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去两周了,再过一周就会出成绩,然后是填报志愿。填报志愿与高考同样重要,决定你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可以说决定了你以后要走的路。现在都是先出成绩再填报志愿,相对于以前先填报志愿再进行高考更合理。选择什么学校、专业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是每年依然有很多人选择了红牌警告的专业。此外还有“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毕业就失业的专业等等,而热门专业包括计算机等则是人满为患。作为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称为五大学科地球科学类专业似乎也不怎么受待见,但是任何学科或者行业,只要能做到极致,成为该领域的TOP1%,那么就不会面临普通从业者的问题。
高考并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功能,随着大学扩招,大专生招生数量累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深造,有研究生学历甚至成为了一些单位招聘的基本要求,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本科毕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而张雪峰之所以会火起来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考研,但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或者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有人专门从事报考辅导或者考试辅导。无论高考填报志愿还是考研,很多人并不能如愿以偿。我记得我高考可以填报6所学校,每所学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我本科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当然也不是我的第一志愿,应该是第3个或者第4个。我记得刚开学问其他同学,没有一个第一志愿是本专业的。读研究生也是,报考的学硕,调剂到了专硕,选导师也是盲人摸象。不过现在回头看,一切都还算可以。
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大学录取专业也不是自己的第一专业。在一篇采访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周忠和院士说,自己的第一志愿是有机化学,第二志愿是古生物学专业。“第一志愿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与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选择,第二志愿则是出于兴趣。”最终因为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周忠和被调剂到南京大学地质系。
周忠和院士(图源IVPP官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的所长徐星院士于1988年参加高考,当年北大物理系在新疆没有招生名额,仅有的几个名额也都在冷门专业。徐星已经不记得自己填报的是什么专业了,但“肯定不是地质学”——为了进北大,他也在“服从分配”前面打了钩。
徐星院士野外工作照(图源IVPP官网)
两位院士虽然没有能够如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能够成为本行业的巨擘。当然,不得不说的是他们非常优秀,虽然专业不好,但大学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如果你现在问他们对没有被第一专业录取是不是感到遗憾,也许他们会感到遗憾,但我认为他们绝对不会后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有时候我们确实无法选择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到最好,事在人为嘛。被调剂的人生并不可怕,没有奋斗目标、碌碌无为才是可怕的。
参考资料:
https://www.sohu.com/a/783981787_161623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2008/t20200813_6412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