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据说,巴比伦人建了个首都,名叫巴比伦城,面积8.5平方公里。
2500年前,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来这里旅游了,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历史》一书。专家们说,希罗多德的这部《历史》胜过中国的司马迁的《史记》。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巴比伦城有100个城门,护城河上建有100座桥,显然,城外有100条通往四面八方的大道。
中国古人若看到这个城池,一定会笑破肚皮地惊呼:那个傻帽设计的!有100个城门,还要城墙干什么!
古今中外,哪个8.5平方公里城市建有通往四面八方的100条大道?
有100个城门、100座护城河桥梁的巴比伦城
幼发拉底河从巴比伦城中间穿过,将全城一分为二。巴比伦人在河上建了联通河两边的唯一的一座桥,而且仅仅是一座木板桥。
在河上建桥,是门技术活。从桥梁建筑水平,就足以反映建设者的几何学水平。
中国古代,在无数湍急的河流上,因地制宜,建起了浮桥、索桥、石拱桥、吊桥等等。
巴比伦人是如何建造这个木板桥的呢?希罗多德《历史》说,巴比伦人是这样做的:
“她(女王)下令削切巨大的石块,而当她所需要的石块切好的之后,人工湖也挖好了,于是她便把幼发拉底河的河道引导到挖好的人工湖处去。人工湖满了,原来的河道也干涸了。于是,她便着手首先把城内河流的两岸,用烧好的砖砌起来,又把河门前面引到河边的那些坡形的码头也砌上了砖,就和筑城砌砖的时候完全一样。在这之后,她便用已经掘出的石材,大约在城市正中的地方,修筑了一座石桥,石桥用的石块则是用铁和铅接合到一起的。”
由此可知,架桥的程序是这样的:
1. 先在幼发拉底河的上游某个地方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2. 再挖引水渠,把河水引导到人工湖去;
3. 等到城中河道的水干了,先在城内的河两岸砌砖,再修建码头;
4. 接着在河中垒砌若干石柱。在石柱上搭上木板,桥就建成了;
5. 再让河水回归河道。
就这样,巴比伦人的木板桥完工了!
以工程建设速度来看, 2500年以前,仅完成疏浚河道、在两岸的砌砖、建码头、架桥的工程,即便是昼夜不停地干,至少也得1个月,即不少于30天。
您可曾想过:要挖多大的人工湖,才能容得下连续30天来波浪滚滚、源源不断的幼发拉底河水?
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
古代的幼发拉底河河水,比当今要大。如今的幼发拉底河,年平均流量1030m³/s。幼发拉底河一天的水流量是这样的:
1030m³/s ×24小时×3600秒=88992000m³
如果建设工程为30天,那么,幼发拉底河的水流量共计:
88992000m³ × 30= 26.6976亿m³
这就是说,必须建设一个至少能容纳 26.6976亿m³ 河水的大水库,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6.6976亿m³ 的水库,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中国有一个著名湖泊洪湖,就是“洪湖赤卫队”打游击的地方,湖泊面积为402平方公里,蓄水量仅为7.5亿立方米。
大名鼎鼎的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
26.6976亿m³ ,为太湖的60.68%,即大半个太湖。
26.6976亿m³ 蓄水量,与中国“五湖”之一洪泽湖接近。洪泽湖面积1600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
为了建一座木板桥,必须挖出这么大的一个湖!
这就是西方史中的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的“巴比伦文明”。
如此数学水平,能搞天文学?能计算“天文数字”?有脑子的人都懂。
这就是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历史》中东西。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司马迁《史记》中的《律书》、《历书》、《天官书》之后,就知道什么叫史书和文明了,也就明白什么叫无知无畏的胡诌了。
好文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