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亮:禅的起源与传播

文摘   文化   2024-08-09 07:02   北京  


刘泽亮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


师风懿范


我们今天来谈佛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跟佛教打交道,我观察到在生活中,人们跟佛教接触的第一种途径:游山玩水。我们到外地去旅游,“天下名山僧占多”,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著名的寺庙。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有所求,比方说我孩子这一次高考考得不错,能不能上北大?不知道。所以要到庙里去烧柱香,给功德箱里面捐点钱,保佑孩子能够上大学,最好上北大。如果今年佛能达成这个愿望,那么明年我愿意给你捐更多的钱。那么我们对待佛教,对待寺庙的这种态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其实是一种迷信的态度。如果说我们孩子希望上北大,佛菩萨真的能够保佑我们的孩子上北大的话,那些佛菩萨不就成教育部部长了吗?那你给他捐钱,不就是给他行贿吗?你捐那么一点点钱,就希望佛菩萨保佑你孩子上北大,那佛菩萨也太傻了。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物质化的心态,是一种迷信的心态。



佛教到现在,大体来说是成长到“太太的宗教”,年轻人如果到庙里去走一走、拜一拜,同龄人可能会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他,觉得他很迷信。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种种的表现确实很迷信,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反对迷信的,就是佛教。佛教认为要提倡正信,反对迷信。


那什么是迷信呢?就是信而迷,这叫迷信。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你跳进去了,不愿意爬出来,觉得沉迷在里面很好。你应验了,我明天给你涂金身,你不应验,我明天就不来了,我恨你这个佛,这就是一种迷信心态。


那么正信的心态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信而不迷。所以你到庙里面去求神拜佛,庙里面既没有神,也没有佛。我们现在党章里面有一条:共产党人不能信宗教。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宗教的定义里面宗教是有神论,必须是有神的。但是佛教是例外,佛教虽是宗教,但它是彻底的无神论。所以有人到庙里去求神拜佛,这就把佛等同于神,而庙里面其实没有神。有人问大雄宝殿里面不就是佛吗?一主二从,还有两个菩萨在他旁边。怎么没有神呢?如果你以为那个木雕泥塑的就是佛的话,你把它砸开来看看,它里面有没有舍利子。


历史上有一位丹霞禅师。有一次他在冬天赶夜路,找不到地方睡觉,所以待在一个破庙里,他看到庙里面有个木的佛像,于是就把那个佛像劈开烤火,这下把里面的和尚给吓坏了。那个和尚跑出来说你还是出家人,怎么能把佛像拿出来烤火呢?他回答说,我看烧一下这个佛像有没有舍利子。木佛里面怎么会有舍利子呢?既然没有舍利子,它为什么叫佛呢?所以佛教是不承认任何的偶像崇拜。你抱着有求的心,抱着与佛菩萨做交易的那种心态到寺庙,那么你就进错了庙。这就是一种迷信的心态,求神拜佛都是枉费功夫。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庙里没有佛、没有神,那进庙门干什么呢?给那个佛像跪什么呢?佛像既然是木头雕的、泥巴塑的,我还去跪什么?非常有意义。


进庙门去跪拜,不是去拜那个佛,是调养我们的心。我们中国人其实在人性里面都有狂妄,我们有一种传统,就是上拜天,下拜地,中间只拜父母。只有这三样能够把我们自大狂妄的心给降服,能够让我们的两个膝盖跪下来。江山社稷,“社”左边就是个表示的“示”,右边是个“土”。水火木金土,在五行里面,“土”在中央,它是农耕文明里最核心的东西。于是人们就搭一个土台子,用来祭祀,所以跪天跪地跪父母,只有这三样能够让我跪下来。那么除了天、地和父母之外,老子天下第一,这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如果你的观点跟我不一样,那我要跟你争,所以我们人在本质上是自傲、自妄、自大的。那么,我就用木头雕一个佛,用泥巴塑一个菩萨像,让人去跪,你不是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吗?我现在用木雕泥塑的佛让你跪,让你两个膝盖能够跪下来。你每进一次庙门,每一次在佛菩萨面前跪拜一次,你狂妄自大的心就会降服一次。


我们为什么需要医院?是因为我们身体有不健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需要寺庙,需要佛教?是因为我们的精神跟灵魂,也会有生病的时候。狂妄自大这个病,医院治不好,我们没有药可以吃,所以寺庙、佛教、宗教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是一个降服忘形的一个平台,它也是一所医院,它是一所心理的医院。这样一种信而不迷的心态,就叫“正信”。所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提倡正信的就是佛教。


那么禅宗呢?禅宗源自印度。印度的佛教文化跟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就产生了禅。所以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据说禅宗起源于印度的一个灵山法会,在法会上有很多人在听释迦牟尼佛讲法。但释迦牟尼登上法会的讲台之后,一言不发。在讲法之前,会有很多的弟子向佛陀供养、献花,释迦牟尼佛就把手里的花捏过来捏过去,不讲一句话。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迦叶,当时坐在第一排,他破颜微笑,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对他讲,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我要传给你。实际上佛没有讲一句话,他怎么就把法都传给迦叶了呢?迦叶和尚没有听到佛讲一句话,他怎么就破颜微笑了呢?因为真正的佛法、真正的禅法是一种无言的教法。据说禅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在西方、在印度传了28代。



那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西天的28祖可能是站不住脚的。从历史上来讲,这不是真的,但是从宗教的意义上来讲,这又是有必要的。历史的真跟信仰的真,不是一回事。我们会发现西天28祖之间的传承,有些相隔了几百年,从人的自然寿命来讲,要活几百年是很难成立的。但是从宗教的这种信仰的角度来讲,禅宗精神灵魂的这种传承只要我信,它就是真的,这叫“信以为真”。所以历史的真实和信仰的真实,不是一回事,不能直接划等号。历史上有很多信以为真的一些记载,在历史事实的层面上未必是真的,但是从信仰的层面上我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两个问题。那么西天传了28代,到第28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菩提达摩祖师。他既是西天的第28代祖师,同时也是东土,也就是中国的第一代,就是中国禅宗的初祖。所以从释迦牟尼佛所传的那一点新法,一直在印度传了28代,这个都是禅宗的传说史。到了中土,传了6代。


那么到底有没有达摩这个人,现在学术界也不能确认。现在在日本发现了达摩祖师写的《二入四行论》,我们现在《大藏经》里面,发现达摩写了六本书,但是现在可以肯定大部分都是伪书,都是后人盗用他的名字,因为他太有名了。但是现在可以确认,因为在日本找出来达摩祖师所作的《二入四行论》,它基本上是可靠的。现在学术界基本上确认达摩祖师是第一代,确实有这个人,而且还留下了著作。


第二代就是慧可,我们儒家里面讲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有人认为来自于达摩跟慧可之间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个达摩,那么达摩其实就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路线上过来的。他最先在现在的广州荔湾区登岸。现在到荔湾区那个地方,还有一个牌,就是为达摩在那个地方上岸立的一个石碑,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是居民区了。从广州上岸之后,达摩一直往北走,来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南朝梁武帝的时代。梁武帝听说有胡人过来了,要见一见,所以历史上留下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的一段对话。我们知道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一个皇帝,历史上说他有三四次舍身同泰寺,把自己卖到寺院里,待在寺院不出来。但国不可以一日无主,所以大臣们把自己家的私房钱都掏出来,把皇帝赎出来。但是赎出来以后,梁武帝又跑进去了,先后有好几次。这样一来,那个同泰寺修得金碧辉煌。他不仅自己四次舍身同泰寺,还让他的长子——昭明太子代他出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皇帝信佛有点过度。作为一个政治家,整天去拜佛,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他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回答说,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不懂,我这么信佛,怎么还没功德?达摩说,因为按照佛教的说法,如果你有心,有所求,你希望有所得,那你不叫做功德,你只能叫种福田。在田里面,你种什么种子,你就长什么芽。梁武帝听不懂,那么两个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按照佛教禅宗的说法,他就一苇渡江到了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


达摩跟慧可之间的故事就发生在少林寺的达摩洞。据说,达摩在嵩山少林寺的达摩洞里面壁九年,闻思悟道,背后射来的太阳光已经把他的影子刻在他面对的墙壁上,可见他禅定的功夫很深。慧可在没见到达摩禅师以前,他已经修习了很多年。他读了《老子》道家的书,他觉得他对人生的问题好像理解得还是不透彻、不彻底。后来,他听说达摩在那个地方很有名,所以他就跑过去见达摩。



冬天漫天大雪,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法的决心,就站在达摩洞的外面纹丝不动,你不答应我,我就不走,达摩禅师一直不理他。第二天,达摩说如果你能够让这个地上的雪变成红的,我就答应你。这个时候,慧可禅师把身上佩的短剑拔出来,然后把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所以他身边的那一片雪,全部都变成红颜色。后来达摩禅师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慧可”。这个是达摩传慧可。


慧可之后传到第三代,叫僧璨,僧璨又传给道信,道信又传给弘忍。道信的四祖寺跟弘忍的五祖寺,现在都在湖北的黄梅,这两个寺庙现在恢复得很好。那么五祖跟六祖的故事,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六祖慧能是广东韶关人,他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里面有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很奇怪,是谁有这么好的经。听说是湖北的五祖寺,所以他把母亲安顿好之后,就往北走,走了几个月到五祖寺。最后弘忍就把他《金刚经》的法传给他。这就是西天28祖,东土6祖的传承。


据说达摩最后要离开中国回印度之前,留下了这一首偈颂,也叫“谶语”,这个谶语也就是一种政治性的预言。这个用在佛教上面,就是佛教上面的一种预言。他说在我死之后,禅宗未来的发展会怎么样呢,他说“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花开五叶”,就是说我这个法从我这一代下去可以传五代,禅宗慢慢就成熟了。但是现在有人认定这个谶语是假冒的,因为这个历史已经发展到后来了,所以他一花开五叶,传五代,怎么刚好传五代呢?没谁能说得这么准。这个可能是后人根据既成事实附会上去的。


其实当时慧能不认识字,在他去之前,当时五祖寺有一个首座,这个首座相当于班长和学习委员,如果大和尚不在,方丈不在,这个首座是可以代方丈给这些法师们讲法的,所以他学习很好,修为很好。当时的首座和尚,叫做神秀,据说他能够讲得三十二本经论,在当时的水平是非常了得。但是最后大和尚弘忍没有把他的衣钵传给这个学习最好的神秀,反而传给一个不识字却悟性很高的文盲,就是慧能。所以慧能拿到衣钵以后就往南跑,因为他是广东人。一直混迹在古代荒郊野外打猎为生的猎人堆里面,有人说混了十五年,有人说混了十八年。最后才开坛讲法,所以慧能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南中国。神秀后来就在北边传法,在湖北往北的湖北、河南这一带传法,那么就形成了一个南北分裂的局面。


所以禅宗在发展到第六代的时候,又出现了两个祖师,一位是学习成绩很好,一位是悟性很好。学习成绩好的神秀和尚在北方,慧能在南方,“南能北秀”。慧能有一个弟子叫神会,说起来很有意思,他以前是神秀的弟子,被神秀派到慧能,即竞争对手那个地方。因为神秀想知道为什么师父把衣钵传给他,不传给我呢?就让神会去给他打听,看他的法比自己高明在哪里。但当神会和尚真正到了慧能这儿之后,就背叛了他的师父神秀。当慧能死了十多年之后,他还深入到北宗的核心地带,在河南的滑县,设了一个无遮大会。这个无遮大会是什么意思?相当于我们民间的打擂台,英雄不问出身,我提一个问题,大家要辩论,不管你是僧人,还是居士,你只要能辩得赢我,那我南方的地盘就全部让给你们北宗,如果你打不赢我呢?对不起,你们北边的阵地就要归我了。这是我们通常讲禅宗,讲“南能北秀”的一段公案,宗教里面的佛教界都这样讲。


但是现在通过历史的研究表明,这个事情没这么简单,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知道当时各个地方割据势力非常大,朝廷需要去各个地方平叛,而朝廷财政不行,那么这个钱从哪里来呢?神会这个人脑袋很灵活,他说这好办,我先卖度牒。这个卖度牒就卖了很多钱。这个钱他就交给皇帝,他说军费不够,这个钱让你平叛。所以,历史的真相可能并不是说慧能真正比神秀高明在哪里,所以南宗才战胜了北宗,它的真相可能是通过政治上的某种交易。所以最后平叛成功之后,皇帝当然就支持神会他的师父慧能这一系。而传到我们今天的禅宗,基本上都是慧能这一系传下来的,因为北宗后来没有了,“南能北秀”的真相是这一段历史。


现在我们经常在禅宗里面讨论这一段,说北宗为什么不行了呢?因为他讲渐修,像从幼儿园到大学,要一个一个读,你中学没毕业不能读大学,你大学没有拿到学士学位,就不能读研究生。那硕士学位没拿到,就不能读博士,所以北宗是要像爬山一样,一脚一脚往上登。但是南宗不一样,南宗登山,是要一步登天的。他一脚从山底跨到山巅上,这叫顿悟。我们经常讲为什么南宗最后战胜了北宗呢?慧能确实很高明,一脚就可以迈到山颠上,而神秀在一步一步爬,但是这个事情其实没这么简单。我们要登山,一步能够登天的人,慧根肯定特别好,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这种人是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首先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的,所以神秀渐悟的法相对于我们来讲是最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我们要学禅宗,其实首先要学神秀,你连神秀的水平都达不到,你说你要达到慧能的水平,其实就是空谈。


那么从达摩到慧能,这一共是六代,这六代之间的传承是要传衣钵的,就是一个袈裟。出家人都有一个钵盂,就是衣服跟吃饭的东西。把衣服跟吃饭的东西交给你,就是把我的整个法都传给你了,一代只传一个人,禅宗六代每一代只传一个人,从达摩到慧能一线单传。从慧能以后,就是分头并同。所以在慧能底下有非常多的弟子,其中有五个最重要。这五个重要的弟子又分别创立了门派,这也叫“一花开五叶”。那么真正能够传到后世的只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青原行思,一个叫南岳怀让。


青原行思本是湖南石头希迁人,但是他弟子后来到的江西。南岳怀让这一系,他的始祖是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他的山在哪里呢?在江西。但是他的弟子最后又到了湖南,沩仰宗是禅宗五个门派里面的。禅宗后来分五个门派,这五个门派第一个创立的就是沩仰宗。那么沩仰宗在哪里?沩仰宗现在在湖南。


所以在古代,江西跟湖南这两个地方禅宗非常兴盛,青原这一系出身湖南,但后来他的弟子在江西开山了,而在江西的这个宗派,后来又到了湖南。这两个地方就形成一种血缘关系了,互相交流,就像我们干部交流一样。因为他祖上就有互相来往的一种传统,所以后来在湖南的这些祖师,他的弟子在这个地方参悟不了了,就到江西去,换个地方再学一学。那么江西的法师,如果底下的这些弟子,他觉得你在这个地方学了好几年,你还没有觉悟,你到湖南那个地方再去游学一下。湖南与江西之间,这些弟子互相走动、互相交流,这就有了一个说法,就叫做“江湖”,“江湖”这一个最原始的概念就来自于这里。



这五家禅在极盛的时候是在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日本、朝鲜、越南这些国家派了大量的求法僧到中国,通过这些求法僧,中国的禅宗传到了东亚。之后,又跟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对中国的禅宗进行了改造,就形成了各个民族不同特色的禅宗宗派。比如日本曹洞宗的世祖道元和尚,他在哪个地方游学呢?浙江宁波的天童寺,后来他回到日本之后,就到永平寺去开山,所以道元和尚就成了日本禅宗曹洞宗的一个祖师爷。但是曹洞宗的法脉,即它的源头在哪呢?宁波。它都是从中国过去的。所以日本的禅,有两个宗派非常著名,一个是临济,一个是曹洞。那么还有一个宗派黄檗宗,中国没有,但它也是明清的时候从中国过去的。福州福清县有一个黄檗山,那个地方有一个禅师叫隐元隆琦,日本人反复来请他,要他到日本去开山。经过好几次之后,最后成功了。到日本之后,这个黄檗宗一直传了十三代,都是中国的僧人去做大和尚,去做方丈。到第十四代的时候,开始换日本人。我们现在在读佛经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咒语,这个咒语是梵文,不知道什么意思,也没有翻译。我们在寺庙里面唱念的时候,“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不知道什么意思。据说这个黄檗宗,因为十三代的祖师都是中国人,都是从黄檗山去的,所以我们讲福建人是“胡福”不分,闽南话口音很重。据说现在日本的黄檗宗还在用闽南语念经,因为它有这个传统。但是中国没有黄檗宗这个说法,但在日本形成的黄檗宗的源头其实也是来自于中国的福建。


日本的禅到现代之后,就传到了欧美,那么中间它经过了谁呢?谁的贡献最大呢?铃木大拙。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所以你要现在到欧美去问他们的禅宗,他们都不知道中国有禅,因为欧美的禅大部分都是由日本人贩卖过去的。我前几天到英国去,英国的书店里直到现在还在卖铃木大拙关于禅的一些著作。欧美人想要了解禅宗,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还是依赖铃木大拙的介绍。我去日本的寺庙里住了大概一个星期,那里面住了很多的欧美人。但是,我们却很少有看到欧美人到中国来学禅的。所以在欧美,你说你要问禅,他们头脑里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日本。但是日本人心里很清楚,他们的禅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铃木大拙把禅带到西方的影响,有一个人讲说可以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因为他们认为禅的思想就是铃木大拙的思想,但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今天欧美的禅宗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1959年,有一个人叫铃木俊隆,他到美国建立了一个禅院,铃木俊隆去世以后,后来他的一个弟子叫乙川弘文,就建了一个禅修中心。这个禅修中心就跟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人物发生了联系,乔布斯。乔布斯经常到乙川弘文的庙里边去坐,两人私交很好,所以就把乙川弘文聘请为他企业的终生顾问,一直到乙川弘文2013年在瑞士去世。


那么在欧美,人们现在对禅的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大概有这么三个表现。


第一个就是瑜珈,我们到西方去看了,地铁到处都是瑜珈的广告。他们把禅当做冥想,当然冥想本身就有一种调身的作用,但瑜珈的核心其实是要调心的,就是作为身心调整的一种技术。这是对禅了解的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把它当成一种管理模式,这就是工作层。


第三种表现就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接触到的苹果的产品,i系列的产品,iMac、iPad、iPhone,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把禅变成了一种物质的存在。


我们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但是禅先改变了乔布斯,乔布斯才有可能改变世界。那么乔布斯之所以能够有机会跟禅宗结缘,就是因为铃木俊隆,他是读了铃木俊隆的一本书,叫做《禅者的初心》,这本书现在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因为接触了这本书,他对佛教的神秘主义非常感兴趣,后来他辍学到印度去寻找他的精神老师。但是他到达印度的时候,他所要见的那位印度的导师已经去世了,所以在印度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回去了。回去之后,他就跟乙川弘文结识了,之后他就把禅贯穿到他整个产品的设计当中,所以才有我们今天很熟悉的这样一些i系列的产品。我们首先对禅的起源、传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跟回顾。


(声明:本文正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原作者如不愿在本公众号发布,请及时通知我方予以删除。)






北京横山书院
北京横山书院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首务,秉持共同参与、共同成就之理念稳健发展。其肇始于九八年,延续华林文教资助项目至今,于此,国学研修,名家云集,主题讲座,智慧铿锵,多闻多思与文化中国两大文化品牌亦是泽被益广。
 最新文章