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校史第八期访谈 | 建设一支与现代化学校相适应的教职员工队伍

文摘   2024-07-01 12:03   广东  



建设一支与现代化学校

相适应的教职员工队伍


建校39年来,深圳实验学校始终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着力打造一支与现代化学校相适应的教职员工队伍。如何建设这样一支立志高远、胸怀广阔的教育“劲旅”,首先要从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等工作谈起。5月24日下午,陈积瑛、刘南、陈玉花三位曾在实验学校党政办公室工作多年的退休老师,回到集团总部,一起回忆过去,畅谈实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职员工队伍建设背后的事。



爱校必爱才,爱才如生命



“1988年初,我来深圳找工作,当时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就看到矗立着一座大楼,上书‘深圳实验学校——周谷城’一行大字,我怀着好奇心走了进去。”陈积瑛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来到实验的情景,依然很真切。金式如校⻓看了她的履历后说:你条件很好,明天来上班吧!“我当时有点懵,工作十多年,无论多么努力,都与‘条件很好’无缘,校长的话,第一次有了被人尊重的感觉,无比激动!”在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遇到如此一位赏识自己的校长,陈积瑛用踏实努力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回报这所给予她工作舞台的学校和有知遇之恩的校长。


1989年初,陈积瑛开始接手学校的人事工作,亲历了学校初创期在教职员队伍建设上的全过程。“建设一支与现代化学校相适应的教职员工队伍。”这是金校长提出的办学目标之一,这一目标既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金校⻓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创新与实践


人从哪里来?深圳实验学校又需要什么样的人?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全国市场经济环境还没确立,人才流动性很差,优秀教师离开原单位困难重重。十年动乱更使教育体制受到重创,出现人才断层,很多来深圳求职的教师多多少少都有短板,比如学历不达标等。而学校的发展又亟需大量人才,在这个特殊时期,更需要不拘一格地识才、引才、招才,学校就争取“把政策用到最大化”,冲破层层阻力,广纳天下贤才。


作为亲历者,陈积瑛记得金校长曾亲自多次出面跑上级部⻔为教师的调入努力,甚至据理力争;曾两次派人赴安徽某单位协调某教师的调动;曾为多名教师调入,向上级主管部门无数次打“破格调动申请”报告,打字员曾调侃“打印的申请报告堆起来比人还高”,有几位骨干教师的调入,学校一直坚持着,跑了近两年终于办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人才引进的形势开始好转,实验学校也进入人才引进的黄金期。当时有这么一个情景,陈积瑛至今还历历在目:金校长握着两位60后青年教师的手,如获至宝,眼睛发亮,十分兴奋。当了解了他们调动中的困难,毫不犹豫地拿出学校宝贵的编制接收他们的配偶入职。为留住一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金校长多次与其作慈父般的交谈,成为金校长惜才、爱才的又一段佳话。“在金校⻓眼中,作出任何努力,付出任何代价都不足道。”陈积瑛感慨地说,“爱校必爱才,爱才如生命。”



改革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必经之路



实验之所以叫实验,是基因里自带的改革使命。教职工队伍建立起来了,如何使这支队伍能⻓盛不衰、历久弥新,实验学校必须先行先试,闯出一条人事制度改革新路。这是金校⻓和校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课题。当时的事业单位还是铁饭碗制,“职位只进不出,职称聘任只上不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制度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目标明显背离。


经学校领导班子多次讨论和严谨的设计,并报经上级主管部⻔批准,在上世纪90年代,实验学校先后推出十多个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服务工资制是1988年11月最早设立的,而影响力最大最深远的则是90年代开始推出的岗位聘任制、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校内职级双轨制这几大改革。


三位老师共同回忆道,实验学校建校的前几年,老师的工资水平其实很低,服务工资制的施行让老师们的工资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一些好老师。而聘任制和职级双轨制使老师们的分配更合理,使教师队伍也更有活力,这符合教师们的长远利益。


校内职级双轨制则把教师系列设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星级教师”职级;员工系列设为“称职员工-练达员工-高级员工”。按考核结果,可低职高聘,也可高职低聘,各职级享受(由学校自筹资金发放的)不同标准的职级工资,这也为人尽其才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系列改革方案的推出,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一度给教职员工思想上带来压力。但经过校长,尤其是阮少球书记做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多次召开党内党外座谈会,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我们改革的目的是鼓励进取,鼓励先进,改革的结果是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让分配更加合理,队伍更有活力,这也符合个人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


评聘过程也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学校成立各职级各类别的考核小组,成员由校长聘任,以一线教职员工为主体。评审过程,既是灌输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的过程,也是教职员工自我教育过程。“我曾参加某个考核小组的评审工作,小组成员受校长聘任,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感,非常认真负责履行职责,在评审过程中,出于公心,仗义执言,不徇私情,经常工作到深夜。”实践证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职员工们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大家铆足了劲做好本职工作,表现出“学生利益第一”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创新高;后勤管理人员把服务工作做到极致。这种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步成为实验教职员工的职业自觉,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校园风气,传承至今。




文化建设助力普通教师成长为“大教师”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长足动力,是办一所现代化学校的奠基石。金校长曾说,“教师德行风雅高尚,才能言传身教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很多小事,镌刻着校长们的良苦用心。陈积瑛还记得90年代初的一次干部集训,金校长安排大家吃西餐,当时大家对西餐是很陌生的,连刀叉都不会用。现在看来,哪里是简单的品尝美食,校长的刻意安排是让教师开阔思路,提升文化品味和国际化视野。还有每年一度的元旦联谊会,这是全体员工盛大的节日,学校每年都在周边最有档次的酒店举行。联谊会现场高端大气,员工们盛装出席,那一刻,庄重、优雅和自信油然而生,对老师的触动是很大的


“中山会议”是学校暑假干部集训的统称,是学校各层级干部成长的摇篮,更是实验学校的文化记忆。为什么选在中山温泉宾馆?原来大有讲究。


陈积瑛说,考察了不少地方,金校长都不满意,最后选定这家香港老板创办的宾馆,因为它在服务质量和环境布局上做得十分完美,他们这种注重细节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先进理念,深得金校长赏识。校领导要求干部们认真学习宾馆的方方面面并带回到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实验学校的老师有统一的校服,这在当年的深圳教育界是独一无二的。校服的制作要用最好的面料、选最好的款式,而且请上海有名的师傅上门量身定制。教师们西装革履迈进课堂,优雅得体,风度翩翩......教师的高尚感,教书育人的“大教师”的感觉由内而外地展示出来了。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实验学校注重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使员工获得尊重和自信,激发他们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和创造力。学校设立多种荣誉奖励机制,其中“实验学校奖金奖”为最高荣誉,每年教师节都会举行庄严隆重的颁奖仪式,由金校长亲自为每位金奖获奖者撰写颁奖词,并亲授奖章。教师系列各学科还设“首席教师”荣誉职位,这是学科类教师的最高荣誉;综合教育类学科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教师,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如牙医张勇平、乐团指挥满保安、科技社团刘海峰、天文台伍树人等都曾获得过这类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见义勇为保护学生者,颁发“特例奖”……



但最宝贵的文化建设,一定是精神层面的。金校长提出的“深圳实验学校的师生要有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努力奋斗为乐,以多作贡献为最大自尊”等价值观,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食粮和座右铭。金校长退休前提出,教师要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大教师”,从职业提升到“职业生命”,这样的理念对实验学校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强劲的势头和发展壮大



陈玉花老师是实验学校1985年建校时的第一批老师,直至2023年退休,她在实验学校整整工作了39年。2004年调任集团办公室,陈玉花接手了人事工作,她见证了实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从2017年开始,学校集团化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陈玉花记得,从那一年开始,学校人事工作的工作量明显加大,寒暑假她们都没有休息过。“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我们要为教师服务,要为入职的教师办理好入编手续等,让他们安心从事教学工作。”陈玉花说,我们一直强调“服务才有尊严”,这早就变成了大家的职业自觉。


从陈玉花提供的几个数据就能看出实验学校的发展脉络:1985年实验学校教职员工100多人,2007年已发展到400多人,2023年的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已经发展到15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0%以上,近五年招聘的教师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占95%以上。专业技术教师评定工作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从2016年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距今,集团跨层级的教师职称升级有705人次,层级内晋升的有489人次。这些不断更新的数据已更新到学校的档案库,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实验学校蓬勃发展的历史证据,更能从中看到一代代人事工作者的认真和严谨




重视档案就是重视学校的历史



1988年,本为数学老师的刘南来学校应聘。当时数学老师不缺,金校长建议她接替即将退休的张桂芳老师做档案工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刘南,从此开始了在实验学校长达20年的档案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做事情就要做得最好,无人可替代。”秉持这样的初心,刘南老师和她的团队不负众望,将实验学校的档案工作做成了深圳市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今天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验学校的档案工作是深圳的一面旗帜。”刘南自豪地说。


刘南回忆说,在她任职的20年,实验学校档案工作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从只有一名文书档案员到设专职校级文书档案员及部、处、室配备了较稳定的、素质较好的兼职文书档案员数名,形成了高、中、初、小、幼一体化,多层次、自下而上的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市教育局曾在我校召开了四次教育系统档案现场会,组织其它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参观交流。1999年5月,实验学校获得了“省特级档案管理单位”称号,是当年全市900所中小学校中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刘南也成为1999年全市教育系统第一个评上档案高级职称的中学老师——档案副研究员,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制等制度,刘南也享受副高级职称待遇,而且学校多个部门档案兼职工作者都获得了档案的中、高级职称,人数位居全市第一。



金校长曾说,“我们从开办到现在,我们把有价值的东西都保存,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是我们学校精神的历史,是我们教职工成长的历史。我们有了这么一个历史,我们学校进一步发展就有很强、很坚实的基础。”“我们重视档案就是重视学校的历史,就是珍惜历史,这是学校文化高层次的表现,也是现代化学校的要求。”正是在校长的重视、鼓励和支持下,全校形成了“全员建档,大家重视”的实验学校档案文化氛围。



在访谈现场,刘南老师还带来了1996年1月的国家级杂志《学校档案》,因为那一期的封面是实验学校;1999年6月刊登“我校档案综合管理荣升省特级”报道的《实验生活》校报;1991年5月到1993年5月《实验之路剪报集》,1995年4月到1998年12月的《实验之路剪报集》......刘南笑称,深圳实验学校有“五十四张牌”,有非常好的宝贵经验,你需要什么牌,随时就拿得出,深圳实验学校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学校具有这样的实力。


策划:夏育华

采写:刘   丽

审校:田国生、靳军强

供图:靳军强

审核:集团党政办公室

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校友会
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校友会是实验校友自愿联合建立的、经深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本会继承和发扬“励精图治”的校训精神,广泛链接,努力创新,为校友、母校和社会赋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