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传统八雅中“书”便是书法,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更有善书者往往至情至性之说。
中国的书法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我学习书法,缘于一个巧合,在那个大多数小朋友娱乐活动只有弹弹珠、打卡片的年代,当我第一次手握毛笔,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墨汁在纸上慢慢渗透,拼凑出一个汉字时,我便被书法的魅力深深吸引,那种掌握不同笔法后,内心的成就感与心中的小窃喜让我始终坚持,不变爱好。
书法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艰苦的。小孩子总是贪玩的,每当我听见小伙伴们在窗外的玩闹声,而我却要每天练习2个小时的书法,我的“魂儿”早已飞到小伙伴的身边。
另外,楷书的一笔一画都十分规矩,想要写出一个字需要花费好几分钟,以至于写出一幅字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中间因为一个笔画让某个字的结构出现偏离,则会显得整体不工整,长期保持高度专注度对于小孩子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抵触。那时候,爷爷常对我说:“一笔一画,持之以恒”。
可以说小时候能够坚持对书法的学习完全是因为爷爷监督,直到后来慢慢长大,我接触到了行书,虽然书写速度提升了,但我的心却开始慢了下来,去熟悉、去体会、去揣摩那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与变化,我沉浸在了“笔走龙蛇,墨舞云霞”的书法世界。
《兰亭序》 行书
我的书法之路是以楷书入门,学习柳体的规范,后辅以魏碑,感受笔法如刀工;以隶书成长,感受“张迁碑”的苍劲和“曹全碑”的娟秀,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以行书纯熟,感受“兰亭序”的严谨潇洒,笔带牵丝,节奏变化。
临帖是学书法的重要一步。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学习书法就是在一遍遍临摹中,慢慢从搭好架子,到少得其中形势,再到微微像帖,最后抽毫跳跃,字字呼应。不计临了多少遍,只求撇去生涩,写得流利意韵。
《松风阁》行书
我尤为喜欢宋代书法的风格,独爱黄庭坚的字风,我一遍遍地临摹黄庭坚的《松风阁》《砥柱铭》及其他散帖,那一笔多变,笔笔不同的字风,真是叹为观止!坚持临摹几年下来,也算是临得与王羲之说的“第二遍少得形式”沾边而不至于生硬,但仍未得其“冰山一角”的神韵,以至于对《诸上座帖》只是在上瘾时浅尝辄止,但每次临帖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
《砥柱铭》行书
《诸上座贴》草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领悟到书法不仅是字形的艺术,更是气韵的流动。在书写的过程中,我尝试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让每一个字都充满生命力。有时,我会用狂草来宣泄内心的激情;有时,我会用楷书来表达宁静与平和。书法成为了我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抒情的载体,是诗文从声到形的表现,是观照自身,书法己意,体察内我的方法。
《梅花》 草书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字时,一心都在走笔与用墨,是静心、修身、养性的锻炼。这也培养了我坐得下、耐得住的性子,促进提升自身学习和工作能力。
书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与古人沟通的桥梁。通过学习书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
《书法对联》 行书
我甚是喜欢墨出笔锋的感觉,也喜欢宛如游龙的书法,我将饱含敬畏之心坚持下去,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陈知乐,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职工,热爱书法。
《艺海拾贝》栏目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建职工分享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施展你的才华,分享你的热爱,欢迎原创诗词、散文、随笔、绘画、摄影、书法、书评、文艺赏析等各类作品,投稿邮箱:rwnj@ceec.net.cn。
编辑:杨晓琦
校审:邢雯、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