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欧洲王室的龌龊生活

文摘   2025-01-29 09:26   河北  

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大约在1660—1789年间,中国文化与物质文化“再造西方”,其中两场运动最为显著:

    Ⅰ.启蒙运动:神本→人本。之前的西方人都是拜神迷信:缺少对宗教或周遭以外的万事万物的认知,更没有“人”的主体性与创造力,故而该社会是原始停滞。

    Ⅱ.“中国风”:野人→做人。之前的西方人皆不识字、不识数、不洗澡洗衣,吃人肉好比家常便饭,不存在墓葬,所谓的国王或贵族都是匪徒,其住所极肮脏。

    美国《历史》网站的文章《旧欧洲王室的龌龊生活》(2019年8月6日)揭露:旧欧洲的国王(女王)“宫殿”充满着废弃的食物、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腐烂的尸体及其上的蛆虫,臭气熏天。

    另据1906年英国教会期刊称:(16—17世纪)“玛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士一世(及王室)……都从来不洗脸、洗手和洗衣服,而洗澡则是闻所未闻的。”

    一本劳特利奇历史书(Routledge History)写道:“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吃人故事是很血腥的。……复仇行为的人相食(部落互噬)。……吃掉尸体部分——在当时的英国是很正常的事。”

    “中国风”改变了一切。牛津版《18世纪英国的奢华与快乐》称:“‘中国’让西方人想到的,不是淫荡和放纵,而是和谐与道德。……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透过中国物质文化这个棱镜,认识到人类应该追求优雅和精致。”

    圣母大学教授詹森(Lionel M Jensen)说:

    到18世纪末,孔子作为“普世圣人”在西方文化中已根深蒂固,……儒家的各种品质和美德也被欧洲人所接受;……中国古人的形象帮助塑造了现代人,尤其是塑造了我们(西方)现代人的自我形象。

    英国学者汉考克(Christopher Hancock)写道:

    17—18世纪,西方与中国进行跨文化互动,深远影响了欧美的人性与社会观。……那时,从高深高尚的思想到日常日用的器具无不是东方特色。……就像仿制青花瓷一样,中国元素均被加工和同化。……孔子是“好人品质”的象征。……他的格言将西方人带入一个开放与学习的境界。……“中国风”壁橱竟成为社会与文学标识。……女性的生活和性格也都通过中国“中国风”而展现;……(一首诗云)“瓷器使她灵魂飘荡;一个杯子,一个盘子,一个碗,点燃她胸中的愿望;充满喜悦,或者打破她的寂寞。”


18世纪英国上层家庭的“中国风”


好文连读

神经和合,佛经分散

四句话看懂西方文明

讲墨家的都是祸害

三本主义是中西对立的本质

自由的敌人是什么?

少读点书吧

反人性VS反人类

云何此生
诸法空相 借假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