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

文摘   2024-08-01 13:46   湖北  

      五岁多的小猪宝,每天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小问题:

       为什么我骑单车时,不踩轮子停下来单车会倒下来,踩起来单车就不会倒下呢?

      为什么岸边的水比里面的水要浅一些呢?里面的水那么深呢?

       为什么玻璃一摔就会碎,而水果碟子摔不碎呢?

        为什么慢就是快呢?

      为什么刚刚关灯时什么都看不见,而过一会儿就慢慢看得清东西了呢?

        妈妈,你说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水还能放稳呢?

        为什么手指可以弯折而大手臂却弯折不了?

         手电筒是靠什么发光的呢?

       为什么影子可以照到天花板上呢?

       为什么水龙头水很小的时候很烫,水很多的时候却不烫?

         为什么有些水龙头有开关,有些水龙头伸手就有水呢?

        天下那么多孩子,为什么你选了我和姐姐做女儿和儿子呢?

       为什么冰激淋从冰箱拿出来就会融化?

        天上为什么有云朵?

        为什么从皮肤看不到身上的血管呀?

        ……

       回答不了,真的回答不了,每次只能嗯嗯啊啊,然后说一句“你好善于思考,总能发现很多奇妙的事情”或者“妈妈不知道耶,你将来读书了明白了再告诉妈妈,行吗”,再或者伟大崇高一点,向阿姆斯特朗的妈妈学习“那你将来当了很厉害的科学家,要多带妈妈去参观参观哦”来匆忙结束这样的对话。

        事后,每次又有些忐忑,因为妈妈的无知和狭隘,会不会一个小小孩的科学家、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之路就此中断了呢?又一次回想到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懂得孩子的敏感期,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读到卢望军老师这段文字后更是反思:当孩子表现出某种偶然发现的时候,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父母,能够敏锐捕捉到孩子的灵感火花,并且将之放大和持续培养,最终成为这个孩子异于一般人的专长。而没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父母,则忽视了这种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可能就没有变成火种,熄灭了持续燃烧的可能。

       当一个孩子出现某种探索发现时,支持或是忽视,捕捉或是打压,培养或是遏制?或许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经由我们的言行一天天塑造而成了现在的样子。

        每个小孩出生那会儿都是一样的生物体,无知、混沌、可爱、天真、本能、懵懂,集万千宠爱的掌上明珠,是经过了怎样的养育和成长经历,慢慢长大后却分化越来越大?有的颖悟聪明、欢欣诚实、灵活健壮、努力自信、爱学习、善思考……有的则迟钝、脆弱、敏感、懒惰、自卑、怨怒等。每每细思这个问题,就惶恐不安,内心生出一种警觉来,作为父母,我们决定了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又决定了学生的成长,时代把孩子交给了我们,就是把未来交到了我们手上。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到: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个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育儿上,我一直崇尚自由、自然地养育孩子,我是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说有刻意启蒙的话,那也只是在诗词和编读故事方面,更多的体现是人文启蒙,对世界的探索、艺术、科学、数理、绘画、体育等很多方面都力不能及,只求没有负面影响,更是担心着自己的不足会错过孩子很多的关键期,影响孩子的成长,纠结和迟疑总是相伴在育儿路上。

        猪宝从小很喜欢的书有《这就是物理》《神奇校车》《不一样的卡梅拉》《东方娃娃》等,这些书有趣,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情节和奇妙的探索,反而不是很爱那种深情的绘本故事和童话想象的书,猪宝的奇思妙想和敲敲打打是不是来自于这些书本的启发?或是理工男爸爸的遗传?猪宝暂时表现出来没有像妈妈一样,思维和喜好偏于感性,而是出于生命自身成长的需要选择了新的方向。而且虽然妈妈常常不能回答他的问题,也完全没有影响他继续发问,不停地提问。

        记得我刚走上讲台那会儿,有一次上公开课,我选择的课题是《孔乙己》(第二课时)。整个课堂围绕“孔乙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大约的确死亡的命运”展开细读和品析,是什么让一个从小读了一些书、以拥有知识为荣、渴望成就科考、身材高大的人走向了懒惰、愚昧、偷盗、虚伪,从而走向命运的没落?师生一起从文字出发,经由朗读、分析、比较和引申拓展,最后得出思考: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有社会环境、个人遭遇和自身力量,同一社会背景下,自身力量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同处一个时代,社会环境大同小异,我们既不是非常糟糕的家长,也不是非常优秀的家长,既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好,心地善良又自私,勤勉又不能坚持,爱孩子又目光短浅,为未来担忧又格局不大,无法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有限,缺乏高格调的恒定的价值观,更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或权威,因此我们的孩子的个人遭遇也差距不大,那不妨就像《园丁与木匠》所启示的,多一点做园丁,少一点做木匠,多关注养育孩子的生态,尊重和激发孩子成长的季节性、多样性与可能性,少去绳、墨、斧、锯、刨、凿,让孩子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受自身力量的驱动实现自由生长。

       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后,那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什么呢?魏智渊的答案是“给他安全”“给他自由”“成为他的榜样”,把成长的天地还给孩子,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都无关父母能否实实在在帮助孩子解答任何一个疑问,能否正确回答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非常优秀的全才爸妈很少,非常优秀且懂育儿又是全才爸妈的更少,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一样,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我们努力做到,不打击,不遏制,不批评,不否定,努力做到,理解、欣赏、鼓励、保护,让孩子在自由、放松、安全的花园里发问思考,探索找寻。

        然后保持自我无止境的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至于优不优秀,相信种子和岁月。

我们在路上在一起
1. 教育故事:写自己教书育人的故事;2. 大自然之约:户外活动;3. 一起读书吧:大人小孩一起读书;4.与孩子共成长:孩子和自身的成长故事;5. 我教语文:语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