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同治 | 专访北京协和医院王怡宁:房颤患者栓子脱落 磁共振深度学习技术如何预测脑梗风险

学术   2024-10-11 07:05   北京  

SIGNA特约脑心同治

第9期

观点摘要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帅府放射科主任王怡宁教授:目前磁共振脑心同扫取得了突破,使用毯式线圈+深度学习技术后,首次实现1次打药,在30分钟内完成头颈心的一站式扫描。磁共振对心脏的扫描速度甚至可以和CT媲美。


如果患者有脑卒中的病史,医生要找栓子的来源,是原位的还是远端过来的?需要鉴别病因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这就需要磁共振的脑心同查。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心脏是在不停运动,诊断上需要哪些磁共振新技术呢?

王怡宁:和人体其他器官相比,心脏是在不停的运动中,所以我们在成像时要考虑到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比如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带来的伪影。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心电门控来减少搏动伪影,通过呼吸导航或者屏气扫描(BH)来减少呼吸运动伪影,这样,心脏成像的难度比静止的器官就大多了。


心脏的血流和运动,我们会通过不同的序列进行成像,比如在看心肌的收缩运动时,通常用磁共振电影的成像方式;如果想看血流可以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序列等,可以做2D的,也可以做3D和4D的。


神外前沿:磁共振在心脏诊断中的价值和进展?

王怡宁:从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能感受到,临床对于心脏磁共振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


心脏磁共振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等优势,所以在诊断多种心脏疾病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肌疾病的诊断中,包括不明原因的心衰以及心肌缺血梗死评价等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但是心脏磁共振也面临一些问题,心脏在不停的运动中,所以会受到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比如心律不齐的患者、屏气不好的患者,图像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心脏磁共振采集时间比较长,通常把平扫和增强都扫完,需要30到4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于临床应用就会受到一些限制。


神外前沿:针对心脏扫描的这些难题,磁共振技术这几年有哪些进展?

王怡宁:针对目前临床出现的问题,近年来磁共振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缩短心脏磁共振的扫描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伪影产生,以及提高信噪比等。常用的包括压缩感知,以及这两年新兴的 AI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来缩短扫描的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


其次,在硬件方面也有些改良,比如心脏专用的新式线圈。传统的线圈比较硬,对心脏表面贴合度不好。而现在有心脏专用的毯式线圈,也是一种柔性线圈,可以提供更好的扫描舒适度和体表贴合度,对心脏数据进行全采样。


神外前沿:房颤/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磁共振的检查经验?

王怡宁:房颤/心律不齐患者,是心脏磁共振扫描难度比较大的一类,由于磁共振需要规律性的采集数据才能准确完成重建,因此心律不齐患者往往扫描失败。


我们希望通过新兴的采集方式,特别是针对心律不齐的患者,能够提高图像质量。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对患者的要求,心律不齐患者可以在自由呼吸下完成心脏电影和3D延迟强化成像。


我院曾经完成一例心率为47-179的严重心律不齐患者CMR(心脏磁共振)检查,使用磁共振深度学习技术后,不仅顺利完成检查,同时心脏电影和延迟强化图像质量有显著提升,有效完成了射频消融前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神外前沿:深度学习技术扫描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何?

王怡宁:现在已经有文章做了志愿者的扫描,把深度学习和传统的扫描效果做了对比。我们现在也正在做患者的扫描,同一名患者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图像到底是否真实。我们已经做了几例患者,对比结果非常好。


神外前沿:房颤患者是否需要心脑同查呢?

王怡宁:现在大家比较关注脑心同治,因为脑卒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心源性栓子;还有些心脏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广泛,可以有心血管的,也可以有脑血管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心血管和脑血管一起扫描,同时发现问题,联合进行治疗,这就对磁共振设备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有很快的扫描速度。


之前如果同时扫描,时间将超过一小时,因为仅心脏扫就要40分钟,如果再加上脑血管,包括薄层采集,时间更长。这里需要有快速扫描的方案,才能够实现心脏和脑血管的联合扫描。


神外前沿:最新的磁共振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把脑心同扫的时间压缩到30分钟之内?

王怡宁:如果我们就扫几个基本的序列,比如心脏就扫电影和延迟成像,脑血管扫3D T1管壁加上TOF MRA,用磁共振深度学习快速成像的方式可以在30分钟之内完成。


神外前沿:房颤患者脑心同治,磁共振扫描的经验?

王怡宁:我们可以看心腔里有没有血栓,然后看颈动脉、颅内动脉有没有狭窄以及栓塞等情况,也可以做快速的脑实质扫描,看看有没有梗塞灶的情况。


对于房颤的患者,心内科医生其实常规要看有没有左心耳的血栓,因为一般会有左心房的扩大,需要评价下左心耳的血栓;另外也会常规做头部的扫描来看下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对于神经科医生,如果患者有脑卒中的病史,医生也要找栓子的来源,是原位的还是远端过来的?需要鉴别病因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


神外前沿:一例心率为47-179的严重心律不齐患者如何完成CMR检查?

王怡宁:在扫描方式上,我们没有增加扫描的难度,仍然按电影来扫描;磁共振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原始数据的重建方面,把一些噪声、伪影给剔除了,从而获得了与真实数据更为接近的数据。


神外前沿:脑心同治和脑心同查,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王怡宁:对于房颤/心律不齐的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去评价脑部的情况;已知有脑卒中的患者,为了鉴别其病因的来源,也是需要了解心脏的情况。


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往往会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以这也是要联合评价的。这样临床上就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做心脏、颈动脉以及脑血管的多部位评价。


以前我们想做脑心同查,没有做,是因为受到各种技术的限制,现在有了快速、3D高清序列,我们就可以将其更好的用在心脏和脑血管的联合检查,包括常规形态和功能以及高分辨的检查,都可以融入进去,特别是快速的扫描序列,能够实现多部位的联合扫描。


神外前沿:房颤患者的栓子如果还没有漂移到脑部,为什么同时还要扫描脑部呢?

王怡宁:因为患者有可能已经出现梗塞了,只不过是小的栓塞没有出现症状,就是说我们评价心脏的时候,房颤患者血栓还没有形成大块肉眼看到的栓子,可能贴壁,但是这时有些小的栓子已经脱落,在脑血管已经栓塞,并有可能形成了梗塞。


神外前沿:这些微小斑块需要哪些扫描序列呢?

王怡宁:这时候我们要看3D-T1高分辨管壁成像,要评价脑血管里有没有堵塞的情况;另外看看脑实质有没有梗塞灶。


神外前沿:即使发现脑血管中的微小斑块但也无法判断是否来自心脏吧?

王怡宁:鉴别有一点难度。如果是栓子掉进去,它的形态和管壁自身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可能不一样。如果是急性的血栓,会有信号随时间的演变;如果栓子脱落,栓子本身不会强化且没有信号的演变,所以一方面通过贴壁的形态,另一方面通过栓子本身的信号,有可能可以做鉴别。


神外前沿:颈动脉斑块的漂移呢?

王怡宁:这个我们也可以做,但是颈动脉,除了磁共振以外,超声做得非常多,超声已经做得很成熟,所以我觉得磁共振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更精细的结构上,如颅内的斑块,还有大范围的扫描。


神外前沿:磁共振应用深度学习后对心脏的扫描速度媲美CT有这种可能吗?

王怡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CT和磁共振这10多年来发展都非常迅速,而且两者都在补足自身的不足,向另一方面去应对技术上的挑战。比如磁共振的优势是软组织对比度高,但它的空间分辨率相对差些,以及它的扫描速度是比较慢的,所以大家都在提高它的空间分辨率,如超高场磁共振的出现,还有通过各种技术,包括我们前面讲到压缩感知,现在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在提高它的扫描速度。


磁共振速度提高到什么程度?比如心脏磁共振,传统上要扫30分钟到40分钟;现在基本的序列,电影和延迟强化,包括定位,我们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扫完,所以它的速度大大提升了,而我们扫一个心脏增强CT,流程上也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所以说它媲美,这倒是也并不夸张。


神外前沿:CT的心脏扫描目前都需要打药吗?

王怡宁:CT的血管成像都是需要增强对比剂的,这也是磁共振的优势之一,它可以使用对比剂,也可以不使用对比剂,所以当磁共振不使用对比剂的时候,它真正可以作为筛查的方式,因为它既没有辐射也不用对比剂,对人体是无害的。


心脏磁共振通过心脏自身组织的T2和T1对比来产生亮血信号,可以实现对于血池以及血管成像,对于心脏来说,我们可以做心脏的冠状动脉成像,它在一定程度上和CTA的效果相当。


课件精选













背景资料


本期专家简介

王怡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帅府放射科主任。专业方向是心血管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心胸专委会委员、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ASCI)执委会委员、北美放射学会(RSNA)中国区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及心血管学组副组长等学术职务。担任《Eur J Radiol》编委、《Radiol Cardiothorac Imaging》编辑顾问、《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等。主持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Bioact Mater、JACC Cardiovasc Imaging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发表论文120余篇;执笔发表专家共识4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其中PCT国际专利4项),转化2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主编英文专著1部《Cardiac CT Diagnostic Guide and Cases》,主译专著1部《心血管系统及胸腹部影像学》,副主编及副主译专著5部,并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SIGNA特约往期:
SIGNA特约第8期 | 四分之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50%  如何脑心同治  MRI脑心同查圆桌讨论之二
SIGNA特约第7期 | 房颤导致脑卒中一年致残率大于50% 如何脑心同治 | MRI脑心同查圆桌讨论之一
SIGNA特约第6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心源性脑血管病攻坚  磁共振新技术实现快速脑心同扫

SIGNA特约第5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应用磁共振3D ASL技术  预测术后脑血管高灌注风险

SIGNA特约第4期 | 专访冯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学科建设和神经影像进展

SIGNA特约第3期 | 专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查云飞:脑胶质瘤分子与代谢影像将获突破 15T转化医学平台应用前瞻

SIGNA特约第2期 | 专访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开展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打开血脑屏障以递送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经验和进展

SIGNA特约第1期 | 专访华西医院吕粟:搭建亚洲首个磁共振15T转化医学平台  看到神经递质代谢等信息将成为可能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科技推动学科进步。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版权声明: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书面授权。

神外前沿
科技推动学科进步,神外前沿是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