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会传播艾滋病吗?

健康   2024-12-19 17:12   江苏  
参与话题讨论
#伤口,到底会不会传播艾滋病#

医生,我背上有破损的痘痘,住酒店,床单上有“疑似血迹”,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啊?

理论上来说,皮肤上任何的出血伤口或破损都可能成为血液或某些高危体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精液前液或直肠液)传播 HIV 的潜在入口,但不代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伤口”就会传播感染艾滋病。



那到底什么样的伤口,才可能传播HIV?

今天,我就来好好跟你科普一下!


明确传播途径

摄图网:402025330

      伤口之所以有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是因为带有病毒的血液或新鲜体液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



HIV传播四要素

01
排出




摄图网:601754557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泪液、汗液、唾液和尿液中含有少许艾滋病病毒。“排出”即是病毒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以上体液排出体外,这个要素很容易实现。

02
存活



      到这个步骤,就没那么容易实现了。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对热、干燥、还有常用的消毒剂都很敏感。一旦血液暴露在外逐渐干燥或加热到75℃以上,艾滋病病毒很快就会死亡。对于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或物品表面,使用一些常见的消毒剂,比如50%-70%乙醇溶液、0.2%-0.5%次氯酸钠溶液、0.3%-0.5%双氧水或0.1%家用漂白粉等处理10~30min,或煮沸20min晾晒就可使物品上的病毒灭活。

03
足量








     日常接触这个步骤也很难实现。因为日常接触的泪液、汗液、唾液和尿液中艾滋病病毒含量很少,浓度极低,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时,人体的免疫力能发挥作用,将其杀死,很难引起传播。只有病毒含量很高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才能引起传播,这也是为什么艾滋病可以通过注射吸毒、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原因。

04
进入




      如果上述三个要素都满足了,还需要接触者身体出现伤口或粘膜破损,让大量存活的病毒通过伤口或破损粘膜处进入身体接触到淋巴系统,并且在不被免疫细胞全部杀光的条件下,不断地复制,才能实现传染。

摄图网:401803174


伤口传播HIV的风险等级

摄图网:401789568


01

























没有风险!

轻微皮肤表皮伤口(无出血)


很轻微的擦伤:没有深及真皮层,无出血或轻微出血的表浅伤



已经止血的伤口:已经结痂或基本痊愈的伤口



干燥的血迹、血痕、不明污渍:HIV病毒环境生存能力极弱,尤其是干燥环境下几分钟就会失去绝大部分活性



02
























低风险!

皮肤表面伤口(轻微渗血)


轻微皮肤损伤:皮肤表面伤口(轻微渗血)直接接触少量高危液体,如血液或精液,但皮肤损伤轻微、高危体液量少、接触时间短,一般风险可忽略



对方是病毒抑制成功的艾滋病患者: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但患者已接受抗病毒治疗,其病毒载量水平极低,甚至低于检测下限。

PS:经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的病载连续6个月病载低于检测下限,患者不会通过性行为对外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出现的轻微伤口:日常生活可能出现的情况,剃须刀、剪刀划伤,尖锐物品刺伤,尤其是多人共用的情况下,若这些“器物”上有新鲜血液,理论上有感染可能,但实际风险非常低



03
























高风险!

开放性、较深的伤口


较深的伤口:刺伤、划伤(如针刺、利器割伤)



开放性伤口长时间接触:皮肤较严重皮损,未包扎的开放伤口直接暴露于大量高危液体中(如手术意外、严重外伤,紧急处理病人血污)



日常伤口如何处理

01
清理伤口

参考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2024版)

    注意:职业暴露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1、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
3、存在伤口时,应轻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4、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摄图网:307053886

02
防止接触

伤口未愈合阶段,尽量避免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尤其是新鲜的、未经处理的体液

03
高风险快速就医

若对方是确诊的艾滋病患者,新鲜的伤口确实暴露于高危液体,可以考虑在72小时内服用暴露后阻断药(PEP)

摄图网:501576016


      日常生活中,大家偶尔遇到的小伤口,不管有没有出血,正常处理即可,都不需要过分的恐慌艾滋病。如果确实发生了高危伤口暴露,不能准确判断的情况,务必要第一时间到定点医院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编辑:曹一

图文来源:公众号:班草不恐艾;摄图网

审核:张红军,祁耀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盐城疾控微健康
传播防病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传真行业信息,播报工作动态;展现健康风采,塑造疾控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