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一定的秩序、戒律、法律存在时,爱才能产生!爱不能存在于丛林里,爱产生于理解

文摘   2024-08-20 22:55   中国香港  



莫西给世上带来了法律,椰櫯带来了爱。必先有莫西而后才可能有椰櫯。法律是强制的爱;爱是自然的的法律。法律来自外部;爱发自内心。法律在外表。爱在里面。

       

只有当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戒律、一定的法律存在时,爱才能产生。爱不能存在于丛林里。莫西使人开化。耶酥使人精神化。

        

所以椰櫯才一次又一次地说;“我不是来破坏的。而是来完成的。”

       

莫西创制戒律,椰櫯洞悉那些戒律。一个人可以从形式上和表面上遵循戒律。一个人可以成为正人君子、清教徒、道学家。而内心深处却没有改变;一切照旧。原来的黑暗还在,原来的无意识还在。没有起真正——的变化;你只不过装潢了外表。你现在戴上了漂亮的面具。戴上漂亮的面具并没有错——如果你相貌丑陋,最好不要让别人看到。为什么要对别人那么残酷呢?要是你相貌丑陋,就戴上面具——至少可以不让别人看见你。但面具却改变不了你的丑陋相貌。一刻也不要忘记面具并不是你的面孔。你还得改造你的面孔。

        

莫西给社会定下了非常粗糙的戒律。他不可能做得更好。当时人类的意识还非常非常原始。一点点的文明也是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莫西铺了路,让椰櫯来完成。莫西创始的东西椰櫯来做完。莫西打地基,椰櫯建起整座殿堂。那些基石一定是粗糙和丑陋的。只有在那些粗糙和丑陋的基石上才能建起漂亮的大理石殿堂。永远记住一点:椰櫯并不反莫西。但犹太人误解了他,因为莫西谈法律,而椰櫯却谈爱。

        

在犹太人、特别是牧师和政治家看来,法律将会遭到椰櫯的破坏;因此他们愤怒了。他们也是对的。在某种意义上,法律是要被破坏,因为更高的法律会到来。低一级的法律必须走。低一级的必须停止,以便高一级的到来。

        

法律依赖于恐惧、法律依赖于贪婪,法律惩罚你。法律的核心是正义,但光有正义是不够的,因为正义是生硬的、粗暴  的。只有慈悲才能让你的生命开花,帮你达到你的最高峰——  而不是正义。有法律比没有法律好,但与爱相比,法律本身就  是没有法律。它是相对的,因为法律依赖于它所要打击的那一  邪恶。

        

有人杀了人,法律就杀了他。你对他干的事正是他对别人干的那件事。它并没有高一级,尽管它是正义的。但它不是宗教的,  它的里面没有精神;它是精确的。他杀了人……法律杀了他。但是如果杀人是错的那么法律又怎么能是对的呢?如果杀人的本质是错的,那么法律就贫乏无力。它依赖于同样的邪恶,记住这一点。

       

当椰櫯开始谈论爱的时候,守法的人们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法律被废除了,那么隐藏在他们体内的野兽就会跳出来,会把整个社会撕碎.他们知道他们的面孔只是表面的漂亮——隐藏在深处的是极端的丑陋。当椰櫯说“扔掉所有的面具”时,他们感到害怕,他们怒不可遏。“这个人很危险,这个人必须受到惩罚,必须被毁灭,否则他就会毁灭整个社会。”

        

但是他们误会了。椰櫯并没有说单单把面具扔掉。他说的是“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炼金术,可以让你们的真面目漂亮起来。为什么要戴着面具呢?为什么要负重呢?为什么要用这个假的塑料玩艺儿呢?我可以给你们一个高一级的法律,它不需要恐惧,不需要贪婪,不需要外部对它的强制。但它是出于理解而从你的生命中产生,不是出于恐惧”。记住,这就是区别:法律产生于恐惧,爱产生于理解。

        

莫西是个必需的条件,但莫西又必须离去。莫西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他铺完了路。椰櫯一旦出现,莫西的工作就完成了。  但是犹太人愤怒了。要人们把紧抱过去的双手松开是非常困难的。莫西已成为犹太思想的核心。他们认为椰櫯是反对莫西的,千百年来一直这样误解。  


印度教徒认为佛陀是反《吠陀经》的——这是同样的问题,完全一样。佛陀不反(吠陀经》——在某种意义上是反的,但只不过在某种意义上。他从深处带来了某种东西,你一旦能达到那种深度,就不再需要《吠陀经》了。所以他看上去是反对《吠陀经》的:他使《吠陀经》失去意义。这就是椰櫯的整个目的:完成莫西,而又使莫西失去意义。新的天命已经下达了。

        

椰櫯充满了爱,无限的爱。他爱他的大地,他爱大地的气息。他爱树木,他爱人民。他爱生物,因为这是爱造物主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赞赏画,那你怎么能赞赏画家呢?如果你不赞赏诗,你又怎么能赞赏诗人呢?

       

椰櫯的态度是很积极的,总是说“是”。他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并多次提到这个事实:上帝是一种抽象,你不能够面对面看到上帝。“上帝”就像“人类”一样抽象。无论你遇见谁,你所遇见的是人,从来不会遇见人类。你遇到这个人,那个人,但从未遇到过人类。你总是碰到具体的人。你永远不会碰到抽象的上帝,因为他没有面孔。他是无面的,你认不出他来。那么在哪儿能找到他呢?

        

看着你所遇到的每一只眼睛,注视你所遇到的每一个生命。这就是具体的上帝:物质化的上帝。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化身——岩石、树木、人和一切。爱这些人,爱这些树和星星,通过那种爱,你将开始感觉到存在的巨大。但是你必须穿过某一个存在的小门。

        

椰櫯受到很深的误解。他受到犹太人的误解,他是他们的智力巅峰,而许多年来,他们就是在期盼着这个巅峰。他来到了,却被拒绝了。然后他又受到基督徒的更深的误解。一个说“是”的大师被改换成一个说“不”的人。基督徒把椰櫯描绘成非常悲哀的样子,拉长了脸,极其痛苦,好像受着折磨。这是假的,椰櫯不是这样!椰櫯不会是这样!否则谁还会笑呢,谁还会爱呢,谁还会庆祝呢?椰櫯是存在的庆祝,最盛大的庆祝。只有记住这一点,你才能理解下面这段极其美妙的轶事:_

      

椰櫯在十字架上,圣帕特里克在下面为他的灵魂祈祷,因为他的导师很快就要死了。

       

椰櫯如下对圣帕特里克喊道:“帕特里克,上来吧,我有件事得告诉你。”

        

帕特里克没有抬头,回答道:“主啊,我不能上去,我正在为你的灵魂祈祷呢。”

        

椰櫯又喊道—一声音稍大,带着一丝焦急:“帕特里克,看在基督的份上,不要再胡言乱语了,上来吧,我要告诉你的事非常重要”

       

“主啊,我不能上去,我不是告诉你我在为你的灵魂祈祷吗,椰櫯作证!”

        

椰櫯几乎大叫起来:“帕特里克,我最后一次说,上来!这是最紧急的事情,你千万不能错过!”

       

帕特里克勉强答应了,压着嗓子说:“该死的!这个人是个傻瓜!我在忙着替他的灵魂祈祷,他却叫我上去!”他转身去找来了梯子。他把梯子靠在十字架上,故意慢腾腾地一级一级爬到顶上。“哎,导师,我来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一路把我叫上来?”

        

“你瞧,帕特里克,”椰櫯说,“在远处那些树的后面,你可以看见我们的家。”

        

椰櫯快要死在十字架上了……他说:“往那些树后面看,你看得见我们的家吗?”他深爱着这块大地。这是爱上帝的唯一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

        

如果你否认存在,你就是从本质上否认上帝。如果你对生命说不字,你就已经对上帝说了不,因为它是上帝的生命。永远记住,上帝自己没有双唇;他通过别人的双唇吻你。他自己没有双手;他通过别人的双手拥抱你。他自己没有双眼,因为所有的眼睛都是他的;他通过别人的眼睛看着你。他通过某人的眼睛看见你,他被你的双眼看到,而他也通过你的眼睛来看。

        

贵格会教徒说得对:除了你上帝什么也没有,只有你--这就是上帝的所有。这种洞察力必须透彻地去领悟,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椰櫯的言论,否则你就无法领会——就像许多年来基督徒那样领会不到。生命即上帝——这就是基石。然后事情就变得非常非常简单,你就具备了正确的观点。说“是”字,你忽然感觉到你的里面涌起了一种祷告。

        

你们试过没有?你静坐着,什么事也别干,开始一种内心的舞蹈,你说“是……是……”,走进去。让它发自你的内心。让它弥漫你的整个存在。让它在你的心跳里颤动,让它在你的血液里搏动。让这个“是”字向你通电,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第一次尝到了祷告的滋味。

        

英语里的“yes”(是)这个词可以成为伟大的祷文。它就是祷文。说出它时的声音就是一种肯定,它的声音在心里制造了一种肯定。说“不”——有时要试一试相反的东西——静静地坐着,说“不……不……”,走进去。让你的整个存在说“不”字,你就会看出其中的差别。说不的时候你会生气。不断地说不字,你会感到愤怒。你不断地说不字,你会觉得被割离了存在,被分开了,隔离了,疏远了——桥消失了。现代思想特别是一种说“不”的思想。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现代思想说:我说不,所以我存在。这是一种说“不”的思想,它不断地说“不”。“不”字创造自我。不说“不”字你就不能创造自我。你只有越来越多地说“不”字才能创造自我。

        

自我把你分离,自我使你变得非宗教化,因为自我把你拉出整体,你开始相信你自己就是一个整体。你忘记了你生存于一个庞大的复合体中,你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你不是孤岛——“没有人是孤岛……”。我们都是一块无际的大陆的一部分。说“是”字就把你同大陆连成了一片。说“是”字就把你同上帝连成了一体。“是”字说得越多,你就越宗教化。让“是”字做你的教堂,做你的庙宇。椰櫯是个说“是”的人。


即使在十字架上,快死了,他还说:“往那些树后面看,你看得见我们的家吗?”这时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他对生存的爱、对生命的爱还在那儿,在那儿闪耀。他在最后的时刻向上帝祷告:“天父啊,宽恕这些人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他们知道他们在杀人。但问题不在这儿。椰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他实际上是说:“天父,他们昏昏沉沉,完全禁闭在自我里,所以瞎了眼。他们丝毫没有意识。我看得出他们心中漆黑一团。宽恕他们吧,不能怪他们。”这是爱的声音。他没有谴责他们。一般说来他本可以祷告:“毁了这些人,他们正在毁灭你的唯一儿子。立刻杀了他们!五雷击顶!烧死他们,此时此地!让他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儿子的!”那样做也许是正义的,但对于椰櫯来说那样做却是不正确的。

        

椰櫯不是存在于正义的层次上,他存在于慈悲的层次上。慈悲会宽恕,正义会惩罚。你要惩罚,你就会在对方的心头生起怒火。他会等待时机,采取猛烈的报复。只有爱才带来和解,因为爱不会产生连锁。愤怒、恐惧、暴力、侵犯、惩罚——全都会产生丑恶的连锁。一件事接一件事地走向更深的黑暗、更深的悲哀。椰櫯的全部启示就是个“是”字。他对自己的死亡说是,接受它,欢迎它,因为那是他的上帝的意愿——“那么就随它去吧。”他向它的里面松弛进去。你甚至在生活中都不能放松,而他能向死亡里放松身心。那是最后的考验,他胜利地通过了。

        

死亡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试金石,这时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拥有怎样的气概。谈爱容易爱时难——因为爱是一副十字架。谈论慈悲非常容易,但要委身于慈悲你就得失去一切。

        

那天我在读下面这桩轶事。

        

赛伊叔叔和罗兹阿姨从年轻时就开始祷告,但他们现在每天夜里还在祷告,他们的祷文总是“主啊,你准备好了接受我们的话,就把我们带走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一帮顽皮的孩子听到他们的祷告,决定开个小小的玩笑。他们爬上屋顶,从烟囱口朝下面用低沉的音调喊道:“赛伊,赛伊……”

       

罗兹阿姨问:“你要什么?”

       

上面的声音答:“我要赛伊。”

        

“你是谁?”    “我从主那儿来,我是来领赛伊的。”  、“唔,他不在这儿,他出去了。”  “那么,如果赛伊不在的话,罗兹阿姨,我只好带你走了。”

        

“从床下面滚出来,赛伊,”罗兹阿姨厉声叫道,“你知道他知道你在那儿!” 长笛




👇延申阅读👇

@在你学会爱自己之前是不可能对自己负责!当你爱你之外任何人——它使你依赖。在自己眼里你是第二位,你成乞丐

❤️奥秘之书❤️

@除非我们释放出自己的芬芳,否则我们的使命都没有完成。一旦这点被了解,生命就开始有意义和方向


大吕希音
生命是一个奥秘,因为每个片刻都是新的:能犯多少错就尽量去犯,唯一需记住的是:不要重蹈覆辙,如此你将会成长。迷失是你自由的一部份,甚至与神对立也是你尊严的一部份,有时与神的对立都是美丽的,那是你开始有胆量的方式,不然,多少人软趴趴的过这一辈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