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结束,下一个假期要等到2025年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想起来上次去找化石还是去年的5月份。特以此文记之,喜欢古生物化石的小伙伴可以根据本文去探寻远古生命的奥秘。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山口镇魔鬼城,原名尧山。该山盛产石料,据《畿辅通志》记载,赵州桥所用的石料就多来自尧山。上世纪,为了进行工业建设,隆尧人民在这里开山采石,建起了上百家采石场、水泥厂、石灰窑和石料厂。因为开山采石而形成了几十个深浅不同的矿坑,这些矿坑中蓄满了雨水,因为怪石嶙峋,与周围的平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开车从东侯村经过,到达东侯村东的一片空地,可以停车,然后步行进入山中。也可以绕到东边开车进去,但村里很多地方车开不进去,电车才能进去。魔鬼城里面的路修的很好,适合徒步。
化石所在位置
魔鬼城
埋藏有化石的山包是被开山取石后残留的,登上去之后,就能看到一层层的沉积岩了。
沉积岩
崮山组沉积岩
这里有很多人来过,岩石不知道被翻过多少遍、敲碎了多少,在地面上就寻找就可能找到化石。我用地质锤凿开岩层,仔细观察,遗憾的没有发现任何化石。当我垂头丧气以为一无所获时,突然发现脚下一块岩石上好像有三叶虫化石碎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捡起来看一眼,马上就能辨别出明显的三叶虫化石。由于这些化石过于零碎,无法判断属于哪个物种,不过根据其产出层位,推测其应该是蝴蝶虫,生存年代距今约5亿年。
三叶虫化石碎片
三叶虫纲包括10个目,目前发现了大约两万种,最大的三叶虫长达70厘米,而最小的仅仅只有2毫米。三叶虫纲诞生在寒武纪,但其中的9个目未躲过大约3.6亿年前即泥盆纪晚期的第二次大灭绝事件,但砑头虫目成功躲过了奥陶纪末和泥盆纪末的大灭绝事件,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了2亿年。三叶虫生存在海洋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出众多的种类,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化石,在生物演化历史书上留下了浓笔重彩的一页。在距今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三叶虫纲仅存的砑头虫目最终没有躲过第三次大灭绝,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三叶虫
三叶虫尾部化石
我在这块化石的周围继续寻找,又发现了几块化石。其中一块化石保留了三叶虫的尾部周围的刺,像是神祇的背光一样。我继续寻找,翻开地上散落的石头,但再也没有发现化石。根据刚才发现的化石,推测原始层位应该更靠上,于是在一个岩层出露点继续寻找化石。这个残余的露头大概有四五米高,破坏严重,下面都是破碎的石头。我用地质锤敲开一些石头,终究没有其他的发现。更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完整的三叶虫化石。
除了化石你还可以看到其他的岩石,能够反映出古代的环境。
鲕粒灰岩
鲕粒灰岩,顾名思义很像鱼卵,又被形象地称为“鱼籽石”。鲕粒灰岩厚度比较大,大约两三米;鲕粒的直径也比较大,直径大约三四毫米,非常明显。鲕粒灰岩的沉积环境为浅海、滨海相。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风浪的作用,沉积的结核不断在海水中翻滚、运动,海水中的碳酸钙包覆在碎屑表面,进一步生长形成球形鲕粒,最终被钙质胶结物胶结在一起,形成鲕粒灰岩。这种岩石通常用于建筑、烧制石灰和雕刻,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
在鲕粒灰岩组成的岩层之上,则是很明显的一大块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又称砾屑石灰岩,也属于沉积岩,因为横截面砾石呈长条状像竹叶又被称为竹叶状石灰岩。根据对岩层的分析,我认这里的竹叶状石灰岩属于上寒武统崮山组,形成于大约5亿年前。风暴潮将未固结成岩的碳酸钙沉积物打碎,又重新沉积、胶结、脱水压实形成,形成了竹叶状灰岩,它的出现反映了浅海风暴浪的沉积环境。
竹叶状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