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京报发的一个新闻,题目是《黔西南州地质遗迹,穿越亿年来看你》,网址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1244161129491.html
,其中一张康氏雕甲龟龙(Glyphoderma kangi)化石的照片被描述为贵州龙化石,且已经被好几家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如新浪、搜狐等转载,本文就介绍一下这两种古生物,以免更多人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标注错误名称的化石
康氏雕甲龟龙(Glyphoderma kangi)化石产于云南富源的法郎组竹杆坡段,属中三叠世拉丁期。2008年被赵丽君等研究命名。
正型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号:M 8729),其头骨高度愈合,代表一个完全成年之个体它的头骨枕部具3枚大型的锥状鳞;背甲甲片结构更为复杂,具明显的放射状沟/脊结构。到目前为止,康氏雕甲龟龙是龟龙科(Placochelyidae)中惟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康氏雕甲龟龙正模标本/图源赵丽君等,2008(比例尺为10厘米)
雕甲龟龙属于盾齿龙类,它们的背甲宽大,结构精致,有400多枚表面布满细小放射状纹饰的小甲片组成。它们没有腹甲,有一条很长的尾巴,大约有40厘米长,而它全身长度不过0.8米。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是云贵地区三叠纪中期较为常见的小型肿肋龙类,体长10-30厘米,个别长达40厘米,有着长脖子和长尾巴,头骨小,四肢尚未成鳍肢状。研究认为它们以胎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贵州龙化石
贵州龙化石
1957 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著名的巨型山东龙命名者),在贵州兴义市顶效乡的一个布依族村寨——绿荫村,发现了一些保存精美的爬行动物化石,经杨钟健院士研究定名为“胡氏贵州龙”,种名献给了胡承志先生。
通过上述介绍和图片,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能分清康氏雕甲龟龙与胡氏贵州龙,一个“粗胖”,一个“瘦长”,是很容易区别开来的,而古生物爱好者更不会弄混。虽然二者产地相近,但是无论是生存时代还是特征,都是有明显区别的。
雕甲龟龙产地富源与贵州龙产地关岭距离并不远
总之,科普知识一定要慎重,仔细核对,避免出现错误的信息。
参考资料:
[1]赵丽君,李淳,刘俊,等.云南中三叠世豆齿龙类(爬行纲楯齿龙目)—新属(英文)[J].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8, 46(3):171-177.DOI:10.3969/j.issn.1000-3118.2008.03.002.
[2]王丽霞,尹超.老人与"石"——记胡承志鉴定归国"贵州龙"[J].地球, 2013(9):3.DOI:CNKI:SUN:DIQU.0.2013-0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