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联盟30天带背计划】正式启动!
教育学、心理学统统精心筹备
化作助力你攀升的坚实阶梯
30 天一路 “打怪升级”
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学带背
【教育目的】(一)
1. 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
2. ( 教育目的 )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对教育具有全程指导作用、出发点、归宿、主题和灵魂、最高理想。
3. ( 教育目的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4. 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①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规格和质量②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
5. 教育目的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6.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发展方向
7. 教育方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教育性质与教育方向、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8.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目的
9. 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等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10.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由大到小如何排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1.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教育目的
12. 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培养目标
1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4.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15.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16. 受教育者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这体现出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17. 受教育者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18.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
19.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
20.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的是教育的宗教本位论
23. 宗教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夸美纽斯、小原国芳、马里坦等
24.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巴格莱、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等
25.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爱伦凯、孟子、马里坦、赫钦斯、马斯洛、奈勒、萨特等。
26.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杜威 )
27. 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
28. 教育准备生活说的代表人物是( 斯宾塞 )。
【教育目的】(一)
1. 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的问题。
2. ( )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对教育具有全程指导作用、出发点、归宿、主题和灵魂、最高理想。
3. (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4. 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 、 。
5. 教育目的既有 ,又有 。
6. 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发展方向
7. 教育方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 。
8.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
9. 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等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 。
10.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由大到小如何排列: 、 、 、 。
11.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 。
12. 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 。
1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
14.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 。
15.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16. 受教育者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这体现出教育目的的 。
17. 受教育者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18.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目的确立的 。
19.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
20.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21. 理论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22.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的是教育的 。
23. 的代表人物有: 、
、 、 、 。
24.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 、 、 、 、 。
25.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 、 、 、 、 、 、 、 、 。
26.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
27. 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代表人物是 。
28. 教育准备生活说的代表人物是 。
心理学带背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
2.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单独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不能称之为天才。天才的智商最低临界值为140。
3.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
4.人的知识在人的一生中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逐渐丰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表现为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5.只有那些能够广泛迁移/应用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根据知识技能掌握的速度和质量(①),能鉴别一个人某方面能力的高低。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②)
(①岩姐解释:数量不行)
(②千速估量)
6.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7.按能力的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核心,创造力是高级表现。
8.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一般能力的参与。要成功完成一项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具有与活动相关的特殊能力。在活动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9.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构成包括: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10.根据从事的活动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个体早期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
11.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 20 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是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 25 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12.流体能力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升,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据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就到了顶峰。
13.知觉、知觉速度、记忆、机械记忆、思维敏捷性、注意力、运算速度、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与概念的能力、识别图形关系等属于流体智力①。语文、数学、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知识广度、已有知识、计算方面的能力、审美等属于晶体能力。②
(岩姐解释①:信息加工(感知寄相思))
(②:后天、文化)
14.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15.智力测验就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但是智力很难被准确测量。
16.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
17.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比纳。最早提出智商的人是:施太伦/施特恩①。最早使用情商的是:巴昂。
(①:没有没有施太伦可以选比纳)
18.推孟比率智商公式IQ=MA/CA×100。不同年龄不可比,一道题代表两个月的智商。
19.韦克斯勒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X-M)/S。不同年龄可比。离差智商是对个体智力在同龄人当中相对位置的度量。
20.智力正常值范围70-130。智力超常的最低临界值为130。天才的最低临界值为140。智能不足中可教育的智力范围为50/55-70,可训练的智力范围为25-50/55,需监护的智力范围为25以下。
21.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为: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标准化。
22.智力独立因素论——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23.智力二因素论——斯皮尔曼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24.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
25.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包含9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
26.群因素论——瑟斯顿认为语言流畅程度、语言理解能力、知觉速度、空间知觉能力、数字能力、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七种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27.智力形态论——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
28.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将理论分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9.成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将成功智力分为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
30.PASS模型——戴斯认为智能活动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四种认知过程。四个认知过程又构成三级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其中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
3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32.能力的培养(简答)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结构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1.能力是指 个体的活动效率, 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决定个体 ,态度决定个人 。
2.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 。 是高度发展的才能。单独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不能称之为天才。天才的智商最低临界值为140。
3.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 的。
4.人的知识在人的一生中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 , 。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表现为一个 、 和 的过程。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 ,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 。
5.只有那些能够 / 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根据 的 和 ,能鉴别一个人某方面能力的高低。智力 ,它主要影响学习的 、 、 和 。
6.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 与 的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 ,也是掌握知识、技能的 ,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 。
7.按能力的构造,可分为 与 。一般能力也称为 ,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包括 、 、 、 、 、 、 等。其中 是核心, 是高级表现。
8.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 的参与。要成功完成一项活动,既需要 ,也需要具有与活动相关的 。在活动中, 和 共同起作用。
9.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 、 操作和 。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构成包括: 、 、
10.根据从事的活动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 和 。 是个体早期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
11. 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 和 。流体能力是在 和 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 。一般人在 20 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 。晶体能力是获得 、 的能力,它决定于 和 ,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 ,只是到 25 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12.流体能力 ,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据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智力在 岁之间就到了顶峰。
13.知觉、知觉速度、记忆、机械记忆、思维敏捷性、注意力、运算速度、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与概念的能力、识别图形关系等属于 。语文、数学、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知识广度、已有知识、计算方面的能力、审美等属于 。
14.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 、 、 、 、 、 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15.智力测验就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但是 。
16.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 ;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 。
17.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 。最早提出智商的人是: / 。最早使用情商的是: 。
18. 比率智商公式 。不同年龄 ,一道题代表 的智商。
19. 离差智商公式 。不同年龄 。离差智商是对个体智力在同龄人当中 的度量。
20.智力正常值范围 。智力超常的最低临界值为 。天才的最低临界值为 。智能不足中可教育的智力范围为 ,可训练的智力范围为 ,需监护的智力范围为 。
21.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为: 、 、 、 。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 。
22.智力独立因素论—— 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23.智力二因素论—— 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 (G 因素)和 (S因素)。
24.智力三维结构论—— 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 、 。 真正代表智力高低。
25.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智力包含9种 的智力成分。 、 、 、 、 、 、 、 、 。
26.群因素论—— 认为语言流畅程度、语言理解能力、知觉速度、空间知觉能力、数字能力、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七种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27.智力形态论—— 将人的智力分为 两种不同形态。
28.三元智力理论—— 将理论分为 、 、 。
29.成功智力理论—— 将成功 、 和 。
30.PASS模型——戴斯认为智能活动包括 、 、 四种认知过程。四个认知过程又构成三级认知功能系统,即 、 。其中 为最高层次。
3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 、 、 、 、 。
32.能力的培养(简答)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结构
电子版文档👇
今天是带背的第8天!
除了今天的内容之外
不要忘记复盘之前的内容哦~
多重复才能记得牢
我们一起努力
“背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