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时代的舞台风华
——第八届湖南省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剧目展演述评
刘玉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当下中国,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巨大的成就、变革、影响为舞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2024年11月8日至23日,第八届湖南艺术节中的24台新创大型剧目在长沙先后登场,这是湖南舞台艺术创作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无论是传统戏,历史剧,还是现代戏,也无论是花鼓戏、湘剧、祁剧、汉剧、阳戏、巴陵戏、辰河戏,抑或京剧、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昆曲等,展演剧目都在题材、样式和精神拓展上做出可贵探索。时代与生活的发展变化,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和精神气度,民族文化和地域色彩的花繁叶茂,基调明朗,锐意创新,显示了湖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湖湘文化精神的艺术诠释刚健清新,富有鲜明地域特性,又超越地域和时空
24台剧目剧种不同,题材有异,反映的年代有别,但无一例外都带有鲜明的“湖湘文化”气韵。湖湘文化内涵该如何表述,可能尚没有集中统一的概念圈定,不过剧目中透露出的“霸得蛮,吃得苦,不怕死,敢为人先”精神,应是其核心要义。这种精神一直以来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焕发出鲜活的当下意义。
湘剧《左公柳》(湖南省湘剧院)讲述清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收复新疆故事。面对境外军阀长期入侵新疆、民不聊生境况,左宗棠力排众议,果断提出西征。穿越千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想尽办法筹措粮草䅔重,“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指挥决策,民生为重、遍植柳树,最终抬棺出征收复伊犁的悲壮绝决,烘托出左宗棠的军事胆略、政治智慧。在中国历史上,左宗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并非完美无暇,但收复新疆的十年,他的清醒认知和无畏生死,中国领土寸步不让的决心意志和壮怀激烈,令人动容。人物身上的霸气刚硬,铁血忠诚,挺身任事,折射了鲜活的湖湘文化精神,与今天的时代气息相互激荡,成为艺术舞台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呼唤稀缺精神气质的有益实践。冥之中仿佛也折射出了一种基于艺术生命构建的人生必然。
祁剧《清官李蛮牛》(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反映晚清知县李尚卿为官邵阳,惩恶反腐故事。无论是题材选择,切入视角,还是情节设计,都突破了清官廉吏题材的常规表述方式,且与家风传承紧密关联。主人公主政既有雷廷手段,又有菩萨心肠,他拯救濒临绝望的穷书生,也坦诚相待送京候审的贪官袁老搜,其为国为民、无怨无悔的蛮牛精神真实可感。全剧在明线暗线交织的巧妙构思中,融入诙谐风趣元素,主人公敢于且善于斗争,把小事情干出大格局的行事风格,带来清晰的价值观照和鲜明的历史质感,使得作品严肃之际又别开生面。
长沙花鼓戏《火宫殿》(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通过挖掘湖湘本土百年老字号火宫殿风味小吃背后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群“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的湖南人众生相,生动演绎了他们善良有大爱,朴实有担当的精神风貌。这出戏颇引人关注之处是不落俗套,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又极富中国戏曲的神色意趣,对本土文化精神的深度提炼和宽阔辐射,为戏曲内容与形式如何贴近观众提供了舞台经验。
艺术节上参演的每一台剧目都突显了湖湘文化精神与时代气息契合点,在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交织中做出大胆尝试。巴陵戏《共饮一江水》(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长沙花鼓戏《字圣黄自元》(安化县梅文演艺传媒中心),辰河戏《贺龙井畔朵朵莲》(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昆剧《三绝碑》(湖南省昆剧团),皮影戏《我要飞翔》(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等,以题材选择的独到新颖,人物的坚韧担责、无畏牺牲及家国情怀,表达了一方土地上始终激越澎湃的精神气韵,印证着湖湘文化的丰富深刻和源远流长,以底蕴的深厚,观念的开放,艺术的自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造精神,赋予舞台沉甸甸艺术力量。
题材深度开掘别有洞天,对历史与现实故事的重新审视,带来熟悉的陌生感
如何让古老文物焕发新光彩,老题材生发新意境,将承载了历史,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密码的人、物、事,进行当代解读,以滋养民族情怀,参演剧目在不同侧面的差异化重建,为舞台带来意外之喜。
湖南省博物馆文物“皿方罍”是源自商周之际的精美器作,曾一度流失海外,百年后方得回归,京剧《皿方罍》(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将一个老话题做出了新样貌。作品围绕文物失而复得融合了家事国事、人事物事的广阔场景,以家国同构方式,着力塑造了在舞台上难得一见的以钟少鸣为代表的文博工作者形象,这对当代观众关注文物背后故事是颇为有力的引领,也为当代人进入历史、敬畏历史提供优质镜鉴。全剧用京剧展现文物流转、迁徙、拍卖过程,一方面开阔了京剧艺术题材创作范围,程式化与生活化相互兼容,另一方面辐射了文物与经济、商业与拍卖,国内与国外等恢宏时代背景,释放了京剧艺术的表意空间。由于题材和行业的特殊性,又运用大量视觉语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皿方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气势恢宏,为观众带来新鲜的审美体验,作品是如何让中国文物“活起来”的探索之作。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 演出
湘剧《夫人如见》(长沙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讲述谭嗣同夫人李润从一位闺阁女子走向现代女性的传奇经历。谭嗣同的故事舞台上常见,其夫人的故事舞台上鲜见,此剧让英雄背后的人物走上了前台。不过虽然故事主角是李润,全剧又以书信体结构,投映出早已被问斩的谭嗣同无处不在的身影及对妻子的深刻影响。李润的人生情感、责任担当与温婉刚烈,与丈夫为维新变法、社会进步所付出的肝胆和牺牲关联紧密,互为依托,交相辉映。虚与实、真与幻的多维时空、平行时空设计,虚拟、假定性手法的充分运用,让剧情起承转接从容自然,人物形象和舞台呈现大开大合,层次分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英模人物题材开掘上,出人意料,也令人深深感动的是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湘剧《欧阳海》。牺牲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欧阳海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英雄,也是不易讲出新意的人物,况且真实人物、英雄题材创作历来都是一道难题。此剧突破了同类题材的常规叙事想象和套路化表达,以一种令人愿意接受的方式打开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全剧以“事故”开场,欧阳海铁道边拦惊马救旅客的牺牲被定性为重大事故,又以“故事”延续,陈述经历新旧社会的欧阳海知恩图报、为人真诚、乐于助人精神的由来,再以国防部、铁道部、广州军区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作为依据推进剧情,以追授欧阳海为“革命烈士”“爱民模范”为最终结尾,情节层层推进,波折丛生,催人泪下。虽然欧阳海的英雄事迹广为人知,但其曾经的委屈与所受的不公正对待却鲜为人晓。作品还原历史真实,以大胆构思,再现了欧阳海高尚品格和拥抱新生活的热情,以及英雄终究不会被埋没的社会土壤,英雄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的发展进步得到形象展示,人物真实可信。内容设计、结构选择,以及所运用的闪回、时空穿越,包括偶马的运用与调度等,都在内容开掘和形式表达上带来熟悉的陌生感。剧团题材选择的文化自觉,人物开掘的创意性设计,舞台呈现的别具一格,为英模人物和真实人物创作如何让人眼热心动提供了良好示范。
湘剧《欧阳海》
许多参演剧目在题材选择、内容开拓、结构设计、人物塑造上做出的创新实践,令人印象深刻。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祁剧《一担银元》(永州市祁阳祁剧团),舞剧《王船山》(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音乐剧《倩之韵秋》(浏阳市欧阳予倩文化艺术中心),长沙花鼓戏《敲门》(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等,选材别致,剧情设计注重波折,叙事逻辑和情感逻辑,以及情绪铺排渲染努力达成有机一体,题材的个性化和审美的差异性呈现体现了富有当代价值的思考和开拓。
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演出
火热的时代和生活气息,浓郁民族文化色彩,折射了当代审美观照下的胸怀与创意对接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以高科技、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为表征的新质生产力,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内驱动力,当下的戏剧舞台也由此发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变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湖南是具有创新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省份。以开放的视野和历史观、时代观和文化观,跳出固有观念思维,紧跟生活和时代节奏,是艺术节上许多作品带来审美新视界的艺术证明,也成为呼应国家倡导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科技领域面向未来的舞台投影。
话剧《深海养牛人》(湖南省话剧院)关注当下前沿科技题材,以中国深海钻探岩心探测机“海牛”号的研发和突破,向海洋获取未来最大能源可燃冰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海上传奇,投映了现实科研题材创作的新成果。中国科研人的追求志向和坚韧精神令人感佩。科研攻关的艰难与抒情、浪漫细节的融合,又将硬核题材包裹上温暖情感,科研领军人物的理想情怀、文艺范式设计,体现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之丰富。音乐剧 《智造未来》(湖南省歌舞剧院)讲述新能源智能挖掘机研发测试、实现技术突破、参与国际救援故事。全剧不仅将把重心放在科研攻关上,也放在展示人物的内心纠结与奋斗、责任与利益权衡、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上,显示了中国产业工人新时代的精神风采。高科技题材由于表现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在舞台上较为少见,这两部剧作的题材选择和艺术表达,开阔了舞台艺术题材创作视野,显示了艺术工作者的文化担当意识以及用艺术表达国家重大工程的使命与责任感。舞台设置和场景调度尽可能让试听语汇更加新颖丰富,拉展了戏剧舞台的叙事格局。
话剧《深海养牛人》
湖南省话剧院
一系列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的发现、提炼和构建的功力,钤印下时代发展的强劲脉络。长沙花鼓戏《花猪司令》(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常德汉剧《桃花源里可耕田》(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邵阳花鼓戏《富在深山有远亲》(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衡州花鼓戏《学妹回乡》(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等,力求以清新质朴的表达,为乡土大地史诗般的巨变留下新的画卷。当下,舞台上的乡土中国叙事已经进入到新阶段,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更加关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以及新旧乡土之间的传承与开新,这是时代巨变带来的变化,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形态、自然生态,尤其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升级。
长沙花鼓戏《花猪司令》
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演出
长沙花鼓戏《花猪司令》搭建在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背景上,围绕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波折构建情节。剧作视角独特,脱离了常见的脱贫致富旧有述说框架,以接地气、视角向下方式,从村里的猪肉卖不出去,骗来减肥专家帮忙卖猪展开叙事,利用误会巧合等艺术手段,幽默谐趣地传达了湖湘儿女的勇于担当精神,富有乡土气息和生活质感,是乡村振兴、共同致富时代主题的别致表达。
汉剧高腔《桃花源里可耕田》讲述新时代新农人故事。新农人是有文化知识,有科技运用和创新能力,有种植和管理农田经验的新型农民。剧中塑造了新农人形象,从传统农业升级到大规模科技种植,透视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场景。从中可以看到裂变了的土地观念,看到农民对土地千年情感的疏离,看到农业形态的艰难重构,看到以艺术形式关注中国道路和方向选择问题,以及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从中所勃发的刚劲昂扬之气。《富在深山有远亲》《学妹回乡》等也都将时代命题根植于生活化表述之中,将主流价值予以形象化表达。
汉剧高腔《桃花源里可耕田》
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演出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艺术节是少数民族风情民俗和精神风貌的展示场。舞剧《二十四时舞》以一年四季的轮回讲述苗家生活和生命的生长律动及绵延不绝,描绘了苗家的人文习俗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剧中的鼓舞、丰收舞、接龙舞,以及服饰、习俗等演绎,包括音乐旋律、舞蹈编排、场面调度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阳戏《花瑶绣娘》以载歌载舞的方式,反映花瑶挑花如何在继承中创新的问题。情节比较单纯,矛盾冲突却力求别开生面。对非遗的传承是不是就等同于固守,创新是不是就要抛弃原有的根和魂,从认知上的分歧到观念上的打通,最终在非遗工坊办与不办的争执思考中,阐释了守正不能拘泥、创新不能无根的当代命题。全剧贯穿花瑶的风情民俗、山歌民歌等元素,清新质朴大气。
舞剧《二十四时舞》
第八届湖南省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在题材和样式上坚持守正创新,努力以当代审美价值观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作品浓厚的生活气息,传递时代发展的巨大成就,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情趣,再现了湖南艺术创作的良好生态。作品也由此带来深刻艺术启迪:艺术家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生活洞察力,也要善于重新构建生活,描绘时代的万千气象;艺术家不仅关注生活与时代变化,还要具有当代审美视野,善于掌握富有新意的技术手段,在创作中与时俱进地捕捉时代审美的内在规律,方能引领和推动艺术进步。观看24台新创剧目,我们领略到戏剧舞台的精彩,也感受到艺术人的庄严和投入、激情和奋斗。演员情绪饱满、深情演绎,作曲、唱腔、灯光、舞美、音响等各环节努力衔接成“一颗菜”。尽管一些剧目文本稍显薄弱、舞台呈现与文本略有疏离,艺术呈现尚有提升空间,相信经过修改打磨提升,24台剧目中的许多作品必将长留于中国戏剧舞台,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有益参照。
邵阳花鼓戏《富在深山有远亲》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演出
作者简介: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戏剧评论家。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五讲:国剧表演艺术浅谈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四讲:戏曲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三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二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一讲:汤显祖与《牡丹亭》
徐棻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庆祝活动暨徐棻新作《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式在蓉举行
多彩平城北梆情——张彩平从艺50周年演出暨北路梆子传承发展研讨系列活动在山西大同举行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系列活动”眉户戏名家潘国梁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三——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 表演艺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梆子分会成立大会暨202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年度人物、年度新秀专场演出在石家庄举行
姹紫嫣红四月天——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学报告,悟精神,明方向,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和二十大精神学习会”
崇德尚艺,实至名归——中国戏曲表演学会7名艺术家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希望之光——学习习总书记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第十届作代会上的讲话座谈会"
用心用情办实事,群策群力开新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21年理事会在京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京理事、会员党史学习座谈会”
我会会员杨少彭、李晓旭、张璇、张燕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