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者李一诺
🌹亲历中、美、日多元教育,全球教育探索者
🌹三个孩子的妈妈。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奴隶社会”“李一诺”创始人,线上社群“诺言社区”主理人
🌹畅销书作家,著有《力量从哪里来》《笑得出来的养育》。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前首席代表。
🌹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入选《财富》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未来榜 )”。
🌹入选中国全球化智库“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入选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Young Global Leaders )名单。
🌹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二 读后感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始关注李一诺。看她的简历,真是光芒四射。
这么优秀的人,会怎么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带着又崇拜又好奇的心,一口气读完了李一诺的这本新书。
在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在书上圈圈画画;读完一遍,又快速读了一遍,又是不停地圈圈画画,有时感同身受,有时豁然开朗,有时拍案叫好......
亲子教育的书,这一本真的很特别。我们都是新手妈妈,我们要向一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我尝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我的感受:
一、真诚朴实:
每个妈妈都不是超人,在这本书里,一诺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作为三个孩子妈妈的普通日常,她的忙乱,艰难,困惑;她的觉察、改变,践行。
一诺,朴实,不端,不装。文如其人,在一诺的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个生命个体真实的人,字里行间又不乏真知灼见和教育智慧。
二、温暖有爱:
我一直觉得,对一位女性的最高评价,不是温柔,而是温暖。
一诺,是一位温暖的妈妈,是一位温暖的女性。努力做好三个孩子的妈妈,半路出家做教育,做自媒体,做慈善,坚守利他之心,为教育尽绵薄之力,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尽绵薄之力。这样的人对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一诺有这样光芒四射的人生履历,一定也得益于她的这种人格魅力。
一诺的温暖有爱,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她姥姥、母亲的传承。书中有一段记录:有一次,一诺的妈妈去清华看她,一诺跟妈妈诉苦,压力大,事做不完。一诺妈妈,便带着她到校园外骑车遛弯,买昂贵的猕猴桃给一诺吃,陪她撒野,给她解压。等一诺长到十几岁,还常把“妞妞,我爱你”挂在嘴边,温暖有爱的妈妈,是一诺人生成长的坚强后盾。一个温暖有爱的妈妈,就是孩子最大的财富与底气。
三、智慧通透:
在一诺的这本书里,我们在她一地鸡毛的日常里,常常能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一诺养育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笑得出来的养育”。
1.马路边,找一根树枝,和儿子玩得不亦乐乎;
2.和孩子们玩的各种有创意地游戏:
烤肉、人体摇摇车、刷卡游戏、闻臭脚、超大脚趾头、数数脚趾头扔出去、攻占堡垒、袜子大战、亲亲炮弹、捉迷藏、16个抱抱......
这些游戏真是相见恨晚,要是早一点看到一诺的这本书,我和孩子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欢笑声。
一诺的很多方法,操作性很强。“16个抱抱”的游戏,我在家里,和小成成试着玩了好多次。每次我都学一诺,抱着小成成念念有词:
我说:小成成,妈妈怎么这么喜欢你呢?
小成成一定会说:因为,我是你的宝宝呀!
我说:小成成,妈妈为什么这么幸运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宝贝的妈妈呢?
小成成一定会说:因为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呀!
我说:小成成,你那时候怎么就选了我做你的妈妈呢?
小成成一定会说:因为我偷看了所有的妈妈,只有你是王牌妈妈呀!
......
每一次玩这个游戏,母子俩,笑成一团,笑过之后,我们都获得了激励与滋养。
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富养,对孩子内在的照顾,就应该从笑声开始。让孩子常常开怀大笑,就是给孩子最高级的精神营养呀。
3.家里三个孩子,那么多家务怎么办?一诺有办法:把所有家务活都量化,做成家务表,每个人都去承担,太有智慧了!
4.一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常常让我拍案叫好。比如:有一次,一诺准备买一辆二手车,儿子提出:为什么不能买一辆坦克?面对儿子的这个古怪问题,一诺的第一反应,也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胡闹,买什么坦克?
但是,一诺转念间,放下“胡闹”的想法,引导儿子去思考:你为什么想买坦克?我同意买坦克,那咱们讨论一下,你看街上没有人开坦克,为什么那么酷的一件事情,却没有人做呢?那我们看看有没有带轮子的坦克?
计算一番,讨论一番,儿子最终放弃了买坦克的计划。一诺的一转念,成就了一段教科书级别的母子对话。
反观我自己,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常常就是想当然,过于紧张,一谓否定,自以为是,以家长身份凌驾于孩子之上,骄傲狭隘,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不能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能像一诺这样去认知、“转念”、觉察,去营造家庭的松驰感。
智慧的父母,就是一诺这样的,修炼自己,觉察自己,在每个当下,巧妙应对,不断地提醒自己去看见孩子,不断地内观、反思、调整。
5.书中的很多有见地的方法,干货满满,值得我们借鉴。
1)从根本上破除扫兴父母的“魔咒”四个方法;
2)给父母的五个日常提醒;
3)养好孩子给他七个充分能力;
4)支持孩子的五个简单抓手;
5)三个未来需要的核心能力;
6)教育的三个层次;
7)做父母的三层境界;
6.书中处处都有闪耀着智慧的语言,林素又深刻:
会笑是高阶能力。
对孩子大脑发育最有益的营养剂是什么?答案,其实出人意料的简单:开怀大笑。
玩需要玩具吗?
要,也不要。
要,是因为有点道具,可以加更多的戏;
不要,是因为其实什么都可以是玩具。
会玩的爱,是可以穿越时光,抵抗岁月的。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大师,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明显。
允许孩子有大块的,
而不是碎片化的时间。
面对自我是每个人的人生终极功课。
不要觉得养育孩子,一定要不断地去“做”,事实上,很多时候是“不做”。要意识到,“不做”,有时候也是一种“做”。
养育,
是每一个父母的自我突破和完成之旅。
换一个视角看生活,
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当下的3分钟:
哪怕陪孩子做一件简单的小事;
回应孩子的一个小问题;
两人拥抱一下;
听孩子吐槽一下上学的辛苦和无聊;
说说自己最近有多累,释放一下情绪;
这些,都能让我们和孩子的生命,获得当下的互动和滋养。
生活的智慧,其实就是让生活的一地鸡毛,变成七彩的鸡毛而已。
......
作为新手妈妈,万千妈妈中的一员,我曾经畅想未来:等孩子长大了,我就轻松快乐了。后来,我仔细一想,他们长大成人,只算到高中毕业,也要18年,难道我要苦大仇深、焦虑重重18年,再快乐吗?这样熬18年,我们自己不快乐,孩子更不会快乐!
我们何不从此刻开始,从当下开始,像一诺这样:笑着养育孩子,和他们一起快乐成长。
“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既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又能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那我们为何不选择,过一种这样的人生?生命如此宝贵,我们和孩子,都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呀!
薛仁明老师在《养出元气满满的孩子》中说:所谓教育,只不过是那走在前头的人一派气定神闲,于是后头之人一个个也跟着神清气爽。
让我们气定神闲地走在孩子前头:拓宽认知,学习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神清气爽、元气满满地跟过来!
三 读书摘录
第一部分 笑一个看看
会笑是高阶能力。
孩子的语言是“玩”,
成年的人的语言才是“语言”。
孩子比我们有趣多了,
孩子喜欢愿意陪他们玩的成年人。
玩需要玩具吗?
要,也不要。
要,是因为有点道具,可以加更多的戏;
不要,是因为其实什么都可以是玩具。
起点是给自己种下一颗觉知的种子,
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
种下种子之前,要先了解土壤,学会松土,所以我们先来学一点基础课:从理解儿童开始,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
会玩的爱,是可以穿越时光,抵抗岁月的。
真正意义上的养育,
需要我们面对人生最深的恐惧,
对未来、对前途、对不确定、对求而不得。
养育,
是每一个父母的自我突破和完成之旅。
第二部分 专治笑不出来
笑的起点是理解儿童。
他们的语言不是大人的“语言”,
而是“玩”。
他们认识世界不是主要靠“思考”,
而是经由全身心的交互和投入。
当他们令人生厌的时候,
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问题”,
而是他们遇到了“问题”,
知道方法,成年人就可以
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大师,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明显。
小学高年级之后的孩子,
就慢慢开始成年化了。
允许孩子有大块的,
而不是碎片化的时间。
允许发生;
支持和鼓励。
如果沉浸的是“坏”东西,
比如电子游戏呢?
这些当然是问题,
但其实对抗这些的一个重要方法,
就是让孩子首先有足够愉悦的体验,能够沉浸在“好”的东西里。
时间有限且珍贵,
有好的东西,
游走在孩子的生命里、生活里
有愉悦感、成就感、价值感,
坏的东西
自然就无机可乘了,
不是吗?
有觉察,到当下,
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馈赠和充盈感。
外在的物质,我们或许永远不够,
但每一个生命都有三件宝贝:
觉察觉知,爱与慈悲,智慧。
真相是,越想更快地解决和逃离,
越逃不了,而且这种状态,
会持续地产生新的问题。
答案是“反”着来,不是往“外”跑,
是转个念,“面对问题往里走”。
孩子,
是生活在想象世界里的;
而成年人,
似乎总是急于把孩子教育回现实里。
好的家庭教育,
应该是让孩子,
尽量长时间的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
做父母的,
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就是支持和扩大这个想象的世界。
养育孩子,
最终是我们的自我完成之旅。
给父母几个日常提醒:
1.你的首要任务,
是为孩子创造愉悦的环境;
2.好的家庭,
每天都应该有笑容和笑声;
3.你现在做的一切,
都会成为
孩子长大以后记忆的一部分;
4、在成长经历中,
你最喜欢的成年人是什么样子的?
有没有一个人总是对你无条件接纳?如果有,向他学习;
如果没有,就自己学会。
5.每次在和孩子说话或者做决定之前,
先问问自己,
我这样说和这样做,
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然后再开始行动。
尝试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从根本上破除“扫兴父母”的魔咒:
1.不提要求而是给力量;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意义是:当孩子,想起父母的时候,内心会充满力量,感到温暖,感到被支持,感到被接纳,从而获得对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正是这信心,勇气与力量,让生命得以自由绽放。所以这力量才是“因”。
怎么成为这个“因”呢?
就是自己要成为有力量的人,而不是依靠孩子的成就、出息,来给自己力量。
2.永远和孩子在一边;
作为孩子最后的港湾,永远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提醒自己:永远和孩子在一边。
孩子不是问题,孩子需要你的帮助,去解决问题。
3.讲道理就是欺负孩子;
孩子的语言是玩,是参与。
4.快乐,从“打破规则”而来;
真正理解和遵守规则,是从允许孩子打破规则开始的。
边界感,是通过触碰边界才建立起来的。
允许孩子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打破一些小规则,这对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发展健康的心理都是有益处的。
接纳,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孩子的行为都是对的。做父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馈,支持他们成长。
“接纳”和“给反馈”、“改变行为”,非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一起玩,是及早结束战斗的有效方式。
在情绪还没被疏导的情况下,孩子是不可能调动理性去解决问题的。
我们的角色是支持孩子们去做他们觉得有趣的事,而不是让他们跟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做我们眼中性价比最优的事。
养好孩子,给他七个充分能力:
1.整理生活的能力
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主性和自信心。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务是每个人要做的一部分;讲清楚,有些事,不喜欢也得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做家务表,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大家一起参与讨论,然后排班,让所有看不清的家务活都看得见。
2.面对未知的能力
做饭的能力;
整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寻求帮助的能力。
3.深度学习的能力
专注力;
把学到的理论,放到实践当中验证的能力;教别人的能力;
质疑的能力。
4.非暴力沟通能力
非暴力沟通的起点其实是自我意识,即从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开始;
倾听他人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底层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使用“我”开头的语句,而不是使用“你”开头的语句;
提出建议:我们真实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可以怎么做。
5.说服别人的能力
谈判的能力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术”,,其实就是讲价;
第二个层面是“道”,到,谈判是一种我们与人交互的方式。
6.认知金钱的能力
不哭穷,因为穷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个金融概念,而是一种不配得到感;
教孩子理解金钱;
提早说清楚,我的钱与你没关系:我的钱是我的,以后你也会有你的钱,你的钱是你的,你是从零开始,这很正常,爸爸妈妈也是从零开始的,我会养姥姥、姥爷和其他有需要的长辈,这是家庭责任的一部分,但我希望我不需要你来养,如果真的需要,可能也会让你们帮忙,这也是家庭的意义之一。
7.面对自我的能力
面对自我是每个人的人生终极功课。
我们做笑得出来的养育,就是为了给孩子发展面对自我的能力,提供一个最佳的环境。能营造好这个环境,就掌握了做父母的精髓。
如果讲方法,其实核心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自我对话的能力。
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去自我对话:
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
哪些是我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我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我的需求是什么?
我可以改变什么?
我能做什么?
支持孩子的五个简单抓手:
1.什么是长大了?能照顾自己就是长大了。如果你6岁能做到,6岁就长大了;如果你30岁都做不到,那么30岁也还没长大;
2.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你,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3.在公共场所,或者在别人家做客,你去的时候是什么样,走的时候就要恢复成什么样;
4.什么是自己的?自己学会了的东西,理解了的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
5.想当老大?做到先人后己,才有可能当老大。
什么是未来需要的核心能力:
1.共情能力;
2.持续学习的能力;
3.创造力。
第三部分 那些让我们笑不出来的难题
做妈妈是世界上最高阶的事,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有灵性的人!所以,不仅你没准备好,别人也没准备好,而且你永远不会准备好。
我们说终身学习,做父母才是终极的终身学习,因为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挑战,新的情况出现,一方面做父母是一生的修炼,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每个当下时时应对,不停地提醒自己看到孩子,不停的内观、反思、调整。
不要觉得养育孩子,一定要不断地去“做”,事实上,很多时候是“不做”。要意识到,“不做”,有时候也是一种“做”。
生活的智慧,其实就是让生活的一地鸡毛,变成七彩的鸡毛而已。
换一个视角看生活,
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当下的3分钟:
哪怕陪孩子做一件简单的小事;
回应孩子的一个小问题;
两人拥抱一下;
听孩子吐槽一下上学的辛苦和无聊;
说说自己最近有多累,释放一下情绪;
这些,都能让我们和孩子的生命,获得当下的互动和滋养。
现在很多人不会带孩子玩,
一到周末就带孩子上课。
其实玩,说到底是生活,如果不会玩,那生活岂不是很没意思。
买菜做饭都可以玩,把生活需要变成创造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玩。做一道新菜,去一个没去过的市场都是玩,用毛绒玩具做过家家,给玩具做生活用品、衣服,把旧衣服改成帽子,用核桃壳做成军舰,想要酷炫的武器也可以自己做。小时候带孩子做,大一点孩子自己做。
这些都是多好玩的事啊,心态放轻松了,会发现处处都有好玩的事情。
真正的高质量陪伴,意味着孩子在和你互动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
关系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效能。
所以,关系应先于教育,状态决定了教育。为什么这本书在说“笑得出来”?
因为关系对,状态好,才笑得出来。
一段关系对、状态好,教育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第四部分 看见真相,轻松养育
作为父母,我们的成长和精进,正是通过意识到并改变我们内心曾经的信念而实现的。
养育孩子这件事的终点又在何方呢?
实际情况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新的。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终点。
当然我们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但问题在于:什么是最好的准备?最好的准备就是:在每一个当下,能够抽离、觉察、看到事情本身的样子,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正如迈克·辛格所言:我们无须做出什么决定,我们要做的是与当下的真实生活互动。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成年人外溢出来的场域里,从中吸收全息的信息。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也不是通过说教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我们自身的状态,向外购建出的家庭场域。
对这个场域影响最大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真实状态。
我们的内在障碍越少,这个场域就越松弛。场域松弛了,孩子的本色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天性——“笑得出来”的本真的样子,也就能自然展现。
教育的三个层次,我尝试这样理解教育,在个体层面,教育有三个层次:
1.最外层,是关于技能获得的。
学习一门语言、一项本领,基本都有方法,有相对确定的路径。这是教育吗?当然是,但只是最外层;
2.中间层,是关于获得面对“不确定”的能力的。
面对不确定,如何判断环境,用什么准则做参考、做决定,这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的能力,也是人生之路展现出来的样子;
3.最核心层,是关于获得内在的生命力和智慧的。
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都有内在的金矿。如何通过破除和放下层层障碍,去接触到这一内在的金矿,是教育的最核心层。
我妈妈的教育三板斧:
1.抓大放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遇事不怕,总可以重新开始
3.爱要表达出来
我们都期望孩子的大脑,能够发育的全面健康,足够好。那么对孩子大脑发育最有益的营养剂是什么?答案,其实出人意料的简单:开怀大笑。
对孩子内在的照顾,就是从笑声开始的,大笑就是最高级的精神营养。
让孩子能够应对不友好的,恰恰是他们接收到的无条件的爱和他们的自信。
我们养育孩子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去适应社会,更是为了是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不是吗?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也会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改变环境。
做父母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你是孩子,我是大人;
第二层,咱俩平级;
第三层,你是大人,我是孩子。
做父母,去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