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联盟丨第三天,记得来打卡!!!

教育   2025-01-26 08:03   山东  

【晨读联盟30天带背计划】正式启动!

教育学、心理学统统精心筹备

化作助力你攀升的坚实阶梯

30 天一路 “打怪升级”

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学带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1.  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流”是指教育理论。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首选)

3.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

4.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5.  孔子重视仁和礼,他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6.  孔子提出的庶富教,体现的是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7.  “性相近,习相远”反映了教育和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8.  孔子的办学方针是有教无类,体现的是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9.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10. 孔子主张的教育内容是文行忠信,其中,文具体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11. 孔子主张的学习过程是学思(习)行

12. 我国或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家是孔子,对应古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 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是孔子,对应古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4. 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15.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体现的是环境的作用。

16. 墨家的教育内容有政治和道德、科学技术、文史知识、思维能力,其中科学技术是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

17. 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18.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亲知”、“闻知”和“说知”。其中“说知”是指由推理、推论而得到的知识。

19. 墨子的教育方法有主动、实践、创造、量力

20.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体现的教育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21. 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

22. 孟子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详细表现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3. 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其特点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4.  “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

25. 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化性起伪”体现的是外铄论。

26. 荀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大儒

27. 荀子认为教育的内容是五经,其中核心是

28. 老子的思想集中表现在: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论

29. 《大学》提出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

30. 《中庸》中提出的学习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1. 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是《学记》

32. 朱子读书法主要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33. 王守仁提出的教育目的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随人分限所及”体现教学的量力性原则

34.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体现的是遗传决定论

35.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36. 王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37. 中国最早的家庭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38. 王夫之的人性论是性日生日成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1.  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流”是指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3.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4.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5.  孔子重视仁和礼,他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6.  孔子提出的庶富教,体现的是教育和          的关系。

7.  “性相近,习相远”反映了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8.  孔子的办学方针是          ,体现的是教育          机会均等。

9.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10. 孔子主张的教育内容是          ,其中,文具体指的是          

11. 孔子主张的学习过程是          

12. 我国或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家是          ,对应古文:          

13. 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是          ,对应古文:          

14. 孔子的教学纲领是          

15.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体现的是          的作用。

16. 墨家的教育内容有          ,其中          是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

17. 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18.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其中“说知”是指由          而得到的知识。

19. 墨子的教育方法有          

20.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21. 孟子的人性论是          

22. 孟子的教育目的是          ,详细表现为:         

23. 孟子的理想人格是          。其特点是          

24.  “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25. 荀子的人性论是          ,“化性起伪”体现的是外铄论。

26. 荀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27. 荀子认为教育的内容是          ,其中核心是          

28. 老子的思想集中表现在:          

29. 《大学》提出的终极目标是          

30. 《中庸》中提出的学习过程是         

31. 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是          

32. 朱子读书法主要包括          

33. 王守仁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随人分限所及”体现教学的          

34.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体现的是          

35. “三纲”:          ;“五常”:          

36. 王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          

37. 中国最早的家庭教科书是          

38. 王夫之的人性论是          



 心理学带背 

【感知觉



1.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感知觉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感觉的种类包括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其中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五大外部感觉均有感觉适应现象。内部感觉包括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又称内脏感觉、黑暗感觉,运动觉简称为动觉,平衡觉又称静觉姿势感觉

5.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短波较为敏感;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长波较为敏感。

6.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两侧对酸味较为敏感、舌中对咸味较为敏感,舌后对苦味较为敏感。

7.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客观世界的刺激。前者是感受性的问题;后者是感觉阈限的问题。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8.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上升

9.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对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错觉的一种表现。

10.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感觉后像可分为正后像负后像,正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

11.刺激停止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遗觉像

12.断续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后像可以使这些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闪光融合

13.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4.知觉的种类包括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其中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5.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其中,学生写字出现上下颠倒左右错误属于形状知觉不好、p和q、6和9分不清属于方位知觉不好。深度知觉通过视崖实验进行研究。

16.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有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17.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属于运动错觉。具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动景运动、自主运动、诱发运动、运动后效。动画片、胶片电影属于动景运动的体现;暗室看光点、星星眨眼睛属于自主运动的体现;月亮在云中穿梭、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属于诱发运动的体现;瀑布效应属于运动后效的体现。

18.错觉是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某种固定倾向、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知觉

19.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强调对象与背景;知觉的理解性强调知识经验和语言的指导;知觉的整体性强调关键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以及补全、补充完整;知觉的恒常性强调对象本身不变,条件改变,形成的映像不变。

20.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四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21.知觉的加工方式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

22.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组合律、协同律。其中抑扬顿挫考法比较特殊,单独的抑扬顿挫在感知规律中属于强度律,抑扬顿挫加上其他描述以其他描述为主。单独的抑扬顿挫在注意的分类中属于运动变化引起的无意注意

23.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24.观察的品质包括: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全面性、深刻性、顺序性

25.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是在小学二年级;观察精细性明显提高是在小学三年级;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岁

26.(简答)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是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意识和注意



1.感觉是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         

2.知觉是人脑对于         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的反映。

3.         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感觉的种类包括                  。其中外部感觉包括                                             。五大外部感觉均有         现象。内部感觉包括                            。机体觉又称                  ,运动觉简称为         ,平衡觉又称                  

5.棒体细胞是         ,对         较为敏感;锥体细胞是         ,对         较为敏感。

6.舌尖对         较为敏感、舌两侧对        较为敏感、舌中对         较为敏感,舌后对         较为敏感。

7.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         ;另一个是         。前者是         的问题;后者是         的问题。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         关系。

8.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         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         

9.感觉对比是指         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                  两种。感觉对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         的一种表现。

10.感觉后像是指在         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感觉后像可分为                  ,正负后像可以         

11.刺激停止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         

12.断续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         可以使这些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         

13.         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4.知觉的种类包括                  

其中社会知觉包括                                       

物体知觉包括:                  和         

15.空间知觉包括:                                    。其中,学生写字出现上下颠倒左右错误属于         不好、p和q、6和9分不清属于         不好。深度知觉通过         进行研究。

16.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有                           

17.运动知觉包括                  。似动知觉属于         。具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属于动景运动的体现;                  属于自主运动的体现;                           属于诱发运动的体现;         属于运动后效的体现。

18.错觉是人在         下,对客观事物         的、具有某种         、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         

19.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                                             强调对象与背景;         强调知识经验和语言的指导;         强调关键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以及补全、补充完整;         强调对象本身不变,条件改变,形成的映像不变。

20.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四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         

21.知觉的加工方式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         )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         )。

22.感知规律包括:                                                     。其中抑扬顿挫考法比较特殊,单独的抑扬顿挫在感知规律中属于         ,抑扬顿挫加上其他描述          。单独的抑扬顿挫在注意的分类中属于        引起的         

23.观察是人的一种                        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24.观察的品质包括:                                                               

25.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是在         ;观察精细性明显提高是在         ;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是         

26.(简答)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2)         

         

         

         

         

         。


※※※※例子自测※※※※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

·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

·感受到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感受到最小变化量的能力

·感受到最小可觉差的能力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感受性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断续闪光使声音响度产生起伏——“脉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时,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联觉


·食物颜色、温度会影响味觉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秀色可餐


联觉



电子版文档👇


今天是带背的第3天!

除了今天的内容之外

不要忘记复盘之前的内容哦~

多重复才能记得牢

我们一起努力

“背多分”



超格教师
免费提供教资、教招考试干货资料、备考技巧;解答考生备考常见问题;发布最新考试动态!助力每一位超格er,成功上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