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发展机制

文摘   2025-02-04 13:24   河北  

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18世纪以前的西方不存在发展(进步)及其观念。“经济历史学家莫基尔(Joel Mokyr)解释说,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才有了关于持续改善的想法。……改善或创新的理念及其如何实践,凡此均缘起于启蒙运动。……思想史学家彼得·沃森(Peter Watson)将现代进步观念与“非宗教的历史观”的出现联系起来,伏尔泰、大卫·休谟和爱德华·吉本的著作都证明了这一点。”

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渴望法国能拥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模式):“通过制定公正法律和推广实用技术,来促进帝国的发展与繁荣”“产业被足够的发明与发现所支持,并且不断改进;由致富动机激发,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西方的发展观(进步观)从哪里来的?斯塔特曼回答:

中国科学塑造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标志性遗产:西方进步的理念。……启蒙精英从中国汲取灵感,思考有关进步的问题。……伏尔泰将中国哲学作为欧洲发展的向导。……中国成为(近代西方)进步人士和自由思想家的楷模。

再来看发展机制。介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格拉赫(Christian Gerlach)编写的教材《“无为”在欧洲》。这篇论文把传统中国的经济思想概括为“无为政治经济学”(简称“无为”),它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而实际上则是兼摄儒释道的宋明理学之发展观。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的特质是,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服务于民生与厚生。根据格拉赫,在18世纪的法国,魁奈借用免除政府干预和管制的“无为”这一华夏的经济思想,开发出他自己的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理论。

该书揭示:代表着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无为”,在近代欧洲被“同化、转化”,最终成了主流西方的发展模式与经济理论。

“无为”在欧洲的传播与实践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荷兰(17世纪下半期)。从那里输入欧洲的中国文化及物质文化,主要是:Ⅰ.反映“民本民生”的绘图瓷器(东印度公司);Ⅱ.体现“厚生营生”的文献资料(传教士编译)。

第二阶段在法国(18世纪中后期)。作为欧洲第一个经济学,重农学派直接复制了来自中国的农业—经贸模式,主要是以“无为”为核心的儒家与道家经济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的“自然神”。

第三阶段在瑞士(19世纪上半期)。它将“无为”的重心从农业思想转移到商业实践,从而使瑞士成为欧洲第一个“无为示范国家”。作者强调:若非“无为”,欧洲的商业意识则永远不会成熟。(引者按:之前欧洲的“商业”是海盗式的,美其名曰“重商主义”)。

第四阶段在英国和德国(1760—1870年间)。“无为经济学”衍变:魁奈(自然无为/自由放任)→亚当·斯密→李嘉图和李斯特(两端对立)→废除谷物法(自由贸易)→反对资本倾向和恶果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期的瑞士。重农学派把瑞士变成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无为模式)的示范区,它深远地影响了西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好文连读

神经和合,佛经分散

四句话看懂西方文明

讲墨家的都是祸害

三本主义是中西对立的本质

自由的敌人是什么?

少读点书吧

反人性VS反人类

云何此生
诸法空相 借假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