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位企业领导接待来访外宾,宣称企业将全力开拓国际业务,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下去”。中国人自然能揣摩这其中“递进”的意味,但对外宾来说,却被翻译的直译搞得一头雾水——你们究竟要走到哪里去?
心中的星辰大海与脚下的路,是相生相伴的存在。剖析一些“走出去”的案例,窥悉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有意义,这也是我们走进广东院天菲公司的一个理由。
“我们在菲律宾购买的第一项资产,是一台打印机。”在天菲公司办公室,有同事回忆说,“刚到菲律宾,没有办公地点,就在酒店房间编标书,到酒店文印中心打印,后来打印量越来越大,才买了第一台打印机。”
天菲公司是中国能建广东院在菲的子公司,位于马尼拉马卡蒂市阿亚拉大道上一个写字楼的15层,有220平米左右的办公空间,布置简洁紧凑,也很现代。在相距3公里处,还租了5套宿舍,供员工驻勤。与国内不同,这里不是围墙合围起来的小区,而是一个非常大的社区,更像城市的一个街区,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行走其间与闹市无异。
广东院天菲公司位于马尼拉
从那台打印机开始,广东院在菲业务,一步一个脚印,注册了实体公司,拥有了固定办公区,多个项目相继运作起来。天菲公司总经理郭传钢,在菲律宾工作已有7个年头,见证、亲历了这个“万事开头难”的过程。
追溯起来,广东院在菲业务的起步,与中国电网企业先行“走出去”有关,带动了国内企业参与配套。广东院地处中国华南,距菲律宾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对接合适的业主和项目,从电网项目起步也是稳妥的选择。
但本应顺风顺水的“第一单”,却实实在在成为一场进场“大考”。那是NGCP一个500kV的变电站扩建,项目合同工期8个月,为应对夏季用电高峰,需在当年入夏前完成。由于合同签订后,业主强制要求压缩工期,这一变化,给初来乍到的广东院团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首先影响的就是原有设备运输计划。恰好赶在了马尼拉港每年的大拥堵节点上,海运船无法靠泊卸载,我们只能在周边找驳船在海上卸船,由驳船运输到临近的私人码头,而私人码头又无大型吊装机械,我们又要寻找大型履带吊腾挪到码头……”在工期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是无数个连续作战,不眠之夜,郭传钢说,“当年指挥转运车辆的紧张,到今天都还历历在目,其中的心酸和艰难,没有亲身经历过难以想象!”
靠着背水一战打响“第一枪”的决心,广东院团队最终完成了任务,工期还提前了一个月,业主NGCP非常满意。
项目执行是工程企业自我证明的过程。“随后我们先后参与了NGCP系列重大项目,包括棉兰老岛——维萨亚斯海岛互联工程的陆上直流输电总承包项目、陆上换流站设计,在该互联工程的6个标包中,我们承建的C包虽然路径是最长的,却是第一个完工投产的。”这个菲律宾国家电网的重大输电工程,建成后结束了棉兰老岛“孤网”运行历史——这也是广东院承接的第一个境外新建电网总承包项目。
棉兰老岛——维萨亚斯海岛互联工程
在国际工程市场,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用,看重的是属地业绩与表现。广东院自此也成为NGCP持续的合作伙伴。“现场即市场”,这是一个案例。
海外“新天地”,会有许多机缘巧合,新的机遇。2018年,中国电信进入菲律宾市场,成为第三家全业务运营商,非常需要优秀的承包商。广东院先行来到菲律宾,大家相识后,感觉很投缘,一拍即合。2019年后,广东院先后承建了中国电信在菲500多座无线基站、10余个数据中心的建设。
“走出去”的企业要靠能力和适应性,去收获市场的“红利”。
平衡稳健、以技术为根基,广东院风格鲜明。“创新先行、精心专注”的企业精神,至今还刻在设计院园区的大石上。
十多年前,在大家还忙着抢火电市场的时候,广东院已在布局海上风电规划设计研究,靠“先发优势”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越南,他们与南方电网合作,总承包建设了永新燃煤电厂,以海外项目喜获“鲁班奖”,运营指标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典范。
国际市场充满诱惑,但成功与市场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对海外市场,广东院始终保持着头脑的清醒。他们曾在菲竞标过一个煤电项目,当察觉到竞争对手开出特别低的报价后,便果断放弃了。“这算广东院的一大特点——务实,低价中标风险太大,明显不合理的事情不能干。”郭传钢说,“事实证明院领导决策正确,那个低价中标的企业后来损失特别大,仅保函就扣了2亿多美元。”
对“度”的把握,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品质,也最终决定了许多的是非与沉沦。国有企业,真金白银“撒出去”,必须掂量背后的轻重,三思而行。深入研究市场,就成为广东院赋予天菲公司的第一使命。
菲律宾旅游业发达
从需求侧看,菲律宾电力非常紧缺,电价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居民用电成本很高,平均在1.2元/度以上。发展电力是政府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之一,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缓解电力紧缺现状,有效降低电价。
从供给侧看,中国是菲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及出口市场。成立于1958年的广东院,属于中国电力设计“江湖”第一阵营,在电力规划设计、工程总承包,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业绩。郭传钢相信,“凭借我们的技术、装备、成本、建设速度优势,参与电力设施建设,既能缓解菲律宾电力紧缺现状,又能给投资者带来利益,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供需关系决定着经营工作的基本盘,而中国企业在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上的努力,也给“走出去”带来许多重大变化。
菲律宾人口总数1.17亿
菲律宾缺乏自己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不发达,能源发展必须依靠外部的支持。尽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可以提供服务,但中国企业越来越具有优势,背后获得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以光伏产业为例,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约占全球的84.6%,总产能占全球的83.4%,全年组件出口占全国年产量的1/5。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23国际工业统计年鉴》的统计,“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排名第一,占全球制造业30.7%的份额。”这个物质条件,改变了国际工程市场靠劳务输出的旧格局。
“我们在菲律宾建设的S光伏项目,所用的光伏板、逆变器、箱变、电缆、主变等都来自中国,中国制造的规模效应,带来价格和服务上的绝对优势。”郭传钢说,“这就是硬实力,有了硬实力,再加上良好的合作关系,你才可以去竞争。”
在许多国际业务投标中,如果你问,谁做过类似项目?谁的价格最优?谁具有设计、建设和装备供应综合能力?而谁同时具有上述优势?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中国公司。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也赋予“基建狂魔”名号另一重含义。
换言之,能不能进入全球价值链,以及在这个“圈”中的地位,是国际化成长的关键。
无线基站立塔施工
“要把中国技术、装备制造、施工等优势在这个市场充分展示出来,全世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等高端技术都在中国,尤其在电网和新能源领域,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这个自信我们是有的。”这是郭传钢来到菲律宾后的一个重要判断。
这是市场的力量,也是市场的逻辑。
如果“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下去”是一张“支票”,那么它上面应该写着大大的“两个字”——诚信。
“我们最想改变的是国外客户对中国承包商的一些固有认知。”郭传钢介绍,过去在菲主要承包商以欧美、日韩企业为主。在固有认知中,人们会觉得日本的东西比韩国好,韩国的东西比中国好,他们也曾经赚的盆满钵满。“随着日韩企业自身的成本逐渐提高,以及中国承包商的迎头赶上,近些年本地也开始接受中国承包商。”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菲律宾电力市场高度市场化,实行私有化模式。其中,发电、供电端为纯私有化,输电、配电业务为受监管的特许经营权。郭传钢说,“许多客户受欧美文化熏陶,受西方文化教育,聘请了大量的欧美人作为职业经理人,经营中重视合约,重视品质,对品牌要求很高。”许多客户更重视履约能力,不是只认最低价中标,这给高品质的承包商以机会。
这也非常契合广东院的理念。广东院靠规划设计起家,项目建设前就与客户一起规划、策划项目。很多时候,广东院的立场都要站在客户一边——只有项目成了,作为承包商才能有所收获。
诚信经营、踏实做人,也是天菲公司努力践行的原则。这里的诚信和踏实,超越了个人的修为,而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共识和长期主义;是集合企业全部管理资源,形成合力的组织行为。
“Be patient,要有耐心,这是我经常跟同事们说的话,路遥知马力,不争一朝一夕之得失,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寻找和培养核心客户,为价值观相同的客户提供深度服务。”
合作伙伴是全方位的。在棉兰老岛——维萨亚斯互联项目中,当地给力的合作企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彼此的真诚和尊重,最终让双方合作中标了项目,之后,两家企业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对于许多宏大叙事,市场培育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累积。“对客户的诉求,要及时响应,不能拖拉。这样才能让客户接触下来,感觉可信。”郭传钢说,“这也包括国内大后方的协同和支持。比如项目评审会,只要有需要,院里立即反馈,没有白天晚上,也不分工作日、休息日。”
召开项目所在地居民听证会,寻求共识
许多变化也在广东院菲律宾员工团队中发生。在中方的影响熏陶下,当地员工过去到点下班,现在也变成了当天事当天毕,团队的风貌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曾有客户说,“要求中国员工响应及时不拖拉能理解,但能让菲律宾员工也做到这点,很少见!广东院确实不一般。”
在一个新市场,要想获得客户信任,往往先从相信企业里的人,甚至某个人开始。郭传钢说,“这是信任破冰的关键。”
正确的思想是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来自社会实践。
国际经营“走出去”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也只能来自“走出去”的实践。对企业来说,这是宝贵的经营之道,是比抽象的管理概念、个别的经营得失更宝贵的财富。
在思想准备上,要树立国际化思维。重合约,重品牌,一切依据合同。承包商要有较高的合同管理能力,从前期的合同谈判到执行期间的合同条款的遵守,都要认真对待,不抱侥幸心理。
在项目开发阶段,不说大话,要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量力而行,确保承诺对接需求。“从广东院来说,就是始终考虑LCOE(衡量电力发电长期成本的指标),用LCOE最低,实现客户收益最高。凭借技术优势、业务链条,提供一体化服务,减少业务接口,降低项目整体造价。”
在执行阶段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工程。执行本质上就是属地化能力,确保承诺、技术、能力落地,包括对当地规则和文化的理解。广东院能用三四年的时间,成为菲律宾电网公司的头牌承包商,抓执行功不可没。
还要有“空杯心态”。在海外市场,要面对国内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市场就是这样,要想参与进来,就得想办法适应它,各种风险分析、复评,绞尽脑汁、制定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就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工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付出勇气的!”
要认真研究属地化问题。在属地培养核心忠诚的骨干,逐渐补充、代替中方员工参与公司管理,这是大方向。为此“要从战略上认识,解决文化尊重、民心相通的问题,这条路不走通,属地化也不可能实现”。目前广东院在菲律宾的经营执行团队已近60人,其中80%都是菲律宾本地员工。
组织本地员工开展登高作业取证培训
在本地员工的选择和培养上,郭传钢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和认识。疫情后,天菲公司聘用了一名出纳,虽然有较好的业务知识,但年龄偏大,对电脑处理数据不太熟悉。有同事抱怨能不能换个人,但郭传钢说,我们再耐心一点,给他们一点成长的空间。这位员工做事兢兢业业,电脑不熟悉就每天回家自己练习。最后进步很快,得到大家认可。
“走出去”后,更能切身体会到文化的“威力”。菲律宾阶级固化较重,民众随遇而安,开心快乐是主流价值观,不大接受压力太大的工作。年轻人追求潮流,除美国外,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Facebook(脸书)用户群体。而“说好的3天后答复,你要做好5天还未答复的准备。我们一天想做三件事,人家可能做完一件就很满足。”郭传钢说,“别人有别人的做事节奏和方式,许多时候还不能强求,但又要有所改变,所以特别需要我们的身体力行,用影响力潜移默化加以改变。”
走上国际经营这条道路,是郭传钢的自愿选择。“我2014年就参与国际项目投标。中标率低这个现象让我很困惑。”郭传钢说,“2017年请缨奔赴海外,也没想太多,就是想身处一线,从源头抓起,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理解国际市场。”
工程人的人生是条“单行线”,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干完一个工地转战另一个工地。相对而言,在这条单行线上,郭传钢还有一定的“戏剧性”。
2005年大学毕业,郭传钢先是在国内一家优秀的电力施工单位,干了6年火电建设现场管理。2011年来到广东院,开始做EPC总承包的施工管理,是从施工企业到设计企业的转型。
郭传钢体验当地特色公交车吉普尼
郭传钢很冷静,讲话语速平稳、态度坚定,没有想象中跑市场的那种“江湖”与“张扬”。在同事眼里,郭传钢是个很有想法的负责人,思维活跃,具有开拓精神,也比较灵活。能组织大家形成互补,齐心协力,共同开拓一片市场。
但郭传钢并不认为自己就是国际人才,只是承认“因为有过多年的项目履约经历,对工程比较了解,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不会显得太虚,有说到做到的职业精神。”
基于一线视角,郭传钢会向院里提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也会“据理力争”。会测算如果选择“冲一冲”,可以承受多大的成本……都是勇敢与理性的结合。
靠着这份努力,天菲公司抓住了这一波新能源发展的机遇,广泛涉及光伏及陆上风电,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国内“链条上”的企业走出去。
也许人们把“国际人才”看得太过于“高大上”了,其实像郭传钢这种由国内工程转国际业务,才是这支队伍中的主流。项目现场的摸爬滚打,培养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底色。
海外磨炼,每个人都在改变。“我现在都不轻易说No了,要多听、多思考,找到准确的答案,全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还需要跳出问题的本身,去考虑问题发生所在的环境、相关的人物背景、文化因素。”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曾经的所谓辛苦已经模糊不清,更多的是自豪和欣慰,唯一觉得内疚和亏欠的就是家庭。我出国时,小孩才3岁,今年都10岁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全部丢给了家人”。说这段话时,郭传钢仍然很平静,但我知道,这恐怕是每个“单行线人生”都会遇到的共同话题。
说句题外话,中方员工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应该也是国际属地化另一维度的重大课题。什么是中方员工国际化成长的长期主义?未来,是不是也能有一些更加国际化的考量……
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需要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经历过多业务、多岗位历练的国际性人才。骨干能“走得出去”,人才能“稳得下来”,为企业留下海外战队积攒的宝贵经验和资源。
三天的调研是不舍的,有必要把这个可爱的团队做个记录,他们还有:
温优,一个在电力工程行业干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志,2023年调入天菲公司,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黄冬兰,在广东院工作十年后,从设计岗位转战国际业务,2017年来到菲律宾,先后负责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
陈浩翰,毕业后即辗转在土耳其、孟加拉等国家常驻,2021年来到菲律宾,负责市场开发工作;
胡华军,先后在土耳其、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常驻,2024年来到菲律宾,负责项目执行;
张轶,毕业后在设计院培训学习半年后,2023年初来到菲律宾,负责市场开发……
这些名字普普通通,许多心得也似曾相识。只有在用共同的经历,用智慧、汗水,甚至牺牲去注解后,才会变得丰富和鲜活。这些名字和追求,应该成为企业价值观、奋斗史的一部分,让未来人以专业精神和操守去坚守,也让我们更多人知道、珍惜和记住。
其实,所有的人生都是单行线。现实的追求是让这条单行线延伸得长些、再长些。
在这条注定布满荆棘的征程中,应该有鲜花、有掌声,有属于奋斗者的最高赞美与礼遇。
在路上
征稿启示
“走南闯北”栏目以项目说文化,展示项目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景色风光,让你我领略山川之壮美、世界之多彩,感受时代之变迁、社会之进步。现面向集团员工征稿,来稿邮箱:rwnj@ceec.net.cn。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供稿单位:广东院
编辑:杨晓琦
校审:邢雯、宋旸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