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褚中天,2004年出生,山东青岛人,远景学院2023级学生。自我封闭的褚中天来到大学后,意外地发现,在团队活动中,竟然也能够拿回曾经的骄傲。于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他很快找回了自己的快乐与价值。
我觉得,我在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拔尖,顺利考进青岛市重点中学。进入高中,满眼都是别的学校进来的“大鱼”,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虾米”,一直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不值得说道的东西。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感觉一切都没意思,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内心愈发封闭。
高考结束,我来到泰山科技学院。入校后,这种情绪并没有多少改变,我对数量繁多的学生社团和各类完满活动提不起兴趣。
我所在的远景学院有很多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的课程。因为从小学习钢琴,小学六年级就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我想我在这门课上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于是就选修了王川老师的《流行音乐演唱》。
果然,第一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震住了同学们,看着大家艳羡的表情,我总算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心理舒适圈。
开学没多久,王川老师准备组队参加学校举办的第十八届“音岳之声”校园合唱大赛,因为对唱歌不感兴趣,加之合唱比赛没有我发挥优势的空间,我就没报名。后来,有人中途退赛,人手不够,老师就把我弄成了替补。
我心里不乐意,但又怕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说话的印象,就没有生硬拒绝,而是找到王老师提要求:要我加入得听我的意见,合唱不能用伴奏带,我手弹钢琴伴奏。王老师觉得钢琴的加入可以成为亮点,便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的目的很明确,一不想浪费时间在唱歌上,二是想让自己成为聚光灯下最亮眼的那个。
合唱曲目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伴奏对我来说毫无压力。于是我自信满满地来到排练场地,随心所欲地弹起了钢琴,压根不关心别人合唱顺不顺利。效果可想而知,合唱部分总会莫名其妙地卡壳,排练现场一片混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了一堆问题,就是没人敢说我弹的不好。
因为是刚开学,大家相互之间不熟悉,私底下也没有太多的沟通,他们直接将问题甩给了王老师。王老师了解情况后找到我:“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
“不知道,可能是他们掌握不了整个歌曲的节奏吧。”在我看来,钢琴伴奏非常重要,他们应该配合我,出了问题不应该找我。
“无论如何,你们是一个团队,钢琴要配合合唱,而不是合唱迁就钢琴。”王老师耐心地和我说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中红花与绿叶各有作用,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相互配合互相衬托。”虽然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没能说服我。
第二天,王老师来到排练现场指挥,合唱变得整齐了一些,但距理想状态还差了不少。休息的间隙,王老师找到我交流,我依旧认为大家应该跟着我的节奏走。王老师没批评我,只是告诉我一个道理:“大家没受过专业训练,把握不了钢琴的节奏。不管是伴奏还是唱歌,大家是一个整体,不能随心所欲地各自为战,否则就像现在这样,一人错集体乱。”
晚上回到宿舍,我不停地追问自己,问题是不是出现在自己身上,该做出改变的究竟是他们还是我?
经过几个小时的纠结,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事: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双方要迁就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而我太渴望成为焦点,太想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不愿意迁就这个点。老师说得对,团队项目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出色而成功。
第二天,我开始尝试根据大家的情况调整钢琴节奏,效果一下子好多了。后来的几次排练,大家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合唱的整体节奏越来越稳。
正式比赛那天,音乐响起,我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落在琴键上,弹奏的同时认真跟上合唱的节奏,让悠扬的钢琴声与嘹亮的歌声融合得恰到好处。表演结束,评委老师点名表扬了我,说钢琴伴奏是亮点、灵魂。
喜悦将我紧紧包围,我失去了三年的骄傲终于再次回来了!而这种收获,是我在改变了自己的基础上取得的。我特别感激王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没有直接戳破我的虚荣心,换了一种温和的方式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
合唱比赛让我改变了对活动的看法——它同样能够凸显自我价值!我意识到自己原来思想中的偏狭,就尝试着参加不同类型的完满活动,从中寻找从高中起就失去的价值与快乐。
2024年4月,学校举办“我的大学我的城”小泰巡游特别企划活动,大艺团老师邀请我到泰安的万达广场表演,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与行政管理学院的王晓菲学姐合作表演《怎叹》,我弹钢琴她跳舞。为了出节目效果,计划是原唱曲带、舞蹈和钢琴伴奏,但我觉得应放弃原唱曲带,用纯钢琴伴奏能更好地凸显出曲目的美感。
不过,第一次排练结束王晓菲就提出了异议:加入原曲才能保证节奏不乱。她用商量的语气和我沟通:“咱们可以先试试加原唱,如果效果不行就再改过来。”
我本来是想一口回绝她的,但看到她期待的眼神,又想到组合节目不能只顺着我一个人的心意来,只好答应了,后面几次排练都用了原曲,效果的确比纯钢琴伴奏要好。
我反复追问,王晓菲才说出实情——因为听不懂钢琴的节奏,排练时必须时刻听着钢琴的旋律,稍一分心,舞蹈就会出错,而加上原唱后,“舞蹈和钢琴都跟着原唱的节奏走,出错率大大降低,表演会更加流畅”。
我问她为什么之前不说,她说团队合作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在磨合中互相迁就,才能达到理想的配合效果。
这个说法打动了我,也让后面的排练越来越顺利。到了正式演出那天,我们的节目压轴出场。商场演出环境嘈杂,台下观众说啥的都有,我心里有些忐忑。王晓菲悄悄对我说:“别紧张,咱俩都排练那么多遍了,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相信自己。看你那么紧张,我也怪紧张的,咱们放轻松。”
学姐的话像一股暖流,驱散了我的不安。我走上台,深呼吸,向观众致敬后坐在凳子上,摸着熟悉的琴键,感受指尖与琴键的触感,静静等候原唱响起。熟悉的旋律浮现,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每一个音符都精准而有力。学姐的舞蹈与钢琴伴奏完美融合,整个表演流畅而自然。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演出完美结束,学姐边向观众致谢,边一把拉过我,向台下观众介绍我的名字。听到素不相识的市民说着“钢琴弹得真棒”,我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来。
“团队荣誉不是看谁站在C位,团队的每一份子都光荣,成功来自于每个成员的互相成就。”回校后的总结会上,我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肯定。
之后,我越来越自信、从容。后来在马煊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2024泰山·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式暨‘乒乓星球’迎新晚会”,参演音乐剧《种梦师手记》中“乒乓星球”的原住民.
虽然只是演一个配角,但我并没有排斥,反而为能接触新赛道而高兴。
音乐剧需要具备良好的乐感和技巧,也需要团队紧密无间的配合。我们从一开始的白天排练,到后面不得不排练到凌晨三四点,甚至要睡在排练室,第二天起来再练。演员动作不断地调整,剧本也不停地改动。
作为音乐剧的门外汉,我很难适应这样的“魔鬼”模式,迟迟不能融入角色,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想过退出。不过,指导老师和搭档们没有因为我的表现不佳而孤立我、放弃我,反而时常鼓励我。他们坚定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每次排练结束,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马煊老师则针对性地给出指导,也会在深夜排练之后彻夜畅谈,会在通宵之后一起去镇上吃早餐。那段时间,我融入了团队,也更好地进入了音乐剧的世界之中。在不懈的努力中,我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音乐节的当天,看着台下人山人海的观众,我紧张不安但又充满期待,我们整个团队都是一脸兴奋,互相打气,把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随着最后一幕缓缓落下,场下传来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灯光照耀下,我感受到我的心跳平缓而有力,内心满满的都是自豪。
这次演出是我的又一次突破。我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团结一致,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作品。
来到泰科一年多了。在泰科,我最喜欢它写在显眼处的那句“友好的为所欲为,放肆地野蛮成长”标语。我用自身行动证明了这不是一段空话,它不断推动我去开拓新赛道,全面提升和完善自我,从而体现自我价值。(作者:颜培正 指导老师:张伟)
作者:颜培正,2004年生,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2023级学生,爱好读书,音乐。
作者:贾思薇,河北邢台,淬炼商学院会计学(专升本)23-7班 。
指导老师:张伟,甘肃陇西人,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曾供职于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有12年媒体从业经验。作品集中发表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