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利用磁共振生物标记物预测24小时内颅内压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学术   2024-10-07 10:10   北京  

学术动态

神外前沿218期


神外前沿讯,近日,Scientific Reports杂志(2024年影响因子/JCR分区:3.8/Q1)发表了利用磁共振(MRI)生物标记物来预测颅内压的相关研究文章。研究发现脑 MRI 生物标志物将在疑似脑脊液动力学障碍患者的筛查、分诊和转诊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论文信息

The utility of MRI radiological biomarkers in determin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73750-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4-73750-9


据了解,颅内压(ICP)是一种生理参数,传统上需要有创监测才能准确测量。研究者利用多变量预测模型,试图评估无创且广泛可用的 MRI 生物标志物在预测 ICP 及其在脑脊液(CSF)分流后的可逆性方面的效用。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325 名疑似脑脊液动力学障碍的成年患者,他们在选择性 24 小时 ICP 监测的三个月内接受了脑部 MRI 扫描。评估了五个 MRI 生物标志物:Yuh 蝶鞍分级、视神经垂直迂曲(VT)、视神经鞘扩张、后眼球扁平化和视盘突出(ODP)。检查了各个生物标志物与 24 小时 ICP 之间的关联,并评估了每个生物标志物在脑脊液分流后的可逆性。使用包含这些放射学生物标志物的多变量模型来预测 24 小时中位颅内压。

所有五个生物标志物均与 24 小时中位 ICP 显著相关(p < 0.0001)。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每个异常生物标志物的存在均与 24 小时中位 ICP 显著相关(p < 0.0001)。

研究者选择选择性 24 小时 ICP 监测后 3 个月内进行的诊断性脑部 MRI 扫描。尽管方案和具体采集参数因临床适应症和 MR 成像位置而异,但所有患者都进行了 T1 或 T2 加权扫描,平均切片厚度为 5 mm 或更小,这是目前的神经学标准。

使用T1-加权冠状和T2-加权矢状脑MRI序列评估垂体高度和视神经特征。在中矢状位T1w扫描中测量最大垂体高度,并根据Yuh分类12进行分级,3至5级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图1A)。

视神经垂直迂曲(VT)通过T1w冠状序列MRI中“S”形外观确认(图2)。使用非脂肪抑制T2-加权矢状脑MRI序列对视神经鞘扩张(ONSD)、视盘突出(ODP)和后极球扁平(PGF)进行分级(图2)。ONSD在视神经周围的高信号CSF-containing鞘在眼球后10毫米处的任何一点宽度超过2毫米时得到确认。ODP通过眼球内的视盘突出和相应的巩膜凹陷9、14得到确认。将0、1、2级分配给未受影响、受影响一侧或受影响双侧的眼睛,如果至少一侧视神经受到影响,则进行异常分级。

为了确保评分的一致性,分几个阶段对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并由一名经过认证的神经放射学家独立评分,该放射学家对临床和ICP信息一无所知,从而实现了中等至高水平的一致性(补充方法)。

在多变量分析中,在考虑年龄和疑似诊断后,ICP 与 Yuh 蝶鞍分级(p < 0.0001)、VT(p < 0.0001)和 ODP(p = 0.003)显著且正相关。贝叶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24 小时中位 ICP 的平均绝对误差为 2.71 mmHg。

在脑脊液分流后,研究者发现垂体蝶鞍分级显示出显著的两两可逆性(p < 0.001)。利用紧凑的贝叶斯模型可以以临床上有用的精度预测 ICP,提供了一种使用无创 MRI 数据的易于解释的工具。



学术动态往期:
学术动态第217期 | 环湖医院与天津大学将海量脑磁共振信息编码至DNA并实现三维重建 发表在NSR
学术动态第216期 | 研究发现右侧脑深部电刺激可以保持帕金森病患者语言流利度 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报道
学术动态第215期 | 上海新华医院李世亭团队治疗面瘫的舌下神经-颈袢联合移植术相关研究发表在JNS杂志
学术动态 第214期| 中科院胡战利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团队合作实现低剂量全脑区PET/MR高清成像 IEEE JBHI封面报道
学术动态第213期 | 在DWI序列下将颅内动脉瘤夹闭后脑梗死分为4型 并预测发生率 Neurosurgery报道
学术动态212期 | 乳腺癌药物Ribociclib可延长儿童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达18个月 发表在Cancer Cell
学术动态211期 | 华山医院朱巍团队与中科院合作发现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分子机制 发表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
学术动态210期 | 手机等射频辐射不会导致脑恶性肿瘤发生  一项覆盖28年的大型研究结果发表
学术动态第209期 |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张生家团队在内嗅皮层发现精细的新型大脑指南针 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学术动态 第208期| 应用磁共振DTI和静息态构建脑网络连接 预测帕金森病进展 Radiology杂志报道
学术动态207期 | 不开颅植入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帐篷式”大脑皮层电极有助于癫痫等诊断 Nature子刊报道
学术动态第206期 | Fox Chase杨增杰团队发现甲状腺激素能抑制髓母细胞瘤进展 发表在Cancer Cell
学术动态第205期 | 闭环自适应DBS减少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持续时间50% 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学术动态第204期 | 首个脑胶质瘤PET诊断国际标准PET RANO1.0发布
学术动态第203期 | 天坛医院江涛 张伟团队率先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抵抗新机制并开发出靶向药 发表在Cell子刊
学术动态202期 | 声动力治疗脑胶质瘤获进展 中科院董文飞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子刊
学术动态第201期 | 浙大双脑中心白瑞良团队利用弥散磁共振检测脑类淋巴循环系统功能 发表在NeuroImage
“学术动态” 报道200期(2017-2024)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科技推动学科进步。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版权声明: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书面授权

神外前沿
科技推动学科进步,神外前沿是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