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周天聪,男,汉族,2003年09月出生,山东烟台人,艺术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23-4班学生。周天聪打小对捏面塑有着独特的热情。在泰科,他找到了的方向,不仅创办了面塑工坊,还连续参加了一系列的比赛,收获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泰科成了自己的梦想孵化基地。”
校园手艺人
我打小就对面塑充满热爱,每次在捏制人或动物时,我都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上大学后,我也把这个爱好带入了泰科。
有一天,室友们无意间发现我桌上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面塑作品,纷纷投来惊叹与羡慕的眼光:“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些面塑好像活的一样!”还有人问:“你是怎么学会这么棒的手艺的?”这让我有些吃惊,以前做面塑,我觉得只是自己喜欢,别人肯定不会在意,没想到,这个爱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亮点。
后来,有一次《非遗多彩课》课间休息,我专心致志地捏制起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憨态可掬的模样吸引了周围同学们的好奇目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有的赞叹不已,有的则好奇地询问制作过程。非遗中心的老师也被这股热闹劲吸引过来,仔细端详着我的作品,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高度评价了我的技艺,并亲切地问我:“咱学校可有非遗博物馆呢,你要不要考虑展示展示作品?”
“真的吗?我可捏了一大堆面塑作品呢,能装的下吧?”我开玩笑地说。
说这话的时候,我只当是老师在开玩笑。当老师告诉我详细的展示方法时,我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会对我的作品感兴趣。受到鼓励的我,立即决定将自己的面塑作品,包括那些精致的小动物雕像和绚丽的花朵造型,全都送到学校的非遗博物馆去。
那天,白冰老师找到我:“我看到你的面塑作品了,真棒!”这让我倍受鼓舞,就主动到展示区,悄悄观察旁人对这些作品的反应,看到大家驻足在作品前,听到大家时不时的赞叹声——甚至后来,我身边的朋友也开始注意到我在面塑方面的才华,他们亲切地称呼我为“校园手艺人”,都让我倍感荣耀,甚至有些骄傲。
“天聪,申请个工坊吧,让更多的人来感受面塑带来的那份快乐。”赵老师带我找到非遗研究中心的汪二董和周雨童老师,让两位老师对我进行专业指导。
在非遗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我在东岳书院创办了个面塑工坊。在工坊里,我通过微博、微信,以及校园内的海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了自己精心制作的面塑作品照片和视频,从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到细腻逼真的花卉。这些作品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吸引了大量对面塑感兴趣的学员报名。
工坊开业初期,我惊喜地发现,竟然有超过百名学员报名参加。他们对面塑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为了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我设计了分层次的教学课程,从基础的面塑技巧讲解,如面团的调配、基本形状的塑造,到进阶的创意设计,如人物肖像、风景微缩等。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员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步骤。我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即使初次尝试不尽如人意,我也会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法。工坊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掌握了面塑的精髓,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此外,我还定期为大家在工坊筹办面塑作品展示会。记得有次展示会上,一位刚加入不久的学员,满脸兴奋地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围观的参观者们详细介绍自己的创作:“这个人物的表情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希望能更传神地表达出来……”说完后,他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转头对我说:“聪哥,我跟参观者讲了好多啊,平时我不太擅长表达自己,但一谈到自己的面塑作品,我就停不下来,感觉有好多话想说……”
渐渐地,面塑工坊在校园中的名声愈发响亮,吸引了众多师生组队前来参观学习。看到工坊日益壮大,我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成就感,这份成就让我倍感自豪。
面狮子的配方
“好消息,好消息”,一天,鹿瀚文老师兴奋地向我推荐12月份举办的“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她建议我将工坊里的精品带上更宽广的舞台。
初赛阶段,我提交的作品名为“狮狮如意”,谐音“事事如意”。之所以选择狮子,是因为工坊刚成立时,我开始从卡通转向国潮风格,而狮子正是国潮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元素。鹿老师建议:“可以将狮子头与泰山石文化中的石敢当相结合,想象一下,那威猛雄壮的狮子头,融合石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定能创作出一件不错的艺术品。”
想法虽好,但创作起来并非易事。首先,处理狮子头的毛发就很麻烦。我需要小心翼翼地剪出来每一根毛发,然后再一根根地贴上去。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整体的和谐与美感。那一阵子,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握剪刀而酸痛不已。
而更为棘手的是,制作狮子头的配方,没有人愿意轻易地将自己的配方透露给他人。我只能翻阅大量的书籍,咨询有经验的老师,一次次去尝试和调整。
我从网上找各种配方后,发现多数配方结构相似,于是,我灵光一闪,大着胆子根据这些配方摸索着自己制作——面粉、糯米粉、甘油、防腐剂混合在一块,搞定!开水烫熟,搞定!送入蒸锅蒸个30分钟,搞定!然而,打开锅盖一看,面团并不是按预期膨胀,而是出现了收缩。有的在冷却过程中突然开裂,即便是勉强成型的,也是一碰就断。完全没有蛋糕皮般光滑细腻的效果啊!“完了,完了,这些东西怎么能参赛呢。”我有点泄气。
“配方哪能这么容易,多试试,还有时间嘛。”鹿老师鼓励让我多尝试。我耐着性子不断进行调试——加了50g甘油发现干裂了,下次就多加点,100g、150g……再加上树胶粉调配比,再调整蒸的时间……就这样反复尝试了不知多少遍,直到找出合适的配方。
面塑成型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调色盘,为我的作品添上色彩。“看起来还不错,参赛没问题吧?”我拿着作品问鹿老师。“嗯,确实很不错。色彩搭配和谐,造型也富有创意,参赛的话,怎么的也得是个二等奖吧。”鹿老师开玩笑地说。
没想到,鹿老师的玩笑话竟然成真了——最终,我的面塑作品荣获了二等奖!这份意外之喜让我激动不已,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
斩获市级三等奖
2023年12月,我拿着捏好的布老虎,兴冲冲地参加第二届泰安市精品旅游文创设计大赛。我以为,这小老虎色彩鲜艳,形态可爱,定能吸引评委的眼球。然而,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比赛方看后告诉我,这属于手艺活儿,不符合他们想要的能批量生产的文创产品标准。
当时,刚在“博雅杯”上小露了一手的我,心里头是有些飘的,自信得跟个啥似的,压根儿就没把文创产品得能大批量生产这点当回事儿。回头再想,人家说的是那个理儿——面塑这东西,做起来可费时间了,每一件都得花上一周,甚至好几个月,这显然跟大赛想要的那种实用又高效的文创产品对不上茬儿。
铩羽而归的我并没有灰心,偶尔也会时不时地想着怎么着才能批量生产。
时间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了。2024年9月,第三届泰安市精品旅游文创设计大赛又来了。“天聪啊,还要参赛不?”鹿老师打趣着问。
“姐,必须参加。这次我一定想出来那种既新鲜又能大批量生产的点子。”我拍着胸脯说道。
可创意哪那么容易想到呢?那段时间,我整天都在纠结做什么作品。后来有一天,我吃着花饽饽,突然灵机一动。花饽饽这东西,能像蒸馒头那样一锅蒸出好多个来,既高效又实用。我心想,要是我能把面塑手艺跟这种批量生产的方式结合起来,那不就能打造出既具有泰安特色又能满足批量生产需求的文创产品了吗?
可能也是上次失败让我长了记性,这次比赛我可真是下了血本了。光是选题,我就前前后后推翻了十几次,心里头就想着,不管怎样,总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摔一跤吧。最终,我决定将花饽饽的制作理念融入到我的面塑作品中,选定了如虎添“遗”这个系列作为我的文创产品。我把布老虎进行了改良,不仅做得小了点儿,还借鉴了花饽饽的制作方法,简化了工艺流程,使得每一个小布老虎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制作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而且小布老虎更加便于携带和展示。
在颜色搭配上,我和鹿老师也是费了好大劲儿。我们花了快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很多艺术品和画儿,才最终定下来,选的是电影《只此青绿》里千里江山图的配色,那颜色渐变得很好看,跟我们的产品特别搭。
经过一番努力,我的作品在大赛中荣获了三等奖。这一荣誉,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我作品创意和技艺的认可,更是对我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精神的肯定。
回想往昔,我内心充满了对泰科的感激之情。泰科不仅保护、支持了我们的创造热情,而且慷慨地为每一个微小梦想提供支持,助力这些梦想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学校倾注的这些关爱,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包容与重视。
作者:徐睿超,2004年生,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2023级学生,素质教育研习社社长,育英书院学生会综合事务部部长,《海右青年》报三版编辑,爱好运动、写作、摄影。
指导教师:翟亮亮,河南焦作人,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集《彩虹集》。做过5年专业记者,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
●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