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西方并无名副其实的文化传统。其原本只有拜神迷信,此外一无所知,如果说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文明的反面、固有的劣根性:哥特性恶+耶教原罪。此乃当今地球村与生物圈之祸根。几位教授写道:
哥特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和艺术,他们的记忆里仅是掳掠和破坏。……中世纪或哥特时代是个文化荒漠:原始和迷信。……他们是野蛮的和未开化的,以致丧失了文化根基。……“哥特式像病毒一样在我们的现代文明中复制自己。”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文化的实质是“哥特病毒”(Gothic virus)。
西方“文明”的野蛮本性
那么,“两希传统”又是怎么回事?近代早期的欧洲人想象:存在着一个“亚当创世智慧”,可惜在大洪水时消失了。然而,耶稣会士和莱布尼茨认定他们在中国发现的《易经》等经典,就是“诺亚方舟遗物”。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用《易经》和其他中国古籍来改造旧欧洲的传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伪造出“两希传统”——“希伯来神学”与“古希腊哲学”。正如英国的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所揭示:“欧洲传统是中国起源”“可以在古代中国的知识与学术中找到‘希腊文明’的种子”!斯塔特曼写道:
(17世纪)欧洲人相信:上帝在太初就将完美的知识赋予了人类,但后来丧失了。……为了找回它,耶稣会士探寻古代中国思想,将其成果纳入关于“西方进步”的研究之中。于是,西方的“过去”(拥有智慧的古代)就变成了异国他乡。……直到1770—1790年间,一些法国学者还认为,“原科学”被创世始祖开发出来,可惜(遭遇诺亚洪水)而荡然无存。一群法国学者硬要“找回遗产”,他们在钱德明(Joseph-Marie Amiot,1718—1793)神父的帮助下,从中国古籍中汲取灵感,发现了神秘天书(指《易经》)。……于是,他们在西方发展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得以完善了其宏大理论。
重提一下前文所举的例子:作为英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奠基作品,《英语古诗遗产》是托马斯·珀西(Thomas Percy)挪用中国资料伪造的(1765年)。大卫·波特写道:“珀西在《英语古诗遗产》中发明的英国文学传统,是对中国模式的复制,却又掩盖这一事实。……正如珀西的早期著述中所言,中国(因素)的作用既是复古模型,又是包装材料。”
西方文明的源泉竟是17世纪的《易经》,欧美的一切皆滥觞于它。莱布尼茨和耶稣会士共识:作为“第一推动力”的《易经》包含了所有的文明元素(包括科学、数学和哲学)。不过,他们硬说中国古经是“诺亚方舟遗物”(亚当创世智慧)
好文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