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想到,5岁孩子能说会道,居然是自闭症?!

教育   2024-11-21 18:01   北京  



一天,康复中心迎来了一对夫妇和他们5岁多的儿子,小家伙长得憨态可掬,十分健壮,一看便知是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


刚踏入屋子,他便好奇地环顾四周,目光瞬间被墙角木架上摆满的玩具所吸引,随即迈开小腿,径直走了过去,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玩了起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我的存在,都视若无睹。我缓缓弯下腰,尽量靠近他,试图用亲切的话语引起他的注意:“嘿,小家伙,这辆玩具车真不错,看起来很酷对吧?”


孩子眼睛并不看我,依旧专注于手中拨弄的车轮,车轮在他的拨弄下飞快地旋转着,同时,他嘴里发出了一声清脆悦耳的“呜~”声。


家长说,孩子上幼儿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刚上幼儿园那会儿,老师就接连不断地向家长反映,说孩子平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对于老师的指令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放在心上。上课时,他不是心不在焉地神游四方,就是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好像课堂纪律这回事完全与他无关,完全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他对游戏规则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常常无法和其他人同步进行,动作总是慢半拍或是出错,显得他在这个集体活动中特别格格不入。


在玩玩具时,他表现得极为专注,不断地将小车来回滚动,同时嘴里念念有词。凑近一听,原来是一些他曾经看过的动画片里的经典台词。






我详细询问了家长关于孩子小时候的养育情况,家长回忆道,之前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孩子有任何异常之处。孩子的说话能力并没有延迟,反而记忆力特别好,唐诗、儿歌等只需读上几遍,他就能流利地背诵出来。


这让家长暗自感到欣喜,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有着过人的天赋。唯一让他们隐约感觉孩子有点不同的地方是,平时和孩子说话时,他时不时会出现延迟应答的情况。但家长自我安慰说,可能是孩子当时正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中,只是单纯地不想理人,或者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和回应,所以并没有太过在意。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反馈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听指令,家长感到非常诧异,这与他们一直以来对孩子的了解完全不符。在他们眼中,孩子除了有时候不太愿意直接回答问题以外,其它时候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只要给他感兴趣的玩具,他就能自己一个人专注地玩很久,根本不需要家长过多操心,一点不费妈。


但是老师反映的情况确实是实情,幼儿园还提供了相关视频作为证据,并未夸大其词。夫妻俩对此深感忧虑,连忙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结果搜索出来的内容五花八门,令人震惊。有的说是感统失调,需要专业的训练来矫正;有的则说孩子年龄还小,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长大些就好了;当然,也有一些更为严重的猜测,比如说是孤独症的症状……


因为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家长难以判断其真伪,这一下子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是不是因为娃刚去幼儿园,还不太熟悉那里的规矩,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问题,等孩子大一点,适应了环境,情况就会慢慢好转的。”面对家长的疑惑与不安,家里的老人肯定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番话,让家长再次相信孩子并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直至孩子进入幼儿园中班不久,老师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了。这次,老师委婉却严肃地表示,孩子在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神游天外,甚至还会擅自离开座位,这些行为已经明显影响到了课堂纪律和其他孩子的学习。


认为孩子目前的状态不太适合继续留在该班级。家长这才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带孩子前往专业机构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和家长一起,细致地梳理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试图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一些可疑的蛛丝马迹。


家长回忆了一些让他们感到疑惑的地方: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他似乎对学校里的事情不怎么上心。都上了一年的学了,还时常叫不出同学的名字。有时候,家长特意问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比如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孩子也没办法说得很详细,往往是支支吾吾、含糊其辞。


和孩子对话成了让他们最费劲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搭理你,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自己有什么需求,却能够表达得非常清楚。有时候他还会答非所问,比如家长明明问的是“晚上想吃什么”,他却回答说“中午吃的番茄炒蛋”,这样的回答常常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


结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异常症状和表现,我说孩子可能要考虑孤独症。


家长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之情,连忙反驳道:“孤独症不是应该不说话,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吗?可我的孩子会背很多诗,记忆力特别好,看起来那么聪明,怎么会是孤独症呢?”





“孤独症千人千面,表现非常多样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能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孤独症有哪些典型表现呢?家长如何早发现?


孤独症是什么?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主要包括社交障碍、重复且刻板的行为模式以及狭隘的兴趣范围,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就已初现端倪


患有孤独症的个体在社交互动方面会遇到明显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意图,导致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时出现障碍。此外,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常受到影响,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非言语交流,都可能显得不自然或难以理解。同时,孤独症患者的行为模式也往往偏离常规,表现出高度的重复性和刻板性,如对某些特定物体或活动的过度迷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极度敏感或抵触。


孤独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这些特征被归纳为“五不”表现,通常在孩子2岁之前便能被观察到,原因在于它们代表着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相较于同龄儿童而言,“未能”完成或较少执行的行为,是孤独症早期识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PART.1
不看(缺乏眼神交流)


通常2-3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对人微笑,尤其是对熟悉的面孔。孤独症儿童可能:


● 很少或几乎不与人进行眼神接触;


● 即使被呼唤名字也不看人;


● 看东西时目光呆滞或游离。


PART.2
不应(对呼唤无反应)


通常6-9个月的婴儿就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孤独症儿童可能:


● 对呼唤名字没有反应,像没听到一样;


● 不会对简单的指令作出回应;


● 可能会对其他声音(如玩具声)有反应,但对人声反应较差。


PART.3
不指(缺乏指示性行为)

正常发展的儿童在9-12个月左右会开始使用手指指物,表达想要或分享。


孤独症儿童可能:

● 不会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


● 不会指物与他人分享兴趣;


● 不理解别人的指示性动作。


PART.4
不语


孩子可能有语言,但是话语简短,甚至有部分孩子没有语言。此外他们还会有“鹦鹉学舌”、语速语调像机器人一样无音调起伏、与人对话时答非所问。


PART.5
不当

正常发展的儿童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表情。孤独症儿童可能:


● 不会模仿简单的动作,如挥手再见;


● 不会模仿面部表情;


● 不会参与想象性游戏,如假装喂娃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家长会心生疑问,开头案例中提到的那个孩子,明明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为什么也考虑他可能是孤独症患者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孤独症诊断的“狡猾之处”——它主要依赖于症状学的综合评估,而非直接的检验或影像学证据。换句话说,孤独症无法像发热或感染那样,通过简单的抽血检查或拍摄影像学片子来直接追本溯源,找到明确的病因。因此,上述提到的这些症状并非绝对可靠或具有普适性。实际上,有些孤独症儿童可能仅表现出部分症状,或者症状的程度轻重不一,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症状表现往往不足以作为诊断孤独症的依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就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虽然说话时间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但更多的异常却微妙地表现在他的社交互动模式中。这些细微的差别,需要家长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非常细致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



后来,这个孩子经过专业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孩子在社交互动、非语言沟通以及共同关注等多个关键领域存在明显的异常表现。这些评估结果与之前的孤独症初步判断相吻合,证实了孩子确实是孤独症患者。





星希望教育最新推出的孤独症筛查问卷,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工具,辅助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评估或治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免费!免费!免费!


如果您在孩子的专注力、社交互动、沟通能力方面有困惑,可以寻求星希望教育的专业帮助。专业老师可以帮助评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做初步筛查👇


杜佳楣讲孤独症
杜佳楣,孤独症(自闭症)康复专家,独创MUST孤独症综合疗法,倡导以动机为核心,以理解力和技能为基础,累计帮助8000+孩子康复训练。本账号提供杜佳楣老师1V1咨询、直播课、公益活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