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昱珺 马秋丽 | 建党百年英雄模范教育的历史考察、经验及启示

文摘   历史   2024-09-30 09:32   江西  

[作者简介] 尹昱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秋丽,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发于《红色文化学刊》2022年第2期第81—88页。



[摘 要] 利用英雄模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方法和传统优势。立足建党百年的宏观视域,英雄模范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舍生忘死、团结至上”“无私奉献、集体至上”“顽强拼搏、发展至上”“凝心聚力、人民至上”为主要表征的四个时期。英雄模范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其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与时俱进、搭建现实联结。故新时代英雄模范教育的开展也应坚持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根本遵循、秉承以先进性为特征的时代导向、更新以事实为联结的叙事话语。

[关键词] 建党百年;英雄模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1)《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 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9月26日。英雄模范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特定方式发挥英雄模范群体或者个人的影响力,启发、引导人民群众认同、模仿、学习英雄模范优秀品德、行为及其精神的教育。考察建党百年英雄模范教育的具体实践,提炼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开展英雄模范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加强和增进英雄模范在新时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建党以来英雄模范教育的历史考察

英雄模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二者在思想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极大的耦合性,在育人目标、宣传载体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英雄模范教育历来为中国共产党所重视。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中,英雄模范教育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社会变革的性质、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发展需求特征的不同,英雄模范教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雄模范教育:舍生忘死、团结至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各方面力量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前所未有。这个阶段迫切需要英雄的政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组织、动员各个阶级投入到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中来。该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舍生忘死、救亡图存的战斗英雄,其中既有“李大钊”式坚守信仰、无惧生死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又有“叶挺独立团”式的勇作先锋、跟随党走的人民革命军,还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英雄。毛泽东以激昂的气魄和伟力“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2)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另一种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劳动英雄,其中有“张思德”式的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也有“赵占魁”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劳动英雄,还有一批批“推小车、划小船”的支前英雄。这一类英雄集中出现在革命、战斗、劳动的场景下,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英雄模范身上所具有的舍生忘死、团结至上的精神品质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成为激发群众的战斗力量、增加人民必胜信心的强大精神动力。

该时期英雄模范教育内涵并非单纯停留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人神英雄”和西方观念中的“神人英雄”,而是上升到以群众英雄观抵制个人主义对群众路线的消极影响。党的主要领导人号召“从军队中、农村中、工厂中及政府机关中,用群众民主选举的方法选出优秀分子,充当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给予奖励与教育,经过他们去鼓励与团结广大的群众”(3)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1页。。同时,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利用领导题词、召开表彰大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比如,为表彰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于1943年底和1944年底先后召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和生产展览会”与“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及生产展览大会”。1944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讲话中指出:“劳动英雄大会、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劳动英雄与战斗英雄大会,就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4)毛泽东:《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1944年3月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这一阶段英雄模范教育作为开展战时思想工作、组织工作、作风工作建设的一种新形式、新方法,对于鼓励广大军民积极参与抗战建国和大生产运动的实践,坚定不同性质教育主体的理想信念和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教育:无私奉献、集体至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百废待兴,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国家意识形态性质彻底发生转变。这个阶段迫切需要塑造代表新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风尚的国家先进典型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激发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掀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潮。该时期英雄模范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涌现了“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式的30多万名战斗英雄和一大批英雄集体;二是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生产标兵”,既有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中的孟泰、马恒昌、郝建秀、王崇伦等劳动模范,又有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耿长锁、李顺达,还有“铁人”王进喜式建设新中国、献身现代化的劳动英雄。三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楷模”,既有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县委好书记党员模范焦裕禄,又有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时传祥,还有雷锋式“发扬螺丝钉精神”的奉献英雄。尽管这一类的英雄模范皆有“高大全”“泛政治化”“神圣化”的特点(5)许瑞芳、宋启龙:《建国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流变及其反思——以学雷锋活动为例》,《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年第5期。,但仍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一代人年轻时的效仿对象。

该时期英雄模范教育在全社会范围树起道德风向,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英雄模范行为中“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的品德与当时国家的主流价值取向一致,因而得到政治支持和舆论推崇。首先,国家通过召开表彰大会、题词、接见英雄人物等多种方式不断选树国家典型人物,授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先进群体等荣誉称号,初步建立起英模评选、表彰、宣传工作制度。在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精神、学铁人精神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社会风气,推动工业、商业、服务业、农林牧副等行业涌现大批优秀人物。其次,英雄的感人事迹依赖于政权对舆论工具的绝对管束和强力控制,通过报纸、广播等官方组织的宣传载体得以广泛传播,代表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模范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他们身上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的精神品质成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被广泛认同的重要表征,在推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融合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英雄模范教育:顽强拼搏、发展至上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进一步解放;另一方面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中得到重新调整。这个阶段迫切需要塑造各行各业埋头苦干的生产英雄来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掀起“打开国门搞经济、放开膀子搞建设”的高潮。该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涌现了“人民公仆”孔繁森式克己奉公、为民爱民的道德标兵;培养了女排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奥运英雄;出现了张瑞敏式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勇于严抓质量、打造民族品牌的创业典型;炼就了“中国保尔”张海迪式身残志坚、顽强坚韧、直面困难的人生榜样。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6)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2页。这一类英雄模范随着人民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突破既定的“高大全”形象模式,迈向接近人民生活的“现实化”阶段。这表明人们开始回归对人本身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重新认识与省察,更加明确人的道德体认和自我实现,开始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探索和追求。(7)薛晓萍等:《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该时期“顽强拼搏、发展至上”英雄模范行为品质与改革开放时期追求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一致,促进其教育模式向生活化、个性化、多元化转变。英雄模范教育选树方式呈现承前启后的特征,传统的政治力量尚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其中,英雄模范产生的方式也更为多元。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选树方式日渐式微,以社会机构评选为主、官方参与引导为辅的选树方式使得英雄模范教育的推进力量发生重大变革,人民群众不仅仅是英雄模范教育信息传播的单方面接受者,而且开始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英雄模范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过程。比如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等英雄模范教育的新实践。他们身上顽强拼搏、发展至上的精神品质体现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磅礴气势和自立自强的坚定意志,在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提升人们的发展能力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英雄模范教育:凝心聚力、人民至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互联时代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机遇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该时期迫切需要平凡英雄以拼搏的姿态、朴素的情怀、执着的韧性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既有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式的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脱贫攻坚英雄;又有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革命军人李延年式的不畏牺牲、顽强奋斗的战斗英雄;也有长期参与国防先进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国防工业的空白,为尖端武器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于敏式的默默无闻、献身祖国的模范英雄;还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用心中的信仰与追求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建立“人形巨墙”的钟南山式的忠于职责、甘于奉献的人民英雄,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英雄气概担负起国家、民族和人民交付的使命。这一类英雄模范呈现气质类型多样化与形象界定职业化交织的特点(8)庞申伟、柳礼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构的回顾与省思》,《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他们身上凝心聚力、人民至上的精神品质阐发的是一种自信自强的底气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得以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成为人民群众竞相转发、学习的对象。这种网络场域的多元主体参与英雄模范人物孕育、选树和传播模式,借助融媒体等新型传播技术为人们提供形式更为多元生动、贴合大众喜好的英雄模范教育,促进英雄模范传播的有序性和精准性。因此,这一类英雄以“英雄来自人民”的形象出现,呈现“可学习性”“可模仿性”的特点。人民群众既是英雄模范的崇尚者、学习者、捍卫者、关爱者,又是英雄模范最重要的来源和最深厚的根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地位被冲击,多元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以诋毁、污化英雄模范为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搭乘互联网“聚合效应”造成认知偏差,阻碍大众对英雄模范的价值认同,不断挑战英雄模范道德教育的底线。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9)《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人民日报》2015年8月1日。因此,坚持客观、准确、全面地还原历史真相,完整重述英雄模范事迹、彰显英雄模范人物风采、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是开展新时代英雄模范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崇和倡导英雄精神、英雄文化、英雄气概,对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开展表彰、纪念英模的活动,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英雄学习,为英雄模范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来源和理论支撑。同时,还出台了崇尚、捍卫、学习和关爱英雄模范的相关法律法规,英雄模范教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渐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建党以来英雄模范教育的基本经验

英雄“无名”,何以学习?模范“不知”,何以传承?回溯建党百年英雄模范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英雄模范作为时代精华和主流形态的展现、时代诉求和价值追求的反映,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呈现出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与时俱进、搭建现实联结等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英雄模范教育的凝聚引领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英雄模范教育凝聚力、提升英雄模范激励示范作用的必要前提。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光荣与梦想,探索现代强国的奋进道路。英雄模范作为社会一定环境中出现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代表,是国家的精神脊梁、民族的智慧担当。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在开展英雄模范教育时,善于利用英雄的理想境界、价值追求、审美情趣更好地凝聚人、引导人,奏响人们心中的同频共振、同情共境、同行共生之弦。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信仰与传承,巩固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英雄模范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彰显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取向,凝结着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英雄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良的英雄模范教育培养的一代代“英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崇尚学习英雄模范和开展英雄模范教育,重在传承以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精神。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尽职与取义,营造建功立业的良好风气。英雄模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载体,百年大党在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历来善于利用其在平凡岗位上的突出事迹、英勇行为来教育、激发人民大众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增强其民族复兴的自信心与担当意识,促进英雄模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恪守与时俱进,增进英雄模范教育的激励示范效应

恪守与时俱进是增进英雄模范教育感召力、促进英雄模范教育赓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英雄模范属于特定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有特定的行为表现。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舍生忘死,还是和平年代的无私奉献;无论是旧中国的救国图存,还是新中国的保家卫国,英雄模范的行为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集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二是时代变迁推动英雄模范与时俱进。这就决定了英雄模范的形象必须随社会性质改变、时代阶段变迁而进行更新性、创新性的重组与建构,而非仅拘泥或停滞于前阶段生成的英雄模范形象。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中,英雄模范教育的主体形象经历舍生忘死、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凝心聚力的演进历程;而在英雄模范精神主流意识层面,所表现出的团结至上、集体至上、发展至上、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三是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模范都是该时代先进力量的集中体现。英雄模范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便体现于英雄模范的先进性。英雄模范教育善于从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树先进典型并赋予其特有的时代意义,通过广泛宣传、共同学习的方式日益增进英雄模范教育的激励示范作用。

(三)搭建现实联结,提升英雄模范教育的价值认同程度

搭建现实联结是扩大英雄模范影响力、提高英雄模范教育认同度的根本要求。一是根植于现实,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顺应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黄金时期“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式的奋斗英雄,还是后疫情时代的“钟南山”“张定宇”“李兰娟”式的抗疫英雄,他们都是现实世界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物。二是取材于生活,传导有形的正能量和具象的感染力,增强群众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认。远离生活的英雄形象容易陷入英雄的绝对自由与完全自我的窠臼,将英雄片面拔高至“神圣化”层面,英雄模范教育容易失真、失声,减弱人民群众对其同心共情。三是还原于历史,再现历史中重新建构主流价值,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近年来不少人以“不为人知的历史”等标题为噱头,借由普通大众的猎奇心和对历史的模糊认知,大肆传播有关污化、丑化英雄模范的不实言论。这些行为试图夸大细节背离真相、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意欲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遮盖瓦解人们精神信仰、懈怠民族凝聚力和动摇集体主义根基,将英雄模范教育置于“无用论”的被动处境。(10)田旭明:《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8期。

三、建党以来英雄模范教育的当代启示

从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与时俱进、搭建现实联结等基本经验中汲取进一步开展英雄模范教育活动的力量,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独有特色,也是新时代革命优良传统极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号召“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1)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这将推动新时代英雄模范教育始终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根本遵循、秉承以先进性为特征的时代导向、更新以事实为联结的叙事话语。

(一)英雄模范教育始终坚持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根本遵循

英雄模范教育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与党的宏观指向相一致。英雄模范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党的宗旨理念,英雄模范的形象事迹和精神内涵应始终彰显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发展要求。回望英雄模范教育的百年演进历程,无一不反映并推动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核心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突出“团结至上”的英雄模范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四万万同胞推翻“三座大山”,谋求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突出“集体至上”的英雄模范教育,顺应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守卫新政权的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突出“发展至上”的英雄模范教育,契合了社会各领域全面快速发展的强烈渴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人民至上”的英雄模范教育,折射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巨大魄力。

英雄模范教育既要与党中心任务的宏观指向相一致,又要与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相符合。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共同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需求推动战争、生产和群众领域的英雄模范快速成长,其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舍生忘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求推动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英雄模范追求转变,其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无私奉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群众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争相涌出,其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顽强拼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英雄模范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其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凝心聚力”。因此,基于“在个性特征上、在人格魅力上、在价值取向上,观点不一,发展不等”(12)庞申伟、柳礼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构的回顾与省思》,《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选树不同阶层、行业和领域的英雄模范贴合人民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发展需求成为必然之势。

(二)英雄模范教育始终秉承以先进性为特征的时代导向

时代特征的衍变要求英雄模范教育与时俱进。英雄模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英雄模范教育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是其示范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会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模范教育是与激烈残酷的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平时期的英雄模范教育是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机融入在一起,二者均深刻体现了其时代精神的灵魂和本质。可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示范效应的有效发挥以英雄模范教育的与时俱进为最鲜明的特征。具体来说,注重发现和选树各个时代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革命英雄主义的高尚情怀,又来自、植根、服务于群众并为群众所认可和信任的英雄模范,同时侧重表现他们的英勇事迹及伟大精神,提炼英雄模范本身超时空的巨大能量,使人感到英雄模范可亲可敬又可信可学;从而唤醒普通个人的英雄情结、英雄情怀,鼓励和引导人民以英雄模范的气魄和斗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伟大奋斗中去,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去。

英雄模范教育示范效应有效发挥得以推动时代前进。英雄模范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英雄模范教育所内蕴的典型示范效应以柔性浸入与刚性引领有机统一的方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换言之,英雄模范教育典型示范效应的有效发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传承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过程中,对历经数十年甚至近百年仍然广为传颂的英雄模范,要在继承、弘扬和创新中不断超越和升华,从而与历史趋势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经典形象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因此,英雄模范教育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把英雄模范的引领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建功立业、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和实际践行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

(三)英雄模范教育不断更新以事实为联结的叙事话语

英雄模范事迹想要传得远、传得广、传得开,首先要讲得真、讲得实。保持英雄模范教育的现实性、真实性,增强英雄模范教育内容的可信性和可靠性。讲清楚英雄成为我们学习对象的背后逻辑和深层次原因,梳理出英雄模范从平凡普通到以身示范的转变过程和转变契机,为英雄模范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话语生态。英雄模范的现实性直接导致教育主体既具有英雄模范个体或者群体的独有特征和精神属性,又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这就为普通人效仿、学习英雄模范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境界提供了逻辑上的充分可能。英雄模范教育活动的开展既为受教育者学习英雄模范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又为受教育者成为行为楷模、道德榜样提供了契机。因而通过学习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中真实存在的英雄模范,将英雄模范的优良个性品质彰显出来,激励人们从自发的学习到自觉地模仿,使普通人的潜在或者显性的优良品德得以强化并持续发展。

想要英雄模范事迹更好地传得远、传得广、传得开,在充分保证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还要讲得引人入胜、令人神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点强调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这就启发我们善于运用有代表性的内涵符号彰显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英雄精神。比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们被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张思德被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单纯的词语从冰冷的汉字到特定涵义和意蕴的叙事话语,为英雄模范教育的有效传播与认知画出最大同心圆。同时,借助一定的外界载体让“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精彩,打造富有张力的“中国英雄”名片。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捕捉人民群众精神发展的需求,精准塑造反映民族复兴使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英雄形象,增强英雄模范教育受众的精准性;二是运用VR、AI等技术将英雄模范的事迹和形象以动漫等更为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展现,强化英雄模范教育受众的体验感(14)张锋:《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百年实践的发展历程》,《红色文化学刊》2021年第4期。。这些都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模范身上的力量,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依据。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英雄模范教育伴随着党的历史任务不断变换而与时俱进,成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和历史记忆。新时代英雄模范教育要想真正深入人心,就要在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与时俱进、搭建现实联结等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不断促进其先进性建设和话语权建构,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说服力和传播力,建构起英雄精神的价值体系、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


红色文化学刊
鉴往知今,资政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