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联盟30天带背计划】正式启动!
教育学、心理学统统精心筹备
化作助力你攀升的坚实阶梯
30 天一路 “打怪升级”
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学带背
【教育目的】(二)
1.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1957
2.第一个法定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1982年的《宪法》中
3.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文件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4.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是社会主义
5.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五育当中起到灵魂与统帅作用的是( 德育 )。
8.五育中起到认识基础的是( 智育 ),起到物质基础的是( 体育 ),
9.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10.五育中起到动力作用,可以协调其他各育的是美育,美育的最高层次是创造美
11.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12.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1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 创新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5.素质教育的目的观是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体发展、可持续发展
16.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
17.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发展
18.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19.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句话错误
20.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
21.素质教育之下,“减负”并不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22.最早提出核心素养是在哪个文件中?《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3.核心素养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24.文化基础包括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2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靠法治和制度 )来保障。
【教育目的】(二)
1.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
2.第一个法定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 。
3.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文件是: 。
4.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是 。
5.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是 。
6.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7.五育当中起到灵魂与统帅作用的是 。
8.五育中起到认识基础的是 ,起到物质基础的是 。
9.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10.五育中起到动力作用,可以协调其他各育的是 ,美育的最高层次是 。
11.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 。
12.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1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14.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5.素质教育的目的观是 、 、 、 、 。
16.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 、 。
17.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 、 、 。
18.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 。
19.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
20. 不会影响升学率
21.素质教育之下, 并不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22.最早提出核心素养是在哪个文件中? 。
23.核心素养以培养 为核心,分为: 、 、 。
24.文化基础包括 ,自主发展包括 ,社会参与包括 。
2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心理学带背
【个性心理特征——人格】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控、认知风格等方面。
4.人格的特征包括: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整合性、功能性、复杂性。其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独特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稳定性、性格决定命运体现了功能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了复杂性。
5.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
6.最早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是鲍姆宁/鲍姆令特(Baumrind),他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的教养水平、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等指标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也有版本翻译为权威型、放纵型、专断型或权威型、放纵型、专断型、忽视型。
7.家庭教养方式中高温暖+高控制为权威型、低温暖+高控制为专断型、高温暖+低控制为放纵型、低温暖+低控制为忽视型。
8.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包括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强调人有16种相对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简称为16PF。
10.艾森克三因素理论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艾森克据此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11.塔佩斯的“五因素模型”认为五因素包括: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责任心。
12.人格的对立类型理论包括A-B型人格、内-外向人格等。
13.人格的精神分析论认为人格分为本我/原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14.人格的人本论包括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和罗杰斯的人格自我论(核心的概念是自我或自我概念)
15.心理测验的提出者是英国的心理学家高尔顿。心理测验包括人格测验和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包括投射法、自陈量表、态度测验、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认知测验包括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16.自陈量表包括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表(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五人格问卷(NEO-PI-R)。
17.投射法包括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法、房树人测验等。
18.一般能力测验包括个人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属于个人智力测验;瑞文智力测验、认知能力测验、陆军测验属于团体智力测验。
19.性格是指人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个性的核心是性格、性格的核心是态度、态度的核心是情感、情感以需要为中介。
20.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21.性格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外倾型。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
22.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也有版本描述为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23.最早提出有关气质的概念的是希波克拉底;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是盖伦。
24.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25.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分为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26.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核心表现为变、胆汁质的核心表现为急、黏液质的核心表现为稳、抑郁质的核心表现为怕。
27.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8.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性格也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9.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30.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情感、自我调节/自我意向三个部分。
31.自尊心的形成有赖于三个条件,即要满足三方面的心理需要,分别为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
3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个性心理特征——人格】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的心理品质。
2.人格决定个体的 和 ,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 。
3.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 、 、 等方面。
4.人格的特征包括: 、 、 、 、 、 。其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 、性格决定命运体现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了 。
5.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 、 、 、 、 、 、 等。
6.最早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是 (Baumrind),他根据 、 、 、 等指标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 、 。也有版本翻译为 、 、 或 、 、 、 。
7.家庭教养方式中高温暖+高控制为 、低温暖+高控制为 、高温暖+低控制为 、低温暖+低控制为 。
8.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包括 和 ,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 、 、 。
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强调人有 ,并据此编制了“ ”简称为 。
10.艾森克三因素理论包括: 、 、 。艾森克据此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 。
11.塔佩斯的“五因素模型”认为五因素包括: 、 、 、 、 。
12.人格的对立类型理论包括 、 等。
13.人格的精神分析论认为人格分为 、 、 三个心理结构。本我遵循 、自我遵循 、超我遵循 。
14.人格的人本论包括 (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和 (核心的概念是 )
15.心理测验的提出者是英国的心理学家 。心理测验包括 和 。人格测验包括 、 、 、 、 ;认知测验包括 、 、 、 。
16.自陈量表包括 、 、 、 、 。
17.投射法包括 、 、 、 。
18.一般能力测验包括 和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属于 ;瑞文智力测验、认知能力测验、陆军测验属于 。
19.性格是指( )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个性的核心是( )、性格的核心是( )、态度的核心是( )、情感以( )为中介。
20.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 )、( )、( )、( )。
21.性格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 )和( )。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 )。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 )、( )。
22.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也有版本描述为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23.最早提出有关气质的概念的是( );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是( )。
24.气质类型( ),但( )。气质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类型 ( )。
25.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分为( )、( )、( )。
26.气质类型分为:( )、( )、( )和( )。多血质的核心表现为( )、胆汁质的核心表现为( )、黏液质的核心表现为( )、抑郁质的核心表现为( )。
27.气质受( )大,性格受( )大。气质的( ),性格的( )。气质特征表现较 ( ),性格特征表现较( )。气质( ),性格( )。
28.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 ),以及形成的速度。( ),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9.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 )、( )和( )三个子系统。
30.自我意识是( ),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 )、( )、( )三个部分。
31.自尊心的形成有赖于三个条件,即要满足三方面的心理需要,分别为( )、( )、( )。
3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生理自我它始于儿童 ,到 左右基本成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儿童在 ,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 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从 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
电子版文档👇
今天是带背的第九天!
除了今天的内容之外
不要忘记复盘之前的内容哦~
多重复才能记得牢
我们一起努力
“背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