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子,展翅翱翔。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无论身在何方,你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人!
明年母校40周年举校共庆,深实验校友会向全体校友征文为母校献上祝福!
【征稿对象】全体实验校友
【征稿要求】如实验故事,回忆老师,校友风采等,建议附上相关照片,择优录选后,将发在校庆专刊,字数300-2000字为宜。
【投稿方式】请发送至邮箱:
zhongjiawen001@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毕业届数(海外校友请注明国家/地区)
欢迎各位校友积极投稿~
我的启蒙-深圳实验学校和王启芬老师
85级小一 黄皓思
1984年,我随父母到了深圳,上了半年幼儿园、半年学前班后发现没人愿意收我了。这时爸妈听说有个新的学校在招生,招生考试就在小学部最早的教导主任,一个张姓广州老师在园岭的家里。轻松通过面试后,估计他们也没找到几个小孩,刚过六岁生日的我就被通知去一个叫做园西小学的校园报道。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学校叫作深圳实验学校,首届招生,同时报道的还有我哥,我小学部小一,他初中部初一。
早期深圳物资匮乏,为了教我们写字要横平竖直,王老师回京探亲时带回一支1米的木质长尺,每回在黑板上写字先画一条水平横线,字写的自然是工整漂亮。可有一天我和另外两个小同学说咱们用这尺子当轿子,试试看能不能骑着走,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尺子在某人裆下“咔嚓”短成两截的声音,完了,至少半年咱们没有规矩了。还好当时我哥在学校里,我问他能不能恢复。他因为课外做航模掌握这技术,尺子被他用24小时干的白乳胶真的粘好了。不认真看不出来。最后这池子还是让别的同学又弄断了,但是我凑上前一看,断处不在原处。所以修过的比原装的更好用是有可能的。
我家最早在红荔路边上的园岭新村,无论是园西小学校园还是八七年搬到红荔路校园都是靠走着去上学。后来听说不是全体都走路,有的同学有班车接送,这些同学是爱华公司、中航公司的父母单位派的车子。要知道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天有车坐是多么让人羡慕。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愈发向好,各种待遇也接踵而至。
王启芬老师在实验当时借用的园西小学校园
也不是人人都受的了深圳非常湿热的夏天,王老师在我们念完了二年级的时候决定回北京工作。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所有人都相当不舍,但她去意已决。后来王老师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校长,这真也正说明了她的水平。
王老师在北京家中与张舒冰(右1)、刘志恒(左2)、笔者合影
我读完三年级转出了实验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无论是上学还是在工作期间,一直像许多同学一样保持着和王老师的联系,有时还去她在育新花园的家里探望。每回探望她的时候,我们都会聊起八五年至八七年,那段在深圳实验的往事。
欢迎更多校友分享您和实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