ERP这条路子到底怎么走才有可能取得普遍意义的成功?我们总结过去所看到的一系列不太成功的例子,究其失败的症状多种多样,提炼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出师未捷、半途而废、束之高阁、草草收尾。



为了避免说错话得罪人,我们决定不引用任何具体的案例。如果有人非要对号入座,我们的态度是概不承认。我们仔细回顾了这四种结局,虽然导致这些结局的表面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管理层更迭,新的领导不再支持了;有的是公司业务重组导致原先设计的不匹配了;有的是,周期拖得太长了,缺少更多的预算支持;有的是技术路线选择太过冷门,导致人才的招募和培养难度过大了,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不以ERP为主业的集团里面,要长周期的去投入研发一个超大型的ERP系统,必然就会面临战略、预算、需求、技术以及人才等各种挑战。所以,理论上可行的路径其实就不多了:在宏大的战略构想下,农村包围城市,快速的建立根据地,稳扎稳打,待羽翼丰满时机成熟,一口气发动“三大战役”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插遍全公司。


如果认同这样的理念和路径,那么关键就在于架构设计了,包括了本身的产品架构和应用的部署架构。答案也就随之浮出了水面:Decentralization。这个时候,从技术层面去论证Decentralization的架构已经没有意义,理论上也无法论证是否一定可行。但,我们惊奇的发现,绝大部分未走到终点的案例,都是Centralization的架构,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无论是被动或者主动。


架构设计是一门玄学,从技术上做再多的论证,并不能保证商业上和应用上的成功。业界某著名的公司,在大型ERP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十多年前一拍脑袋决定进军中小企业市场,耗时数年耗资数十亿绿纸,干了一票,后来被证明为是“水漂”。后来,我有机会翻阅那个冗长的总结报告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翻译过来,大意是:“别人走不成的路子,我们能走成的概率其实不高,偶尔做成一次,不代表下一次一定能成”。


|本文作者:胡益

|未完待续,上期回顾:









Inossem英诺森
英诺森是一家致力于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型科技公司。通过融合管理实践与创新信息技术打造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及软件产品。核心业务包括咨询服务、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流程自动化产品。目前在全球多地设置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