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季王文帅,男,2004年3月出生,山东东营人,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知不足而后勇,季王文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当众说不清话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拿到宣讲的特等奖的。
第一次的痛苦
当我第一次站到队伍前,面对着那么多目光时,我痛苦不堪。
2022年的9月份,来到泰科后,我加入了校国旗护卫队。为了实现“改变自己”的承诺,我训练得极为卖力,即使腿脚痛得站不住,依然在咬牙坚持。
这么一来二去的,队长也看到我的努力和坚持,最后居然让我带队训练。
看到我每项训练都很上心,都想做到最好,队长不仅让我带队训练,还让我站出来,给大家打打气:“给大家加把劲,努力让大家得做到最好,别白费之前的辛苦!”
但我知道,我的表达能力是个大问题。读高中那会,有次我上台分享暑期在社区做志愿服务的经历,一抬头看到台下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心里一下子就慌了神,开口就结结巴巴:“就是,我在社区,嗯,帮他们……清扫,还有,跟小孩子,就是一起玩……”
一番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我知道大家听得糊里糊涂,我也羞惭不已。从那之后,当众表达,就成了我的心病。
我用哀求的目光看向队长,但看到队长鼓励中又带着坚持的目光,我只能挪了几步,站出来,努力抬头面向大家,磕磕巴巴重复一次时队长的要求。我感受着大家的沉默,心里又开始自惭不已。
还有一次,记得是练队列变换,我看到小张站得不对,就想提醒他说:“你站得稍微往左挪一点,得跟旁边的队友对齐。”可话到嘴边就卡壳了:“你……那个,得调整一下,有点偏。”他一听,立马站得更直了。我一看不对,赶紧解释:“不是……不是站得直不直的问题,是位置……你得跟队友对齐……”感觉说得不清楚,我干脆拉着他的肩膀,帮他挪到位。
这两次给了我极大的刺激。不激不奋,我暗暗告诉自己,必须主动锻炼,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等奖的遗憾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幸好,泰科给了我们很多机会。2023年8月,学校组织山东省“书香山东·阅读风采”大赛,我立即报名参加。大赛需要录制段阅读分享视频,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以一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为主题,在家门口、图书馆、公园等多个地点拍摄,想通过变换场景来丰富视频内容。但我感觉自己的表现却很拉胯:家门口让我紧张得表现生硬,图书馆虽静谧却难掩我表达的平淡,公园里光线很好,但嘈杂声更让我平淡的声音没有吸引力……
我很懊恼。平静下来深入反思,发现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取景地,而是我自己。我做不到自如表达——每当我想要传达一个观点时,总感觉词不达意,绕来绕去。
为提升镜头前的表达能力,我就到网上观看各种演讲视频,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与技巧。我注意到,那些出色的演讲者总能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阐述得清清楚楚。
我边看视频,边小声嘀咕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一边心里期盼:“要是我也能这么轻松地把复杂事儿讲明白,那该多好。”
但模仿也不容易。学了一段时间,感觉可以了,就站在镜头前去试,却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我尽量把话说得简短,但听起来却硬邦邦的,依旧不够自然流畅。不仅如此,当我尝试解释年轻人的担当时,还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复杂的比喻陷阱中,表达缺乏逻辑感、层次感。
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我拿出在训练场上咬牙苦练的劲头,对着镜子,从最基础的自我介绍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年轻人担当、社会责任等深刻话题。说到“责任”时,我告诉自己不要急,一步步来,先引出责任的概念,再逐步阐述其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最后结合实际例子加以论证,让演讲内容清晰有层次。
练了段时间,我觉得效果不错,便满怀信心录了段视频,期待能在赛场上大放异彩。但,当比赛帷幕落下,我却只得了个三等奖,这让付出了巨大努力的我,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为了找寻差距,我细心将自己的参赛作品与那些优秀的演讲视频进行了对比,这才发现,原来,我的表达缺乏抑扬顿挫,不够大方自然,而且语调、动作和眼神配合得不到位!
“你讲得太清楚了”
为让表达更大方得体,我精心规划了一项自我提升的日常练习:每周,我精心挑选一些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文章,从清新脱俗的散文到逻辑严密的议论文,然后找个安静角落,打开手机录像功能,大声朗读这些文章。我刻意让自己的声音随着文章的情感波动而起伏,读到激昂处,我会提高音量;而读到低沉、哀婉部分,我又会刻意压低声音,让语调变得柔和而深沉。
这个过程中,我时刻注意镜头中的自己,观察眼神是否随文章的内容而变化,是否能在适当的时候传递出喜悦、悲伤等情感。我尝试让自己的眼神更加灵动,不再只是呆板地盯着一个点,而是能够随着语言的流动而自然地转动,与听众建立起无声的交流。同时,我还时时告诉自己,要想象自己正在和一位亲密的朋友聊天,用自然的动作和手势来辅助表达——读到某个重要的观点时,要抬起手来,做出强调;读到某个有趣情节时,要轻轻微笑,来表达喜悦。
2023年12月,我迎来了一个检验自己成果的机会——加入“小通飘飘”文化宣传专项志愿服务队,前往鲁商国际进行“口腔保健用品”志愿宣讲。这次,我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语调:讲到口腔疾病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我让自己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痛苦;讲到如何正确保护牙齿,我又让自己的声音变得轻快而亲切,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
宣讲时,我也不再局限于讲台一隅,而会适时走动——在阐述口腔保健重要性时,我走到听众中间,缓缓展开我的话题。近距离的接触,再配合我坚定的眼神和温和的手势,更易跟他们产生共鸣。
宣讲结束,同学们纷纷称赞我的宣讲很有感染力。有位和蔼的奶奶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你讲得太清楚了,原来刷牙还有这么多门道!”听到这些夸赞,我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拿到特等奖
社区的宣讲经历,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于是,我开始了频频挑战。稍后,我又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活动。这次,我再次选择以一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为主题作分享,心中暗自较劲,想要弥补上次在省赛中仅获三等奖的遗憾。
这次演讲的地点是青未了剧场,一个能容纳300多人的大舞台,一想到即将面对如此多的观众,我的心跳不禁加速,紧张与期待交织在一起。我告诉自己:“这次,不仅要讲好别人的创业故事,更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为了让演讲清楚、有条理,我设计从自己身份的变化讲起:从国旗护卫队时的坚持,到学生会干事时的拼劲,再到当部长时学到的担当。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为了增强表达感染力,我还特意穿插了小故事和细腻情节:比如谈及个人成长经历,我加深情感投入,与观众进行真挚的眼神互动,甚至邀请同学上台助演,力求让每位观众都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与经历。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演讲结束时,掌声雷动,我也荣获读书报告特等奖。我站在领奖台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一年的时间,不仅让我从三等奖拿到特等奖,更意味着我的表达能力跃上新台阶。
我知道,很多刚进入校园的大一新生,都会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所以,在回顾我的成长经历时,我想对他们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机会来锻炼,只有实践的锻炼才能解决大家的问题。泰科的活动很多,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家一定要珍惜!(作者:潘书琪 徐睿超 指导教师:翟亮亮)
作者:潘书琪,2004年生,山东德州人,泰山科技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022级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培训班学员。
作者:徐睿超,2004年生,山东济宁人,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2023级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培训班学员。
指导教师:翟亮亮,河南焦作人,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集《彩虹集》。做过5年专业记者,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
●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