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是建立打破常识的“新常识”。从企业竞争力角度看,这个“新常识”就叫“筹码”。
——题记
2024年中秋节前,在被中国能建数科集团习惯称为的酒泉项目,800多位建设者没有过节的意思。直至深夜,工地依旧一片忙碌。工程车大灯闪烁,轰鸣而来,刚才还感觉宽敞的场区道路,马上狭窄局促,我们赶紧闪在一旁,中断交谈。这沸腾的景象,与我来时路上的感受迥然不同——从空寂、荒凉的戈壁大漠,突然扎进炙热的熔炉。
酒泉项目人工硐室储气库造腔
伴随不时从地下传来的工程爆破声,这里紧张的空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甘肃酒泉下辖的县级市玉门,全球首座300MW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多个作业面正在同时展开:主厂房框架结构封顶,膨胀发电机基座、B列压缩机一二段基座完成浇筑,水罐区域三个储能热水罐相继拼装、组焊。重要的地下工程爆破开挖作业,已打通了检修交通硐、横向连通硐,而最为关键的地下储气库已经开始爆破开挖……
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明忠形象地说,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决定成败,地上决定好坏。”随着后续各种工程考验,以及人们对未来成功的期盼,紧绷的精神从未舒缓。
开弓没有回头箭。对数科集团而言更是如此。
创新的“篮子”
人们常说“不要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分散风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巴菲特就曾说过,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数科集团全力突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就如同这样一个被“小心”照料的业务,寄托着企业在能源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力求突破的期望。
数科集团——这个由中国能建两家科技企业合并而成的公司,近几年,“真金白银”“押注”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化,决心之大、步伐之快,让人印象深刻,也令整个行业感到吃惊。
这是一场加速度的赛跑。前不久,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刚刚建成,在全球首次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规模推到300MW级。目前正在建设的酒泉项目,同样是300MW级,并将挑战另一个首创——地下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两个首台套,让数科集团处于该领域第一梯队的位置。
应城项目实景鸟瞰图
当前,全球能源领域正处在深度化结构转型之中,中国的表现尤为抢眼,2020年中国宣布国家自主贡献(INDC,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全面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路径逐渐清晰。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合计占比超过38%,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
据多家权威机构测算,从2020年至2060年,中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将激增7倍,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主导力量,占比高达惊人的80%——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源,未来将成为电力装机的主力。
储能,这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也就随之展开,以缓解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问题。
储能的技术路线,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机械能储能等方向。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储能时,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储存于储气装置中;释能时,高压空气从储气装置中释放,进入空气透平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输出电能。
“如果将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比作一路奔驰向前的骏马,那么储能就是驾驭这匹烈马的缰绳。”数科集团总经济师李军介绍,自2019年底公司选择进入这条赛道,大体已经历了五个阶段。
李军将前四个阶段描述为“探索、定向、聚焦、攻坚”,确定将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化作为重点,并以应城项目建设为标志,创造性地加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正处在第五个阶段。如何概括这个阶段,李军坦陈“我想了好多词,还没想到太合适的。可以叫鼓舞的阶段,应城项目的建成确实是个巨大鼓舞。但又觉得不全面,其实还有一个面临挑战和困难的问题,这个阶段还在过程中。”
万明忠可谓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业务的“第一人”,他“悄咪咪”地从系统内“挖人”干这个事业,李军算是首批团队成员之一,来自中国能建设计板块。“我要负责项目前期策划与组织,对接政府与内外部单位,孵化项目前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业务全面、具有很好系统描述能力的专业干部。
作为既定战略,数科集团立志成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的持有者、主导者和领先者,并得到中国能建的全力支持。除压缩空气储能外,中国能建下属还有多个企业,正在化学储能、重力储能等方向发力。
更多介入原创、前沿技术的开发,孵化于一个“创新的篮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能建从集团到成员企业对转型的一致追求。
对这类以“工程实现能力”作为本质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创新之路,是关于企业如何成为创新主体的“新注解”,他们又将拿出怎样的“筹码”?
应城”大考“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程技术主导型企业,数科集团活跃着一批典型的“理工男”,应城项目负责人李峻就是其中之一。
初次见面,是在从武汉去应城的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寒暄,一上车,李峻就“词费又滔滔”——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前世今生,充斥了这段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应城项目,属于盐穴型压缩空气储能,分为地面工艺系统和地下储气库两大系统,中间通过8口井相连。按照李峻的描述,“这个地下500米的储气库就好比一个轮胎,大地是它的外胎,密闭的盐穴本体是内胎,地下地上的连接井,相当于气门芯,工艺要求很高!”
科研是先导。在应城项目开始建设前,数科集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组建了一支团队。万明忠带队,提炼出两个科学问题,一是空气压缩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存储、低阻传输,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响应和耦合机制;二是高压循环荷载下,超大容量地下储气库的设计理论和建造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分解,对重大工程技术“解剖麻雀”,进而结合应城项目实践,衍生出一个庞大、完整的工程系统,凝结为洋洋大观的《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能源建设企业,中国能建成员单位对这个系统解决方案的地上部分,如空气压缩、膨胀做功以及储换热系统很熟悉,但也不乏挑战。“比如大型压缩机,过去主要用于冶金和炼化行业,大型的球罐和换热器,以及连接的大型管道,一般在石化行业里面用的更多。”李峻说,“我们对蒸汽透平很熟悉,但用空气作为做功工质,也会面临一些新课题。”
应城项目空气压缩机组安装
储能项目的运行工况有个特别之处——需要每天启停。应城项目满负荷工作时,每日充放电循环吞吐的空气量达到1.35万吨,相当于320节高铁车厢的重量。加之电站运行寿命要达到30-40年,对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李峻强调,“我们在设备选型上下了大功夫,关注实际工程运用,这是与纯科研的一个差别。”
在实际工程中,系统体量增大往往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仅仅在实验室做小样,许多问题发现不了。“应城项目的300MW机组的压缩空气质量流量,几乎接近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蒸汽流量,这给空气透平和空气管道的研发及设计带来极大挑战。”组合这么一个庞大的热力系统,需要攻克的难题很多,“我们投入巨大的资源,把这些硬骨头啃了下来!”
储换热系统规模庞大,应城项目用了1万吨钢材。置身现场,这些巨大而整齐排布的压力管道,气势和震撼扑面而来。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地下。作为压缩空气储气库的天然盐穴深入地下数百米,人又不能进入,如何掌控判断盐穴的状况,是一个复杂的科学和工程实践问题。
数科集团将“盐腔精细刻画”纳入研究课题。结合盐矿累积开采数据、高精度三维地震、声纳测腔、高灵敏度水密封试验等方法,“抽丝剥茧”搞清这个地下“盲盒”。
“这里凝聚了许多人的聪明才智,只有通过各种数模实验,确定容积、形状等参数,对稳定性、密封性进行评估,最终才能确定这个腔体合不合适。”李峻说,“对整个储气库的建造,我们从理论到工程全部实践过了。”
人们口中的“峻总”同样来自中国能建系统内部,也是万明忠四处寻摸“挖人”的成果。2022年4月,“峻总”调任数科集团副总经理,头上还顶了个中国能建一级管理专家的帽子,但万明忠给他的“指令”是“非必要不回京”——钉在应城工地——从科研到工程实施,一干就跨了三个年头。
建设中的应城项目
而就万明忠而言,三年前,从未踏入应城这片土地。但三年后的今天,已有三十七次的前往穿梭。他说余生往后,“或许还有三百余次的抵达。”
“这不是一个人的简单旅途,也不是一个人的简单故事。”应城项目是中国能建在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协同方面的示范。从投资方兼科研主体数科集团、咨询方江苏院,到总承包兼设计方中南院、施工方湖南火电与南方建设、工程监理广东天安,直至装备制造的中能装备等多家单位。在集团战略愿景的牵引下,真正实现了集而成团,同向发力。
电力行业有很多高水平,经受过最复杂工程考验的一流工程技术人才。或许是电力系统的晦涩难懂(看不见、摸不着)、也可能是设计、施工的业务定位,亦或是工程师写在基因里的低调,他们的工作显得少为人知。聚焦一线,讲好他们的故事,应该成为伴随管理的重要工作。
应城项目发电机转子安装
在应城“大考”中,数科集团拿到一份耀眼的成绩单。除地下部分外,在地上部分:
——率先研发300MW级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高压热水储热的技术路线;
——与国内头部装备制造企业联合研发出适用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大流量、高参数、多段式压缩机组;
——与国内传统火电装备企业联合研发出全球首台套300MW级空气膨胀发电机组;
——研发出适用于大流量压缩空气高效率换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
——研发出压力自平衡式热水储热系统、大容量高压力球形热水储罐;
——实现了大流量压缩机组、大功率电动机组、空气膨胀发电机组、高效换热器等关键设备的全面国产化……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应城项目的试运行,完全打通了地上和地下两个系统,全面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应城项目空气透平机组安装
若按照每户家庭5千瓦用电功率折算,300MW这个功率等级,可以满足6万户家庭同时用电。应城项目全容量运行后,每年吞吐电量5亿度,相当于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对压缩空气储能的工程化应用,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与此同时,如何突破盐穴资源对于工程选址的限制?另一个“世界级”难题又摆在了万明忠团队的面前。
生闯“玉门关”
酒泉所辖玉门市与“玉门关”并不是一个地方,玉门关在今天的敦煌市,与酒泉尚有近400公里的距离。但也有研究认为,西汉最早设立的玉门关就在今天的玉门市,因为疆域拓展,玉门关才西移至敦煌市境内。
但对数科集团来说,玉门就是“玉门关”,这个“关”,是科技攻关的“关”——春风要度“玉门关”,迎来全球首座300MW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成功。
人工硐室,正如其名,是以人工开挖的地下硐室,代替天然盐穴等作为压缩空气的存储空间。这个技术突破的意义在于,将极大拓展压缩空气储能工程选址的灵活性,加速行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提速我国三北地区风光新能源资源规模化利用开发。目前,酒泉项目已列入国家能源局首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
西北地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址
酒泉项目将采用数科集团自主研发的“非补燃绝热压缩+多介质宽温域储热+地下人工硐室储气”技术方案,这是目前已有和在研在建项目的技术集大成。这个地下人工硐室总容积约20万立方米,整个空间几乎能装下600节高铁车厢。作为国内外第一个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建设施工的挑战首当其冲。
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成为啃这个“硬骨头”的尖兵。这个经历过葛洲坝、三峡、二滩、锦屏等大型水电站,以及一大批抽水蓄能电站考验的“王牌”队伍,要在戈壁滩再立新功。
郭凯,葛洲坝二公司酒泉项目部总工。这个39岁的年轻人,已经在国内外多个项目工地工作了16年。郭凯介绍,经过反复推演论证,他们确定了“两步施工法”,将采用上下两个半圆分层进行爆破开挖施工。
“先导洞进入上半层作业面,在正向开挖掘进的同时逐步完成两侧扩挖,待上半层半圆轮廓成型后,展开大断面、大跨度一次爆破开挖成型流水作业。上半层完成施工后,在进行下半层半圆爆破开挖。整个施工全过程,都要确保成型后断面周边围岩爆破质量控制……”
在酒泉工作项目部,郭凯兴致勃勃地在纸上比比划划,努力解释着“偏心变径管直接由小管径变为大管径”的“偏心布置”如何施工,爬坡段顶部形成的一块三角区域如何“反向扩挖”——各种听上去让人有“偏头痛”感觉的技术名词。
这些颇感繁琐的技术细节,可能没有人感兴趣。但对建设者来说是每天的挑战,更贯穿绝大多数员工全部的职业生涯。
酒泉项目空气透平机组基础浇筑
葛洲坝二公司酒泉项目部经理叫梁建平,这个项目将是他40年工地历程的“最后一站”,也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战”。能贡献这样一个代表性项目,他感觉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在这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中国能建的优秀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大家来到这里,戈壁滩的日子“丰富”而“充实”。
——有“四大金刚”,除业主单位数科集团外,还有西北院、广火公司、葛洲坝二公司、葛洲坝三公司;
——有“五虎上将”,包括德胜监理、葛洲坝项目管理、科技公司、洛斯达、中能装备;
——有“夜总会”,天天晚上开会(其实不开会也没有地方去);
——有“与狼共舞”,戈壁滩竟有狼群出没……
这个世界有很多宏大的叙事,作为方向的感召和引领。然而,这个世界也需要我们听到、看到,那更多默默无闻奉献者的故事,并向他们致敬。是他们的努力,将梦想变为现实。
数科集团酒泉项目经理常艳芬、副总张波列举了酒泉项目“六大”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分别是:
——世界最高参数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装备应用;
——世界领先的多介质宽温域换热系统;世界首创的充放换热装置共用技术;
——世界最大容积的承压式人工硐室群;
——世界首创高内压大断面隧道式储气库密封技术;
——世界海拔最高的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玉门是铁人王进喜的家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王铁人从玉门油田奔赴东北,参加大庆石油会战。谁曾想,一个甲子轮回,新一代的能源建设者,会来到铁人的家乡,建设新型储能基地,这是很奇特的缘分!
玉门——铁人精神的发源地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精神依旧是巨大鼓舞。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奋斗精神加科学态度,是新时代创新的灵魂,也必将成为新时代英雄辈出的“摇篮”。这个“摇篮”又将孕育出怎样的“硬核”技术?
打造硬核“砝码”
2023年5月,中国能建组织职工演讲活动,在数科集团演讲人的背景屏幕,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万明忠带领团队在公务车中吃盒饭,这个有些“呆萌”的镜头,引来演讲现场的一片笑声。
这是对奋斗者会心的赞许。事实上,这也是近些年,数科集团及其相关合作企业,众多员工辛勤工作的常态。
纪文栋,2012年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目前正在天然盐穴和人工硐室两条技术路线上“左右开弓”开展试验。纪博士曾师从杨春和院士研究盐穴储气库,后来到交通系统从事隧道工程工作。2022年被压缩空气储能事业吸引,进入中国能建加盟到新的舞台。
对“理工男”来说,讨论技术是永不疲倦的话题。他与我分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人工硐室与天然盐穴有很不一样的特质,于是引出一个必须攻关的“硬核”课题。
地下储气库用于压缩空气储能,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日常的大气压约为100千帕,普通家用高压锅承压能力是180千帕,酒泉项目人工建造的硐室所承受的气压,是日常大气压的180倍,高压锅的100倍,同时随着充放电运行,还要耐受每日的变压工况,对储气库腔体的密封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纪文栋说,“天然盐穴有一个优势,叫自密封性,若产生局部地层裂缝时,可通过盐的溶解结晶功能实现自愈合,这个特征使得地下盐穴成为很好的密封储存介质,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安全的地下空间。”
但是,地下人工硐室不具有这种“自愈”能力,必须另辟蹊径解决密封问题。
酒泉项目人工硐室储气库入口
纪文栋介绍,就这个课题,数科集团在国内三个不同地区,设立研究机构紧锣密鼓开展攻关,对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开展工程实验。设立的全球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地下人工硐室实验室也投入了使用,对结构和材料的密封性能、储气库围岩稳定性及硐室变形、储气库温度场分布及热力学特性、高温高压高湿耦合环境下材料的耐压耐温耐老化特性等重大科研课题开展系统研究。
我们再回到地上系统,看看储能电站的“全系统工艺方案”,这是另一个“硬核”技术。
张春琳,现在担任数科集团储能技术成套中心负责人,主导压缩空气储能全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技术路线拟定工作。据他介绍,数科集团成立之初,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大规模工程化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一是基于水储热的中温绝热压缩技术;二是基于熔盐与水联合储热的高温绝热压缩技术。在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后,将单机规模跨越式的提升到300MW。目前这两条技术路线已经成为行业主流。
这两条技术路线中的“储换热系统”就如同一个“超级保暖壶”,储能系统压缩空气时,回收产生的热量;发电时,在将热量释放到压缩空气中做功。“一存一放”,对储换热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酒泉项目为例,采用了多介质宽温域的高效储换热系统。中国能建西北院酒泉项目经理左孝红说,“目前这套系统有三个亮点:超大的储存容量,一次储存的热量之高可以烧开2.3万吨的水;可靠的保暖性,全天温度下降控制在1℃;高效的热量交换方式,换热效率达到98%以上。”
与国外企业采用外部补充燃烧加热的方案不同,“由于我们自带超级储换热系统,全厂的综合利用效率更高,也更加‘绿色’。初步测算,酒泉项目可以较国外同级别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系统循环效率提高30%以上。”这个技术方案,也叫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非补燃式”,相对“补燃式”,是具有“代差”级别的进步。
工程研究从来不是“独角戏”。正是众多优秀企业的参与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投入,结出丰硕果实。相关标准、专利、首创技术已有 150 余项,原创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数十项国际首创,实现诸多从“0 ”到“ 1”的突破。
技术与市场也在相得益彰。数科集团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了工程选址普查,行程遍布祖国大地。结合有关地质、电网、风光资源等基础资料分析,提出了百余座可选场站址。这些工作都密切围绕工程化运用和经营工作展开。毕竟,运用场景的丰富,决定了一项技术发展的空间。
应城项目储热球罐
创新需要“硬核”技术,成功需要技术“砝码”。这个新赛道,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时代选择,是我们最可爱的工程技术人员用智慧和汗水绘就的蓝图。
西北地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址勘探
看到前面的记述,相信你一定也会同意,这确实是一个既在精神层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优秀群体,又在物理层面“地上、地下”名副其实一起写的实干团队。
1879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类文明开启了电气时代。百年过去,电力工业发展日臻成熟,更改变了世界。这个行业、关键技术,相关企业达到了怎样的成长“天花板”?面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之变,应该如何向上突破?更重要的是,谁又是这个问题的解题人?
突破“天花板”
这个故事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案例,于是牵涉出企业如何理解创新发展,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把握时机,乃至在国家、行业政策层面如何看待得失、支持赋能等诸多严肃的问题。
也就是说,创新中如何突破固有的“天花板”,正是我们剖析这个创新案例的意义。
面对创新,“敢不敢、能不能、行不行”,围绕这个话题,我找到数科集团技术总监、首席专家商浩亮,要看看“能听到炮声的人如何呼唤炮火”?
认识一,“敢不敢”,确实需要勇气。
商浩亮告诉我,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最大的天花板,数科集团突破了三个:储气库井筒工程的技术,储气库盐穴沉渣空间利用的技术,以及最复杂的压裂连通腔体建设储气库的技术,这非常不容易。这位“技术控”,自称“对于技术突破的成就感,远远大于其他事情。”
以压裂连通腔体建设储气库为例,国内外的盐穴储气库工程经验都是使用单井单腔,地质条件最简单,但是中国的盐穴资源90%以上都是水平对接腔体和压裂连通腔体,地质条件更为复杂。面对这个现实工程问题,你敢不敢闯一下?商浩亮说,“经过严格论证,我们研发了一整套深部勘探、稳定性、密封性评价的技术方法,给复杂地质条件的盐穴综合利用打了一个样板,创造了国际第一。”
认识二,“能不能”,要动脑筋。
中国能建这样的工程企业能不能搞研发和创新,与大学、科研院所相比又有何相通和差异?“最大的不同是,工程企业一开始就是以系统性、工程化的思维来梳理盘点,直接面向工程应用和价值创造。强调系统思维,梳理需要哪些环节,不缺项漏项;突出问题导向,判断哪些是我们还不具备的能力;实现重点突破,集中力量突破核心环节。”
商浩亮说,这相当于把实验室搬到了工程现场,在真实工程建设场景中找到真问题。一旦研发成功,可以快速形成可复制的工程应用经验和价值创造模式。在推动实验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这是多个轮次的“螺旋式”循环与摸索。
认识三,“行不行”,要看到希望。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压缩空气储能能够极大地带动中国能建系统内部协同经营,涉及地上地下系统的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调试运行、数字化建造基座、主要设备供货等,是非常好的业务形态。”商浩亮分析,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全产业链上,系统能力最优,建设能力最强。
从数科集团的价值追求看,压缩空气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型技术,企业自感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先导科研攻关与工程化实践,打通产业链,为全行业服务。
进而言之,压缩空气储能也是一种能够带动诸多细分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创新。通过技术迭代和系统优化,当压缩空气储能的造价相比抽水蓄能具有明显优势时,在行业上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年,为拜访一位行业内的院士,万明忠曾经在其办公室外等了一个多小时。前不久,万明忠说,“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可以与院士对话了。”
这样的“对话”是科学面前的“平等”。数科集团的研究团队认为,院士团队在理论水平上,确实是先驱和创造性的。但在工程实践上,我们把设想的理论,在工程中验证,取得实际数据,反过来修正和完善理论,同样是关键的价值实现与创造。
应城项目盐穴储气库井筒工程
通过对数科集团的观察,笔者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如果你同意“技术控”们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最后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观念问题。从企业来讲,经营策略无外乎追随者、领先者这两种形态,都可以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如果要做领先者,你就要有做领先者的“气质”,更要有创新的“筹码”——敢于“梭哈”——梭哈,并没有错,错在不知道如何梭哈。
这离不开超前的眼光和专业的预判。早在应城项目前期论证阶段,“建设多大规模的储能电站?”“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能不能自主研发建设?”“国内的装备制造水平是否可以满足工程所需?”等诸多“开放式”问题接踵而至,万明忠邀请业内专家组成了专家组。他们中有国家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喻新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孙锐等,共同为项目的研发、推进出谋划策。
极富激情、风风火火、忙忙叨叨的万明忠,曾经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讲过一段很心平气和的话,完全可以作为这场“思想巡游”的总结。
“产业层面,关键是打造‘生态圈’,‘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下还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行业层面,配套政策、商业模式还有待成熟。自身层面,继续加大践行‘创新文化’,构建支持全面创新、协同、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工程层面,还有许多世界性难题尚待完全破解,开创新赛道不易,持续领跑新赛道更难,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加奋发有为、务期必成。”
这一番话,很有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气量。
万明忠是数科集团董事长,曾经还任电力规划总院的副院长,在能源变革大趋势下,需要他以能源电力从业者的家国情怀,保持敏感,担当重任,主动出击,在创新之路上,押上沉甸甸的科技“筹码”。
作为这个创业团队的“班长”,他更像滚雪球游戏中那颗最初的“内核”,求贤若渴,谦逊纳士,以礼相待,粘合汇聚起各路人才。困难时,能为下属分忧,排遣压力;成绩前,把部下、年轻人推在前台;市场上,有效沟通,真诚合作,为的是把共同的事业越做越大。
2023年6月万明忠赴酒泉项目指导工程建设
干事创业更离不开大的环境和氛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适应。中国能建的发展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开展的新技术示范模式,为这类前沿性产业,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和养分。这个项目的技术特征,很契合中国能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战略追求,妥妥的一一对应。
国家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产学研链条的枢纽、是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的纽带。如何激发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与主动性?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的发展是个案例。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时代创造。当我们讲过去的故事,那是前辈的创造。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一切追求、期盼、执着、困扰,纠结、痛苦,以及可能的运气与插曲,付出之后所能得到的肯定、认可与荣誉,即为今天的创造,是为明天书写的传奇。
没有谁能对未来打包票。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每个人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极致。或许,这就是成功者的秘诀,就是奋斗者的信仰,建设者的品格。是跋山涉水、走南闯北,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南征北战!
万明忠曾赋诗二首:
其一,已到重阳日,未必就菊花。空山新雨后,大事亦桑麻。
其二,应城春来早,玉门花更红。山花烂漫日,君傲万花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此君应为诸君,诸君意下如何?
征稿启示
“走南闯北”栏目以项目说文化,展示项目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景色风光,让你我领略山川之壮美、世界之多彩,感受时代之变迁、社会之进步。现面向集团员工征稿,来稿邮箱:rwnj@ceec.net.cn。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供稿单位:数科集团
编辑:杨晓琦
校审:邢雯、宋旸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