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实行改革开放起步不久,在这个荒凉的边陲小镇上,各行各业都不断涌进大批“先行者”,他们埋头苦干、敢闯敢试、攻坚克难,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其中就有大批怀揣教育理想,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深圳实验学校的教育人。在创校校长金式如的带领下,大家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多做贡献为最大的自尊,为深圳教育带来一股新风,与这座城同呼吸共命运,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动人画卷。
咬定青山,广纳贤才,要的就是全国一流
谢毓灵在广东省实验中学已工作多年,48岁的她才随爱人调入深圳。因为金式如校长与她爱人马志久(时任深圳市体委主任)熟识,得知谢毓灵去了深圳中学,就打起了主意,就去听她的课,找她聊天谈话,希望她能来实验学校。
金校长可会做工作了,他告诉谢毓灵:你来实验学校上班,离家很近,很方便啊!还带她去看了准备建教学楼的那块地段。“虽然学校还没影儿,但金校长已经谋划好了,要把学校办成全国名校,教育理念、教学设备、教学质量都要达到全国一流。”谢毓灵回忆道。1985年5月,被金校长的教育理想和真诚打动的谢毓灵加入了深圳实验学校,投身到紧锣密鼓的筹建工作之中。
因为是在园西小学借址办学,9月就要开学,教师招聘成为头等大事,谢毓灵全面参与了这项工作。金校长说学校要对标上海教育,于是从上海吸纳了一大批主任级的骨干教师。得知一些资深教师即将退休,实验学校也将其延聘到学校来。此外,还有不少优秀教师主动加盟实验学校。“学校百分之八九十的老师都是通过我的面试后,才进入学校的。”谢毓灵说。
办好一所学校,有独特的理念固然重要,但理念落地又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那时办学除了到上海“取经”,金校长还很关注与深圳仅一河之隔的香港的经验。谢毓灵通过爱人马志久,联系到市经委办相关负责人,给学校办了四张去香港的通行证,金校长亲自带队去香港。在香港朋友的引荐下,他们参观考察了喇沙书院、圣保禄等香港名校。参观中,大到硬件设施设备安装、装修,小到接待客人细节,值得借鉴的经验,他们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有一次,金式如校长到广州办事,因为对广州东郊场(现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附近军乐队的排练印象深刻,金校长就告诉大家,实验学校以后也要打造一支这样的乐团。
新校舍竣工后,谢毓灵开始为各种教具设备东奔西跑,在很多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因学生身高不一,她特别定制了带螺丝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让学生能舒适地上课。图书馆的阅读桌椅的设计也是匠心独运,阅读桌设立隔档,营造安静互不干扰的学习环境,椅子也没有舒适的靠背,只有一块金属平板,仅供倚靠但不能睡觉,她说,这些设计都是在提醒学生,这里是学习的场所,不是睡觉的地方。
作为实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之一,谢毓灵回首实验4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她感慨万千:“在改革开放的深圳诞生这样一所实验学校,是历史的必然。实验学校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充满了开放与现代,那时的孩子课间操跳的都是迪斯科呢。”
上下齐心,任劳任怨,一台打字机的荣光
1985年5月,同样在广东省实验中学工作的黄慈云,正打算调入深圳某公司,正好金校长在赴北京和上海招聘教师前,由谢毓灵主任陪同先到了省实验中学,得知此事,金校长抛出了橄榄枝:你来实验学校吧。“为什么?”黄慈云问得也很突兀。金校长笑着说道:“你的情况谢毓灵跟我说了,她说你的文印工作做得特别好,你过来,我把文印工作交给你,誊印室就由你来组建。”黄慈云还想说什么,金校长说,“不要再说了,一张白纸好写好画啊!”1985年8月1日起,黄慈云也成了实验学校筹建团队中的一员。
黄慈云至今仍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正在全校唯一的一台打印机前打字。打字机是从广州买回来的,字盘由2800个铅字组成的,为了使用方便必须重新排版,要把这2800个字按照原来自己最熟悉的字盘重新排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事在人为,她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初步完成重排字盘后便马上投入工作。
8月25日开始的“办学思想研讨会”要召开三天,所有的文件打印都落在了黄慈云的肩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她急学校所急、想学校所想,早上班、晚下班,带打印稿回家校对,使“办学思想研讨会”的文件学习资料一一按时打印好。
在实验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对待工作都任劳任怨。学校当时只有小一、初一、高一三个年级,学校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表格等都要打印,但只有一台打印机,大量的文字都需要黄慈云敲打出来。
有一天晚上,她正在加班赶第二天的文件材料,忽然停电,她心急如焚,只好一只手拿手电筒,一只手打字。阮少球校长巡查校园时,见誊印室有光亮就走了进去,一看这个场景,百感交集,他不由分说,接过黄慈云手里的手电筒,帮她打灯,方便她双手操作。就这样,阮校长帮忙“掌灯”一个多小时,黄慈云顺利完成了打印任务。
黄慈云作为誊印室的“当家”,勤俭持家的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与谢毓灵一样,一般采购物资都去广州,而且货比三家。“那时深圳物价比广州高多了,一刀纸的差额在8至10元,每次去广州都要在凌晨五六点出发,错开了广州上班高峰期,避免塞车,这样采购办事就很方便。”黄慈云说,去广州买纸和油墨,量大时也能省上千元。“为了省钱,每次买的纸和油墨等物资,都是与司机一起自己搬运”。黄慈云笑着说道。
1987年初,黄慈云调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她不仅能圆满完成上传下达、迎来送往、领导交办等,也能出色地胜任对外接待事务。实验学校有了名气后,来参观调研学习的单位和机构越来越多,她就担负起了接待讲解的工作,向社会各界展示实验的先进经验,为扩大实验的品牌影响贡献力量。据她统计,至2000年止,累计仅接待港澳来访参观人员就达103批。
做事细致的黄慈云善于梳理,从1985年至2004年共收集整理了学校二十年大事记,这既是她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也是她对实验学校深沉的爱。
唯才是举,人尽其才,
让每一位老师发挥到极致
何天仪,老三届,上山下乡,在山东临沂一呆就是13年。何天仪的祖籍就在深圳,恰逢深圳改革开放,她就特别想回到家乡。1985年,她如愿来到实验学校。她告诉金校长,“钢琴、手风琴、小提琴我都会,英语和音乐都能教。”那时一年级刚好缺英语老师,她就背着手风琴去教英语了。她带着孩子们在课上又说又唱又跳,算得上是学校里最早的学科融合教学。
最让何天仪感动的是,在园西小学借址办学,校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硬是腾出两间教室作为专门的音乐教室,并配了两架钢琴。电子琴刚出来的时候,还斥巨资买了7架雅马哈电子琴。后来学校就成立了第一支电子琴乐队——1986年,乐队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演出,精彩的表演轰动了整个深圳。
“在实验学校,我感受最深的是唯才是举。金校长不看学历,只看你的实际才能,这也让我特别感动。”何天仪说,自己是中师毕业,但是金校长不介意,曾想让她教中学,但她婉拒了。“我喜欢跟小朋友们呆在一起,所以就申请教小学音乐了。”1994年,何天仪被委任为小学部教务主任,成为了一段佳话。“那时副科老师基本上没有做教务主任的,我算是给音乐老师长脸了。”她笑道。
何天仪至今仍对金校长的12字谆谆嘱托谨记在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诚惶诚恐。这12字“真言”已经深深地刻进了实验人的DNA里,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勤勉精进、戒骄戒躁、锐意进取的奋发状态。“在实验学校,老师们把学校的荣誉看得比校外的荣誉更重,因为校内的荣誉更有含金量,我们的评比还要答辩呢。”何天仪说,在实验学校,教师和员工都有上升的渠道,学校在中、小、幼三部编内聘任教职工中,分别设置合格教师、成熟教师、星级教师三个教师职级和称职员工、练达员工、高级员工三个员工职级,每个人不受学历、教龄、工作年份、任职时间等资历条件的限制,只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勉付出,都能得到认可和尊重。
“你们的学生跟其他学校就是不一样”
实验的学生有多受欢迎?黄慈云聊起了一件有趣的小事。上世纪90年代的某天,保安阿涛曾将几个在校门口“蹲守”了几天的“可疑人物”带到她跟前。他们告诉黄慈云:我们是汇丰银行的,在你们校门口看了两三天了,发现你们的学生跟其他学校的不一样,气质和谈吐都很好,能否帮我们引荐几个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去汇丰银行上班。“我当时就把他们带到学生处了解情况,给他们推荐了几个学生,我们学校也有老师的孩子去了汇丰银行上班,一个月1000块港币,工资比夫妻俩的加起来还高。”
为什么实验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得益于实验高屋建瓴的办学理念、科学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及对老师们的严格要求。谢毓灵说,实验一建立就提出“要办一所现代化的新型学校,让学生受到现代化的良好教育”的口号,后来又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办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设置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形课程,老师们也都对这些课程体系谙熟于心。
何天仪介绍,很多学校把学科课程看得很重,但在实验,活动课程同样重要,金校长要求老师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活动课包括运动会、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课程老师们牢骚最多,但也是执行得最好的。“我们其实是多了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让很多孩子在活动课中找到兴趣与自信,变得很拔尖。”
“六个意识”“六个形象”引领高质量课堂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金校长认为老师应增强“六个意识”,即育人意识、精英意识、自我完善的意识、审美意识、维护职业尊严的意识、生命的意识,并提出老师在课堂上要树立“六个形象”,即要求严格的形象、教风严谨的形象、知识渊博的形象、充满机智的形象、和蔼可亲的形象、全面育人的形象。
谢毓灵感慨道:“金校长把每堂课都上升到了一个老师的生命价值所在,大家不得不重视,所以每个老师都是带着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上课,力求每堂课都是精品,如果上不好的话,老师自己都会反省。”何天仪说,实验学校会在小学阶段进行两次验收,分别是三年级和六年级,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核,并不定期抽查,涵盖20多项内容,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这种验收考核既注重过程评价,能全方位监测学生学习状况,也能鞭策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大部分学校,一到期末,副科一般都会让给主科,但在实验学校不存在这种情况,“让课就是教学事故,没有一个老师敢这么做”,在谢毓灵看来,正是因为实验学校没有严格区分所谓的主科、副科,所有课程学生都必须学、要学好,所以才培养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素质过硬的实验学子。
如今的深圳实验学校以大规模、超常规的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与排头兵。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建校初就提出的崇高办学理念,离不开兼收并蓄的博采众长,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离不开敢闯敢试的创新实践,更离不开一批批早期实验人的无私奉献与开拓进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实验人的初心和始终如一的追求。
策划:夏育华
采写:李媛莉
审校:田国生、靳军强
照片:靳军强
审核:集团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