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澜之、萌萌、妮妮、彤彤今年小学毕业,即将迈入初中。为了庆祝他们这个人生意义非凡的暑假,我们策划了一次魔都上海自助研学游,为的是让孩子们到中国最现代的城市开开眼界。同游的有我们四个妈妈,加7岁半的诚宝和5岁半的猪宝。
第三天我们的主题是:黄浦江一日游。
万国建筑博览群
我们先来到了外滩——万国建筑群。长约2公里的街道上,52栋风格迥异、异国色彩浓厚的历史建筑一字排开。雄伟庄严的大理石、花岗岩以及混凝土,穿越百年风尘,依旧气场全开。联合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廊柱、西班牙式阳台、古希腊式穹顶……这里,仿佛浓缩进了一个小欧洲。这些建筑,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当年上海滩的繁华与无奈。
如今,它们虽然是文物,但是不娇气,也不老气:仍然正常发挥着他们的使用功能。有的成了银行、保险等企业的公司总部,比如浦东发展银行总部;有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比如上海海关、上海市总工会等;有的是领事馆,比如,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有的也成为了高端消费中心,如闻名遐迩的“外滩十八号”。
因为看了《繁花》,所以我们最熟悉的便是“和平饭店”了。当年爷叔在答应教阿宝做生意前,给他出了几道考核题。第一道考核题便是:让他务必于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在和平饭店租到一间房。要知道,和平饭店当时是上海滩最有名的酒店,各国领导人来了都是住在这里,不仅仅是贵得离谱,更是一房难求。
爷叔为什么让穷鬼阿宝租这么贵的地方办公?因为“和平饭店”就是一种身份,一种可以“冒充大老板”的身份,而这个身份,有几率可以轻易促成大生意。爷叔就是以这种“装”这种“赌”为杠杆,将一穷二白的阿宝摇身一变为南京路上风光无两、人人称羡的大老板宝总。
循着它那标志性的“绿顶”,我们很快找到了和平饭店——在外滩与南京路的交汇处。它的正门开在南京路上,很想进去看一看,但是非酒店客人是不可以进入的,这一刻,终究知道,有钱人和没钱人,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只得远远地看了几眼。爷叔终究是老谋深算——迈入了“和平饭店”,就领到了一张上海滩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啊。
和平饭店碰了一鼻子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啊。坐了过江隧道,便到了浦东,在正大广场的一个叫“耶里夏丽”的新疆餐馆吃了个中餐,非常棒,物美价廉。这么核心的地段,人均消费52元,还吃得满嘴流油,回味无穷。
浦东美术馆
下午便去了浦东美术馆。捡了一个漏,有人退学生团队票,只要半价。省了近300大洋。
一进入,我们便被徐冰的“引力剧场”吸引了。这是一个贯穿五个楼层的巨型装置艺术作品。从负一楼往上看,在四楼的天花板上,一张遮天蔽日的写有“英文方块字”的页面,被引力不断地拉升延展,直到负一楼的地面,制造了一个扭曲的文字空间,也使观众身陷于“观看”与“阅读”的拉扯关系中。这个被扭曲的“页面”实际上是用铁丝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一个镂空网。白色的被拉升、延展的“英文方块字”便一个一个被固定在其上。
“英文方块字”是艺术家徐冰先生独创的一种语言符号,它形似汉字,实为英文。它将26个英文字母变形为汉字笔画,将每个单词用汉字的方块结构书写出来,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方块结构。所以,用心加猜谜,学过英文的中国人是可以基本读出“英文方块字”的文字内容的。
但在这个装置艺术作品中,由于展厅中的文字是背对观众,加之变形、交叠、非常难以辨识。地面的镜面设置,使得反转的文字得以修正,变得可以阅读,但是,置于空间中的我们,仍然无法看到作品的全貌。一楼一楼地爬上去,阅读视角似乎变得越来越好,到了四楼,终于可以看到文字的正面,却仍然无法完整地阅读文本。
因为,二维的文本被引力拉升到了三维空间。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拉回二维文本,好好阅读。然而,徐冰先生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读懂文本,他只想用我们的体验告诉我们:正被我们阅读的世界,其实也被我们所身处的文明引力拉扯、变形,变得无法阅读。
等我迷迷糊糊看完“引力剧场”,我的小伙伴们早已投奔了其他主题。没关系,我就慢慢自己看看吧,到时候到群内说好一个集合的时间地点就行。
接着看了一楼的“普拉多博物馆的《蒙娜丽莎》”展览。这个展览更厉害,直接把普拉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借到了现场。这虽然不是挂在卢浮宫的达·芬奇的原作《蒙娜丽莎》,但是据考证,该画作是同一时期在达·芬奇工作室内绘制而成,可以说是《蒙娜丽莎》仿真度最高的作品。
普拉多博物馆位于西班牙马德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本次展览讲述了这幅画作在2011修复之前、修复期间以及修复之后的历史。虽然蹭到了一个比较专业的讲解。但于美术,我是一个门外汉,到现在,我也没明白《蒙娜丽莎》究竟牛在哪里。神秘的微笑?恬静的气质?绝佳的人物画像角度?打破常规的绘画技术?
我倒是对达·芬奇本人比较感兴趣。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用天才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一面研究自然科学。他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他同时是画家、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绘画其实只是他生活中一个极少的部分。
跟随着讲解老师,我直接略过了二楼的展览,去到了三楼。因为一楼、三楼都是同一个主题:“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老师讲得太详细,太细节,我没耐心了,终于学了澜之小朋友,也干脆自己逛了起来。
西方的绘画艺术还是和东方太不一样。东方注重写意,西方注重写实。东方绘画是“天人合一”的仙气飘飘,西方绘画更关注现实世界。不管是人像,还是物像,都是如照相般纤毫毕现。但又不是现实原封不动的照搬,是融入了画家艺术再创造的写实。
裸体,是东方绘画讳莫如深的,被认为是“耍流氓”的存在。但是却是西方认为“大自然最美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裸体。顶级的西方绘画有很多裸体作品。也怪,当你静静地欣赏每一幅精雕细琢的裸体人物画时,你感受到的是宁静、爱和美好。
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只草草地看了这两个展览,玲丽强烈建议我抓紧时间到顶楼看看风景。确实很不错,绝对的一线黄埔江景。视野开阔,毫无遮挡,黄浦江景尽收眼底。东方明珠塔近在咫尺,魔都三件套等各大参天高楼鳞次栉比;深蓝的江水对岸是万国建筑群,江上有悠闲的往来船只。据某红介绍,如果赶上晴天,这里是绝佳的夕阳观赏地。可惜当天是阴天,没下雨已经很不错了。
夜游黄浦江
晚上安排的活动是坐观光游轮看黄埔江夜景。我们在“浦江游览官方票务平台”小程序上买好了晚上8点半的票。因为要分三台车坐,所以我们到达乘船地点——十六铺码头的时间有先后。诚宝要和小猪宝一起,所以两个小不点的任务都给到了谢娟,他们的速度自然最慢。
为了赢得最佳观景位,我们兵分两路,我和玲丽带着四个大娃先排队,文子姐去接谢娟和两个小娃。果然,等谢娟他们到时,队伍马上就要从候船大厅挪进码头,于是火速把他们招进队伍,随着人潮一路朝码头上的游船狂奔。
四个大娃行动迅速,我紧紧跟在其后。游船一楼二楼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两边都有观景落地窗,沿着落地窗排了一溜椅子。孩子们用包包迅速占了几个位置,便往顶楼三楼狂奔,发现三楼既没有椅子也没有空调便又跑了下去。
我和小吴觉得三楼视线更好,因为三楼是只有顶棚的敞开式设计,观景更自由。于是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扶着站好。不一会儿,我的周围便挤满了人,各种肤色的人群充斥我的左右,各种语言在我的耳边嗡嗡作响。幸好有江风,要不然会热死。有人干脆出100大洋坐到最靠前的雅座区。船刚刚启动,萌萌、妮妮、彤彤便又上来找我们了,我于是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让他们四个将就着挤挤看看。
后来发现一楼其实更适合我,因为有凳子啊,我还是不太适合久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浦东陆家嘴“魔都四高”建筑群,它们是魔都上海最具地标性的建筑。分别是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与建筑等高的巨幅显示屏灯光秀争奇斗艳,流光溢彩。“I ❤侬”、““I ❤上海”、“上海欢迎您”中英文等字样不断地在各个显示屏上来回播放,当然也有广告。东方明珠电视塔晚上比白天好看多了,远远望去,虽不及旁边建筑体型大,但它似一根精致玲珑的魔法棒,不断地变换着色彩,指挥着黄浦江上的灯光秀。夜晚的江水也被渲染得泼红涌绿,醉的一塌糊涂。小吴说要是能像长沙那样,有整体的灯光秀效果会更有震撼感。只能说长沙是后来居上吧。
后来游船掉了个头,行驶了一会儿,便看到了浦西万国建筑博览群,夜景更为壮观。只见暖黄色的亮化工程勾勒出各个建筑的轮廓,虽没有五颜六色的灯光秀,但那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廊柱、西班牙式阳台、古希腊式穹顶一字排开就是最摄人心魄的油画。
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浦东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生动地诠释了黄埔江两岸强大的经济悬殊。如今,浦东的发展却赛过了历史老街浦西,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魅力。也告诉世人,中国人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现代化大都市。此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黄埔江,上海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上海从1843年开埠发展至今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上海从小渔村变成如今摩登都市的昨天、今天、明天。黄浦江水,流的是历史、是艺术、是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