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同治 | 专访云南阜外医院牛国栋:脑心共患病治疗进展及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价值

学术   2024-10-15 07:03   北京  

SIGNA特约脑心同治

第10期

观点摘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助理、内科管委会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牛国栋影像学技术领域每一次进步都会推动心脏相关诊疗技术的进展,使用核磁针对心肌疾患部位的精准确认,能够揭示心肌病变的分布情况,从而指导针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


此外,心源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心脏病因是心房颤动,对于房颤治疗策略,目前我们的理念是早发现早治疗。广义说,冠心病、心源性脑卒中、卵圆孔未闭等都能归到脑心同治的范畴。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心内科对医学影像尤其磁共振技术的临床需求?
牛国栋:这是非常好的问题。这些年,心脏诊疗除技术领域的进展外,更重要是影像学的驱动;影像学技术领域每一次进步都会推动心脏相关诊疗技术的进展。

聚焦到核磁共振技术,由于核磁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现在7.0T核磁阶段,心脏专科一般配3.0T核磁,相对比较好的能够展示作为运动器官心脏的很多特性。

对于心脏传统的适应症,使用核磁主要包括针对心肌疾患的确认,就是心衰或者心肌病患者通过核磁能够揭示患者心肌的病变情况。

当然也可以把它扩展到缺血性心肌病,如果有的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心梗之后也通过核磁能够判断其变薄、膨隆的区域,识别范围的大小,对我们手术也是有指导作用的。

对于心律失常,第一,它和心肌病关系比较密切;二,对于心肌病继发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VT),有时候我们会说21世纪最后两个堡垒,一是房颤,一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有些后期分析软件非常好用,当然现在还有AI技术的进展,它可以把心肌结构整体三维化呈现,所谓三维化不仅是腔室的或者简单模糊的三维,因为心脏心肌分为三层,内膜、中层心肌和外层的心肌,三层心肌交错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心肌坏死,累及到不同层面的坏死,以及其中散在的“岛状”存活心肌等。

我们可以通过核磁软件重新构建出来,既包括腔室,也包括逐层心肌之间的坏死心肌、瘢痕心肌以及健康心肌之间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对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

因为我们更重要的关注哪些是存活心肌,哪些可能是致导心律失常的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部位,找到关键峡部,就有可能指导我们进行消融。

神外前沿:脑心同治的临床进展?心内科与放射科及神经内外科的合作情况?

牛国栋:脑心同治是近些年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防治理念,主要基于现在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生活的三大死因—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作为主攻方向。实际上,心脑血管有很多是“同防同治”,心脑血管很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一样,只不过累及表现的部位不同,很多可以拿在一起,借助MDT理念,对两个系统的疾病同步加以治疗。


事实上,脑心同治概念不只局限于心脑血管病,比如冠心病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龄、肥胖、高脂血症等情况,但是这种病人斑块形成的部位可能不仅限于冠状动脉导致的冠心病,同时也会位于颅内的动脉。

脑卒中如果按照TOAST分型,有大血管导致的脑卒中、小动脉导致脑卒中等,大多数和斑块形成有关系。当然,其和冠心病,不管是发生机制、诊疗方式、治疗理念,包括预防的药物等,实际上很多都是可以共享的。

神外前沿:心源性脑卒中的脑心同治进展?

牛国栋:心源性脑卒中是第二大部分脑心同治的概念,主要是心源性脑神经系统病变。脑卒中发病率很高,每年超过1,000万例,其中25%以上患者的栓子来自于心脏。


因为心脏的腔室比较大,所以就可能形成比较大块的栓塞,栓子一旦脱落,会脱落到颅内,发生碰撞之后可能变成多发的急性脑梗死,这种一般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比较高。


最常见的心脏病场景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因为在房颤发生的时候,心房壁是蠕动的情况,基本上没有有效收缩,导致的结果是局部的血流形成瘀滞。血流瘀滞是静脉血栓形成三大要素之一。


比如房颤,我们更加关注非瓣膜性房颤,基本上只是排除了很少的两类疾病之外,统统归结于非瓣膜性房颤。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大概有5%患者可以发生脑卒中,因为患者基数很大,所以这数量实际上还是比较惊人的。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就是左心耳。研究认为,左心耳大概占据了90%以上心源性脑卒中血栓形成的巢,所以通常我们会对左心耳进行干预。当然,通过临床手段提前评估房颤患者有没有形成血栓,从而做到早预防。


对于房颤,目前我们的全部理念其实就6个字“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进行干预,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神外前沿:卵圆孔未闭的脑心同治进展?

牛国栋:近年来大家可能会听到一个名词—卵圆孔未闭(PFO)。实际上,卵圆孔是胎儿期重要的心脏血管结构,位于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交界处的裂隙。


随着胎儿逐渐的发育,卵圆孔一般会闭掉,但是部分人卵圆孔未闭,同时还会在导致一种顽固性的头痛或者反复发生的小灶性脑梗死。


这种是卵圆孔未闭继发的,可能从下腔、四肢血管构成了小的栓子,通过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通过左房左室直接达到主动脉,进入脑循环,从而造成了矛盾性脑栓塞(又称为反常性栓塞)。


所以广义说,冠心病、心源性脑卒中、卵圆孔未闭等都能归到脑心同治的范畴。

背景资料



本期专家简介

牛国栋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助理,内科管委会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云南省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CCAC)委员,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特聘专家,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欧洲心律协会(EHRA)成员,中国医学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全国委员,亚太心律学会(APHRS)医师教育项目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在常见及疑难重症心血管疾患的临床诊治,尤其是心律失常疾病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践行量化消融理念,首创冷冻球囊极低剂量消融,完成亚洲首例PFA消融术。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级临床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承担部级研究课题3项,承担新技术新疗法相关GCP研究6项。

 SIGNA特约往期:

SIGNA特约第9期 | 专访北京协和医院王怡宁:房颤患者栓子脱落  磁共振深度学习技术如何预测脑梗风险

SIGNA特约第7期 | 房颤导致脑卒中一年致残率大于50% 如何脑心同治 | MRI脑心同查圆桌讨论之一

SIGNA特约第6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心源性脑血管病攻坚  磁共振新技术实现快速脑心同扫

SIGNA特约第5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应用磁共振3D ASL技术  预测术后脑血管高灌注风险

SIGNA特约第4期 | 专访冯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学科建设和神经影像进展

SIGNA特约第3期 | 专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查云飞:脑胶质瘤分子与代谢影像将获突破 15T转化医学平台应用前瞻

SIGNA特约第2期 | 专访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开展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打开血脑屏障以递送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经验和进展

SIGNA特约第1期 | 专访华西医院吕粟:搭建亚洲首个磁共振15T转化医学平台  看到神经递质代谢等信息将成为可能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科技推动学科进步。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版权声明: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书面授权。

神外前沿
科技推动学科进步,神外前沿是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