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龙(现在一般都翻译成伶盗龙,但迅猛龙似乎更加形象,也更深入人心)和恐爪龙都是小型食肉动物,与霸王龙同属于兽脚类恐龙,但它们不是顶级猎手,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
迅猛龙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快速的小偷”(raptor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强盗)。这是兽脚亚目恐龙中体型较小的一属。
伶盗龙复原图
与其他兽脚亚目食肉类恐龙一样,该属生物两足行走,有一条长的尾巴用来保持平衡。与其他驰龙科成员一样,它们的两足脚包括一个凸起的中趾,还有镰刀形爪,可能是为了爬树,也很可能是为了制服猎物。
恐爪龙骨架模型
驰龙科恐龙与人类体型对比(1,顾氏小盗龙;3,卡氏南方盗龙;2,艾伯塔驰龙;4,蒙古迅猛龙/伶盗龙;5,奥氏犹他盗龙;6,平衡恐爪龙)
驰龙的家族名称来自希腊语dromaios(全速奔跑)和sauros(蜥蜴)。现在,所有这些“奔跑的蜥蜴”有时都被称为“raptor”,这是一个源自迅猛龙的昵称。
侏罗纪公园恐龙之星恐爪龙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语中“可怕”(deinos)和“爪”(onukhos)的意思。该物种名称来自希腊语anti-ropos,意思是“平衡”。因此,该物种的全部含义是“平衡的恐怖爪”。
恐爪龙是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几个属之一。该属的模式种是平衡恐爪龙。和其他兽脚亚目恐龙一样,这种恐龙也是双足行走,有一条控制平衡的长尾巴。
1923年,彼得·凯森发现了迅猛龙化石。作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险队的一员,凯森在蒙古国的德加多克塔组地层的火焰崖中发现了完整但受损的头骨。此外,与头骨相关的碎片之一是类似猛禽的独特爪子。
次年,博物馆馆长亨利·奥斯本在早期的一篇新闻文章中将这批化石骨骼命名为Ovoraptor djadochtari,但后来他将名字改为Velociraptor mongolines(蒙古伶盗龙/迅猛龙),这是一个新物种和属的模式标本。
蒙古伶盗龙正模头骨化石(标本编号AMNH 6515)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其他西方科学家团队被禁止进入蒙古,但在蒙古与波兰和俄罗斯科学家的合作下,戈壁沙漠地区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发生在1971年,当时蒙古和波兰科学家发现了一具正在战斗的化石,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蒙古人将一只带原角龙和迅猛龙正在搏斗的化石借给了纽约市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战斗的恐龙化石
战斗的恐龙复原图/图源维基百科
蒙古并不是唯一一个发掘出迅猛龙化石的国家。1988年至1990年,一个由加拿大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中国的北方发现了迅猛龙化石。
随着冷战的结束,从1990年开始,美国-蒙古团队发掘了几只新的迅猛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蒙古科学家一起回到了这片荒凉的地区。其中一个被发现的标本失去了头部,并被戏称为“Ichabodcraniosaurus”,以著名的华盛顿-欧文故事《睡谷传说》中的无头骑士Ichabod Crane命名。
1999年,中国和比利时科学家发现了与蒙古伶盗龙非常相似的骨骼,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V.osmolskaewas(奥氏伶盗龙/迅猛龙)于2008年以波兰古生物学家Halszka Osmólska的名字命名,但2013年有文章对此进行了评论分析并,并对这一命名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这个化石可能与伶盗龙的一种近亲临河盗龙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Mark J.Powers 2020年撰写的一篇硕士论文中,对1995年发现的一个标本进行了更仔细的检查,将每个特征与蒙古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比较。Powers得出结论,由于存在足够大的差异,可以将标本命名为一个新物种,他建议应该是基于上颌骨形态,命名为V.vadarostrumba。2021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了后肢的其他差异。断断续续,迅猛龙的种类似乎在继续生长。
1931年,在蒙大拿州南部,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发现了第一具已知的恐爪龙化石。布朗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险队的队长,在挖掘一种鸟足类恐龙腱龙的化石时,他报告说附近存在一种食肉恐龙。最初,他将这种新恐龙命名为“Daptosaurus agilis”,并开始从地下提取骨骼以备展示,“但(它)被包裹在难以分离的石灰岩中。”
1964年8月,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向同一地区派遣了一支探险队,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罗姆和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两个季节里发现了1000多块骨头化石。由于化石比较分散,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骨骼化石可能代表了三个或更多个体的遗骸,但研究人员只能确认一个恐爪龙个体的部分右脚和完整左脚。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将剩余的骨头编在50个不同的条目中,也许希望未来的研究人员能够继续研究清楚这些藏品。
在回顾自己的发现时,奥斯特罗姆和同事Grant E.Meyer还回顾了Brown 1931年发现的“Daptosaurus”,发现它们属于同一属。1969年2月,奥斯特罗姆发表了他的分析和他对属和种名称的建议:恐爪龙。同年7月,奥斯特罗姆出版了一本关于这个新属的大型专著。
组装恐龙骨架有点像玩拼图游戏,其中许多部分都不见了,几十个重要部分的边缘严重受损。尽管奥斯特罗姆有大量的骨骼,但一些化石部分很难解释。发掘的化石中没有头骨,也没有股骨和骶骨。此外,还缺失了几块椎骨。
奥斯特罗姆后来在1974年用一本新的专著更新了他的发现,纠正了早先的错误判断。他之前认为耻骨实际上是肩膀的一部分。
同年,哈佛大学派法里什·詹金斯(Farish Jenkins)前往蒙大拿州探险,他的队友史蒂文·奥尔扎克(Steven Orzack)发现了另一种恐爪龙化石,为科学家们解开了这个谜题。其中包括股骨、髂骨、跖骨和足骨、耻骨。在研究了这些新材料后,奥斯特罗姆修改了他的恐爪龙故事,始祖鸟(最早的鸟类之一)和恐爪龙之间的相似性让约翰·奥斯特罗姆重新审视恐龙和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即使在今天,哈佛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恐爪龙标本也缺少完整骨骼的,包括胸骨和胸骨肋骨。
始祖鸟化石(柏林标本)
在岩石中,科学家们在恐爪龙的原始标本附近发现了蛋壳化石。根据他们的研究,Makovicy和Grellet-Tinner声称,这枚蛋可能属于恐爪龙的,如果属实,这将是发现的第一个恐爪龙蛋化石。由于蛋壳的一部分是在腹部肋骨旁边发现的,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可能像鸟在巢穴中孵化蛋一样来孵化恐龙蛋。
1969年,Ostrom与Deinonychuchu的合作改变了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的看法,使他们有可能像鸟类一样是温血动物,而不是像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这一革命性的概念导致了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鸟类是某一支恐龙的后代这一理论被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今天,他们认为像恐爪龙实际上长满了羽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包括小盗龙和迅猛龙在内的许多恐龙中发现了羽毛的化石印记。恐爪龙是否存在羽毛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多恐龙长有羽毛。
喜欢古生物化石的朋友欢迎加入古生物知识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