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功献 叶雯静丨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

文摘   2024-05-23 09:00   江西  

[作者简介] 徐功献,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叶雯静,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于《红色文化学刊》2024年第1期第50—58页。

[摘 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和红色产业、红色人才、红色宣传、红色生态、红色组织等开发利用形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实践创新也面临着联动开发有待提升、品牌打造尚有欠缺、推广人才较为稀缺、实践运用力度不足等困境。因此,要通过健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联开机制,强化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塑造,培养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人才队伍,推进乡村红色文化精神践行力度等路径,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创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乡村振兴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战略工程,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方面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受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江西省瑞金境内保存的丰富革命旧址遗迹,吉林省以四平、白山、通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集聚区,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红色文化圣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地红色文化及其相关衍生产业“以其多重功能和综合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能”(2) 张师莫、周军:《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及传承路径》,《农村经济》2023年第4期。。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有着内在契合性和时代必要性。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探究如何更好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创新,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举措。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在挖掘、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地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朝着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更美的生活环境,突显出红色文化资源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发展潜力。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这种活动及结果表现为人们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遗存。”(3)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年第1期。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红色遗址的修缮保护、红色文物的挖掘利用、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等方面。

一是红色遗址的修缮保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与保护,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专门性文件,为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提供政策支撑。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全国各地一大批红色文化标志性建筑如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部分破败的和濒临倒塌的红色文物如战役旧址、红军会师地旧址、通讯处旧址及革命先烈曾居住过的旧址旧居等被“抢救性”修复与保护起来。

二是红色文物的挖掘利用。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重温中国革命进程和革命先烈感人事迹的生动教材。各地十分重视红色文献史料等的征集、编纂和出版工作,加强对革命文物和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同时注重收集和保存革命口述实料,实地走访革命历史亲历者及其后人,研究、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故事和红色史料等。此外,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书写在古籍里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利用出版出售文博出版物、文物图册、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创新红色文化展示利用的途径。

三是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全国上下十分重视对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对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如利用革命遗址、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红色旅游进行红色研学体验游,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还重视纪念和庆祝红色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到革命遗址、纪念碑等场所开展瞻仰、献花、听报告、办演讲等多种活动,将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乡村振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趋势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围绕党和国家提出的“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等具体要求,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其一,“产业化”。作为一种朝阳产业,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给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研学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色文艺文创产业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在开展现场教学、组织主题党团日活动及其他主题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交通、饮食、文创产品消费等而衍生的红色文化研学产业;以开发旅游景点,满足游客参观游玩红色景点需求的物质和文化消费而衍生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创作红色文学产品、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创产品而衍生的红色文艺文创产业。(5)王焰安:《关于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建议》,《韶关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其二,“数字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文化资源也顺应时代发展,将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实现数字化方向的升级。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呈现的数字化。借助5D、VR、AR等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复原再现,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逼真的视觉体验与感官刺激。二是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数字化。“借助微信、微博等数字媒介将红色资源制作成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6)付安玲、肖朝霞:《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变革与实现路径》,《红色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其三,“生态化”。新时代,秉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发展理念,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绿色生态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在注重保护、修缮各种红色文化基地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和改善村容村貌。注重红色和绿色的有机结合、自然和文化的科学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的红色品牌。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有利于以红色精神教化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开发利用的形态

形态是事物存在的样貌,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从乡村振兴视域审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形态,可将其大体概括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类型。

(一)依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集群发展红色产业

红色文化产业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开发利用的最显著形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资源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招牌产业。各地看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意识到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地文化及产业,使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红色产业聚集群。

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政策叠加优势及区位发展优势,是依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集群发展红色产业的排头兵。江西共保存2344处革命遗址,建设16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个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涉及100余条红色旅游线路。同时,《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强调“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目标。因此,产业集群成为江西红色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如江西兴国睦埠村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党校和红色研学基地,联合开发红色培训班,同步修复、保护当地古建筑,建设特色民宿、亲子营地、开心农场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江西铜鼓将县内9个乡镇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多条路线,围绕这些路线,拓宽了包括康养民宿、客家餐饮、农耕体验、户外运动等在内的多种业态发展链条。总的来说,全省各地区依托本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培育红色产业,不仅“点线串点、扩面拓区”,呈现出红色旅游“群景”,而且推进了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红色产业聚集区,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二)联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机构培养红色人才

红色文化资源机构和红色人才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基层要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党史研究部门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机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合作培养具有红色意识、了解红色文化、能够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人才。

许多地方积极联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机构以多样的形式培养红色人才。一方面,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机构参观学习或就近开展重大的革命纪念活动和红色文化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使其作为本地区党员干部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烈士祭扫,参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活动,联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机构进行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使其在实际体验中学习红色文化。总之,各地应“以运行有效的制度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坚实的保障”(7)王婷:《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时代新人培育研究》,《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5期。,深度联合红色文化资源机构,充分运用革命文物、红色典籍、纪念设施、红色剧目等红色文化资源,“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8)胡和平:《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日报》2021年7月19日。,不断向社会普及党史知识,培养公民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传人。

(三)立足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宣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开发利用中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大力宣传,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平台是大众了解乡村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新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VR、5G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乡村红色文化宣传平台也不断更新换代。基层在宣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的宣传方式与宣传渠道,立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在尊重、贴近当代群众接收信息与传播信息习惯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双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

一是建设线上网络宣传平台。新兴媒体平台是新时代乡村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陆续建立起来,成为基层群众信息交流的重要桥梁和乡村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通过开通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的官方账号,及时更新、推送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将历史上的革命英雄、感人的革命事迹、红色故事和珍贵的革命遗址配合生动的视频、图片、文字发表在各大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将乡村红色文化传递给社会大众,不断增加乡村红色文化的上镜率,提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二是建设线下体验平台。虽然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红色文化的相关资讯,但这和到红色资源现场实地参观体验还是有很大区别。建设线下的实地体验平台能够很好地弥补线上宣传的不足。通过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栏、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陈列室等线下观摩平台,积极举办各类宣讲、红歌传唱、话剧表演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评比、表彰活动,在乡村日常生产、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中宣传红色文化,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吸引外地游客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中,增强其体验感和参与感。

(四)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环境建设红色生态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乡村群众不仅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需要生态环境的治理优化。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利用,并不是只注重产业的发展、经济的收入,而要更多关注如何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改善和优化乡村生态,建设乡村生态环境。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反哺乡村红色生态建设,努力实现乡村自然宜居环境和人文宜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保护红色文物、修缮红色遗址等,同时还要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乡村基层组织通常以某个红色遗址为中心建设一个红色文化基地,能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容村貌的整治,还能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从而实现红色和绿色的结合、自然和文化的融合,产生加成效应,既助推红色旅游业发展,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教化村民,形成良好乡风。乡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村民有着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村民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也有着天然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勤俭节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精神品质对村民进行教化,能够帮助村民提高素质,养成文明行为,提升精神风貌,“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生态的价值共享与增值”(9)林晶晶:《习近平关于数字治理重要论述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价值》,《福州党校学报》2023年第2期。,从而形成良好的乡风。

(五)践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内核打造红色组织

红色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红色文化目标,按照一定的规范,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从事红色文化开发、管理、生产、传播等工作的社会集团,包括红色文化培训机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红色文化艺术团体,红色文化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红色组织是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开发利用的重要组织形态。红色组织的建设不仅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形态。新时代,乡村基层已充分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功能,通过践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内核打造红色组织,以红色文化资源内核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吸引乡村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建设中,不断增强乡村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给红色组织以灵魂。人们选择加入任何社会组织,并非纯粹的兴趣爱好,而是被其精神、文化所吸引;同时,一个组织要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必须有精神文化内核作为支撑。因此,一个优秀的组织必定是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做根基,有强大的精神内核作为灵魂的。地方基层在打造红色组织时,并不是对红色文化资源外在符号的简单照搬照抄,而是致力于深入挖掘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只有成功地把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的精神核心“外化”出来,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号召人。二是尊重当地村民的主体地位,给红色组织以力量。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实践经验,对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积极发动和组织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使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乡村振兴的成果享有主体,增强村民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实践运用的困境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仍面临着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品牌打造、人才推广和红色文化精神实践等方面的困境,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有待提升

首先,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与乡村的产业发展存在着‘两张皮’”(10)杨莉:《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年第11期。的现象,即没有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农业、科技、生态等产业进行很好的融合。大部分地区都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单独的开发,且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上,未能与其他产业联动开发,极易造成红色文化资源产业规模小、产业链延伸困难、空间分散、成本增加等问题,阻滞着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其次,目前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时往往各自为政、盲目开发,未能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置身全国红色资源规划发展的大格局之下,缺少与其他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合开发合作。不同区域之间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而疏于合作,最终导致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争夺、客源市场等方面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各红色文化资源在建设上财力、物力等的浪费。最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形式大都是爱国主义基地和传统革命教育基地,在强调红色文化资源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依靠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也应适时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通过推动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增强自身的“供血”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打造尚有欠缺

一方面,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方式较为单调,内涵发掘程度不深,阻滞自身的品牌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但目前我国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存在着主题单一、内容重复、活动形式单调、民众体验感和参与感不足等问题,未能真正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精髓和魅力,而难以让民众融入其中,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自身的品牌建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模式陈旧单一,产品供销网络不广,阻碍自身品牌的打响。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产业都借助大数据、新媒体平台等为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和引流。但红色文化资源的部分管理者缺少对这些新媒体平台和网络营销的重视和利用,仍以传统宣传模式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品牌,对新型供销渠道的开辟不予重视,阻碍自身品牌的打亮。最后,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定位不准,同质化明显,限制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不少地区在自身品牌规划阶段就未能明确提出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相应措施。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也存在着方向错误、盲目开发的问题。在自身市场和产品上也与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定位,自身特色不足、民众吸引力不强。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人才较为稀缺

其一,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人才方面缺乏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就涉及历史、政治、旅游管理、图书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培养兼具红色文化、政治历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传播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依旧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红色文化资源推广,阻碍乡村振兴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其二,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大多都集中在乡村或贫困地区,这些地区本身由于自身经济发展实际,很多青壮年都往城市发展,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此外,相较于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的发展建设和管理意愿都比较低,极易导致基础建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发展缓慢、相对滞后,人才资源存在较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的情况,阻碍着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其三,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人才供给方面相对存在不足。不少地区出现专业人才无法到岗或未能履职的问题,“在编不在岗,专职不专干”权责错位现象明显。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宣讲人员和管理人才都严重紧缺,出现红色资源保护不力、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够等诸多问题。

(四)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运用力度不足

首先,红色文化精神同时存在着有效利用不足和“建设性破坏”同时存在的现象,阻碍着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践行意愿。部分地方政府对做好新形势下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弘扬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举措创新不多,将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自觉性不够等。甚至有些地方为了快速刺激经济发展,将“红色文化去意义、去精神,把高尚、纯洁的红色文化精神埋葬在低俗恶俗中,消解红色文化精神的意义”(11)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使人们质疑红色文化精神,甚至产生排斥,消解人们对红色文化精神的弘扬意愿。其次,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弘扬方式和手段上相对单一,导致红色文化精神传承弘扬的社会参与度低。目前,无论是历史文物的保护还是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多都是政府在“办文化”。政府缺乏有效的手段去发挥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家庭社区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人民群众参与渠道不通畅、意愿不强烈,难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合力。最后,红色文化精神传播弘扬手段依旧以说教灌输的方式为主,不能寓教于乐,无法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精神需求,难以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红色文化精神传播的热情,从而阻碍红色文化精神的践行力度和深度。这些都阻碍着红色文化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

四、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实践创新的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和短板,凝聚多方力量,从健全联开机制、强化品牌塑造、培养人才队伍、引导践行力度等多层面精准着力。

(一)健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联开机制

改变当前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两张皮”,各个区域和地方之间缺乏合作以及忽视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等的问题,需要贯彻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联开机制。

首先,实现产业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既要看到红色文化主产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也要看到随之产生的经济带动效应。要注意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做到以红色文化产业为“线”,将线上的衍生产品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红色研学及特色农副产品等串联起来,打造“红色+旅游”“红色+风俗”“红色+文创”等产业链,推动红色产业链条式发展。其次,实现区域融合。红色旅游已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改变红色景区各自为政、缺少联动合作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红色中心景区与当地全区域之间的关系。最后,实现生态融合。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要充分挖掘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乡土乡情、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深度融合,让整个乡村成为一个活态“景点”,使所有红色元素和乡村元素连起来、活起来。

(二)强化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塑造

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塑造是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红色村庄‘千村一面’的现象,没能展现出各地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特点。”(12)易修政、卢丽刚:《深化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效用研究》,《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找到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点,并结合地方实际作出科学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

一方面,强化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塑造应强化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各地应根据客观实际来提取属于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意蕴和价值,使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中能够很好地将主导产业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意蕴、独特价值联系起来。如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精神、人文情怀融入乡村旅游之中,为乡村特色旅游注入精神力量,构建“千村千貌”“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旅游模式。另一方面,强化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塑造应打造红色精品项目。在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中,应重视资源开发质量,深入挖掘一批有潜力、有魅力、有活力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雕细琢,形成红色精品项目。如根据资源分布具体情况,策划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根据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培育出一批特色传统手工艺品、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等项目。

(三)培养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真正开发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品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十分重要。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专业人才,“既要‘外引’更需‘内培’”(13)刘玉珂、胡笑笑:《湖南省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路径优化》,《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一要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当地农民群众是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实践创新的中流砥柱和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号召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实践的相关活动中。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民群众的引导教育和技能培训,不仅要注重其农业技术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培训,以培养生产型、技能型、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撑红色文化资源的长远发展,还要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化作用,强化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真正热爱红色文化、热爱乡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二要引进外部人才。人才引进不仅要聚才、引才,更要做到留才、用才。首先,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吸纳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将技术、信息带到农村,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返乡创业。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在工作条件、薪资待遇、奖金福利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以挽留人才,健全红色人才“全链条”服务和使用体系,蓄力打造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人才港”。

(四)引导乡村红色文化精神践行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4)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59页。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中要坚持以红色文化精神为引领,将其融入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农民生活的各方面,让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日用而不觉,形成“以文化人”的良好局面。

第一,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挖掘当地的英雄事迹、红色故事等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组织群众共同创作纪录片、话剧、歌曲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同时,常态化开展“红色乡村”“红色单位”“红色家庭”等评比活动,对亲仁善邻、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行为进行表彰,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涵养红色文化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乡风。第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好作风、有信仰、有担当的干部队伍;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红色文化精神浸润乡村“精气神”,引领村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各种陋习,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携手营造良好的乡风乡气。


红色文化学刊
鉴往知今,资政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