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马羽彤,女,2002年9月生,山东菏泽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升本2023级学生。在泰科,马羽彤先后参加了8次素质教育调研,调研了16所高校。在这些调研中,她从一开始说话卡壳,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的内向姑娘,慢慢成长为拥有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 “领头羊”。
张嘴说话没那么难
在专科时,我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但感觉并不好,因为性格有些内向,紧张或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说话会卡壳,吐字也不清晰。
专升本来到泰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学校有本科高校素质教育调研,可以走出校园做田野调查。我挺想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一下,但一想到自己的情况,又有些犹豫,在去还是不去之间,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在班长的鼓动下,我鼓足勇气报了名。
2024年4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坐上了去山东协和学院调研的大巴车。
那天太阳有点大,下车没多久头上就已经出汗了。协和学院门口正在修路,破破烂烂的,有车经过时,灰尘飞扬。我紧跑了几步,喘着粗气来到大门口,想混进学校去。没成想,校门口的保安大爷识破了我找同学的借口,怎么说都不让进,我只好灰溜溜地离开。走到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我拧开矿泉水猛喝了一口,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
带队老师张伟在群里不断发信息鼓励我们:“要敢于突破自己,要张开嘴,迈开腿,只要完成第一份,剩下的都不再是困难。关键在于拿下第一单。”
怎么办?一份问卷还没完成,连张嘴问都这么困难吗?看完消息的我心里很慌,担心最后大家都完成了,只剩下自己挂零。
不能就这样白跑一趟!我一咬牙下定决心,豁出去吧,能行就行,实在不行,我也尽力了——老师问起来,我也有了说辞。
身边两个小伙伴在烈日下坚持了不一会儿,就完成了3份问卷。我赶紧向他们取经,他们鼓励我:“按照老师说的,先不要考虑对方做不做问卷,主动张开嘴去和对方沟通,被拒绝后要快速寻找下一个调研对象……被拒绝的多了,就不会尴尬了。”
这个时候,两个高个女生穿着拖鞋向我这边走过来,她们用手臂遮挡在额头位置,防止晒花她们的妆容。
我立即走上前,撑开一把伞,想替她们遮住刺眼的阳光。不曾想,我这个一米六的矮个子替她们撑伞有点费劲,更有点尴尬。
对方稍微迟疑了一下,再看到我的窘态,友好地笑了笑。我连忙说出来意,打开书包翻出学生证,打开之后双手递了过去。对方简单地看了一眼,就问我怎么填问卷。我打开手机,呈上提前准备好的二维码,指导她们做完问卷。
我长嘘一口气,不知道是因为热,还是刚才过于紧张,身上已经被汗湿透,但是成功的喜悦让我充满了斗志,决定乘胜追击。
接下来的调研我反而觉得不是很难了——只要能张开嘴,迈开腿,脸皮厚,被拒绝也不再让我难堪,剩下的那几份问卷,很快就完成了。回程的车上,我想了一路,觉得和陌生人沟通很有挑战性,有种未知的神秘,还能让我不再惧怕和陌生人沟通,提振我的自信心。
遇挫折学会沟通技巧
就在我觉得我可以轻松说“so easy”的时候,济宁学院的调研给了我当头一棒。
抵达济宁学院后,我稍作调整就寻找目标人群。看到一对举止亲昵的情侣缓缓走来,我满怀信心地迎上去,然而刚要张嘴,就被无视了——他们直接一分为二从我身旁绕了过去。
懊恼、尴尬、不忿一齐涌上来。我还没说干啥就被直接忽略了,他们都不好奇我会讲什么吗?
没等我抱怨完,另一个女生刷着手机走出了校门,我猜她应该时间充沛,而且女生好说话,我有八成的把握拿下这次调研的第一单。
我激动地三两步迎过去,“同学您好”几个字刚准备喊出口,就见她对我摆了摆手,我愣在原处,保持着要开口的姿势。
我想着她是不是有重要信息要回,所以让我等等?然而,当她直接从我面前匆匆走过,我的希望慢慢冷却下来,变成了失望——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充满希望去尝试,但还没开口,就被拒绝的失望。
这让我一时间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好像很顺利,为什么这次会被接连拒绝,是我太紧张了,还是根本不适合做调研工作?
我纠结了很久,找了很多借口试图安抚情绪,就此耽误了时间,直到中午还没开张,反倒是把自己弄得焦躁不安。
我找到学校食堂,打算碰碰运气。可能没到下课的点,吃饭的人不多,我左顾右盼,很快锁定了一个穿黑衣服的女生,桌子上摆着很多课本,应该是正在学习。
我不敢贸然打扰,看到她放下课本拿起了手机,我才拿出学生证,抱着再试一试的态度走了过去。女生好奇地端详着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见自己拿学生证的手都有些颤抖。
“你说话的时候可以自信点、放松点,不要那么紧张,让人觉得很严肃。”女生爽快地拿出手机,一边帮我做调研,一边和我聊了起来。
她叫林安瑶,学的新能源专业,今年大三,正在纠结是考研还是考公,让我帮忙出出主意。我说可以考虑找个稳定工作,一边学习技术,一边考虑进步的事。
林安瑶夸赞我的思维超过了很多普通本科学生:“大学生就好像跟社会脱节了,不太懂社会,也不懂学习,如果再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没有好的技能,是不好找工作的”。
聊天的友好氛围打破了我的紧张,我们一边说笑一边谈论,感觉把所有的阴霾都一扫而空,挥手告别的时候,她还不忘用手势给我加油鼓劲。
从她这里我明白了一点,和陌生人沟通氛围很重要,让别人聊天舒服、心情愉悦,自然愿意帮你填问卷。后面我试着再次用上这招,别说,还真好用,一上午几个小时没搞定的事,在食堂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调研了十几个人。
回校后,我分享了此次调研的收获:“回顾整个调研过程,被拒绝好像是一种常态,每个人不都是在被拒绝中,慢慢找到成功吗?被拒绝并不可怕,摆烂和放弃才是最糟糕的选择。我庆幸自己在调研的过程中找回了自信。”
我收获了掌声,老师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遇到问题没有放弃,而是能迅速找到解决思路成功完成任务。
做好“领头羊”
几次调研的成功经历,让带队的张老师更加信任我,推荐我担任烟台调研小组长。我连忙解释自己没组织过大活动,张老师笑着鼓励我:“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干不了呢。你刚刚参加调研的时候,你能想到自己干得挺不错吗?大胆放心干,这也是历练。”
一番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接下了组织的任务。我按照老带新的原则,把15个人分成两组,我和马萌萌各自带领一组。车上,我把调研需要注意的事项、细节以及场地选择,跟每位组员都强调了一遍,并现场向大家做了演示。
这次调研高校是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理工学院。我带领组员顺利登记进了烟台大学,三两句话布置完调研任务,就撇下组员自行调研去了。两个小时后,我兴高采烈地找到张老师,汇报我完成的调研任务。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张老师没有表扬,而是连番发问:“你的组员现在在哪里?每个人完成了多少份?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保持和他们的沟通交流?”
一连串的反问让我愣住了,心里也很不服气。张老师没有数落我,而是和我聊起了让我当组长的初衷:“你经验丰富,可以轻松完成20份问卷,但是组员大多是新手,需要你帮助他们。组长不是骑马的先锋官,是负责居中调度指挥的统帅。你业务能力强,但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我虽然仍觉得委屈,但也承认他说的有道理。他是想让我借助调研机会,培养组织能力。
我迅速返回烟台大学,找到每一个组员,了解实际情况。遇到内向不好意思张嘴的组员,我就鼓励他打破沉默;遇到被拒绝多次内心受挫的,我就现身说法,讲我的经历,激发他们的自信。
半天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三所学校的调研任务。时间很紧张,我忙得不可开交,中午饭都是草草吃了几口,就又投入到指挥和调度中。我感觉小组中属我最累,可当我向张老师汇报小组任务完成,组员们纷纷鼓掌的时候,我可开心了,我当好了令人信服的领头羊。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继续担任调研组长,跟着张老师连着跑了天津、郑州、南京三座城市。调研出发前,我会提前上网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了解新来的组员的性格偏好,提前做好出行方案,并和老师时刻保持沟通。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仅调研的时候能说会道,在其他一些场合也有说不完的话,甚至老师都嫌我“话痨”。
前后历经8次调研,我去了16所不同的高校,在每所学校,都见到了不同的风景。从一名惧怕沟通交流的i人,到最后成为大家眼里的e人,我应该感谢学校组织的调研活动,它不仅给了我出去见世面的机会,更锻炼了我的胆量、勇气,提升了我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组织能力。我想,未来,在这些方面,我一定会比很多大学生要强很多。(作者:杨汉雪 贾思薇 指导老师:张伟)
杨汉雪,2004年生,山东聊城人,泰山科技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022级学生。
作者:贾思薇,河北邢台,淬炼商学院会计学(专升本)23-7班 。兴趣爱好交朋友,化妆,打羽毛球。
指导老师:张伟,甘肃陇西人,泰山科技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记者导师。曾供职于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有12年媒体从业经验。作品集中发表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致力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
● 华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 ●
● 全国民办前三强山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