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 | 文学老“饕”苏东坡

学术   2024-11-05 07:30   北京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名人,人称“坡仙”的苏轼,却似乎没有“神仙”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傲冰冷。

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评价: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仕途上,难以称得上顺遂,他虽然也曾金榜题名、少年得志,但很快就因卷入政治风波而一路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澹州,辗转多地、一生漂泊。



但也正是因此,让苏轼得以游历四方,遍尝各地美食,他不仅“爱吃”,更“会吃”,常常发明新的烹饪方法,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以一己之力,让“东坡”成了一个名传千古的特色“菜系”,更以美食入文,在苏诗词里,有鱼有肉、有茶有酒、有菜有羹。

他生动而又可爱,散发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或许,这也正是东坡先生成功“破圈”,千百年来热度不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缘故吧。


01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这是他仕途生涯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在偏僻的黄州,刚刚经历牢狱之苦、官场失意的苏轼,为了温饱,不得不亲自下田种地,自食其力。

而吃货苏轼的人生,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他带着家人一起开垦荒地,种菜、做菜、吃菜,“东坡居士”由此而来。

因为想吃荤腥而月俸不足,苏轼打起了猪肉的主意。

那个时候,比起猪肉,人们更喜欢吃牛羊,达官贵人更是对猪肉不屑一顾,因此肉价也就相对便宜。

一天,苏轼在家与朋友下棋,兴之所至,竟忘了锅里还炖着肉,等到肉香四溢时才想起来,就这样,误打误撞的有了东坡肉的原型。

后来,苏轼又尝试着调整了几次做法,终于得到了最为满意的烹饪方法,用《猪肉颂》记录下来: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道菜肴味美酥香、汁多肉嫩,这样的美食诱惑让人难以抵御,在苏轼的代言下,这道菜很快在老百姓间流传开来,被人们戏称为“东坡肉”。

除了《猪肉颂》,这一时期苏轼还写了《煮鱼法》,详细介绍了水煮鱼的做法,写了《丁公默送蝤蛑》赞美秋季的螃蟹。

对于一个心怀天下的士子来说,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看上去的确是荒唐的,与宏大的政治抱负相比,一粥一饭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但这样的生活,又是淳朴而自然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坦荡豁达的居士,恬淡潇洒的文人,虽“进不能见君王,退不能食果腹”,仍然坦然接受,笑对人生。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02

在黄州熬了几年,等到宋神宗驾崩,司马光为相,苏轼开始了扶摇直上的升官之路,一路升至正三品。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不会圆滑处世的他,又开始猛烈抨击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

由此,新党不容、旧党排挤,终于在宋哲宗绍圣元年,苏轼再次被贬,一路向南,来到了惠州。

虽然是被贬,但性情豁达乐观的苏轼,总是能以吃为乐。在这里,“吃货”苏轼又自创了一道名菜:羊蝎子。

北宋年间,在民间流行吃羊肉,但是惠州地处偏远,价格昂贵不说,往往一天只卖一头。

苏轼买不到羊肉,便想到了羊脊骨,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如何烹饪,所以羊脊骨的价格往往比猪肉还便宜,在多番尝试之后,苏轼找到了最佳的烹饪方法:



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如食蟹螯,甚觉有补。



羊脊骨切好放入锅中熬煮,捞出后沥干水分浇黄酒去腥提味,撒上一点盐,再放到炭火上烤,等到羊脊骨滋滋冒油、肉质微焦,便大功告成。

看到实验获得成功,苏轼开心极了,马上给弟弟苏辙写信,分享自己新发明的美食,



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逸。



他还洋洋得意地调笑弟弟说:



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復知此味乎?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意思是说:“这种方法吃脊骨没有牙齿可不香,你生活优渥,牙齿肯定也不好了,怎么能明白这种美味呢?只是,我每次把骨头上的肉挑光吃了以后,养的几只狗看起来都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在惠州,苏轼还遇到了愿意为之终老于此的美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实在是太好吃了,单单是为了每天都能吃到荔枝,我就愿意长居于此。

苏轼究竟有多爱吃荔枝呢,据说他甚至因为吃得太多而“上了火”,患上了痔疮。

但是作为资深吃货的苏轼又怎么会被轻易打败呢?

他自创了一道食疗菜肴——茯苓饼:



伏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为麨,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



先将茯苓去皮捣烂,再加蜂蜜,与黑芝麻一同下肚,味道甚美,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效果竟然不错,痔疮消退,又能继续大快朵颐了!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被贬惠州的三年,苏轼乐在其中,将苦难的日子过成了诗。



03

还没吃遍惠州,苏轼再一次遭遇贬谪,这次是更为偏远的海南儋州。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朝中大臣故意刁难,苏轼没有居所,只能在桄榔林中居住。

苏轼在《桄榔庵铭》中写道:



海氛瘴雾,吞吐吸呼。蝮蛇魑魅,出怒入娱



可见,苏轼当时面对的是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穷困如此,我们的诗人还是乐得其中,活出属于自己的恣意潇洒。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这是词史上第一首描绘海南之春的赞歌,随着苏轼的到来,这个原本处在“世界边缘”的儋州,迎来了第一缕文明的春风。

在这里,他教百姓重视农耕,为百姓开方治病,他还在当地开办了学堂,为了向苏轼求学,许多人甚至不远万里追至儋州。

儋州,从此成为了海南全岛文化的中心。



在海南岛,他仍旧坚持每晚用热水,迎风用木梳梳头,虽然这里是真正的天涯海角,他却仍然拥有兴致盎然的生活。

一篇《菜羹赋》,苏轼的乐观豁达跃然纸上,对于粗菜淡饭,他非但没有抱怨,更美其名曰“有自然之味”。

当然,作为吃货,苦中作乐是不够的,更要紧的是在这么多的野味儿中,寻找到既美味又便宜的食物。

所幸,在众多奇怪的食物里,他发现了一样好东西:生蚝。

在给小儿子苏过写信时,苏轼得意地写到:



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耗,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之有也。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又益煮者。



意思是说,将新鲜的生蚝剥出来放入酒中煮熟,吃起来鲜美无比,或者选取个头大的生蚝用来烤熟了吃,比煮熟还要美味。

为了分享发现美食的兴奋,他还写信向友人炫耀,但说完后马上意识到了危机,补了一句:“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意思是“不要告诉朝中其他人,我怕他们知道了,都争着被贬,和我抢好吃的。”

尽显顽皮。

其实,这一年苏轼已年过花甲,他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


04

对于苏轼来说,儋州三年,也是他平生最奇绝的经历,尽管历经磨难,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始终未改。

时至今日,当地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一连串颇具纪念意味的名称,这些名字的背后,寄托的,是一代代儋州人对苏轼深深的缅怀。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别海南黎民表》



公元1100年正月,年轻的宋哲宗赵煦突然病逝,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

新皇即位,政局又一度逆转,苏轼得以渡海北返。

北上途中,经过镇江金山寺时,苏轼看到了一幅许多年前好友李公麟为作的画像,一时间,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他在画像上题了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在生命的最后,苏轼仿佛发出自嘲:哪有什么丰功伟业啊,不过是一路贬谪一路吃吧。

北归路上,苏轼突发痢疾,行进的船只刚刚达到常州,苏轼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被人们称为“坡仙”,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诵读他的文章,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在他的笔下,有孤独挣扎,也有洒脱浪漫,于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

2023年,在中国政法大毕业晚会上,罗翔发表了一段即兴致辞,他以两千多年前,孔子绝粮于陈蔡时,与弟子的问答为例,坦言: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有可能遭受厄运,区别在于,小人会随时改变原则,但君子会守住他的原则。

罗老师提到,苏轼22岁那年,曾给主考官梅饶臣写了一篇《上梅直讲书》,在文中,刚刚高中进士的苏轼,引用了这个典故:不容然后见君子。

在发言的最后,罗老师说:“那个时候,苏轼有着大好的前途,春风得意,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进而,他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苏轼能够提前预知他人生的终点,能够提前预知他所经历的一切,他是不是有勇气重来一遍?”

我想,也许罗老师的这个问题并不是面对历史的假设,而是面对我们:如果我们知道,坚守原则可能带来的人生波折,我们的选择会是什么?

也许,900多年以前,苏轼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简介

武洺玮,能建城发公司职工,喜好文学、音乐。



 征稿启示 


《博览群书》栏目致力于打造能建人自己的“半亩方塘”。与书相关的短评,故事,读后感,书荐等题材形式不限。作品需原创首发,欢迎投稿,投稿邮箱:rwnj@ceec.net.cn。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供稿单位:城市投资发展公司

编辑:杨晓琦

校审:邢雯、宋旸




往期回顾


与时偕行——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


人文能建
欢迎关注“人文能建”。这是中国能建重要的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培训,宣传科学与人文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提升软实力,展示中国能建品牌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