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按:作者诸玄识,皖籍,少随父游宦于三湘四泽与江淮之间,于变动中成长;启蒙于徽派之立言,闻道于桐城之立德,笃志于合肥诸相之立功。安徽师大历史系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师。1990年赴英国阿伯丁大学深造,而后到台湾研修国学。目前在英国从事研究工作。
此文为诸先生长文《西方文明的“创世纪” ——原始欧洲“全盘中化”面面观》的节选,本号将持续更新转发至全文完毕。
论及“古文字”,其种类繁多,形形色色;但我们认为,除了汉字之外,它们——无论真伪——全都与文明史无关。为什么?
作为文明媒介或学术工具的文字的内涵,并非“五蕴感知”(常人想法),而是“大千表意”(自然密码)。后者即汉字所具有的雅言词汇(通用概念)。它从何缘起?不是语言文字本身,另有玄机。
表意概念的来龙去脉是:缘起于八卦易象,形成于六书造字,实践于万年华夏,传播于重洋泰西,炽盛于五洲汉化——在近现代,好比泛世界的语言文字都下载了“伏羲—仓颉表意软件”(操作系统)。换句话说,当今各国的官方语言文字都有一个共同内涵,那就是(中文)“表意概念”。如此“全球化”的关键是,近代欧洲人通过编纂中式辞书(语言词典和百科全书),直接或间接从中文“借取含义、借鉴定义”,从而使他们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因而可以说,若非伏羲—仓颉发明和发展出“表意概念”,那么,全人类至今还处于原始社会。17世纪以前的西方正是如此。
法国汉学家雷慕沙(Jean Abel-Rémusat,1788—1832)指出:“汉语书面语言代表着人类的基本思想,而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不能传达的。”
密歇根大学英语系主任大卫·波特称:“汉语(汉字)是神圣启示的密码,反映完美的理性哲学体系和所有科学的基本原则。”
近代以前,相对于其他所有文字都是部落和教派的感官符号,汉字则是唯一能够表达思想、传播知识、谱写文明和记叙历史的媒介工具。对此,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教授凯文·科普(Kevin L.Cope)说:“在培根、斯普拉特、威尔金斯、斯威夫特和约翰·韦布等人看来,汉字被视为可以在文化上实现共通的表意文字;亦即,它是一种能够表达关于英国历史连续性和复杂思想的符号系统。”
弗朗西斯·培根说:“只是在中国使用真正的字,……它所表达的,不是字母或土话,而是事物与概念。”对此,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雅普·马特(Jaap Maat)解释:“培根把汉字定性为‘真正的字’,因为它直接表达事物和概念。培根所反映的是,汉字即将使西方书面语言发生革命。”
近代欧洲精英为其“语言汉化”编了一个让教会可接受的理由,即中文原本是人类始祖所用的“神性语言”,而西方则在“巴别塔之劫”中丧失了它。正因为如此,“莱布尼茨从学术上考虑,(请传教士)到中国寻找‘前巴别塔语言’;……他试图通过汉语恢复已绝迹的西方‘通用语言’。”
美国艺术史家费诺罗萨(Ernest F.Fenollosa,1853—1908)云:“以汉语为楷模,把它当作真正知识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弥补我们(西方)可怜的语言抽象能力。”
牛津版《中国品味与英语的主体性》的推介词称:“现代英语特性是在18世纪,通过解读中国的方法而演变出来的。”
质言之,世界史上的文字大致分为两类:Ⅰ.自然(感官)文字即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Ⅱ.基于前者而升华的智能文字(表意汉字)。后者是唯一的文明媒介。
除了汉字之外,今天世界各国的官方语言(文字)的形成方法,不外乎都是由上述Ⅰ类摄取Ⅱ类“表意概念”。
作为文明媒介或学术工具的世界各种文字:它们须包含“表意概念”(通用概念),后者只有一个源头,即易经象数
好文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