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中国演员》2024年第十一期文选之一

文化   曲艺   2025-01-02 22:04   天津  

单娜,以梅派艺术塑形大女主

王芳



单娜生活照

2024年12月11日,山西京剧院新编历史剧《萧燕燕》迎来首演。该剧选取一个新角度,场景设置在辽国。

辽景宗暴卒,皇后萧燕燕摄政。内,契丹诸部觊觎皇位,外,北宋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名,借机发兵。萧燕燕亲自率军在雁门关与宋军展开血战。宋军名将杨业宁死不屈。血战加深了萧燕燕对残酷战争的反思,欲罢兵息战,让两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过对内整顿国政,对外以战止战,终于两国决定议和。于是,辽宋之间出现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史称“澶渊之盟”。

剧中萧燕燕,由京剧院当家花旦单娜出演,至此,由单娜担纲大女主的新编历史剧,俨然成为京剧院的太后三部曲,也是单娜很重要的三部曲,规模已成。



京剧《萧燕燕》
单娜 饰 萧太后


三部曲,即十几年前的《紫袍记》、五年前的《文明太后》,还有现在的《萧燕燕》。武则天、冯太后、萧太后,三个女主,身份不同,但不同程度地主宰了所属朝代的政治动向,以及历史走向。

先说《紫袍记》。


京剧《紫袍记》
单娜 饰 武则天






剧情很集中,只有去铜匦、北征、立储三件事,但每一次都在生死存亡一线之间。第一件是武则天给狄仁杰出的考题。狄仁杰犯顾直谏,攻击武则天最倚重的铜匦制,结果自己被陷铜匦案几死。武则天救了狄仁杰,狄仁杰却以己之诬反逼武则天废了铜匦制。第二件是狄仁杰请兵北征,既展示李唐旧部的力量,也暗示武周新人不值一提。经过对峙、交锋,君臣最终倾心相对。第三件是立储问题。狄仁杰不支持武则天立武姓为储,余怒难休的武则天,最终也只能痛定之后,还政李唐。可以说,狄仁杰看透了武则天。两个山西人的政治智慧、耐心与远见,在博弈中完成了历史使命,也使戏非常好看。

再说《文明太后》。


京剧《文明太后》
单娜 饰 冯太后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走进了享誉中外的云冈石窟,他说,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于是云冈以及平城(今大同),还有北魏王朝那段淡漠了的历史再次盛大地出现世人面前。保护文化遗产,就要熟悉那段历史。而那段历史和石窟的开凿,不得不提一个名字,即北魏冯太后。她为北魏王朝的建立以及汉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冈石窟就开凿于冯太后的丈夫拓跋濬当政时期。京剧《文明太后》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朝八王之乱后,中国北方经历了“五胡十六国”一百二十年战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后沿袭旧制,“跑马禁田”愈演愈烈!走投无路的百姓揭竿而起,大魏危机四伏,中国北方将重蹈分裂的危险!在这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冯太后通过与其子、献文帝拓跋弘为首的保守势力激烈斗争,以致生死对决,教育引导其孙孝文帝,团结鲜卑、汉族等各族大臣,大力推行“均田制”“俸禄制”和“三长制”,使北魏富国强兵走向了鼎盛的艰难历程。


京剧《紫袍记》
单娜 饰 武则天


如此三部戏,几乎都能应时而生,也是利用传统文化讲好山西故事。这样三个女人,是三个个性迥异、经历不同、价值观也不同的舞台大女主,单娜认真揣摩人物内心,通过多年演出,舞台上的她,已由最开始上演《紫袍记》时的青涩拘谨,演到了现在的霸气十足,气场全开,游刃有余。三大女主的塑形,最关键的是把梅派艺术润物无声地化用进去,声腔、身形、人物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了历史进程中复杂而又让人崇敬的三个女人。

对梅派艺术的认识

单娜以梅派立身,学梅派,唱梅派,演梅派,传梅派,她始终记得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谈到对梅派艺术的认识,她总结出几个最关键的词语——规范、大气、端庄、雍容、易学难通、深度、先进……

以她常演的几个梅派戏来说明:


京剧《霸王别姬》
单娜 饰 虞姬


《霸王别姬》,一般单娜与张巍搭档,平时上演,观众总是不吝掌声与叫好声。当然,这出戏本身就属经典剧目,百年来盛演不衰。梅兰芳先生的虞姬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从唱功、念白,还是舞蹈动作、情感表达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扮相,是梅先生借鉴清朝康熙年间的画册《无双谱》中虞姬的扮相加以设计,最终有了京剧舞台上穿着绣花百褶裙、身披黄色绣团凤帔、戴着如意冠的虞姬形象,这一设计突出了虞姬的身份地位与气质,体现了虞姬的典雅绚丽、雍容华贵。换装后,身披绣花斗篷,内穿改良宫装,腰佩宝剑,仪态出众,梅先生后还用鱼鳞甲代替了改良宫装。虞姬以这样一身打扮,在“小开门”曲牌中登场亮相,英姿飒爽、庄重典雅,显示着她长期过着军营生活,生动地体现了“生长深闺,幼娴书剑”的精神面貌。单娜努力完整传承这出戏的精髓,体味虞姬的喜怒哀乐,也体味梅先生当初的意蕴和神态,最后一别,她歌着舞着,亦悲亦泣,恋恋不舍,把“幽恨”二字张扬到美学高度。这样一个虞姬,也让项羽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观众自然觉得英雄也是人,也该有儿女情长。单娜说,这出戏关键就是要真情流露,不能靠演,而只有自己成为虞姬本身,上场前要进行长时间的心理建设,达到人物情感的百分百,最终表达出80%,舞台上才能表现出那种柔肠百结,才能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可信,才相信虞姬与霸王的感情,才能感同身受,也同样百结柔肠。


京剧《贵妃醉酒》
单娜 饰 杨贵妃


《贵妃醉酒》,寻常上演,也是观众趋之若鹜。唐玄宗与杨贵妃相约百花亭摆宴赏花,贵妃依约来到百花亭,久候不见,才知玄宗已临幸江妃宫,贵妃忧闷难遣,百味杂陈,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只好独自饮酒,酒入愁肠,三杯即醉。在这里,酒是戏,酒是局,酒也有情。人们要看的,就是雍容华贵的杨玉环如何醉酒,看演员如何演出醉酒最美的样子。一杯以扇掩面喝下去,喝得人丝丝哀怨,两杯一饮而尽,喝得人处处堪怜,三杯下腰喝,喝得人意兴阑珊。这那里喝的是酒啊,分明是一个女人丝丝缕缕的哀怨,分明是一个女人最真最浓的情爱。单娜说,这里要演出意境美。每个程式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只有自己把程式熟悉、用功到不出错,并自然生发,且把贵妃这个人物“吃”进去,再“吐”出来,再把眼神动作全部拿捏到位,才能让观众进入规定情境,理解贵妃的爱、怨,以及美。这美,是意境美。是梅派艺术中共有的那种意境美,是中华传统文化共有的意境美。这才是最难的,必得长期浸染其中,才能体会得到,这美,怎么才能把所有的东西融通以后,显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来。这也是梅派易学难精通之处。


京剧《杨门女将》
单娜 饰 穆桂英


再说《穆桂英挂帅》。这是一部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基本不需要介绍剧情。这部戏是梅兰芳先生把一生的精华都集中展现的一部代表作。这里的穆桂英即要有面对儿女时的慈心肠,还是佘太君面前的孙媳妇,还要是一位驰骋疆场、统领千军的将领,是把软与硬、柔与刚、青衣与武将完美结合的人物。梅先生当年演来以静制动,能用手眼身法步传达人物情感,看着朴实无华,实则暗藏锋锐之气,层次分明,给人以绝妙的观戏感受。在这样文武双聚的大戏里,既要有意境美,还要有真情流露,还得讲究绝对的美。单娜说,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深度,越演越能感知梅派的深度,不是难度,是深度,这深度,是把一切都藏起来的深度,这深度,还是时尚,演上百年千年,面对千万观众也不会过时的深度。而且,这深度还是具有先进性的,如果有人改编这出戏,不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能获得成功,这才是最难的。至今,她都不敢说,已经完美地演出了梅派精髓。


京剧《四郎探母》
单娜 饰 铁镜公主


单娜常演的梅派戏还有《游园惊梦》《四郎探母》《凤还巢》《杨门女将》《白蛇传》《红鬃烈马》等等。曾经她对梅派的理解,不是通盘学师爷梅兰芳,而是要进入戏剧规定的情境里去,塑造一个美的形象,研究透人性,也就能演梅派了,不需要照搬,而是要调动基本功去演出人物,再偶尔露峥嵘就好了。到现在,她的认识也在变化。梅派剧目以及梅派艺术滋养着单娜,她在不断的演出中懂得把自己融进人物,演出梅派“大象无形”的艺术宗旨和追求。也正是这样的懂得、理解、沉浸、实践,才使她把三个大女主,演出了自己的味道来,也是梅派艺术在当今舞台的新呈现。

人生来路与况味

初见单娜,美丽的脸庞不施脂粉,有几分动人的韵味。也许是长期浸淫在梅派艺术中的关系,她的一顰一笑、一举一动,不见棱角,很温润。

她1980年出生于大连这个海滨城市,到现在,时光也没有剥夺她的原初印迹,依然带着海滨城市的水灵。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她爸爸是海军。她从小就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爱文艺。


京剧《廉锦枫》
单娜 饰 廉锦枫


10岁时,她考入大连艺术学校,成为一名大连京剧团的定向培养生。在艺校的日子,她每天早上5点钟开始对着墙喊嗓子,每天练到精疲力竭。艺校六年之后,她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毕业分配时到了大连京剧团。

在大连京剧团三年,她学全了《苏三起解》。为了个人提升,又自费到北京学了昆曲《百花赠剑》。后被上海昆剧院的蔡正仁看中,去演连续三本的《牡丹亭》。

随后靠自己努力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学院,离开了大连。毕业后辗转上海昆剧团、大连京剧团、浙江京剧院。

期间,2008年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开赛,她借梅派名剧《廉锦枫》参赛。她的表演引起了戏曲爱好者陈一名的注意,陈一名把她推荐给好朋友范梅强(梅兰芳的外甥、梅葆玥的儿子),之后,由范梅强引路去了玖叔家里,单娜的扮相个头都让玖叔满意,又经李玉声写了推荐信,一年后,梅葆玖正式收单娜为徒,位列梅氏门墙,成为第25位弟子。当时的收徒仪式是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的,仪式上,师徒一起向梅兰芳大师的铜像行礼,并互赠礼物,这个拜师仪式也是纪念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很隆重。戏曲界名家纷纷捧场。当时,师父激动地说:“今天有父亲在一旁‘监督’,我感觉任重道远,国家繁荣昌盛,国剧更要兴盛,我岁数越大,越有强烈的传承意识。单娜天资聪颖,基本功很好,希望她能多听、多看、多练,把梅派艺术发扬光大”。


京剧《生死恨》
单娜 饰 韩玉娘


最开始山西省京剧院的领导去找她,想把引进山西时,她并没有动心,她觉得杭州那么美,最美天下是苏杭啊,毕竟西湖六月中,淡妆浓抹总相宜,太原有什么呢?当时在浙江京剧院单娜同时也觉得有一点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这个邀请,内心苦闷的她,其实又有一点心动,拿不定主意。她第一时间拨通了师父的电话,“师父鼓励我来山西,说这里的京剧氛围很好,而且他也希望我能接过师姐的接力棒,继续振兴梅兰芳青年京剧团。”是的,梅葆玖先生是让她来这里接过李胜素的旗帜,在山西把梅派传下去。

2011年6月18日,“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建团15周年之际,单娜入职山西京剧院,挑起“梅兰芳青年团”领衔主演大任,继续弘扬梅派艺术。当时的再次挂牌仪式和15年前李胜素来时一样隆重,京城的许多名角都来了,梅派名剧《杨门女将》《白蛇传》等剧目连演好几天。70多岁的梅葆玖先生亲自为剧团站台,与弟子李胜素和单娜一起演唱京歌《梨园颂》。当时到场的省城文艺界人士也很多,刮起京剧旋风。


京剧《白蛇传》
单娜 饰 白娘子


在此同时,名为“梅兰芳剧院”的剧场也在省京剧院开张,师父梅葆玖授权并亲笔题写匾额,这个团这个剧院,除了北京外,山西是独一份的。

我不止一次到“梅兰芳剧院”看戏,却没有考究过这个来历。坐在剧场里,前排设有茶座,古典的座椅古色古香,仿佛回到了戏曲鼎盛的大清朝,戏外的喧嚣纷杂都退居时光的背后,这里只有戏,只有粉墨登场的喜怒哀乐。不仅仅是剧院的陈设,还有从进门一直到剧场的长廊里,也有梅兰芳先生照片,以及他的戏衣,这是一种氛围,也是人们常说的一种仪式感。

来了山西,单娜便沉下心来,排演《西施》,后来,就等到了为她量身打造的《紫袍记》……

如今,她在太原安了家,并且把爸爸接到了太原,在大连生活了一辈子的海军爸爸竟然喜欢上了太原。我深深地感觉到,她已经融入了这块土地,这块浑厚久远也有人情味的土地。几年的流浪漂泊之后,她在山西安身立命。

身居山西,她却很知名,原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沈健瑾老师曾留言说,单娜是玖爷的徒弟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一个,她很优秀,有前途。


京剧《西施》
单娜 饰 西施


单娜在外漂泊多年,之所以扎根山西,是山西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关系留住了她。这也让继李胜素之后的山西京剧由梅派挂帅的特色保留了下来,期间尽管管理者时有更换,但对这条路线的执行,从不更改。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的理念,也对山西京剧形成影响,所以这些年才有一些好的剧目持续出现,也连续参加了十届京剧节。

单娜也在多年沉淀中,用梅派艺术为自己塑形。


梅葆玖先生亲授单娜《西施》



作者简介:

王芳,山西《映像》杂志社副主编,青年戏剧评论家。。




















往 期 回 顾




三十而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八讲:戏曲表演中人物创造的几个问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七讲:感悟艺术大师的德与艺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六讲:谈谈戏曲声乐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五讲:国剧表演艺术浅谈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四讲:戏曲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三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二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一讲:汤显祖与《牡丹亭》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24常务理事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赴安庆、潜山调研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腔分会筹备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区县剧团分会筹备会在盐城召开

徐棻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庆祝活动暨徐棻新作《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式在蓉举行

古老剧种唱响古城——2023第二届蒲剧艺术周在临汾市举办

多彩平城北梆情——张彩平从艺50周年演出暨北路梆子传承发展研讨系列活动在山西大同举行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圆满结束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在山西运城开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我们在一起”元宵联谊会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系列活动”眉户戏名家潘国梁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关羽的忠义——新编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研讨会在京召开

倪惠英从艺50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在穗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三——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 表演艺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二 ---- 湖北花鼓戏《红荷》暨胡新中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拉开帷幕,秦腔《再续红梅缘》受邀进京演出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一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二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三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四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五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六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七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八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九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4年第十期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3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2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1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0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19年总目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梆子分会成立大会暨202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年度人物、年度新秀专场演出在石家庄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姹紫嫣红四月天——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学报告,悟精神,明方向,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和二十大精神学习会”

崇德尚艺,实至名归——中国戏曲表演学会7名艺术家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希望之光——学习习总书记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第十届作代会上的讲话座谈会"

用心用情办实事,群策群力开新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21年理事会在京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京理事、会员党史学习座谈会” 

著名话剧导、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荣获七一勋章

“梅芳芬菲”传承梅派艺术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京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拜望学会终身名誉顾问郭汉城先生

我会会员杨少彭、李晓旭、张璇、张燕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剧本与表演”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川丑走好川剧路:五四三二一

【两会特辑】戏曲界代表的心声

献给母亲的爱











红娘西去,荀艺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名家宋长荣先生逝世

“川剧四大名旦”全部谢世——沉痛悼念许倩云先生

苍天垂泪,原野含悲——沉痛悼念杰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

帅旦今日去,天堂再领兵——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今晨逝世

今日“离魂”去,何时“还魂”来?——昆曲表演艺术大家张继青先生逝世

梨园翘楚、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逝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名誉顾问、一代学术宗师郭汉城先生辞世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先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先生相继谢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刘秀荣先生逝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杜近芳先生逝世

剧坛泪别谭元寿,仙界恭迎郭建光

川剧泰斗,艺术大家——沉痛悼念李笑非先生

董生已去,节妇长吟——沉痛悼念杰出剧作家王仁杰先生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九)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八)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七)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六)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五)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四)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三)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二)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



END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
学会1993年由曹禺、张庚、郭汉城、阿甲、梅葆玖、张君秋、新凤霞、袁雪芬、常香玉、红线女、胡芝风等人发起成立,是文旅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由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研究、实践、传承、教育、传播的机构和个人组成,会刊《中国演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