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年—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德米安》《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九月初,带萌萌、成成访止间书店,在书店外国文学的书架前,偶然看到黑塞的《悉达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
书拿到手里,很是吃惊。没想到久负盛誉的《悉达多》这么薄,看页码,整本书竟然只有132页。果断买回家,读起来。
高铁上,地铁上,晚上陪小成成上课、等他下课的时候,在医院陪小成成打针时......利用这些时间,断断续续地读了三遍。
平时读书,遇到好书,总是想一口气读完,读《悉达多》,第一次有舍不得读完的感觉。常常读完一小段,又回过头来读一遍,慢慢欣赏,慢慢品味,相见恨晚,真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一、别样的人生
132页的《悉达多》,13万字,讲述了悉达多的一生。
悉达多出身尊贵,婆罗门之子,强壮英俊,王者之姿,善悟而渴慕知识,思想崇高,完美优雅,人人热爱,令所有人喜悦。
可是,悉达多无法让自己喜悦,父亲、母亲、朋友的爱,也不能给他带来幸福安宁和满足。
为了寻找答案,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放弃拥有的一切,加入苦行者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沙门。
他每日只进食一次,且是生食。他站在如火的骄阳下,立于寒冷的雨中,蹲在刺藤中......他重新成为“我”,成为悉达多。他想通过苦行、斋戒、禁欲、冥想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告别沙门长老,去聆听佛陀亲口宣法。他认真聆听,深受启发。但他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鼓起勇气,向佛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异议;他放弃跟随佛陀,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寻找真正的方向和宁静。
离开佛陀之后,悉达多选择不再苦修,他决定进入世俗生活,体验人生。他遇到了名妓迦摩罗、富商迦摩斯瓦尼,他放纵自己,乐享人生。
不知不觉中,世俗将他囚禁。此时的悉达多,没有崇高的目标,没有渴望。
突然有一天,他感到这人生的游戏,业已终结,他身上的某些东西已经在死去,他要与这些做个了断,一个新的悉达多苏醒了,他再次选择离开城市。他来到河边,愉快地望向水波。他决定留在河边,和船夫瓦苏迪瓦一起生活。他向瓦稣迪瓦求教。瓦酥迪瓦提醒他求教河水,倾听河水。
时日如飞,他永不停歇地向河水求教,他在河水里悟到了时间的秘密:河水无处不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这时,佛陀病危,迦摩罗带着儿子前往佛陀涅槃之地,即将到达渡口时,被河边的毒蛇咬伤,临终前伽摩罗将儿子托付给悉达多。悉达多与儿子相认,儿子成了悉达多的幸福、富足的理由。
悉达多让儿子跟着自己修行。但是儿子无法理解悉达多的苦行生活,渴望回到繁华享乐之中。悉达多试图感化儿子,让儿子理解接受这种生活,没想到他的爱,变成了儿子的束缚,儿子最后离家出走。
儿子出走之后,悉达多苦苦思念儿子。他向瓦苏迪瓦倾诉,他倾听河水。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执念,加深了儿子的痛苦。他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
他的脸上,开始盛放喜悦,他认知了完满,赞同事件之河,赞同生活的奔流,满是同情,满是喜悦,顺流而行,融入统一。
他意识到:真理不在外在的教导中,而在个体自身的体验与感知之中。他成为船夫,摆渡他人,也摆渡自己,最终实现了心灵的觉酲与自我救赎。
黑塞,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悉达多的故事,是一个寻找自我、探寻生命真谛的故事,从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寻找、思考、领悟:生命、自我、存在的过程。悉达多人生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
二、诗化的语言
《悉达多》的语言如诗如歌,如诗如歌一般的语言,仿佛从心底流淌而出。
尤爱书中对自然、对河流的描写以及悉达多的内心独白,常常情不自禁地读出声;常常读一小段,又回过头来反复读这一小段;常常觉得作者写下的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姜乙的翻译也真是绝好,读的过程中一点都感受不到翻译的痕迹。那么优美细腻,那么自然流畅,那么凝练深刻,那么情惑充沛,那么充满诗意与禅境。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美的享受,更受到心灵的洗礼。
【原文摘录: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之子,年轻的鹰隼,在屋舍阴凉处,在河岸船旁的阳光中,在娑罗双林和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友,同为婆罗门之子的乔文达一同长大。他浅亮的臂膀,在河边沐浴时,在神圣的洗礼和祭祀中,被阳光晒黑。芒果林的树影,在孩童嬉戏间,在母亲的歌声里,在智慧父亲的教诲中,在至高无上的牲礼上,潜入他的黑眸。
一只苍鹭飞越竹林时,他将灵魂嵌入苍鹭之躯。他化为苍鹭,飞跃森林和山峦,吞食鲜肉,忍苍鹭之饥,啼苍鹭之哀鸣,死苍鹭云死。一匹死去的胡狼,横卧沙滩时,他的灵魂装进胡狼的尸身。他变成胡狼,尸体膨胀、发臭、腐烂,被鬣狗撕碎,被兀鹰啄食,成为一具骨架,化为灰,飞散在旷野中。悉达多的灵魂重新返回时,已历经死亡、腐朽和尘化,已品尝轮回阴暗的醉意。他好似猎人,在新的渴望中,瞄准拜托轮回的出口,缘起的终结之处,无忧而永恒的开端。他扼杀感官,毁灭记忆,他从“我”溜走,融入陌生的万物中。他是动物,是尸身,是石,是木,是水。但他总是重新出定,在阳光下或月光中重归于“我”,在轮回中打转,重新觉察到渴望。他压制渴望,又收获新的渴望。
佛陀缄默前行,陷于沉思,他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又仿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佛陀安详肃静地前行,带着隐约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他严格依照规范,同他的徒众着一致的僧衣,迈同样的步履。只是他的面庞,他的步态,他安然低垂的眼帘,宁和垂下的手臂,乃重他手上的每根指头都流露和平,彰显完善。他无欲满足,无所模仿。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在不容侵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
佛陀缓步离去。他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永远镌刻在悉达多的记忆中。“这般目光和微笑,我从未见过:如此行走、端坐之人,我从未见过。”他想,“惟愿,我也有这般目光及微笑,能如此行走及端坐。如此自由、神圣、隐晦,又如此坦率。如孩童,又饱含秘。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无疑,我也将潜入自己之最深处探寻。”
他环视四周,宛如与世界初逢。世界是美的,绚烂的;世界是奇异的,神秘的!这儿是湛蓝,这儿是灿黄,那儿是艳绿。高天河流飘逸,森林山峦高耸。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充满秘密和魔力。而置身其中的他,悉达多,这个苏醒之人,正走向他自己。这眼帘的一切。这灿黄和湛蓝,河流和森林,都不在是摩罗的法术,玛雅的面纱,不再是深思的,寻求圆一的婆罗门所蔑视的现象世界中愚蠢而偶然的纷繁。蓝就是蓝,河水就是河水。在悉达多看来,如果在湛蓝中,在河流中,潜居着独一的神性,那这恰是神经的形式和意义。它就在这儿的灿黄,湛蓝中,在那儿的天空、森林中,在悉达多中。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在路上,悉达多步步收获新知。世界依然变化,他的心为之陶醉。他看见太阳从密林覆盖的山峦升走起,又从远处的棕榈滩落下。他看见星罗棋布的幽蓝夜空中,畅游这一碗小船般的新月。他看见森林、群星、动物、云朵、彩虹、岩石、野草、花团、小溪与河流。清晨的灌木丛中闪耀的露珠。远山微蓝苍白。鸟儿和蜜蜂歌唱。微风吹过麦田窸窸窣窣。这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一切历来如此。日月相推,河流奔涌,蜜蜂嗡嗡,亘古不变。但在从前的悉达多眼中,他们不过是魅惑的、稍纵即逝的雾霭。以怀疑熟视,这一切注定被思想洞悉,一无是处。因为它们并非本质。本质位于可见世界的彼岸。可现在,他获得自由的双眼流连于尘世,他看见且清晰的辨明可见世界。他不在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月亮和星辰美,小溪与河岸美,森林、岩石、山羊和金龟子,花朵和蝴蝶都很美。当人单纯、觉醒,不疑专注地穿行于人间,世界何其隽美又妩媚!别样的烈日,在头顶燃烧,浓荫下别样凉爽宜人。小溪和雨水,南瓜和香蕉别样甘甜味美。白日很短,黑夜很短,时辰飞逝如海面之帆;帆船满载珍宝和欢悦。......所有这自古有之的一切,悉达多一支熟视无睹。他从不在场。而现在,他归属其中。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
三、深刻的哲理
《悉达多》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心灵觉醒的小说,更是一部生活艺术与人生智慧的宝典。那些关于生命、死亡、自由的思考,如同璀璨的星光,引领我们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往何处去?引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引领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原文摘录:那时,三位沙门经过西达多所在的城邑,他们是去朝圣的苦行者不老也不年轻……他们是人类王国的异乡人,骨瘦如柴的胡狼。孤独、绝尘,与世界为敌。一种有无声的激情,不惜一切去献身、无情的肉体灭绝构成的灼热气息回旋在他们周身。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寻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遍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我”被彻底征服,当“我”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我”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
他曾千百次摆脱“我”,他曾整时整日停驻在无“我”中。这些修行均从“我”出发,终点却总是回归于“我”。尽管悉达多千百次弃绝“我”,逗留在虚无中,化为动物、石头,回归却不可避免。重归于“我”无法摆脱。在阳光中、月华下,在遮荫处和雨中,他重新成为“我”,成为悉达多,重新忍受轮回赋予的折磨。
他最终发现:答案是“我”。我要学的即是“我”的意义及本质。“我”,是我要摆脱、要制胜的东西。“我”,却是我无法制胜,只能期罔、逃遁,只能隐藏的东西。当真!世上再没什么别的,像我的“我”这样让我费解。是“我”,这个谜,让我活着,让我有别于他人,让我成为悉达多!在世上,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我”,莫过于悉达多。
我对自己一无所知,一直以来悉达多于我极为陌生。只因我害怕自己,逃避自己!我寻找阿特曼,寻找大梵。我曾渴望的是“我”被肢解、蜕变,以便在陌生的内在发现万物核心,发现阿特曼,发现生命,发现神形的终极之物。可在这条路上,我却迷失了自己。
我不再苦修,我要拜自己为师。我要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
他希望自己也能满腔热情,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孩子气的日常行为中,真正的去生活、去劳作、去享乐,而不只是一位旁观者。
大多数人,伽摩罗,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他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
如孩童般的是人才会爱。
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
我跟河水学会倾听,你也该跟它学。河水无所不知,求教河水你可学会一切。你瞧,你已学会足履实地,学会沉寂并向深处探寻。富有而高贵的悉达多要成为摆渡人。博学的婆罗门悉达多要成为船夫。这也是河水所示。你还会跟河水学会别的东西。
时日如飞,他跟河水比跟瓦稣迪瓦学到的更多,他永不停歇地像河水求教,首要的是学会抛弃激情与期盼,不论断、无成见地以寂静的心、侍奉和敞开灵去倾听。
河水无处不在。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船埠,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难道不是时间令人痛苦?难道不是时间折磨人,令人恐惧?人一旦战胜时间,放逐时间,一切世上的苦难与仇恨,不就被战胜,被放逐了。
我知道。你不强迫他,不打他,不控制他,因为你知道柔胜于刚,水胜于石,爱胜于暴。很好,我赞赏你。可你不强迫不责罚的主张,难道不是一种过失?难道你没有用爱束缚他?没有每天用善和忍,令他羞愧为难?你难道没有强迫这自大放肆的孩子,同两个视米为佳肴的老家伙住在茅舍里?老人的思想可不会与孩子相同。他们心情苍老平静,连步态都跟孩子不同。难道这一切不是对孩子的强迫和惩罚?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亲爱的,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对我来说,爱乃头等要务。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