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读谱训练不仅是器乐表演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其方法和步骤等在艺术经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西方专业的音乐学院把读谱训练作为重要的常态化教学手段,这与中国民族器乐教学中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很不相同。文章从速度感知、整体建构、超前意识等角度出发,对二胡演奏学习中的读谱训练进行分析,旨在促进二胡演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以来,二胡演奏教学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随时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不断地接触新作品,而对新作品的认知和了解过程中就会不可回避地涉及到“读谱”这一学习环节。同一首作品,大师的演绎版本往往能够成为经典并流传于世,可见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每一位演奏家的艺术生涯都需要不断尝试演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新作品。演奏家在不断认识作品、理解作品、积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演奏技术能力和对作品的驾驭能力,继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演奏风格。演奏家对作品匠心独运的艺术处理,促成大量新作品的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技术状态与音乐理论水平,制定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读谱训练方法。
用乐器读谱是认知作品、确立演奏方案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音乐家在演奏练习中常用的训练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读谱并非是人们认为的用眼睛阅读,而是指借助本专业乐器对新乐谱进行照谱演奏,即采用“大致演奏”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初步了解。在西方,很多专业音乐学院对于学生的读谱训练都极为重视,并对目标有明确的指定。这与中国民族器乐教学中采用的传统的口传心授法不同。如今,我国很多音乐院校拥有系统、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对风格日趋多样、技术难度不断提升、曲式结构愈加复杂的民族器乐作品而言,有方法、有步骤的读谱训练在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演奏者拿到一部新作品尚未进入读谱阶段时,需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演奏者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当然,这些研究和思考只是一种暂时的结论,在完成这些案头工作之后就要进入到作品演奏层面,这时进行的就是读谱训练阶段。有趣的是,在读谱阶段,演奏者要将之前的理性思考所得出的认识暂时封存,消除前期智力工作的痕迹,以便能够通过读谱从作品本体当中获得直觉与灵感。不过,此时读谱的直感与没有进行前期研究和思考的直感已有很大不同,这个阶段已不再是最初那种模糊、偶然和表面化的猜想,演奏者的内心世界此时已变得较为丰富和充实,因此很有可能在读谱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之感。而这种感觉正是演奏家长期积淀形成的经验跃入真知境界的关键。读谱阶段所获得的感受与同时产生的二度创作灵感正是不同演奏者自身的音乐素养、艺术品位、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审美理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这也是不同演奏家面对同一部作品通过读谱所得出的音乐处理方案和诠释版本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胡是民族器乐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来新作、力作不断涌现。作为民族器乐发展创新的排头兵,读谱训练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引起二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认为,二胡的读谱训练应包含以下要点。
一、速度感知
面对新作品时,读谱的速度要求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最初读谱时会放慢速度,很少有人用原速读谱。而笔者认为,为了能够获得完整、全面、较为接近原作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对新作品读谱时应尽量以作品原速进行,因为只有当演奏家以谱面标注速度浏览作品形象时,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轮廓才能初步得以揭示。当人们用慢速读谱的方法认识那些速度较快的作品或段落,就很有可能使音乐性质和音乐形象变得面目全非。从作品《雪山魂塑》的片段(谱例1)中可以看出,这一段落的实际演奏速度为“行进的小快板”,是密集的固定音型下行模进,并伴随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音乐形象地描绘出在漫天雪花、寒风呼啸的环境下,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艰难前进,脚步缓慢却又坚定的英勇形象(音型上方标有重音标记)。如果放慢速度进行读谱的话,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就会是类于练习曲似的一连串下行音符,很难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这一技法在乐曲中描述的画面和要凸显的艺术效果。因此,原速读谱的训练方法,能够基本还原各个段落的速度变化和对比,以及作品特有的音乐形象。当然,原速读谱是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与音乐理论水平作为支撑才能实现的。
二、整体建构
在面对一部新作品,尤其是一部大型作品时,演奏者很难一气呵成地进行读谱练习,很容易将作品读得支离破碎,打破音乐整体气韵和速度进行的律动,进而导致读谱的整体初始印象零散、音乐形象的建立含混,甚至还会出现因中途停顿而产生厌倦的不良心理。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宋飞曾说:“不要因为眼前是很多陌生的音符,手和心、脑就犹豫不前,要看到整体的线条走向,强迫自己往下进行,并且始终带有充沛的情感。”这样的目标宗旨能够指导演奏者在读谱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与障碍向前进行,努力使一部新作品一气呵成。同时,演奏者还应学会对困难片段的音势、创作手段、声响效果的预判与分析,尽量做到不间断,最大限度地避免技术困难给读谱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干扰。
三、超前意识
要想在读谱过程中做到整体性和连续性,就要在读谱训练中逐步学会建立超前意识,这是对眼、脑、手“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许多经验丰富的演奏家往往在读谱和演奏作品时具有很好的超前意识。具备这种能力的演奏家在阅读乐谱时,头脑里几乎同时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生动的音乐形象和画面,左右手也能十分敏捷地配合眼睛所看,快速反映出大脑支配动作的信号和心理的操控预期。即演奏者在读谱的同时,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对音乐的敏锐感,在内心迅速构建出作品的音响效果,并大致完成。这种能力保证了他们在首次接触作品时就能够顺利、快速地读谱,仿佛他们已经多次练习或演奏过这部作品。这种超前意识的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大量且科学、系统地研读、练习、积累、反思和总结才可以获得。掌握这种能力的演奏者会比大多数演奏者节约很多认知乐谱的时间,还会比其他演奏者更早获得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与确立,并更快地体察到作品的本质意义,且他们所制定选择的弦序、指序、弓法等具体演奏技术也更加合理,从而形成演奏艺术的良性循环。
四、内心听觉
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越敏锐,读谱能力就会越强。同时,读谱能力越强,其内心听觉也会越发敏锐,在演奏中,他所调动的音乐语言(音色、润腔、音量等)反映出的音乐形象就越准确、越具体,从而更好地建立起音乐的色彩感、空间感、层次感、方位感等,这就是读谱中视觉、听觉结合的良好典范。对于不善于或不能够通过自己眼睛“建立”内心听觉的演奏者来说,反复、侦察式、持续不断的读谱容易流于形式化。笔者在二胡演奏实践中,常会接触到新作品或一段陌生谱例,刚开始常会显得毫无准备,读谱时的音乐形象呆板僵硬,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用意识引领技术动作,眼睛看着乐谱的同时心中歌唱,随之将心中所想直接转化为拉琴的音响效果,逐渐摆脱以往的演奏习惯,做到心到手到。这种训练方式容易使演奏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创造音乐,从而不断扩大音乐艺术表现的可能性。这种靠内心听觉引领读谱、引领技术的手段,有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读谱训练和单纯的技术训练,更重要的是调动了演奏者的创作演奏灵感。
五、意识控制
心到手到,是指演奏者心中所想与动作操控之间准确配合的能力。有些演奏者在读谱过程中眼睛习惯不停地盯着手指,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读谱的顺畅进行与对音乐的初期感受。试想,如果在读谱过程中不断找寻手指在乐器上的位置,就难以顾及乐谱,更不要说去感受音乐了,这就基本失去了对音乐作品艺术空间的构想,读谱训练的意义就被弱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很多动作是通过无意识和下意识完成的。比如在黑暗中,人的双手可以准确指出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锻炼出各机能之间的呼应能力。对于一个职业二胡演奏者来说,多年的持琴经验会让身体与琴之间形成默契的呼应之感,因而用意识去控制手指演奏进行读谱就较为容易做到。对于职业演奏者来说,掌控把距和指距关系是应有的基本功之一。
对难度较大的二胡大型作品读谱遇到困难时,演奏者可以采用大致演奏的方法,即不需要非常准确地奏出乐谱上的每一个音,而是能够基本准确地“读”出作品的主干节奏语言、主要旋律线、动机和主音。也就是说,演奏者须把音符演奏得合乎“句法”要求,按照分句去读谱,而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到每个音符所对应的手指上,这样就会基本厘清作品的表现力、思想性和情绪色彩。一般而言,演奏者在接触新作品时都很想了解作品的旋律实质,类似于读文章时想急于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演奏者在读谱中要学会迅速并准确地了解原作音乐语言的特点,努力尽快适应创作思维的逻辑,这样就能轻松应对音乐动机、乐句划分等。总之,演奏者在读谱时要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意识的猜想,用这种能力去控制身体机能,预感音乐的发展线路(甚至是预判旋律走向),从而提高读谱的效率。
结语
对一部新作品的读谱训练,是演奏者赋予乐谱生命的开端,也是演奏者解读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重要环节。读谱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避免演奏者后续练习中的误读或错解。读谱训练对于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演奏者更快进入演奏状态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