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教室一定会运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做形成性评量 ( formative assessment),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当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需要调整的时候,这些活动或者说是评量本身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哈佛大学有一个零计划 ( Project Zero) https://pz.harvard.edu/, 它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帮助个人、或群体可以加强理解并强化艺术、人文和科学等学科的思考和创造力。
我们鼓励学生要有思考能力, 所以在教学上就应该脱离传统背诵,只看生字、词汇、造句、理解这样低阶思维的任务。因为大部分的我们都不是来自这样新时代培训的产物,所以非常建议老师们没事就进去哈佛大学的网站搜寻。我们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去哈佛得到培训,但是透过大量阅读自修来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能力也算是聊胜于无。
一个人在想什么是看不见的,但透过思维惯例(Thinking routine ),我们让学习变成Visible ( 可视性)了!它帮助学生建立框架,从学习的过程、内容、结果中得到最多的反思,老师从而给予反馈。形成性评量在这里的功能就是收集这些讯息并及时给予指导、反馈。
下面九种方式,就是出现在网站里的建议,老师们可以自己复制链接去阅读原文。
首先,跟学生根据不同主题或观点让学生做一系列的脑力激荡;
其次,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开始探索, 可以给学生以下几个句子开始讨论:
* 关于这个想法,我有一个问题就是:…….
当老师采取这个策略的时候,它鼓励学生去探索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从而了解别人可能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相对帮助我们了解很多事是可以一体两面的,一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在讨论利弊得失或因立场角度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差异性。这个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做议论文辩证时很好用,在面临法律、亲情、道德、是非、价值观,….的探讨时是很有效的一个程序。
1. 在游戏中,我们需要/不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2. 高校学者“明星化”有利于/不利于学术传播。
3. 电子竞技职业化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还是匮乏的表现。
5. 高校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对教育长远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6. 国内应该/不应该实施安乐死合法化。
7. 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更远。
8. 所有的博物馆都应该/不应该免费开放。
9. 在网课时代,学校是否需要改变对学生的评分方式。
10. 在线教育是/不是未来的方向。
在学习一个主题或者阅读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从自己学习到的经验、知识、阅读内容或进一步探索找到的资料,发表一个看法,或者选择某一件事来解释。提供自己的诠释,接着以所见所闻或感受支持刚刚的看法。 最后鼓励大家根据自己所提出的内容,问一个问题。
这个策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如何去解释,有自己的诠释,并用证据来说明。最后再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说明和解释”是一个一直在进行的过程。
老师在教文学作品或者探讨一个社会问题时,会发现很多事实与观点是无所不在的。这个策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去发掘寻找既有的事实,再刨根究底地去检查、验证。它可以用在任何主题、艺术作品、诗词和文学作品。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去说服、评估。
它可以用来作为学生单独、两人一组、小组或全班的活动。不过, 一开始老师还是应该示范给全班看,这整个流程是怎么走的?所以老师给一个看法( claim), 提出证明, 最后邀请学生针对你给的观点提问,但也可以请他们提供更多证据、或批评究竟是否成立?
操作时,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白板上,把学生分成两边,一边赞成,一边反对。当提出批评时,赞成的这一边就提供说明去反对。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时候学生为了想偷懒就简单地说同意或不同意,所以老师应该给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鼓励他们去想,还有什么更深的问题?有哪些挑战?你凭什么说这个是对的或错的?你的依据在哪里?
说是罗盘,其实来自方向的缩写。
你现在有什观点?你的下一步是什么?会如何进一步评估它呢?
老师同样需要在全班面前示范全部的流程,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能懂我们的设计与思维。所有高阶思维( higher order thingk)都是学习来的, 学生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导引, 所以非常建议老师用视觉效果,在白板上打出EWNS四个字母,作为四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的提醒,这样就不会错过哪一个的探索了。
假设你刚听到一个任务/主题时,你要问自己这个任务/主题如何连接过去曾经学过的或早已经知道的知识?
你从这里可以延伸什么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什么技能?
- 你会遇到什么挑战或困惑?
这个思考模式,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过去的认知结合在一起,鼓励他们反思究竟可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或技能。
非母语的老师可以在教汉字的时候让学生在看一个新生字的时候与学过的部首或部件做结合。例如:看到咖啡,联想到过去学过了加拿大的加; 啡也不过是在非常的非左边加上口这个部首。果汁的汁就是十滴水(氵)。而第一次教咖啡时,鼓励学生去和英文的咖啡声音做联想并推测什么意思。这就是典型的Connect, extend, Challenge。
对近母语老师来说, 教一系列四字词的时候,鼓励学生从汉字的同义词、反义词的组合上来记住四字词的结构。例如:「扶老携幼」,即使不见得认识每个字,但是可以用常识和汉字对偶的观念来猜测意思。
I used to think…., now I think…..我本来以为.....现在我觉得.....
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让学生说出他本来以为是什么?学完了以后,现在他认为是什么?如此的对比是很典型的深入思考。
这个模式鼓励学生给一个主题探索,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改变自己怎么变了,你可以巩固新的认知
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下在刚开始接触某个主题或阅读一本书的某一个主角的时候,你本来以为……,现在花几分钟时间去想你对这个主题/这个人的看法,经过了…….之后,现在你觉得它其实不是这样子,而是……?在写下来的过程中是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的。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先有一些探讨再将想法写出来。
你看到什么?
你想到什么?
你又好奇什么?
这三部曲很适合拿来做全班的讨论,它可以鼓励学生有仔细的观察,并提出完善的诠释,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要善用这一个思维模式,不妨运用一些视觉上的图画,尤其用在开刚开始一个单元的时候,我们透过一张图画或一个实物,而这个实物会在这个单元中成为巧妙的连结,以此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信他们印象会更深刻。
写出来也不是问题。贴在Padlet 上,变得更直观了!
这是最容易让学生说话的一个活动,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立刻开始运行的一个互动策略。
两人一组,老师先说一个问题,学生想一想答案,立刻面对面和伙伴说出来。最后再转向老师,举手示意完成。
如果这个班级高达30人,原本10分钟的回答问题,如果老师面对全班只对一个学生问问题,这代表全班等一个人在练习,如估计很难有第二次再练习的机会吧,但这个模式让所有学生同时说话。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说到最少5分钟。当学生都忙碌起来了,一定可以同时减少课堂管理的压力, 毕竟学生没事干了才会捣蛋,你不“玩”他们,换他们玩你了!
https://mp.weixin.qq.com/s/RfOYuxuL_ngAmYfE9EAkYQ
这个思维模式是希望启动学生的前备知识,激发新的想法或好奇心,并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探索。 它非常适合用在一开始学习新单元的时候, 鼓励学生去想他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基本概念了,例如:在教学生「课外活动」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想想他们学过了哪些跟学校有关的生词或主题,比如学校的科目、爱好等等; 同时,问学生如果要讲这个主题,他们可能会牵扯到哪些其他的观念?于是学生可以联想到需要说到日期,星期几、时间等基本词汇。好奇什么呢?是否有必要谈及对这些课外活动的感受或安排等。
再以母语班级来做例子。「郑和远航」 在交教这个文本之前,问学生对明朝或郑和有什么基本的认知? 他七次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呢?分别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其他国家呢? 你觉得发现澳大利亚的库克船长,或发现美洲的哥伦布船长更厉害还是郑和呢?为什么你会这样说?我们可以一起找什么资料?
有时候不需要按照这三部曲的顺序,而是直接将会让人好奇的部分拿出来,也可以非常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上完这个单元再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大明王朝不曾有郑和这号人物,更没有这七次下西洋的事,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这个思考模式是要鼓励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并找出自己看法的证据,用来和人说理。 既然大家有各自的观点,我们当然要鼓励去倾听别人的理由。
要运用这个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某一件事, 找出这事情是怎么运作的,怎么发展?为什么达到后来的结果? 用来探讨历史事件的时候, 或要提出一个假设的时候,运用这个模式特别恰当, 如果要用它来看一个文化、概念、传统价值创造力如何形成或改变也不错。老师可以将几次不同的探索,让学生记录下来, 在单元结束的时候,他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己是怎么学习的?
选择当老师这个行业,是良心活儿, 一天要怎么过,真的是可忙可闲。如果只是要等薪水, 那么慢慢来,耽误的是未来孩子的前途, 蹉跎的是自己大有可为的抱负。我们的初心不就是为了"make a difference“才加入这个行业的吗?
那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该有的承担了,为了这份初心才读到这篇分享的老师, 我们一起努力了!加油!
想要获得更多学习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Jessy老师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