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子,展翅翱翔。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无论身在何方,你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人!
明年母校40周年举校共庆,深实验校友会向全体校友征文为母校献上祝福!
【征稿对象】全体实验校友
【征稿要求】如实验故事,回忆老师,校友风采等,建议附上相关照片,择优录选后,将发在校庆专刊,字数300-2000字为宜。
【投稿方式】请发送至邮箱:
zhongjiawen001@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毕业届数(海外校友请注明国家/地区)
以下为91届郑岚校友投稿,欢迎各位校友积极投稿~
气拨山兮力盖世
——记我的高中历史老师何新芳
在我高中阶段的任课老师中,教历史的何新芳老师格外引人注目。在一众讲普通话的老师中,操着一口广东客家普通话的广东本地老师并不常见。事隔多年,当同学们回忆起何老师的客普(客家普通话)一句“矮姆笛”(我不知),顿时少年时代的何老师栩栩如生地站在我面前,只见个子不高的他穿着朴素的白衬衫、西裤,上课总是站得笔直,头微微昂着,手中握着粉笔,边说边画,严肃而认真地传授着历史知识,嗓门始终清晰而明亮,说到激动兴奋处,吐沫星子飞溅,而我是坐第一排的,难免受到波及,课下也会跟同班女生抱怨一两句。现在回忆起来却是那么美好而珍贵。
上高中前,总觉得学历史最是无聊,不就是一个背字吗?把时间轴搞清楚,能逐一连起来就完事了。有次何老师在课上,出了一个题目给我们,“为什么中国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而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它们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就这一道题目,何老师从国际局势、国内政治力量、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详细论述,滔滔不绝如天上之水,站在讲台上仿佛立于天地间,纵横古今中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气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领略到历史事件分析的逻辑性、严密性、层次性的独特魅力。从那时起,我对学历史的观念和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只记住课本上的时间、经过及结论为唯一,知道应该更多地探讨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一改变在我高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史拿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分。
随着年纪渐长、阅历渐多,学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性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一直喜欢读历史书、听历史故事,常常想起何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唐太宗形容魏征的一段话:“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历史就象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人间,而何老师就像一位老师傅不辞辛苦,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穿针引线,把散落地珍珠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周彦林(92级)
2024年4月6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