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岱泽,男,2004年12月生,山东邹平人,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李岱泽觉得,真正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是街舞,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他有了在别处没有体味到的收获。
当我在舞台上差点摔个四脚朝天时,我听到了台下哄然的笑声。那一刻,我感觉有一把刀从心头划过,时间瞬间慢得似乎停止下来,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出了大丑
2023年9月的一天,街舞社组织的一次内部交流。我很喜欢街舞,就想表现一下。然而,真要上场,却又紧张起来,担心自己不如别人。结果真的出了问题——音乐一响,我刚跳了几个动作,就发现不对劲,脚步总是比音乐慢那么一点,就像是被什么东西拖着后腿似的。这更让我心里的焦虑像潮水一样翻涌上来,脑子一片空白,接下来的动作竟然忘得一干二净。
更糟糕的是,在做一个旋转动作时,我失去了平衡,身体晃了一下,差点摔倒在舞台上。我感受着瞬间的安静和自己的心跳,羞愧和挫败一下子涌满了全身。稍后传来的哄笑声,更让我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完了,出大丑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放自己在舞台上的尴尬表现,挫败感让我几乎无法入眠。我一下子丧失了自己对街舞的信心——我是不是不适合跳舞?
第二天,一位学长关注到我的状态,劝慰我说:别当回事儿,我觉得你能行。当然,信心要有努力的支撑!
这话激起了我不服输的本能,我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当众跳好一支舞,证明自己能行!
于是,我制定了详细的练习计划,先是在网上找街舞教学视频来一点点模仿。然后,每天晚上都去舞蹈室,一练就是两个钟头。在那里,我不用担心别人的目光和嘲笑。我反复练习着每一个动作,从基础步伐到复杂组合,都力求做到精准和流畅。每次练习结束,我都感到身心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成就感——我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此外,我还趁着人少的时候去活动室加强力量训练。我知道,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稳定的核心力量,才能在跳舞时更加自如地控制身体。我利用哑铃、弹力带等工具进行力量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三个月后,我迎来了正名的机会。
12月,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分团在青未了剧场举办“风味舞间”活动。我们街舞社受邀参演舞蹈《玫瑰少年》。回想起这三个月的练习,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努力成果。
我找到街舞社的社长。社长让我先参加一次排练,看看我的表现如何。
王志志和钟正钊
排练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舞蹈室。当音乐响起,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虽然有些紧张,但我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排练结束,社长说我的表现虽然还有点儿小瑕疵,但表现力还不错,考虑让我加入参演团队。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我想在舞台上好好露一手,绝对不给团队拖后腿,于是更拼了。每天,我都会反复抠那些基础动作,转身、跳跃、滑步,同时还琢磨着整点新花样,挑战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空中转体啥的。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两遍不行继续磨。每次排练结束,伙伴们纷纷离去,我却还会独自留在练习室,对着镜子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细致审视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训练并不都是仅靠重复就能有效的。有些动作我重复了很多次,却依然不够完美。看我不依不饶地继续留下来加班,社团成员王志志也留了下来,笑着对我说:“嘿,这么晚了还在练啊,要不咱俩相互看下彼此的舞蹈动作,一块进步进步?”
我有点羞涩地挠了挠头:“我这水平,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
王志志咧嘴一笑:“哎呀,别客气嘛,咱们就是互相学习,互相挑挑刺。来来来,你先来一段,让我开开眼。”
“我这跳得真拿不出手……”
“嘿,甭管跳得咋样,总得先练练胆儿嘛!咱还要登台呢。”王志志拍了拍我的肩膀。
拗不过他,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他一丝不苟地观察着我的舞蹈动作,然后一丝不苟地点评起来:“这儿,手臂得再抬高点儿,这样显得更有劲儿;还有那儿,脚步得再轻盈些,别拖泥带水的……”
看我练得还是差点儿意思,王志志二话不说,亲自示范。他一边舞动,一边教我注意节奏和力量的配合。我模仿他的动作,慢慢找到了感觉。
从那以后,每次排练完,我们都会留下来“加个小班”,互相看看跳舞有啥问题,互相帮忙改改。有王志志这样的“陪练”,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舞蹈技艺精进了不少,而且人也开朗了许多,练舞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
还有一个叫钟正钊的学长。他发现我的表情特别僵硬,就跑过来鼓励指导我:“别怕错,大胆的表现!你得自信地舞动身体,融入自己的情感!”
我有点疑惑:“那动作技巧呢?”他笑着说:“技巧固然重要,但能打动观众的,我想是那份真挚和热情。”
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用全新的方式去感受舞蹈,不仅仅关注动作的准确性,更去琢磨歌曲里的情感,然后在动作中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动作里。比如曲调激昂时,我就加大动作力度,加快节奏,表达那种热烈;歌词深沉时,我就让动作更细腻,更有味道。
我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虽然比赛刚登台我还有些小小的紧张,但前期的努力给了我很大的自信。随着音乐响起,我舞步聚起,然后越跳越放松,渐渐地全身心都融入到了舞蹈中。
舞蹈结束,大家纷纷夸赞我们跳的很好,我心中也充满了欣慰与自豪。那一刻,我也领悟到,自信,是一定要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
过两关
参加完“风味舞间”活动,我心里更有底气了。
5个月后,学校举办第五届“臻至舞韵”校园舞蹈大赛,我拉着大家伙一块报了名。我的想法是,第一次参加舞蹈大赛,拿不拿奖不重要,一定得跳出个样,让观众对我们的舞蹈刮目相看!
老师提议,在街舞里加入现代舞的动作会更出彩。但我们却犯了难,街舞与现代舞差异很大,混搭难度相当大。
第一难关是节奏不一致。街舞的风驰电掣与现代舞“慢工出细活”的力量控制大相径庭,就像从火箭切换到自行车,别提多别扭了。更别提现代舞的情感表达,那简直是我的“老大难”问题。
看到我们每次尝试都像是在迷雾中摸索,找不到北,段老师告诉我们:“跳舞别纠结于形式,重要的是情感表达。街舞、现代舞,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她让大家放松心情,慢慢来,用心去感受每种舞蹈背后的情感,找到它们之间的共鸣。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练习时先慢下来,不急着做完动作,而是用心去感受音乐与情感的交融,就像每次融入现代舞元素时,我都先把自己放进那欢乐、忧伤或深情的场景中,全身心投入,连呼吸都跟着动作的节奏起伏,让即便是轻柔的现代舞动作,也充满动人的力量。
第二道难关是团队配合。14个人都有自己的跳舞方式和习惯,要想整齐划一,那可真是一场“硬仗”。动作不合拍、节奏不对拍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时因为一个转身动作不统一,全队就会直接卡壳。
这让我感到既难受又着急,就开始琢磨并找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通过分组练习来统一?比如,可以先将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于练习不同的动作片段,然后再合并起来进行整体排练。这样既能提高动作的熟练度,也能增强我们之间的默契。”
在老师的鼓励下,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就开始利用这种方式排练。果然,过了几天,当我们再次合练时,曾经的不协调感已大为改观,每个人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准确的动作。
这极大的鼓励了我,以后遇到什么问题,我就主动拉着大家一起讨论,凑在一起琢磨新点子,比如怎样让舞蹈更有故事感,怎样在动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学习,互相打气,不仅极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更是营造了一种热闹和温馨氛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这次比赛,我们获了优秀奖。我站在舞台上,听着大家热烈的掌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觉得,舞蹈带给了我太多的东西——不仅是自信,还有对努力的价值认可,以及团队配合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作者:王栗菱雅 指导教师:翟亮亮)
作者:王栗菱雅,2006年生,天津人,泰山科技学院行政管理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培训班学员。
指导教师:翟亮亮,河南焦作人,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集《彩虹集》。做过5年专业记者,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
●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