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缑恒轩:从田间拍出全国二等奖

文摘   2025-01-19 20:00   山东  

导读:

缑恒轩,男,2004年8月出生,宁夏中卫人,行政管理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在泰科,缑恒轩从对摄影几乎一窍不通的“小白”,仅仅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拿到了全国二等奖,他是怎么提升的? 


大二时,老师问我:“恒轩,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即将拉开帷幕,想不想试试?”我一听,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头一次参加这么专业的比赛,我的水平能行吗?

我心中的忐忑,来自于对自己水平的没底。这种心理其实很正常——就在一年前,我才凭借自己的喜好拿起相机。那时我真的就是一个小白,啥都不懂。

记得第一次拿到相机,看到镜头还没装,就屁颠屁颠地跑到放设备的地方,抓起一个镜头就往相机上拧。然而,不管我怎么折腾,那镜头就像个倔强的孩子,死活不肯乖乖就范。部长走了过来,一看我的操作,愣了一下,笑眯眯地说:“恒轩啊,你这是要把索尼的相机头硬塞给佳能相机当‘媳妇’吗?”

掩饰了自己的尴尬,我就忙不迭地抓起相机跑了出去,开始乱拍一气。什么校园徽派建筑的飞檐翘角啦,什么林荫小道,什么路人,甚至是一只悠闲晒太阳的小猫,都成了我镜头下的“猎物”。每拍完一张,我就在想:这照片肯定能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然而,部长瞄了一眼我相机里的照片,乐呵呵地摆手笑道:“恒轩,你这照片整得跟个大杂烩似的,啥都往上堆,建筑都被挤得喘不过气,连树木、小花小草都一股脑儿往里塞。构图啊,得讲究个留白,得让人家眼睛有个歇脚的地儿。”看着大伙儿脸上的坏笑,我更尴尬了

后来,为了提升水平,我决定给自己补课。先到图书馆,挑了几本厚厚的摄影构图和技巧的专业书,认真学习,后来,还到网上搜各种摄影教程和视频,看那些摄影师们分享的经验和技巧。慢慢地,我了解了怎么利用光线来突出照片的主题,怎么通过变换角度和视角来让照片看起来更有层次感……每次看完那些教程,我都觉得脑袋里装满了新的想法和灵感,总想着赶紧跑出去,找个好地方,架起相机,把学到的那些构图方法和拍摄技巧用起来。

好在,泰科校园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活动,都有精彩的画面供我练习。当然,这种练习是蛮辛苦的。


比如,有一次我在运动场看到一群学生正踢足球,我瞬间兴奋起来,三步并作两步,窜到了赛场边,对焦距、调快门,两条腿跟着队员不断地奔跑,生怕漏掉了精彩的画面。我不仅要跟上运动员的步伐,还要闪避,免得打扰到比赛,所以我跑得步子比运动员还要多,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感觉肺都要炸开了。

除了累,拍摄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有个穿蓝色球衣的小哥,抢球的动作很利索,又快又准,我就一直跟在他屁股后边跑。有一个瞬间,他跟对手抢球抢得很凶,我一不留神,脚下一滑,直接摔个大跟头,好在本能地护住了相机,胳膊也只是磨破了一些皮。

每次回来后,我都会在电脑上把照片集中起来,一张张地对比,有时也会征求别人的意见。无论是拍得好,还是拍得不好,我都会认真总结,看原因在哪里。

随着学习、实践、总结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我的水平也快速提升。慢慢地,同学们都认可了我的水平,说我“拍得不错”。但,这只是学生的评价,能不能达到参加全国大赛的水平,我是没有一点信心的。

为了帮我做好比赛的准备,老师带我去了大汶口镇堡头村寻找素材。我一边向老师请教,一边自己琢磨,最后敲定了拍摄方案——以村民们的平凡日子为主题,抓拍下他们的笑容、汗水,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可一到实拍,我才发现问题:老一套的构图、拍摄手法,整出来的照片就跟复制粘贴似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一连几天,我都在那儿冥思苦想,反复尝试,可就是没法打破那个固有的模式。

老师看到我的状态,想了想,对我建议道:“恒轩啊,你这照片,技术层面是没啥可挑的,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股子味儿。你得往深了走,走进村民心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有温度。”

我顿时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对啊,要拍出他们的精气神儿,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啊。于是,我开始天天跟村民们混泡一起,听他们讲家长里短,跟他们一块儿下地干活,从播种到除草,啥都干。我还特爱观察他们跟家人、孩子之间的互动,那简单的话语、动作里头,藏着的是满满当当的爱啊!


有一天,我和老师搭上了农民大哥的拖拉机,一路沿着乡间小路抵达田边。我们跳下车,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只见三位大娘弯着腰,双手紧紧握着铁耙,一下接一下地使劲儿扒拉着田里的杂草。她们的动作稳当又有劲儿,杂草被她们聚成一堆一堆的。每挥动一下铁耙,泥土就跟着翻起来,她们很专注,眼神里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坚定与执着,就像是心里头有根线,紧紧连着这片土地。我注意到,其中一位大娘,每次扒拉开杂草,手都会轻轻摸过泥土,那神情就像是在感受大地的温度,又好像在跟土地说悄悄话,满心的深情和厚意。

我不由自主地说:“大娘,这土地真肥啊,你们照料得真好!”大娘们看到我,脸上绽放出了暖洋洋的笑容。她们摘下手套,露出那双虽然粗糙但特别有力的手,乐呵呵地跟我说:“小伙子,你说得对!今年的地啊,瞅着挺有劲儿,咱们心里头啊,都巴望着能有个好收成呢!”

我认真地看着大娘们的笑脸,每个人的笑都不一样,有的笑得特别敞亮,像是心里头乐开了花;有的则是微笑,藏着几分期待。但不管哪种笑,都能看出她们对日子的满足、热爱和期盼。

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机,调好镜头,对准大娘们的脸,深深吸口气,轻轻地按下了快门。

之后的日子里,我又在田间地头拍了不少照片

正是靠着这些照片,我在第三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摄影组中荣获了二等奖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的拍照技术从以前的“意识流”变成了现在“专业级”,而我,更能体会到这个奖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摄影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当然,还找到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先踏踏实实地把摄影的基础知识学好学透,然后再通过不停地实践,把这些知识用起来,一点点提升。这对我的现在和未来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帮助。(作者:郭萌萌 指导教师:翟亮亮)


  作者:郭萌萌,2005年生,宁夏固原人,泰山科技学院行政管理学理学院2024级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培训班学员。

  指导教师:翟亮亮,河南焦作人,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集《彩虹集》。做过5年专业记者,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


来源 | 我在书院读大学
编辑 | 郑义
投稿 | 加入我们:pxzx@tskjxy.edu.cn

泰山科技学院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全国前三 山东第一 | 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泰山科技学院官方公众平台,新鲜校园资讯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