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蛟的旅社要比别处来得多,尤其我所住的电厂生活区门口,一家挨着一家,这是我初来强蛟的印象。
强蛟,宁海县的一个沿海小镇,位于海山之间,其突兀在象山港北岸的宁海湾上,原来是个荒冷又落后的小岛。若是外人提起它,很多人根本不知道。20年前,自从毗邻一旁的宁海电厂建成后,让偏僻的小镇一下子红火起来。
从我的生活区步行到镇上,只需要10分钟左右,与镇上离得这么近,这是我平生工作以来第一次。因此,平时有事没事我会跑到强蛟镇,这样也由陌生变得熟悉了。
有道是“靠海吃海,靠山吃山”, 这里和其他的海边渔村一样,过去当地人几乎都以捕鱼为生,以至如今沿街酒店挂着的招牌,都离不开“鱼”或“渔”字,什么“渔翁海鲜”、“鱼家饭店”, 甚至,连超市取名都为“海景食品”,随处可见,不一而足。
饭店最多在沿海的码头,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沿港公路,将一家家商店如珍珠般串联起来,从而变得光彩夺目。
傍晚时分的沿港公路
这里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只要你来到这里,放眼望去,前方豁然开朗。码头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船只,排成一列,有大有小,仿佛将要举行一场盛大的检阅。每膄船上插着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显得尤为醒目。
码头上停泊的游船
旁边,则有一艘偌大的船体,停泊在码头边,被当地人称为“船上餐厅”。据说,10年前,餐厅主人动用了重金购得旧船,经过改装而成。里面设有舒适的雅座,人们来到这里用餐,会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若是节假日,更是应接不暇,生意火爆。
象山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促使当地人搞起了旅游业。要说最为火爆的旅游项目,那便是体验感十足的包船出游。这些船并不大,中舱刚好放一张圆桌,能容下10来个人吃饭。后舱则被改装成厨房,收费也比较实惠,每人只需付100多元。
船老大会按照指定的路线,在附近的海域转悠一圈,中途可以观看捕鱼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刚捕捉上来的海鲜。这些捕上来活蹦乱跳的鱼虾,现杀现烧,都用来加工成了海鲜大餐。
听当地人说,为了让顾客过一把海上捕鱼的瘾头,这些鱼笼都是提前一天投放的,里面放置了鱼儿喜欢吃的诱饵,待到第二天收笼时,钻入鱼笼倒门中觅食的鱼蟹,就这样被乖乖的生擒了。而且但凡捕上的东西,都归顾客所有。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将多余的鲜活鱼虾打包回家。不过,常见的还是石蟹和鲈鱼。
待到天气放晴,这里也会上演激情刺激的一幕,供人游乐的高速快艇,在波澜不惊的海面上飞来飞去,船尾掀起滚滚雪白的浪花,忽高忽低,时隐时现,似乎是驾驶员在故意卖弄他高超的驾技。
几乎没有弯曲的沿港公路,依山傍海,是一条非常适合晚后散步的地方,也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其用柏油浇成,宽阔整洁,长约数百米,两边种有高大的棕榈树,长得郁郁葱葱。若是盛夏的晚上,你稍不留神,还以为到了多情的南国,中间,还有不大不小的广场,面朝大海,堪称强蛟的黄金地段。
像大多数的滨港小镇一样,这里除了人们喜欢的排档,还有不一样风情。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时分,广场周围更是人气难抑。
夜幕降临,路边灯火一片通明,喜欢广场舞的大妈大伯会准时来到这里,随着巨大音乐声的响起,他们摆摆手,扭扭腰,踏浪而舞。虽然动作并不专业,但也是有板有眼。这些舞曲都是精心挑选的,节奏明快。也许是长期生活于此的缘故,让他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旁若无人,沉醉其中。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景,即便小小的强蛟镇,也有无法比拟的风光。距离跳舞的不远处,有座不高的小山,叫峡山,高50米不到,为全岛的制高点。
沿着斜坡缓步而上,海风吹来,相当惬意。登上山顶,遥望滔滔不绝的象山港,远处苍山如屏,高低起伏。中间,海面上巨轮点点,海鸥低翔。近处一座座小岛星罗棋布,形如螺髻,飘浮于海面之上。
海面上星罗棋布的小岛
由于强蛟地处内陆海湾,海水与淡水相汇,再加上这里的渔民陆续改行转业,有的开办起民宿;有的自己办厂;有的搞起了旅游业,这就没有了许多海镇难闻的鱼腥味。听当地人说,甚至连当地出售的海鲜,都是从象山石浦运输过来的。
一切都在变化着,就像小岛从沉默的历史中走来。当你走进老街的时候,就会领略到其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山的另一侧,则是另一番景象,为旧时当地人世居的老宅,大多都是晚清年代,粉墙黛瓦,一间挨着一间,因为长期缺乏修缮,有的趋于倒塌之势。镶嵌在墙面上的镂空石窗,古韵十足,别具一格,更是随处可见,但是经过多年风雨的侵蚀,表面已经风化脱落。
老街上老宅的墙壁和石窗
老街的中间处,有一座尤氏宗祠,一应俱全,这是我见过宁波保护最好的祠堂。里面设有一座雅致的戏台,雕刻精美,尽显民国风格。据说,当地尤氏始祖在明代避难来到小岛,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如今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姓氏。
沿街的房屋有大有小,这里也曾住过大户人家,四合院的布局,朝街则为高高的大墙门,气派非凡,有木刻有石镂,极尽装饰之能事。一看便知,主人有着非富即贵的身份。
老街上旧式四合院的墙门
来到这里的人并不多,但我喜欢这样复古怀旧的氛围。走在狭窄又昏暗的弄道里,无不让我触摸到当地历史的厚重气息。
其实,强蛟最初只是几百米方园的小岛,一端与陆地相接,周围全是海涂,最早迁居于此的先民,不得不依岛而居,向海而生。如今,老屋的石墩还留下坑坑洼洼痕迹,有的甚至还失去了半截。
听当地人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长期涨潮侵蚀所致,这也成为当地人顽强生存的印记。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填海造地,当地陆续建起了防浪长堤,以及一幢幢居民住宅楼,而且面积增加了一倍之多,一大半已与陆地相接了。
至于强蛟因何得名,我没有认真研究过,但从这个古老的“蛟”字来看,可以肯定其与传说中的蛟龙有关。
如今的强蛟也和其他地方一样,随着当地民众逐渐富裕起来,很多家庭盖起气派的洋房,尤其是新建的沿街二边,一排排的,整整齐齐,装饰得非常别致漂亮,大的有四五层之高,而且每家每户还拥有独立宽敞的庭院。
里面种满了各种花卉,以及造型独特的树根,将每个角落点缀得生机盎然。也许花儿也耐不住寂寞,有的悄悄从栅栏中探着脑袋,在明媚的阳光下招摇路边,自成风景。
鲜花装扮着小岛,蓝色也点亮了海山,强蛟无疑是个富有活力的幸福小镇,难怪也被网友戏称宁波的“济州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强蛟人”,过着简单又快乐的生活。每当傍晚时分,我习惯来到海边散步,迎着暮色下沁心的徐徐海风,一边聆听近处传来曼妙的海浪声,一边看着电厂点点闪烁的隔岸灯火,不知不觉间,走进了那片碧蓝色的海湾……
作者简介
史宏,中国能建浙江火电职工,爱好阅读、写作。
《艺海拾贝》栏目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建职工分享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施展你的才华,分享你的热爱,欢迎原创诗词、散文、随笔、绘画、摄影、书法、书评、文艺赏析等各类作品,投稿邮箱:rwnj@ceec.net.cn。
编辑:杨晓琦
校审:邢雯、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