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秋丨以红色基因延伸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文摘   历史   2024-04-22 11:04   江西  

[作者简介] 曾长秋,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发于《红色文化学刊》2024年第1期第5—12页。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经历百余年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积淀了彰显红色基因的精神谱系。这是一个由鲜活人物或事件串成的精神谱系,链接许多具体精神而组成生动的历史画卷。离开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精神谱系,红色基因则无法传承;离开了红色基因,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便失去遗传密码。不断延伸精神谱系,世代传承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红色基因

2023年10月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命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议对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七个着力”,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靠积淀而来,中国共产党经历百余年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奋斗,锻造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衍生了传承红色文化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载体是红色资源,遗传密码是红色基因。离开了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则无法传承。红色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世代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衍生红色基因之源

一部党史,既是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传承史。

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意味着失去“根”与“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东方达百年之久,是因为它生成与培育了彰显国家特色、民族气派的精神支柱。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并在长期奋斗中打造了红色文化以及衍生为红色基因。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涌流。党的历史从哪里开始,红色文化及其基因就从哪里产生。五四时期先驱者的建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事业之根、精神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源头活水”源于建党实践,一旦党的精神形成,便通过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考察百余年党史,由于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众多的人和事,才演绎成一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剧。建党先驱们为党“铸魂”,是浇灌红色基因的主体,其业绩在中共创建史上迸发出灿烂光芒。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和中共一大的召开,虽已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但当年并未表述“建党精神”的概念。关于“建党精神”的表述,最早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概括的“红船精神”。他将其内涵表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在具体地域的形象化表述,也就是说,红船精神取象于嘉兴南湖一艘游船,而建党精神则是理论表达。红船精神的三点内涵都准确表达了建党精神的特质,尤其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而习近平总书记以32字重新提炼建党精神,字字珠玑,解读了我们党“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立起了我们党“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指引,凸显建党精神的“方向盘”作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引擎,凸显建党精神的“发动机”作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能量,凸显建党精神的“加油泵”作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宗旨,凸显建党精神的“识别器”作用。它们分别从共产党与社会、共产党与人民、共产党与对立面、共产党与自身的关系层面展开,从理论品格、政治品格、斗争品格、党性品格的本质层面体现其内涵,而且相辅相成,揭示出百年党史的奋斗主题和永葆青春的生命奥秘。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何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又为何经历沧桑而风华正茂呢?是因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衍伸了红色基因并推动百余年事业发展。一百余年前,建党先驱们为了救国救民,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真理,锻造出伟大建党精神。他们萌发的初心使命就围绕在建党实践和建党精神这条主线上展开,逐渐培育、积淀为红色基因。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视察的讲话中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3)冯春梅、莫福春、冀东昇:《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人民日报》2014年11月9日。无论红色文化还是红色基因,都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并得到顺理成章的延伸。如果说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而共产党人则是打造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主体。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代表了建党立党的独特标识,彰显了红色基因的生命活力,在百余年兴党、强国、富民的奋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伟大事业,必然孕育伟大精神。追根溯源,一切精神皆源于千百万民众的实践。人民创造历史,伟大建党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党在百余年间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便是革命精神培育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其过程可分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就“救国”大业(1921—1949年),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延伸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精神;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铸造“立国”大业(1949—1978年),孕育新中国初期广大军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舍生忘死等品格,如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具体精神;三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基“富国”大业(1978—201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锤炼出新特质,如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具体精神;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强国”大业(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全方位、开创性的实践成果,涌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如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具体精神。以上革命精神的培根铸魂作用,在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身上衍生和复制着可以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其二,伟大实践依托实践主体。从实践铸造精神的过程看,精神不能脱离实践主体而存在,必须由参与实践的人(个体或集体)生成,实践主体对现实世界的观念映射,在解决实践难题、推动实践进步的过程中演化精神世界。构建革命精神及传承红色基因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也依托于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这些实践主体体现了时代风貌和创新、创造、创业的品质,并呈现主体多样化特征(包括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中的先进典型)。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精神,打造了红色文化并传承了红色基因。其实践主体,就组织体系而言,有些是全局性的,如苏区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有些是区域性的,如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红旗渠精神;有些是行业性的,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有些在特殊环境中形成,如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还有一些以个人名字命名,如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仅2021年国庆前夕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具体精神就达46种(括号内还有5种),它们超出了命名的本身含义,展现出形成年代的时代风貌。之所以每一种具体精神都依托于一定的实践主体,说明离不开实践主体身上的红色基因起的催化作用,这些主体在党史上矗立起一座座丰碑,以强大的辐射作用转化为更多人的精神追求。

其三,实践主体展示精神风貌。伟大建党精神起于“群雄立党救中华”的五四时期,建党精神展示先驱风貌、孕育红色基因。这是因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许多有识之士受新文化、新思想启蒙,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早期先驱者接受马列主义有三条渠道:一是留日志士,如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归国以《新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等为阵地进行传播,尤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流芳百世;二是赴法勤工俭学青年,如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在海外建团建党,蔡和森不仅写信回国促进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而且提议将留学团体“工学世界社”更名“少年共产党”;三是留俄留苏学生,如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等受共产国际直接培养,驻莫斯科记者瞿秋白报道十月革命消息。在国内,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成长了一批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如毛泽东、何叔衡、彭璜在湖南开展工农运动,使湖南成为最有革命朝气的省份之一。马列主义在中国结出硕果——与工人运动结合,促进了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终于在上海造船、从南湖启航,从此乘风破浪、扬帆远征。先驱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初步完成了建党伟业。在这些实践主体身上展示出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积淀为红色基因,成为维系和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

二、党的百年辉煌事业是传承红色基因之基

革命精神及红色基因形成于奋斗实践,其反作用力又推进党的辉煌事业。

党的伟大事业基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实践,是打造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昭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而且精神具有反作用力。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百余年辉煌事业的产物,其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延伸发展。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离不开理论指引、精神反哺和价值激励。革命精神作为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表达,记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样态。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二者的关系:从外延上说,离开了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则无法传承;从内涵上说,离开了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便失去了遗传密码。也就是说,革命精神外显红色文化,内含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最本质的内核,决定了红色文化的具体样态。红色基因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而各种样态的红色文化是具体的,具有特殊性。正因为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发挥了作用,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因为培植红色基因使共产党人永葆青春活力,我们要追随红色足迹,从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续写新时代伟大事业的新篇章。当前,我们之所以大力宣传与弘扬革命精神,是因为它具有明其向、强其聚、增其纯、益其坚之功;革命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革命文化的层积累迭,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呈现。革命文化上承民族优秀文化,下接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昭示了相应时代的具体精神主题,也凸显了共产党人在代系更迭中起稳定作用的红色基因。

纵观世界,中国共产党可谓“精神最富有”的政党,在实践中打造了红色文化高地并衍生了红色基因密码。红色文化及其红色基因均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并彰显出共产党员精神世界的鲜红底色。红色文化的灵魂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百余年奋斗打造红色文化,建党精神延伸红色基因。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种历史衍伸与逻辑互动。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革命精神虽是历史的,更重要的却是现实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属于观念形态,其特点:一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三是代表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它拥有连贯的思想内核、深厚的传承土壤、崇高的道德力量、坚实的实践属性,是党性与人民性、典型性与传承性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各种具体的革命精神之间,既有相通相融的共性,又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更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研究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身上的红色基因和一系列具体革命精神,要遵循实践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以时间为主轴、以空间为平台,寻找共同拥有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理念,认识衍生红色基因之逻辑进路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

回顾历史,为什么说传承红色基因能铸就党的百年辉煌事业呢?

首先,革命性和先进性引领党的前进方向。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4) 习近平:《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48页。革命精神引领时代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在精神层面的反映。延伸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其目的是寻根求本。我们应如何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呢?一是不忘根本,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即科学性,共产党人从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二是敢于斗争,要体现共产党人的革命性即实践性,锻造共产党人敢于克服一切困难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党自成立伊始,就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这种先进性起到了凝聚党心、树立形象、号召民众的作用,每一名党员都朝着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前进。就是说,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引领共产党人铸就百年辉煌,一往无前的革命性则成就了革命和建设事业。革命性和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同时,我们党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和纠错机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强筋健骨——不仅骨头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肌肉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精神强(文化自信、平视世界)。

其次,民族性和时代性推进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铸就的革命精神及传承的红色基因,是党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力量所系。它们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抚今追昔,追根溯源,令我们无限自豪。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由衰到盛的历史,映射出人类文明之光。通过吸取精华、融汇创新,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超越了特定的时空境遇,诠释了非凡的历史厚度与思想深度。革命精神需延续,红色基因永相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们主要围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时代特征展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们主要围绕“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时代特征进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它们主要围绕“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时代特征生成;进入新时代,它们主要围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特征塑造。党在百余年奋斗中最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即对民族精神的淬炼和对时代精神的塑形。其中,前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协调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后者则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亦能展示时代主题和精神风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党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东方百余年,能够力挽狂澜、乘风破浪,正因为身上的基因和彰显的一系列具体精神都适应了时代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并彰显民族特色,才使党的队伍充满生机活力而勇往直前。

再次,党性和人民性促进党的事业发展。以革命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集中概括和本质表现。其政治符号鲜明地传播了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要求党员干部用党章党规对标、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接。百余年党史告诉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本性,即党性、阶级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其核心理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即党性之魂。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它与人民性也是统一的。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信仰是基调、艰苦奋斗系本色、人民至上为主题。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而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诠释了“依靠谁、为了谁”的执政理念,始终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追求。党性即阶级性的集中表现,说明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在不断锤炼党性的同时,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获得亿万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续写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新篇章

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需要在新时代的创新伟业中续写新篇。

创新推动事业的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创造人间奇迹的党,共产党人是善于创造人间奇迹的人,传承红色基因同样大有可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党的每一种具体精神一再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就是对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传承。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革命精神是其特质,红色基因是它的遗传密码。今天,我们党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大变化,深知“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总结党的精神发展史,揭示党的精神赓续律,在新时代不断延伸,要解决“何以弘扬”的关键问题、阐明“如何赓续”的未来命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有过百年辉煌历史,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创造了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奇迹,也一定能够续写新时代的辉煌。这是因为: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特点、新任务、新目标,为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革命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其二,坚持“守正为基,创新为要”,可以进一步引导全党和全体人民在百年奋斗成就中坚定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筑牢初心使命、增强执政本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功立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研究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不应只研究抽象的哲学问题或“务虚理论”,而应更多地从具体精神状态探讨。坐而论道,空谈误国,对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研究也是这样,不能只停留在提出背景、内涵特征、精髓要义等分析上,而应强调对当下人们精神面貌塑造和价值观念引领的政治功能上。党的奋斗精神已融入建党以来几代人的灵魂和血脉中,不仅激活了深邃厚重的中华文明,而且革新了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要求,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认识红色基因之魂是理想信念、之根是初心使命、之本是实事求是。其实,精神力量即文化力量,由红色基因构成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都是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党史文化即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延伸,革命精神也在延伸。新时代需要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革命精神,要对其进行新阐释、新提炼,倡导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内涵。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在深入学习党史中培植红色基因之根,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绽放红色基因之花,在不懈实践奋斗中收获红色基因之实。

第一,阐释革命精神及红色基因的新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新时代的现实问题而成,鲜明的问题意识、突出的问题导向是其特质。研究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革命精神的问题,实质上就要传承党的价值观念体系。革命精神及红色基因是一个同根同源的庞大系统,反映了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同根同源性是党的奋斗在时代更迭中能连续发展、支脉纷呈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维持基因或谱系结构稳定持久、绵延赓续的基石。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我们今天续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要对其话语体系进行提炼、延续、引申,对已有精神样式进行梳理、把握、发展,并努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高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对那些被党和国家认可的精神形态,温故而知新;对那些至今仍有无限魅力的精神形态,更应发掘新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总结和运用党史故事,认为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所表现的精神境界。例如: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讲述了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红军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2016年10月他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又讲述了三个女红军在湘南汝城县沙洲村“半床棉被”的故事……长征精神由一个个红色故事构成,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擦亮红色品牌,重塑英模人物。为了增强传播红色文化的实效性,我们不仅要以场景融入开展活动,也要贯通“虚实”场域探索“互联网+”新路径,让新媒体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大增量”。

第二,提升革命精神及红色基因的新价值。建党之初的革命精神、建国以来的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无一不体现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价值主旋律。为了做到“精神引领旗帜红,奋斗牺牲事业重”,要求“党员信仰筑国魂,基因赓续血脉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对部分史实尚未提炼成精神形态,从而为今天我们做提升新价值的工作预留了空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要从那些尚未挖掘或尚未释放全部意义的事件和人物中,重新提炼当前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意蕴,这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革命精神的必由之路。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南湖不仅提出了“红船精神”的概念,而且将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定位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年之际,他概括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其阐发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的有机统一。(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2页。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7)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8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奋斗为我们续写新时代新篇章铺就了沃土。我们要将其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对待以往精神财富的应有态度。

第三,彰显革命精神及红色基因的新品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精神的忠实传人,能够把真理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如何提升新品质,使其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呢?我们认为既要铸“形”、更要塑“神”。除了“翻新杨柳枝”以外,“重在创新”更加可贵,即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以新作为展示新风貌。例如,深圳人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敢闯敢试,用40年把一个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奇迹。新时代的红色文化及红色基因同样最具时代辨识度,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当代青年要续写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呈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新时代面貌(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3页。;他还以典型与模范引路,先后谈到屡闯生命禁区实现对珠峰高度精确测量的国测一大队、秉持报国理想勇攀科技高峰的黄大年、35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扶贫的李保国、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国戍边守岛32年的王继才以及时代楷模张富清、杜富国、余元君、卢永根、黄文秀……这些英模身处不同岗位,身上都展示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构筑了新时代的中国脊梁,矗立起踔厉奋进的精神坐标与参照系。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助推软实力建设;传承红色基因需固本筑基,党的革命精神之“根”都深植于红色文化土壤之中,并从文化传承中获得历史支撑,从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中获得实践支撑,其中蕴藏着真理力量、理想力量、文化力量、人民力量、创造力量、道德力量,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境界,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发展。我们深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以革命精神来传承及提升文化软实力,才使自己所向披靡、发展壮大。今天我们奋进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革命精神,必须守正创新,即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必须牢记人民重托,坚持自我革命,提高执政能力,满足中国社会进入全新历史方位之后对精神资源的需求,满足加强党的建设和培育民众道德情怀的需要。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彰显了信仰的伟力,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对革命理想信念薪火相传,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只要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就能经历任何风浪,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奔向伟大复兴。



红色文化学刊
鉴往知今,资政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