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联盟丨第十二天,记得来打卡!!!

教育   2025-02-04 08:54   山东  

【晨读联盟30天带背计划】正式启动!

教育学、心理学统统精心筹备

化作助力你攀升的坚实阶梯

30 天一路 “打怪升级”

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学带背 

【教师】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  专业  )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的根本使命/任务是什么?教书育人

3.196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4.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

5.现代教师是 “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这意味着教师具有高素质性

6.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前提是政治地位

7.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是经济地位

8.直接影响到教师在社会民众及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地位的是教师的专业权利

9.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是专业地位

10.官师合一、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非职业化阶段

11.私学的出现以及西方智者学派的出现,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职业化阶段

1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是由拉萨尔1681年在兰斯成立的

13.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是由盛宣怀1897年成立的南洋公学

14.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专业化阶段

15.教师教育走向大学化,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专业化阶段

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传道者

17.教师角色中最首要的角色授业解惑者

18.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榜样(示范者)

19.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研究者

20.教师的角色中有家长代理人的角色,但没有监护人的角色

21.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是道德形象,核心形象是文化形象,整体体现是人格形象

22.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体现的是教师的道德形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形象。

23.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体现的是教师的人格形象

24.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的?教师的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

25.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

2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什么决定的?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

2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8.教育机智的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29.有人说,教师的劳动是个无底洞。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0.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这体现出教师劳动连续性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长期性

32.教师本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3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出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3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应了一种良好的(   师生关系      )。

35.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观因素。

36.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37.教师真正的威信来自于(   人格力量       )。

38.教师威信的结构由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部分构成

39.教育威信的基本条件是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40.教师威信形成的捷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           人员,承担           、           、           的使命。”

2.教师的根本使命/任务是什么?           。

3.          首次明确提出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4.          将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

5.现代教师是 “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这意味着教师具有           。

6.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前提是           。

7.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是           。

8.直接影响到教师在社会民众及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地位的是教师的           。

9.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是           。

10.官师合一、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           。

11.私学的出现以及西方智者学派的出现,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           。

1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是由          成立的

13.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是由           。

14.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           。

15.教师教育走向大学化,说明教师职业发展到           。

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           。

17.教师角色中最首要的角色           。

18.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           。

19.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体现出的教师角色是           。

20.教师的角色中有          的角色,但          的角色

21.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是          ,核心形象是          ,整体体现是           。

22.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体现的是教师的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

23.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体现的是教师的           。

24.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的?教师的           、           的特殊性

25.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           。

2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什么决定的?           、           的复杂性决定

2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           、           、           。

28.教育机智的主要表现           、           、           、           。

29.有人说,教师的劳动是个无底洞。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           。

30.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这体现出教师劳动           。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32.教师本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           。

3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出教师劳动的           。

3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应了一种良好的           。

35.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36.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           和教师职业的           。

37.教师真正的威信来自于           。

38.教师威信的结构由           、           和          三部分构成

39.教育威信的基本条件是           。

40.教师威信形成的捷径是           。



 心理学带背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一生心理各方面所经历的各种变化。

3.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4.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我们所学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都属于心理发展

5.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

6.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主要指个体心理发展

7.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部矛盾,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本能/性本能

8.心理内化包括:知识内化、道德内化、智力内化。

9.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定向性与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按教育学的内容复习)

10.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 ~ 1 岁)、婴儿期(1 ~ 3 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 ~ 6、7 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 ~ 11、12 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 ~ 14、15 岁)、青年期(14、15 ~ 25 岁)、成年期(25 ~ 65 岁)、老年期(65 岁以后)。

11.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学习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12.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13.一般认为,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是童年期。

14.少年期是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心理卫生最重要的时期

15.如果没有大的、突发性的事件发生,青年时期形成的基本品质与个性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乃至保持终生。就此而言,青年期不仅是定向时期,也是定型时期

16.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17.个体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反抗期是2到4岁初中

18.艾尔金德的研究指出,处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中心主义包括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一个是个人的神话;另一个是假想的观众。



19.学习准备(名词解释)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学习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第二,学习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两者缺一不可。

20.劳伦兹最早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1.能证明关键期存在的四个实验研究:鸟类的印刻效应、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22.常考关键期的年龄

口头语言:第一个关键期是2-3岁、第二个关键期是5岁

书面语言:4-5岁

培养自制力:2-3岁

培养性格:3岁

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

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二年级

观察精细性明显提高:三年级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四年级(10-11岁)

小学生品德发展:三年级(9岁)

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初二

23.当儿童在生理和活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其内心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混乱,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行为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转折期

2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5.游戏的分类可分为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包括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26.游戏理论

①精力过剩论:席勒、斯宾塞认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要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

②练习论/生活预备说: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须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③复演论:霍尔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④娱乐论/松弛说:拉扎鲁斯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

⑤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⑥认知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同化大于顺应)

27.游戏的发展可分为:机能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游戏/假装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28.依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对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与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29.最早使用依恋一词的人是鲍尔比

30.研究依恋的相关实验有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实验”

31.哈洛的实验研究

①证明了亲密的肢体接触比食物喂养对依恋关系的建立更为重要

②与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共同证明了学习迁移的定势说,讨论学习方法的迁移

32.安斯沃斯将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        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2.心理发展是指人的                各方面所经历的各种变化。

3.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                的过程。

4.人的发展包括                        。我们所学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都属于        

5.心理发展包括                        

心理发展包括                        

6.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的                        。狭义的心理发展主要指        

7.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8.心理内化包括:                        

9.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                                。(按教育学的内容复习)

10.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0 ~ 1 岁)、        (1 ~ 3 岁)、        (3 ~ 6、7 岁)、        (6、7 ~ 11、12 岁)、        (11、12 ~ 14、15 岁)、        (14、15 ~ 25 岁)、        (25 ~ 65 岁)、        (65 岁以后)。

11.        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12.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        ,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13.一般认为,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        是童年期。

14.少年期是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        ,也是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心理卫生最        

15.如果没有大的、突发性的事件发生,青年时期形成的基本品质与个性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乃至保持终生。就此而言,青年期不仅是        ,也是        

16.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17.个体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反抗期是        和        

18.        的研究指出,处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中心主义包括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一个是个人的神话;另一个是假想的观众。



19.学习准备(名词解释)是指学生        或        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        学习的个人                的水平和特点。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含义:第一,        ;第二,        。两者缺一不可。

20.        最早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        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1.能证明关键期存在的四个实验研究:                                

22.常考关键期的年龄

口头语言:第一个关键期是        、第二个关键期是        

书面语言:        

培养自制力:        

培养性格:        

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观察精细性明显提高: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小学生品德发展:        

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        

23.当儿童在生理和活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其内心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混乱,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行为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        

2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25.游戏的分类可分为                。创造性游戏包括                        ;规则性游戏包括                        

26.游戏理论

①精力过剩论:                认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要将        用于游戏。

②练习论/生活预备说:        认为游戏是对        的排演和练习。

③复演论:        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        的发展过程。

④娱乐论/松弛说:        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        ,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

⑤精神分析论:                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        ,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        

⑥认知论:        认为游戏是一种        。(同化大于顺应)

27.游戏的发展可分为:                        



28.        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对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与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29.最早使用依恋一词的人是        

30.研究依恋的相关实验有                

31.哈洛的实验研究

①证明了        

②与        共同证明了        ,讨论        

32.安斯沃斯将儿童依恋分为                        



电子版文档👇


今天是带背的第十二天!

除了今天的内容之外

不要忘记复盘之前的内容哦~

多重复才能记得牢

我们一起努力

“背多分”




超格教师
免费提供教资、教招考试干货资料、备考技巧;解答考生备考常见问题;发布最新考试动态!助力每一位超格er,成功上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