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深圳实验学校的教师一直是学校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然而,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而学校的发展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进入千禧年,实验学校的发展迈入新阶段。2000年接管民办的亚太(深圳)国际学校,2002年高中搬迁、中学部重组、小学部拆除重建,2003年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成立……一系列变革的发生让实验学校的发展迎来了巨大挑战。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龙萍副校长和冯维丹副校长有诸多话语要说。
留住人才,守好学校的“第一资源”
2002年是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重组的关键一年,龙萍副校长从最初面对陌生、复杂、散乱的局面,举步维艰,到迎难而上、以海纳百川的“合伙人”姿态,坚持不懈打造精诚团结、快乐同行的管理团队;从创设“两新”课堂,拓展、延伸学校教育渠道,到提出“阅读立校”的中学部发展的文化定位。这一切无不体现龙萍副校长“滋养三年,受益终身”的教育坚守和教育追求。
来深圳前,龙萍副校长就对深圳实验学校有所耳闻,大家都对这所特区学校赞不绝口。可是,当她来到学校后,却遭遇了较大的落差。当时恰逢中学部重组后转为国有民办,大部分骨干教师随着高中年级迁移至高中部,留下的大部分是签约教师和少量在编教师。
龙校长记得,当时学校签约老师大约有88位,占全体教师的一大半,而且工资也比其他学校签约教师低,这就使得中学部的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很多老师都在短时间内跳槽到其它薪资更高的学校。“最严重的时候,老师上午还在学校上课,下午就不辞而别了。”龙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颇为无奈。
与龙校长共同面对这种困境的还有冯维丹,她说学校当时无法提高老师工资实属无奈。2000年,当时的亚太(深圳)国际学校运营出现问题,办学资金、师资等方面遇到严重困难,无法继续办学,深圳市政府经过多次研究,提出由深圳实验学校全方位接管亚太(深圳)国际学校,作为其独立承办的“深圳实验学校国际部”,主要招收小学和初中的学生。
但是,学校接手的除了亚太学校,还有高达1.83亿元的债务。学校无法拿出这么多钱还款,于是只能贷款。高中部搬迁要花钱,校舍改建要花钱,学校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老师们的待遇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
学校深知,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如果老师频繁流动,教学质量必然堪忧,学校也无法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交代,当务之急就是“留住人”。
通过大量听课、走访、调研,龙校长了解到老师们面临的现实困境。随后,她向金式如校长反映了这些情况,并提出了她的解决方案——“四个留人”,分别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和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就是要激发作为实验老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老师们坚定作为实验人的自豪感;感情留人则是以人为本,尊重教师,营造绿色和谐的人际氛围;政策和待遇留人就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
这个方案得到了金校长的支持。不久后,老师的工资就翻了一倍多。工资待遇有了保障,老师们的心就安定下来,逐渐对实验学校中学部有了归属感,教师队伍逐渐稳定,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3年,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挂牌成立,2004年,金校长提出“举校支持办好中学部”,从高中部调来近10名优秀骨干教师,中学部的生机与活力被激发出来,学生报名人数也逐渐增多,学校生源逐年好转,2005年中学部初一招收320人,却有4000多人报名,招生现场异常火爆,那个人人交口称赞的实验学校又回来了。
留住人更要稳住心
重新焕发活力的中学部不满足于留住老师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管理就是服务,用真诚的服务为管理升温。”为此,龙校长还给自己定了个任务,每天要和5位老师谈心。这种谈心不是简单地聊聊家常,而是真正了解老师的难处以及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久而久之,老师们也把龙校长当成了知心大姐,愿意跟她说心里话。
孔老师是学校的签约骨干教师,他出色的教学能力不仅得到了实验学校领导的重视,也吸引了其他学校的注意,有学校以高薪邀请他加盟。孔老师一方面对实验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可另一方面当时他的家庭负担特别重,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只能另谋出路。
龙校长记得,离校那天,孔老师哭成了泪人,一直念叨着“我舍不得实验,舍不得你们……”就在这时,龙校长透过四楼办公室窗户看到孔老师的小孩正独自一人坐在一楼大树下发呆,她对孔老师说:“看看,那是你小孩吗?为啥抱着头在那蹲着?”见此情景,孔老师一口气跑到孩子跟前问道:“姑娘,你在这干啥?”“我不想离开实验……”孩子的一句话让孔老师无言以对,但也像是给他注射了一支“强心剂”,让他又有了留下来的勇气。
他立马找到龙校长,坚定地说:“我不走了!”得知不用离开,孔老师的孩子乐开了花,学习也有了动力,后来也顺利考上了实验高中部。孔老师的坚持同样也获得回报,几年后中学部转为公办,他也通过考试顺利转为在编教师。
龙校长说,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在她看来,实验学校能留住人并不仅仅是依靠名校的光环或情感,而是因为实验学校给予老师的是平台而不是束缚,教育是利国利民的事业,老师教书育人,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在哪里都值得被肯定、被祝福。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包容,更多的老师选择留在实验学校,并为之奋斗。
民办转公办,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依靠全校师生的努力和前期积累的口碑,实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2007年,曹衍清校长接棒金式如校长,成为实验学校新的掌舵人。经过多次调研,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当年3月份,曹校长向深圳市政府递交提案,希望可以借由市政府的力量,将中学部由民办转为公办,以提高中学部的办学质量。冯维丹(时任集团党政办公室主任)参与了提案的准备工作。她记得,尽管提案已经递交,但大家心里清楚,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实现不了这个目标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市领导很快就给予了批示和反馈。5月份,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讨论;7月份,市政府就做出决定:一次性偿清国际部剩余债务,注销国际部,深圳实验学校成为完全公办学校。
由民办转为公办,对于实验学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办学质量更有保障,也使得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在2008年-2010年期间,大批签约老师通过统一考试转为在编老师,师资力量更加充实和稳定;更重要的是,这让师生和家长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军心稳定,粮草充足,中学部的发展也进入了良性循环。
让书香溢满中学部校园
龙校长在一次和金校长闲聊时,发现金校长酷爱读书,于是半开玩笑地说:您这么好的习惯为什么不向广大师生推广呢?当时也受深圳市读书月的启发,龙校长开始在中学部设立读书节,并提出了“阅读立校”办学思路。旨在通过阅读实现使师生“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的教育目标。
于是在教务处及相关教师的策划组织下,首先对校园阅读文化环境进行营造,每个楼层摆放流动阅览车,让图书漂流;每个班级建有书柜,让学生随手就能拿到书。通过定期举办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捐书仪式形成图书共建共享长久机制。龙校长说:“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成长,营造出让学生走过路过不错过的书香氛围”。
其次,从学科课程进行渗透,主抓课堂主阵地,在语文、英语、历史等多学科进行阅读渗透,比如语文课课前5分钟“美文欣赏阅读”,每周五“经典剧目欣赏”,让阅读进入课堂,使阅读成为师生“常做不懈的事”。
最后对活动课程进行精心打造,每年的读书节内容丰富,邀请名人开展读书讲座、课本剧表演、电影配音、读书感悟会、亲子阅读分享等轮番上演,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读书盛会。2008年中学部获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 称号,“阅读之星”也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用责任铸就实验人的“职业尊严”
从一所学校,到成立教育集团,再到如今形成九部一园的巨大体量。在庞大的实验体系中,把成百上千名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的,除了价值认同感,还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冯维丹刚来实验学校时,原本打算继续做语文老师,但最终进入学校办公室,做起了行政工作。“工作中我其实一直都是在尽自己所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哪怕小到一份文件、一则通知,她都认真对待。“把一件件小事尽可能地做好,一件小事做不好也有可能会毁掉全局。”而这种服务意识也渗透到每一个实验老师的心中,每次学校举办活动,或者推进一个项目,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旦学校决定要做,老师们都会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完成任务。
“实验学校的干部,不是在做官,而是在做事,要为大家服务。”冯校长说,2009年深圳教育系统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深圳实验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第一批通过的,根本原因就是分配方案是倾向于一线教职工的,尤其倾向于一线工作量饱满的顶大梁的老师。“做人明白,做事明白”这是对实验人的最基本要求,“精细务实,琢磨穷理”是实验人的人生态度,“服务才有尊严”是实验人的工作自觉。实验人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力求完美,都要为自己负责、为学校负责,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学校呈现出让人向往的、美好和谐的氛围。
老师把学校放在心里,学校也不会辜负老师的付出。建校以来,学校就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尊严。在专业能力上,学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通过党员示范岗、青蓝工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赛等一系列举措,帮助老师提升专业能力。在生活上,建校之初,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工宿舍,学校就想办法找附近的核电等单位借房子,解决老师的住房问题。金校长常说,要让老师有尊严,他们才能教出好学生。正是有了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双向奔赴,才形成了实验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冯校长永远记得,她入职的第一年,学校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当时看到获奖老师兴高采烈地踏着红地毯走上舞台接受表彰。“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至今让我难忘!”她感慨道。这样的细节数不胜数,但正是这些小细节凝聚成了强大的实验文化,让无数像冯校长一样的人被实验学校吸引、留恋,把自己的青春留在这片热土。
策划:夏育华
采写:魏秧子
审校:田国生、靳军强
供图:靳军强
审核:集团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