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程东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彭伟兵,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系列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从理论渊源来追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的丰厚滋养,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发展。从基本要旨来凝练,包括人民是孕育英雄的母体、英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厚待英雄是新时代英雄辈出的必然要求。从重大意义来揭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新境界,铸牢了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增强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
英雄观是关于英雄的本质和历史地位的总体看法,是关于如何对待英雄和怎样培育英雄等系列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尚英雄和弘扬英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出发,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对英雄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起意涵丰富且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回溯其理论渊源,凝练其基本要旨,揭示其重大意义,对促进人们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具有重要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理论渊源
任何理论体系无不建立在前人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曾着重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页。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亦要在以往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的丰厚滋养,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发展,具有丰富深远的理论渊源。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2)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创新发展英雄观是其自身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使命。
1.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思想前提。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发现人民处于历史创造者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毛泽东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从而决定人民群众处于历史主体地位。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把“英雄”移出英雄史观的观念世界,强调时势造英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只要具备物质基础,符合社会需要,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和民心所向,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人民群众中一定会有人成长为英雄,而哪个人成为英雄则是由历史必然性决定的偶然事件,因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2页。,“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2页。。此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民与英雄的内在关系。英雄决不是离群索居的“孤胆英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是从人民群众中来,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如同双脚离地、失去力量的古希腊神话英雄安泰。
2.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英雄的基本观点为逻辑起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高度肯定英雄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英雄是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是“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和社会需要的制约,但英雄比普通个人站得高、看得远些,解决历史任务的欲望比普通个人强烈些,凭借巨大的影响力把分散的普通个人团结成一个整体,他们的主观动机合乎规律性,能够掌握和创立科学的思想理论,作出科学重大的决策,因而比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更大的作用,如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所言,“他会解决先前的社会智慧发展进程提上日程的科学课题;他会指出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所造成的新的社会需要;他会发挥首倡精神来满足这些需要”(8)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5页。。与其他阶级的英雄不同,无产阶级的英雄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反映人民的意志,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想理论作为完成历史任务的解决方案,发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发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变革活动,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
(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在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涵养下,中华民族英雄辈出,许多英雄和英雄精神至今被人们深情传颂,历久弥新。
中国古人是如何看待英雄的呢?东汉文学家刘劭在《人物志·英雄》中说:“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识过人谓之雄。”(9)刘劭:《王玫评注·人物志》,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在刘劭看来,英雄必须是文武兼备之人,才智出众,勇毅刚强。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英雄承载所属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生动载体。然而,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中国古人对英雄的认知难免良莠并存,有的崇敬民族英雄和百姓中的平凡英雄,有的把帝王将相和侠客当英雄。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人把报国为民者视为英雄。历史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哪种英雄,既映射一种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可贵品质,更彰显一种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从苏武、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到冯子材、林则徐等皆是如此,必定为中华儿女长久传颂,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0)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继承和弘扬,教育人们树立科学英雄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包括中华传统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11)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3页。,从中吸取丰厚资源滋养,从而发展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涵养于中华传统英雄精神的血脉之中,并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对中华传统英雄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一脉相承又增添新质。
(三)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发展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2)习近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革命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的文化遗存。其中,革命英雄和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最鲜明、最生动、最重要的精华部分,集中表现为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忠诚团结、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等精神风范,形成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谱系,“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13)朱德:《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集中反映,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属性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雄模范辈出,人民群众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许多重要成果,包括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上鲜明的精神标识。可见,不论是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英雄和英雄精神都是其中的精华。
基于文化基因的一致性,我们借助“红色”的特定文化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表述,把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称为红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5)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页。。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母体,从这一母体固有的红色基因孕育生成,从这一母体获得无穷的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6)《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洞悉革命历史,遍访革命圣地,缅怀英雄烈士,高扬革命精神,以“四个不要忘”和“三个来之不易”告诫党员干部学习把握党史、新中国史;同时,致敬褒扬各个时期的英雄,号召人们学习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和英雄精神,自己更是以老一辈英雄为榜样,立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付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铿锵实践,在从政道路上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丝毫不敢懈怠,践履“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庄重誓言。
二、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基本要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把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明确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时代内涵。这一时代内涵,可以概括为人民是孕育英雄的母体、英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厚待英雄是新时代英雄辈出的必然要求等基本要旨。
(一)人民是孕育英雄的母体
任何英雄观都必须明确英雄与人民的关系。人民是孕育英雄的母体,是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对英雄与人民的关系的基本判断。换而言之,从人民创造历史来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来说,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英雄来自人民。
1.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英雄,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能不断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攻克无数“娄山关”“腊子口”,离不开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靠的是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汲取智慧,强调“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7)习近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95页。,并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从政实践中恪守力行。从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到福建、浙江和上海,再到中央,“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信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经历七年农村插队生涯,真正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理解了人民群众,后来强调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18)《“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30页。,还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19)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217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对“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进行系统论述,认为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0)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版,第5页。,等等,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
2.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从千万普通个人中成长起来,英雄的作用受制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密切联系群众,植根于人民,以人民为师,确立和践行报国为民的根本追求,是普通个人成长为英雄的根本途径。轻视或脱离人民的个人不可能成为英雄,即便被称为“英雄”也不能对人民有所作为,不是真正的英雄,正如毛泽东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1)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一方面,“平凡造就伟大”,凡是伟大的成就,决不是由少数英雄或“孤胆英雄”单独创造的,而是由包括英雄在内的无数普通人一起创造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22)习近平:《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回信勉励广大劳动群众》,《人民日报》2020年5月1日第1版。另一方面,“伟大出自平凡”,无数普通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书写不平凡的人生,都可以称得上英雄,如张富清、黄文秀、四川木里31名勇士、杜富国,等等。
(二)英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任何英雄观都包含对英雄的地位和作用的判断。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认为,英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基本判断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抗争史和发展史的深刻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英雄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4)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版,第351页。等,充分揭示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英雄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抽象的,通过报国为民的英雄业绩表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英雄业绩,指出“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2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版,第3页。,“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26)习近平:《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4页。各个时期的英雄创造不同的英雄业绩,但英雄精神是相通的,在同一精神基因上生发出来,形成一条坚不可摧的精神基因链贯穿于各个时期,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7)习近平:《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48页。,习近平总书记以对“英雄精神”的深刻洞察,在颁发“抗战”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从必胜信念、英雄气概、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等方面凝练英雄精神,提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英雄风范,对英雄发出崇高礼赞。
英雄顺应时代潮流,洞悉时代使命,发动和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挑战,开创祖国和民族的美好未来。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英雄和英雄精神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在的和未来的,不会过时,应被人们牢记和弘扬。要牢固树立这一观念,必须提升历史意识,坚持历史思维,以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辩证思维看待英雄和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历史站位、精准的现实关照和深邃的未来视野,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进而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9)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三)厚待英雄是新时代英雄辈出的必然要求
如何对待英雄,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命题,既体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格局和境界,也关系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正如郁达夫所言:“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30)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3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8页。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判断英雄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上,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出发,深刻阐释如何对待英雄这一问题,强调“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31)《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32)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3日。,为我们指明了厚待英雄的态度和方式,引导和教育人们厚待英雄。
1.崇尚英雄是厚待英雄的价值基础。一个有希望和前途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崇尚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就树立了崇尚英雄的优良传统,所以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从苦难中铸就辉煌。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和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建立纪念碑,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用“三个不朽”,向伟大的人民英雄致敬。改革开放后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党和国家隆重举行英雄表彰仪式,开展英雄纪念活动,推进英雄文艺创作,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旅游,崇尚英雄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走上制度化、仪式化和日常化的轨道。
2.学习英雄是厚待英雄的内在要求。厚待英雄,既表现为崇尚英雄这一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又要求落实于学习英雄的实际行动中,把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发扬光大。厚待英雄,必然要求学习英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英雄作为学习榜样,继承和弘扬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促进个人全面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33)习近平:《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34)习近平:《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35)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为我们学习英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英雄,但人人都应当学习英雄,把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化为个人成长成才和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3.捍卫英雄是厚待英雄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颠覆进步历史、瓦解主流价值、搞乱人心的险恶目的,“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36)《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习近平这十句话必须铭记》,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8-05/21/c_1122860423.htm.因而,英雄需要捍卫,需要我们与抹黑诋毁英雄的言行作斗争,唯有如此,才能为厚待英雄提供有力保障,营造和维护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37)《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战研究》,《人民日报》2015年8月1日。。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明确方法和要求,强调“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38)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1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为捍卫英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治理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乱象,有力地打击了抹黑诋毁英雄的言行。
4.关爱英雄是厚待英雄的重要体现。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和道德标杆,其实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唯一的特别之处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个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主要是一个个来自普通人的英雄。不言而喻,英雄对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更好的关怀和爱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39)《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习近平这十句话必须铭记》,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8-05/21/c_1122860423.htm.“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40)《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报》2018年3月13日。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41)习近平:《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建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构建国家荣誉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维护英雄及亲属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物质待遇和抚恤金标准,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荣誉表彰、物质待遇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关爱英雄的体系,确保英雄无后顾之忧,确保英雄及其家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越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越需要英雄为之冲锋在前,越需要英雄精神铸魂励志。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愈加迫切,更加需要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为之导航指向。
(一)开创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新境界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参天大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和新情况,对英雄观提出新观点、新论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新境界。
1.对英雄的本质与作用提出新观点。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英雄史观把少数英雄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决定力量,把人民群众当作少数英雄实现其目的的工具,推崇的是脱离群众、为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英雄,反映了剥削阶级维护统治的意志,起到愚昧和麻痹人民群众的作用,消解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和个人都在历史上起作用,但强调两者的作用处于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而个人在历史上不起决定作用,即便是英雄也至多起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称人民为真正的英雄,这里的“英雄”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也不是指脱离群众的“超级英雄”,而是代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这一论断把“英雄”真实还原为人民,消解英雄史观塞进在人们头脑中的英雄观念,增强人民创造历史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人民是英雄的根和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英雄在历史上起重要的进步作用,能够教育和引导人民认识与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可见,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不但批判了英雄史观中的“英雄”,而且在群众史观上把人民与英雄统一起来,进而创新发展了群众史观关于英雄的基本观点。
2.对培育英雄和对待英雄作出新论断。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时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因时而变、因势利导,英雄才能有所作为。除了时势之外,还有许多具体因素对产生英雄具有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在特定情况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个体因素、主观因素和人力可以调整的因素等,往往由于处于次要地位而被人忽视。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继承发展“时势造英雄”的观点,强调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不会坐等英雄自发产生,而应顺应时势,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自觉主动地培育英雄,造成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42)《发挥功勋荣誉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同时,产生英雄、英雄辈出还要解决好如何对待英雄的问题。以往我们常用“高大全”方式宣传英雄,呈现“英雄是只求奉献的强者”的脸谱化形象,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分化和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人对英雄缺乏敬重、感恩,甚至抹黑诋毁。对此,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强调,一方面要高扬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满足英雄作为现实人的合理需要,应获得人们、国家和社会更多更好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创新发展了对待英雄的观念和方法。
(二)铸牢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认同,是攸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3)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版,第339页。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落后腐朽的文化往往使人陷入文化自负或文化自卑。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腐败不堪,封建统治者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把西方近代文化视为“奇技淫巧”,在文化上极其自负自大,而经历帝国主义入侵的深重灾难之后,有些人又走到文化自卑的极端,鼓吹“全盘西化论”。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出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建立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
英雄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集成者、自信者、捍卫者和践行者,英雄精神是先进文化最直接、最生动、最典型的精华和最耀眼的精神标识。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英雄和英雄精神,或者不崇尚英雄、抹黑诋毁英雄和英雄精神,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不可能建立文化自信,或者文化自信因缺失有力支撑和坚实基础而土崩瓦解,陷入文化自卑的泥淖。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勾结苏联国内的敌对势力大肆抹黑诋毁苏联英雄和历史,使苏联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解体崩塌,文化自信荡然无存。
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科学回答了“谁是英雄”“如何对待英雄”和“怎样培育英雄”等重大基本问题,帮助人们树立科学英雄观这一思想前提,教育和引导人们崇尚英雄和弘扬英雄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指导下,中国人民科学认识英雄,正确对待英雄,积极培育英雄,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英雄而骄傲自豪,因英雄精神的洗礼而意志弥坚,从而铸牢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三)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为指导,大力营造崇尚英雄的浓郁氛围,普遍养成人们争做英雄的道德追求,使英雄身上体现的斗争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品质,教育和鼓舞人们直面和战胜一切“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
1.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斗争精神。伟大斗争是指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过程中成功应对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和果敢行动。当前,世界局势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复杂,建设伟大工程的生死攸关,推进伟大事业的空前复杂,实现伟大梦想的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同以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但不论如何变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斗争精神一脉发展,即始终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包括树立斗争意识、坚定斗争意志、讲究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是实现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法宝。
2.英雄是斗争精神的化身和典范。“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英雄从不在温室里孕育,从来是在斗争中产生成长。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出许多英雄,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英雄壮烈牺牲,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经过各自时代的斗争洗礼和淬炼,把斗争精神融入了血液基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斗争精神的化身和典范。斗争精神成为英雄的鲜明政治品格,是英雄气质、英雄气度和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早已摆脱旧中国的苦难和屈辱,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危机从未远去,面临的各种斗争只会日益激烈复杂,并将长期存在,需要我们崇尚英雄和弘扬英雄精神,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4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45)习近平:《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应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尽显英雄本色。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是新时代对“谁是英雄”“如何对待英雄”和“怎样培育英雄”等重大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其理论渊源深远,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的丰厚滋养,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发展。意涵丰富,包括人民是孕育英雄的母体、英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厚待英雄是新时代英雄辈出的必然要求等基本要旨。意义重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新境界,铸牢了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增强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